湖南省宁乡县高一政治《第二课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2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_高一政治教案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是不同的。
县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委会选举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选举方式。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的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举方式。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思考:如果我们都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后果?(不行使或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选举出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由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2)那么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本题作为课后研究题。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研究,并于下节课课堂发言)5、课堂练习[1][2][3][4][5]《男生女生》教案|初一七年级政治教案_七年级政治教案2.3 男生女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男女生交往是有利的,并学会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男生女生的交往问题,提高男女生交往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发展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初步培养男女生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2、教学难点:怎样对待男生女生的交往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出话题:由男女学生同台吃饭的形象表现引出课题——男生女生社会学家指出,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异性交往,人类社会就会停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和家长一谈到这个问题就非常敏感,大有谈虎色变的感觉,这正说明了男生、女生之间是各有特征的。
二、你说、我说——倾听男生女生的交流1、我们一起听听男生女生怎样交流;我欣赏这样的男生:我欣赏这样的女生:2、概括男生(女生)应该有的性格特征。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对民主权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生活上,学生会经常从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选举活动,但由于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对一些选举现象的认识并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在能力上,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例如在学习选举方式时,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小组讨论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
我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让学生在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中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一起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开始小组讨论。
通过生生间讨论、交流、互动与对话,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深入问题,提高创新思维与质疑能力,最终领会科学的实质,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高一政治必修2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1、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课前25分钟时间完成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初步熟悉教材体系。
3、在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疑惑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缺点是什么?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选择选举方式?)3.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是什么?4.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行使选举权利的重要性?)5.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能力目标:能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重点难点】在对比直接、间接、等额、差额选举方式的基础上认识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
【问题导学】(要求:①通读课本P15-18,规范、准确、简洁回答出下列问题;②用红笔标注出你不懂的地方并提出你的疑问;③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比较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选举方式含义优点缺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选择选举方式?)3.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是什么?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行使选举权利的重要性?)2.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整理到笔记本上【你的困惑】【课堂探究学案】【问题探究】选举方式的选择、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广东乌坎选举村民代表及村民小组长投票率超8成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2月11日举行推选村民代表和选举村民小组长大会,从全体村民中选出107个村民代表和7个村民小组组长。
据统计,乌坎全村登记参选村民共有7923人,本次投票中共收回村小组长选票6449张,村代表选票6491张,投票率超过80%,超过具备资格人数的半数,选举结果有效。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首先我给大家总体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整体思路。
本课是《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一框题,政治参与是多方面的,民主选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学生虽然对民主权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经常会从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选举活动,但由于学生们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缺乏亲身经历和体会,缺少实践经验,所以我采用的是亲身体验法,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的情景,由学生充当村民,通过不同的假设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不同选举方式的利弊及不同,(课前我会要求学生预习并准备好用来投票的小纸条)。
在选举当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脚点。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导入、授新、小结和布置作业通过复习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引出我国的民主选举,并简单点出本课的民主选举范围要相对广一些.设计意图:联系前后知识,温故知新同时引出新课。
设置情境1:把班级比喻成一个村,每个村民(学生)都有选举的资格,村里以投票的形式要选出一位村委会主任,要求每位同学(村民)把自己认为合格的人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放到投票箱里,由老师统计.教师提问:这是什么选举方式?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设计意图:村委会主任的候选人肯定跟多,点票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样,让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可以深刻理解直接选举的利弊,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
设置情境2 :教师引导:看来大家的意见很难统一,那接下来我们以组为单位,由组长了解组员们的意愿,将意见放到投票箱里.学生活动:分成七组,由组长了解组员们的意见,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引出间接选举,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比较这两种选举方式的不同及各自的优缺点.并以表格的方式体现出来。
高中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法、学法及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分析。
本课是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承接第一课对我国国家本质和民主权利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选举与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
作用:旨在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价值取向。
2.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正确态度。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对民主权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生活上,学生会经常从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选举活动,但由于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对一些选举现象的认识并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在能力上,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
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影响选举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模拟,体验民主选举的过程,以获得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通过讨论明白民主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在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后,我再分析本框的重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本框的难点。
这是本框的核心内容,而且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并且因为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往往属于他们思维的困惑区,所以也属于难点内容。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
本框题承接第一课所讲到的国家的本质和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研究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
学好本框题,能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比较不同选举方式及其优缺点;阐明选举方式选择的依据以及我国所采取的选举方式;掌握公民行使选举权的原因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
2、能力目标:培养正确行使选举权的能力;增强政治参与的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选举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参与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有效的进行本框题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依据:作为本框的最后一目,既是中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的必要前提,也是作为一个情感回归,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2、难点:四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依据:高中生很少参与接触选举,对于这四种选举方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可能容易混淆,不易把握。
珍惜自己选举权利的要求,依据:学生生活面较窄,公民意识有待提高。
对于如何珍惜自身选举权,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还不甚了解,因此,很有必要讲述清楚。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能知道本框内容民主选举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尽管如此,学生对于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以及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仍旧有距离感,因此,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仔细讲解。
三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根据学情,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