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542.00 KB
- 文档页数:23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单选);姓名得分:注:每题5分,满分100分;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1)和(2)都正确D)(1)和(2)都不正;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计算机病毒知识测试题(单选)姓名得分: 注: 每题5分,满分100分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___(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并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2)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不正确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3.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U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A)用酒精将U盘消毒 B)放在高压锅里煮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 D)对U盘进行格式化4.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A)使磁盘发霉 B)破坏计算机系统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 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现在______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与程序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6.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会感染致病C)不会感染 D)会有厄运7.以下措施不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A)保持计算机清洁B)先用杀病毒软件将从别人机器上拷来的文件清查病毒C)不用来历不明的U盘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并尽量取得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8.下列4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______A)潜伏性 B)传染性 C)激发性 D)免疫性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A)反病毒软件可以查、杀任何种类的病毒B)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被破坏了的程序C)反病毒软件必须随着新病毒的出现而升级,提高查、杀病毒的功能D)感染过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该病毒的免疫性10.确保单位局域网的信息安全,防止来自省局内网的黑客入侵,采用______以实现一定的防范作用。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及其危害与防范【摘要】本文首先进行了对计算机病毒概述,其次,对计算机病毒感染原理及感染病毒后的计算机的症状做了介绍,最后探讨了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感染原理;危害;防范一、前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当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发展的同时,病毒的发展也是迅速的,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防范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
二、计算机病毒概述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2、计算机病毒的由来计算机病毒从1983年被美国计算机专家伦艾德勒曼(LenAdleman)首次命名至今,新的病毒种类不断出现,并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蔓延。
所有病毒都是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的人制造的,根据对现有已了解的毒源分析,计算机病毒可能的来源有:(1)来源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而制造出的病毒。
(2)公司或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不被复制而采取的不正当的惩罚措施。
(3)恶意攻击或有意摧毁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
(4)在研究或开发设计某些程序时,由于未估计到的原因而对它失去了控制所产生的破坏性程序。
三、计算机病毒感染原理及感染病毒后的计算机的症状1、计算机病毒感染原理病毒的感染原理不同感染途径的病毒, 其感染机制也不相同。
(1)、引导型病毒感染原理系统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软盘的引导扇区和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或DOS 引导扇区,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使用被病毒感染的软盘启动计算机而传染。
一旦使用存在系统引导型病毒的软件启动计算机, 系统引导型病毒则会自动装入内存, 并且比操作系统抢先进入内存, 控制读写动作, 伺机感染其它未被感染的磁盘。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技术教学设计1. 引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已经成为影响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理解和防范能力,本文将设计一节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技术的教学课程。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知识: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危害。
3.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和方法。
技能:1.能够识别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2.能够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3. 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分类?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危害。
3.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1.计算机病毒防范的基本原则。
2.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备份。
3.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应对感染。
3.3 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通过一个计算机病毒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范技术。
2.讨论法: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3.练习法:分发杀毒软件等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评价1.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
2.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危害。
3.能够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6. 总结本节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范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保障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与我们平时使用的各种软件程序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病毒程序是专门用来搞破坏的,病毒程序是一种恶意程序。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①破坏性病毒侵入后,轻者降低计算机性能和占用系统资源,重者破坏数据,导致系统崩溃。
有些病毒为良性病毒;有些则为恶性病毒,它有明确的破坏目的,如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格式化磁盘等;②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都设计得非常小巧,当它附带在文件中,隐藏在磁盘上或在传播过程中时,不易被人觉察;③传染性病毒能通过自身复制来感染正常文件,达到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目的。
但传染是有条件的,也就是病毒程序必须被执行之后它才具有传染性,才能感染其它文件。
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中就会开始寻找感染其它文件。
④潜伏性一般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后往往并不是立即发作,而有一个“冬眠”期,并隐藏在系统中进行传播、繁殖,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才会激活。
⑤可触发性病毒如果没有被激活,会像其他没被执行的程序一样,没有杀伤力,不会对系统产生破坏。
特定的触发条件一般是病毒制造者事先设定的,它可能是某个具体的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的数据等。
⑥不可预见性病毒种类多种多样,病毒代码千差万别,而且新的病毒制作技术也不断涌现,因此,对于已知病毒可以检测、查杀,但对一些新病毒却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尽管新病毒有某些病毒的共性,但是它采用的手段和技术将更加复杂,更不可预见。
3.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原因◆软件产品的脆弱性是产生计算机病毒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软件由“编程语言”编写而成,而“编程语言”最大优点就是可创造性和可修改性。
正是由于其可创造性和可修改性使软件产品变得异常脆弱,这是导致病毒泛滥的根本原因。
◆社会因素是产生计算机病毒的土壤。
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时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风险小而破坏大,从而导致追求个人利益的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也是某些人的好奇心、恶作剧、本能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和防范毕业论文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和防范摘要: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自我复制的程序,能够感染和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文件的恶意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使得计算机用户和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和分类,以及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方法,探讨如何保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原理、分类、防范一、介绍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自我复制的程序,能够感染和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文件的恶意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使得计算机用户和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病毒攻击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给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是每一位计算机用户和企业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和分类,以及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方法,探讨如何保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二、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和分类1.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计算机病毒通常是一个程序,由计算机病毒制造者利用程序漏洞或者网络脆弱性制造出来的。
一旦感染了主机,病毒就会自己复制并将自己的代码插入到其他程序或者操作系统中,从而进一步感染更多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和传播,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文件共享、网络聊天或者软件安装等途径。
一旦感染,计算机病毒就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窃取用户隐私信息,或者用计算机作为网络攻击的跳板,给计算机用户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计算机病毒分为以下几种:(1) 按照病毒传播方式分类: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例如蠕虫病毒可以通过网络脆弱性来传播,而磁盘病毒则需要通过磁盘和移动介质来传播。
(2) 按照病毒影响范围分类:病毒可以影响计算机系统、文件、程序等不同的范围,例如脚本病毒通常只影响脚本文件,而文件病毒可以感染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
(3) 按照病毒功能分类:病毒的功能也各不相同,例如木马病毒可以偷取用户隐私信息,而勒索病毒则可以加密用户文件并索要赎金。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与防范摘要结合现在这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病毒的波及范围是愈发广泛了,而且已经为电脑网络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只有知道更加详细、全面的电脑知识,方可以无惧任何的电脑病毒。
故而笔者在这篇文章当中就专门针对电脑病毒的一些情况来展开相应的介绍,从而获得更为理性的了解,并基于此而提出部分更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预防第1章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危害1.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其实这种病毒通常表现为一个程序,当然优势也会表现为一段可执行码,如同生物病毒那般,存在着自我繁衍、彼此感染、激活与重生等这些鲜明特点。
也正是因为电脑病毒存在比较特殊的复制功能,所以说可以迅速的扩散开来,且很难完全清除,它们可以附着于不同类型的文件当中,只要文件使用者在实施复制、或者是传送操作的时候,这些病毒同样会随之转移,并继续扩散。
1.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繁殖性这一病毒与生物病毒有一定的相似度,那就是能够不断的繁殖,它会在正常程序被使用时随之出现自主复制。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它的感染以及其繁殖特征来进行判定。
2.破坏性当电脑染上病毒以后,也许就会造成正常程序难以使用,而且也会将电脑里面的部分文件予以删除、或者是直接被损坏,甚至也可能会对其硬件环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3.传染性这里的传染性指的是电脑病毒经由改变其他程序把自己的复制品或者是相关变体传播到别的没有病毒的对象中,而此类对象就包括程序、系统的某部件等。
4.潜伏性这里的潜伏性指的是此种病毒能够附着在别的媒体上并进行寄生的能力,当某电脑被感染后,其病毒会潜伏到所需条件成熟的时候才会呈现出来,从而导致电脑在其运行过程当中非常卡。
5.隐蔽性通常来讲,大部分的计算机病毒均存在着比较强的隐蔽性,而病毒软件的检测也往往很难检测出来。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可以自我复制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上,从而破坏、篡改或者删除被感染计算机上的数据。
病毒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以及用户的不注意来传播和感染。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原理以及预防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自我复制:病毒通过感染其他可执行文件或文档来自我复制,以便传播到更多的计算机上。
2. 伪装性:病毒会伪装成合法的文件、程序或链接以骗取用户的点击和运行,从而感染计算机。
3. 隐蔽性:病毒会试图隐藏自己的存在,以免被发现并移除。
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范技术:
1. 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并进行系统全盘扫描,以便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毒。
2. 谨慎打开附件和链接: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尤其是.exe、.bat、.vbs等可执行文件,也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3.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全补丁,以修补已知的漏洞,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4. 使用强密码:使用复杂、包含大小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以增加病毒感染的难度。
5. 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不随意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不随意分享个人信息,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6.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配置有效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控和阻止病毒的入侵。
综上所述,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计算机安全,避免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