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病人如何预防感染
- 格式:ppt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14
目录CONTENTS•白细胞减少概述•白细胞减少的护理评估•白细胞减少的护理措施•白细胞减少患者的健康教育•白细胞减少的护理研究进展01定义与分类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02评估内容与方法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头晕、感染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数量及分类,评估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生命体征监测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护理记录焦虑和抑郁评估应对方式评估认知状况评估睡眠质量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评估01020304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
了解患者面对疾病时的应对方式,如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
通过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了解患者的认知状况,如记忆力、注意力等。
通过睡眠质量评估量表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如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
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经济状况了解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家庭关系了解患者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支持能力,如照顾能力、心理支持等。
家庭支持能力患者家庭支持系统评估03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避免漏服或错服。
确保按时按量给药观察药物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评估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030201药物治疗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口腔护理每日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定期监测血常规记录病情变化续治疗提供参考。
建立护理记录病情监测与记录04疾病认知教育总结词帮助患者了解白细胞减少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向患者解释白细胞减少的概念,说明白细胞在人体内的正常功能,以及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和可能引发的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导致白细胞减少。
本病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白细胞减少症。
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
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发病原因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过程看,在骨髓中可为干细胞池(多能造血干细胞—粒系定向祖细胞)、分裂池(原始粒细胞—中幼粒细胞)、贮存池(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
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多贮存于骨髓,是血液中的8~10倍,可随时释放入血。
中性粒细胞至血液后,半附于小血管壁,称为边缘池;另一半在血液循环中,称为循环池。
结合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大致分为三类: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复杂,可以是单一因素,但更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一)生成减少1.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原因,可直接作用于干细胞池和分裂池,破坏、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
某些药物可干扰蛋白质合成或细胞复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另一些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无关,可能是由于过敏或免疫因素引起。
2.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而引起减少。
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浸润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异常免疫和感染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通过综合性机制起作用的,异常免疫因素(如抗造血前体细胞自身抗体)及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
4.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二)成熟障碍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由于粒细胞分化成熟障碍,造血细胞阻滞于干细胞池或分裂池,且可以在骨髓原位或释放入血后不久被破坏,出现无效造血。
白细胞低下病人的护理宋艳•一、概述•恶性肿瘤患者经周期性化疗后,经常会出现白细胞减•少或缺乏,使正常化疗周期难以完成,长期的白细胞缺乏•是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做好肿瘤•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护理至关重要。
•二、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
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
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三、诊断•正常成人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
儿童的标准为•10-14岁低于4.5x109/L,5—9岁低于5.0x109/L,小于5•岁低于5.5x109/L。
•四、临床表现•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心悸,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五、治疗•1、西医药治疗•(1)升白细胞药物•(2)用G-CSF和GM-CSF皮下注射促进细胞生成。
•2、中医药治疗•(1)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头晕,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失眠多梦,或极度衰弱,经常发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中成药六、护理1、心理护理。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皮肤护理。
4、口腔护理•5、加强药物治疗护理。
•6、中医穴位疗法•7、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8、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
•七、小结•化疗是肿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白细胞减少是化疗过程中较常出现的反应•症状,因此,做好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护理至关重要。
白细胞降低的护理之马矢奏春创作一、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
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抄、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
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导致白细胞偏低的原因有多种,有原因可循的白细胞偏低应针对原因治疗,主要原因有:1、化疗后罕见的副作用;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更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
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在肿瘤病区罕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所以我们要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
二、白细胞降低的护理:化疗后会出现骨髓抑制,如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时应采纳呵护性隔离:1、住单人间病房,遵医嘱按危重病人护理2、环境设备:房间用三氧机消毒半小时(湿度为60%),每日两次,器具、墙面、地面用含氯制消毒剂消毒(500mg/L),门口旋转处浸有氯制消毒液的脚垫,门外粘有呵护性隔离的标记3、操纵人员: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罩,有急性上感、急性传染病者禁止入内,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提问的变更,操纵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纵,操纵前后洗手。
4、健康教育:禁止患者一切室外活动,卧床休息,防止或谢绝人员探视。
负离子在预防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应用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3)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极易发生细菌感染,为降低患者感染率,我科自2002年在血液病房使用空气负离子净化器来预防感染,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80例均为我院2002年2月-2004年5月住院白血病化疗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45岁,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空气负离子净化器组40例,紫外线组4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1.2使用方法空气净化组:40例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或将出现白细胞下降时,除一般预防细菌感染措施外,同时使用空气负离子净化器,通常将空气负离子净化器推置病房合适位置,接通电源,按启负离子开关,指示灯亮,机器开始运行。
使用时间:每次60-120分钟,每日3-4次,直至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使用天数7-14天左右。
紫外线组:病房常规使用30w紫外线灯管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为每次一小时,每日1-2次。
1.3空气培养采用平板沉降法,使用直径9cm装以普通营养琼脂,采样时将平板放于室内5点离墙1m 远,距离地面1.5m高处,点与点距离基本相等,打开平板盖后、空气自然沉降5min采样,然后将培养基放在无菌治疗巾内,送检验科置37℃培养24h,观察结果,计算空气中细菌总数(cfu/立方米)。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40例白血病患者空气负离子净化组感染率和紫外线组的感染率如表所示:由表1可知40例空气负离子净化组感染率为15%,紫外线组感染率为37.5%,空气负离子净化组的感染率明显较低,是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使用空气负离子净化器的空气细菌培养总数为20-52cfu/立方米,而紫外线组病房常规紫外线消毒1h后,空气细菌培养为182-150cfu/立方米,说明空气负离子净化器可通过降低空气中的细菌数量而降低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
白细胞减少时的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避免去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勿暴露在其他感染源之下。
(2)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消毒、洗手。
(3)根据病人血常规结果对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
保护性措施分为一般性保护隔离和无菌性保护隔离。
采用保护性措施主要依据是:当白细胞降至(1~3)X109/L、中性粒细胞降至1.5x109/L时、应采取一般性保护隔离;当白细胞低于1X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5x109/L时,病人已无任何抵抗力,必须采取无菌保护性隔离。
1一般性保护隔离:限制来访;病人戴口罩,口罩潮湿时随时更换(住单人病室病人可免戴口罩),凡进入病室的工作人员、家属、来访者应戴口罩;禁止带菌者或上呼吸道感染者进入病室或陪伴病人。
定时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定时通风,有条件者可运用空气净化器;保持病人体表、床褥、衣裤干净整洁:陪护家属应注意更换干净衣、裤、鞋并佩戴口罩。
2无菌性保护隔离:将病人安置于无菌层流室内(LAFR)或层流床内。
LAFR设有高效能空气净化装置,使室内空气永远保持新鲜干净,不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感染。
医护人员进入此单位时,必须穿戴无菌衣帽,戴无菌手套、口罩,穿鞋套等,任何人进去后,都必须站在病人下方,凡送入 LAFR的物品均应先进行灭菌处理。
白细胞低于0.5x10”/L者,应输人粒细胞或浓缩白细胞预防感染,以防危及病人生命。
7.进行输血治疗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血型、Rh因子、交叉试验结果,不可发生差错:输血过程中应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如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白细胞减少的护理措施引言白细胞减少是指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因此,白细胞减少可能会导致患者易受感染和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白细胞减少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白细胞减少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1.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方法对白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导致白细胞减少。
2.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从而降低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3.感染:某些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会导致白细胞减少。
4.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会对骨髓造成损害,从而导致白细胞减少。
5.其他原因:包括一些遗传疾病、营养不良和放射线暴露等。
护理措施预防感染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易受感染,因此预防感染是护理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1.保持洁净:护理人员和患者应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创口、排泄物或口腔时。
使用洗手液和温水,搓手至少20秒,确保彻底清洁。
2.避免生病的人群:尽量避免与感染者接触,特别是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感冒和流感,应保持距离。
3.接种疫苗:接种适当的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疫苗接种史,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推荐适当的疫苗接种。
4.定期清洁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定期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个人卫生方面的建议:1.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定期淋浴或洗澡可以有效减少病菌滋生。
2.定期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衣物和床上用品的清洁,并定期更换,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3.避免打扫脱落的物质:白细胞减少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因此应避免打扫脱落的物质,如灰尘、宠物毛发等。
饮食建议健康的饮食对于增强免疫系统和促进白细胞生成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白细胞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如鱼、肉和豆类等。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健康教育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健康教育》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
白细胞是身体的重要防御系统的成员,它们帮助身体抵抗疾病和感染。
如果白细胞减少,患者容易感染并且生命受到威胁。
因此,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
首先,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卫生。
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另外,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的风险。
其次,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医嘱,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维生素。
均衡的饮食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患者可以咨询营养师获得专业建议。
此外,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
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
可以通过运动、休息和放松来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及时监测自己的白细胞数量,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和家人也需要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相关知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照顾患者。
总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减少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