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茅不同倍性杂交及后代发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8.04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16):3288-3295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0.16.003收稿日期:2010-03-03;接受日期:2010-06-01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B3B03-4,2008BADB3B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820)作者简介:谢文刚,博士研究生。
E-mail :xwgorchardgrass@ 。
通信作者张新全,教授,博士。
E-mail :zhangxq8@ 。
并列通信作者刘 伟,副教授,博士。
E-mail :liuwe007@鸭茅杂交种SRAP 分子标记鉴定及遗传分析谢文刚1,张宝艺1,张新全1,刘 伟1,陈永霞1,2,周 禾3(1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四川雅安 625014;2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四川西昌 615000;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摘要:【目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鸭茅杂交种进行快速鉴定和遗传分析,建立鸭茅杂交种的快速鉴定体系,揭示鸭茅杂交种群体遗传信息,为鸭茅资源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SRAP 标记技术对140个鸭茅杂交种单株及其亲本(01996、YA02-103)DNA 进行扩增,分析杂交种与其亲本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鉴别真假杂交种,并结合形态标记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
【结果】从192对SRAP 引物中筛选出64对引物在杂交种和双亲间存在扩增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为33.33%。
利用能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引物鉴定了140个杂交种,其中106个具有父本的特征带,可鉴定为真杂交种。
选择16对多态性引物对亲本和106个真杂交种进行扩增,获得15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47.24%。
【结论】SRAP 用于鸭茅杂交种鉴定及多态性分析是可行的。
野生鸭茅与栽培品种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初步研究高静;黄梅芬;钟声;马凯恒【摘要】以波特鸭茅为对照,初步研究了野生二倍体鸭茅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鸭茅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再生特性、干物质产量以及生殖枝比例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慢下降.材料157四次刈割生长速度与再生率均高于波特,具有较强的生长及再生优势;(2)37-4 F1-1、37-4 F1-4的分蘖能力较强,10月份的分蘖数达到145.20、117.60,4次刈割总产量分别为81.41 g/株、81.97 g/椿,是杂交后代中分蘖及产量性状均比较优良的材料;(3)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早期可通过分蘖数判断产量.【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8(027)009【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野生鸭茅;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育种【作者】高静;黄梅芬;钟声;马凯恒【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650201;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昆明,650201;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别名果园草、鸡脚草,是温带著名的优良牧草[1,2]。
鸭茅原产于欧洲、北非和亚洲温带,目前全世界的温带地区均有鸭茅分布[3,4]。
我国栽培种鸭茅除驯化当地野生种有少量应用外,多引自丹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然而进口品种的参差不齐给实际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野生种鸭茅较栽培种在株型、早熟、单株干物质产量方面均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并且这种特性比较稳定[5]。
国外研究学者已经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获得了三倍体,并且对其同种异型酶的多样性、花粉育性、气孔形状与大小、形态特征方面进行了研究[6]。
鸭茅在我国南方中、高海拔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鸭茅与伴生草种在不同混播比例下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姜哲浩;李硕;张德罡;陈建纲【摘要】采用鸭茅、无芒雀麦、白三叶、苜蓿为材料,设置4个单播、15个混播和无牧草播种共20个处理,研究了鸭茅与伴生草种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试验表明:鸭茅和苜蓿混播时的牧草产量最高,为7503~14676 kg/hm2,并且杂草累积量最低,为26~94 kg/hm2。
处理“30%鸭茅+70%苜蓿”的干物质最大(14676 kg/hm2)。
与单播相比,混播可增加鸭茅的粗蛋白和纤维含量,处理“90%鸭茅+10%苜蓿”的鸭茅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44%;同时,混播组合中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也高于单播。
相反,与单播相比,混播降低了鸭茅的粗灰分含量,而单播时的含量最高,为16.05%。
%Used cooksfoot,brome,white clover and alfalfa as experimental forages,we designed 4 monocul-ture treatment [1.cocksfoot;2.Brome (Bromus inermis );3.white clover (Trifoliumrepens );4.alfalfa (Medi-cago sativa )],15 combinations of cocksfoot mixed with brome,white clover and alfalfa under 5 mixtures ratios and the pasture without sown forage.The yield and nutrition value of all treatments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the yield of the mixture of cocksfoot and alfalfa was the highest ,which reached from 7 503 to 14 676 kg/hm2 .The yield of weeds was the lowest,which was 26~94kg/hm2 ;(2)the dry matter of the treat-ment 30%CF+70%L was the highest,which was 14 676 kg/hm2 ;(3)Compared with the monoculture treat-ment,the mixture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and fiber of cooksfoot,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cooksffot was the highest (1 9.44%)in the treatment 90%+10%L.The crude protein of brome andalfalfa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n monoculture treatment;(4)the crude ash of cooksfoot was decreased in the mixture treat-ments,In contrast,the crude ash of cooksfoot in the monoculture treatment was higher,which reached 1 6.05%.【期刊名称】《草原与草坪》【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6页(P68-73)【关键词】鸭茅;干物质;营养价值;混播比例【作者】姜哲浩;李硕;张德罡;陈建纲【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3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又称鸡脚草,原产于欧洲,亚洲和北非,是一种耐寒、高产的优良牧草,已被广泛种植[1]。
Grass roots experience promotion 基层经验推广畜牧业环境462019.12本文研究选取前期获得的樱桃谷公鸭与7个地方鸭品种的母本杂交获得的F1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为A1~A7组,利用食品成分快速分析仪Food Scan,采用近红外全光栅透射技术测定分析每个杂交后代的胸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与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显示A1、A3、A6、A7组杂交肉鸭分别在胶原蛋白、粗蛋白含量、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上有着突出的特点,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培育完善的空间。
通过对于不同杂交组合肉鸭的肉品质的测定,为后期的生产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1 前言(1)最近几年,禽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鸭肉产品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逐步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养殖,中小型肉鸭企业也有了较大改观,实践证明,养鸭业仍具很大的发展空间。
(2)鸭种讲解:我国的技术人员通过品种杂交选育出樱桃谷鸭,并行成配套系鸭种。
商品代47日龄活重3.09kg,料肉比为2.81∶1。
该鸭L2型商品代7周龄体重达到3.12kg;料肉比2.89∶1;半净膛屠宰率85.55%,全净膛屠宰率(带头脚)79.11%。
肉鸭的著名品种有北京鸭,北京鸭原产于我国北京地区,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
北京鸭的优点是生长快速、繁殖率很高、肉质好等。
北京鸭填鸭的半净膛屠宰率公鸭为80.6%,母鸭为81.0%;全净膛屠宰率公鸭为73.8%,母鸭为74.1%;胸腿肌占胴体的比例公鸭为18%,母鸭为18.5%。
绍兴鸭简称绍鸭,又称绍兴麻鸭具有产蛋多、成熟快、体型不大、吃料少等优势,是我国蛋用型麻鸭的优良品种。
半净膛,公鸭82.6%,母鸭84.8%;全净膛,公鸭74.6%,母鸭74.0%。
金定鸭属麻鸭的一种,与其他蛋鸭相比,蛋品质好;耐寒性尤为突出,能适应我国北方的气候特点。
成年公鸭平均体重1.73kg,体斜长21.54cm;成年母鸭体重1.76kg,体斜长21.11cm。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1):1-4J o ur na l o f P l a nt G e ne t i c R e s o ur c e s 中国西南横断山区的野生鸭茅资源钟声,黄梅芬,段新慧(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12)摘要: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广泛分布野生鸭茅资源,包括鸭茅亚种和喜马拉雅鸭茅亚种。
二者的分布范围相近,但在形态及物候发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鸭茅亚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喜马拉雅鸭茅亚种。
两个亚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以杂交形成三倍体后代,但自然状态下尚未发现二者杂交的确切证据。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两个鸭茅亚种的基础研究,但从保护和利用研究角度出发,开展的工作较少。
从来源角度分析,喜马拉雅鸭茅亚种为当地起源类型,鸭茅亚种为外来归化种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喜马拉雅鸭茅面临鸭茅亚种的竞争威胁,因此应加强中国喜马拉雅鸭茅亚种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关键词:鸭茅亚种;喜马拉雅鸭茅亚种;种质资源;中国西南T h e Wi l d D ac t y l i s gl om e r at a G e r m p l as m R e s ou r c e s ofH e n gd u anMou n t ai n s i nS ou t h w e s t C h i n aZ H O N GShe ng ,H U A N GM e i -f e n ,D U A NX i n-hui(Y unnan A c ade m e o f G r as s l and and A ni m al Sc i e nc e ,K unm i ng 650212)A b s t r ac t :H e ng dua n m o unt a i ns l i ei n s o ut hw e s t o f C hi na ,w hi c h i s f a m o us byt hee x t e ndi ngf r o m s o ut h t o no r t h.T he r e w i de l y di s t r i but e w i l d D ac t y l i s gl o m e r at a g e r m pl a s mr e s o ur c e s ,w hi c h be l o ng s t o s ubs pe c i e s gl o m e r at a ,a nd s ubs pe c i e s hi m al ay e ns i s .T he di s t r i but i o n r a ng e o f t w o s ubs pe c i e s i s ne a r l y t he s a m e ,but m uc h di f f e r e nc e e x i s -t e d i n t he m o r pho l o g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s a nd phe no l o g i c a l de v e l o pm e nt i n t w o s ubs pe c i e s .T hr o ug h hy br i di z a t i o n o f s ub-s pe c i e s hi m al ay e ns i s a nd s ubs pe c i e s gl o m e r at a i n a r t i f i c i a l c o ndi t i o n ,t r i pl o i d o f f s pr i ng m a y be o bt a i ne d.B ut no de f i -ni t e e v i de nc e ha s be e n f o und t ha t hy br i d t r i pl o i d o f f s pr i ng w a s e x i s t e d by c r o s s br e e di ng o f t w o s ubs pe c i e s i n na t ur a l c o ndi t i o n.I n r e c e nt de c a de y e a r s ,m a ny ba s a l s t udi e s a bo ut t he t w o s ubs pe c i e s ha v e be e n do ne i nC hi na ,but a f e w w e r e a bo ut t he pr o t e c t i o n a nd ut i l i z a t i o n.T hi nki ng a bo ut t he o r i g i n ,i t c a n be s ur e t ha t s ubs pe c i e s hi m al ay e ns i s be -l o ng t o na t ur a l o r i g i n e c o t y pe ,but s ubs pe c i e s gl o m e r at a w a s l i ke l y t o be l o ng t o na t ur a l i z a t i o n s pe c i e s .B e c a us e o f t he c o m pe t i ng t hr e a t f r o mt he s ubs pe c i e s gl o m e r at a ,i t i s ne c e s s a r y t o r e i nf o r c e t he pr o t e c t i o n a nd ut i l i z a t i o n s t udi e s a -bo ut t he s ubs pe c i e s hi m al ay e ns i s .K e y w or d s :D ac t y l i s gl o m e r at a L .s ubs p.gl o m e r at a ;D ac t y l i s gl o m e r at a s ubs p.hi m al ay e ns i s ;G e r m pl a s m r e -s o uc e s ;So ut hw e s t C hi na收稿日期:2009-04-18 修回日期:2009-07-2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 A D B3B 08);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C 0050Q )作者简介:钟声,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研究。
野生鸭茅生育特性多样性研究
彭燕;张新全;曾兵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036)013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野生鸭茅生长发育特性.[方法]对从我国野生鸭茅主要分布区和国外收集的35份野生鸭茅种质的生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早熟型在拔节期前后进入生长高峰期,日均增长速度最快为1.93 cm/d,生育期为249 d,营养、生殖生长期分别为199、50 d;缓慢生长型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生长速度都极为缓慢,在试验区只有营养生长,而无生殖生长;晚熟型在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为289 d,营养、生殖生长分别需251和38 d;中熟型介于早、晚熟型之间;早熟型具有营养生长期
比中、晚熟型短,而生殖生长期比中、晚熟型长的特点,前者开花.成熟期要比后两者分别长9和13 d;晚熟型成熟期株高显著高于早、中熟型.[结论]野生鸭茅种质生育特性呈现多样性变异.
【总页数】4页(P5368-5370,5419)
【作者】彭燕;张新全;曾兵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
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3+.3
【相关文献】
1.天山北坡不同区域野生鸭茅种群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J], 张鲜花;朱进忠
2.中国野生鸭茅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J], 范彦;曾兵;张新全;马啸
3.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遗传特性比较研究 [J], 帅素容
4.优良野生牧草毛花雀稗生育特性研究 [J], 舒健虹;尚以顺
5.红池坝野生鸭茅生物学和生产特性的研究 [J], 樊江文;邵兴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类型鸭杂交后代肉用性能、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研究田勇;沈军达;陶争荣;王德前;李国勤;李进军;陈黎;卢立志【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08【摘要】试验选用肉用型北京鸭为公鸭,蛋用型绍兴鸭为母鸭进行杂交繁育,测量杂交一代的肉用性能和肌肉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公鸭与父母代公鸭相比,屠宰率极显著增加,而杂交一代母鸭的大部分屠宰性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父母代母鸭,且杂交一代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父母代,杂交鸭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总页数】3页(P1201-1203)【作者】田勇;沈军达;陶争荣;王德前;李国勤;李进军;陈黎;卢立志【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4【相关文献】1.不同倍性泥鳅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组成的研究 [J], 李雅娟;钱聪;印杰;高敏;高养春;刘博;王玉生2.不同倍性泥鳅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组成的研究 [J], 李雅娟;钱聪;印杰;高敏;高养春;刘博;王玉生3.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肉用性能比较研究 [J], 张花菊;徐亚铂;王琳琳;孙斌斌;李志钢;丁亚军;孙红霞4.不同杂交组合北京鸭生长速度及肉用性能的研究 [J], 杨桂芹;孙福仁;等5.不同杂交组合半番鸭生长和肉用性能的研究 [J], 龚道清;张军;段修军;赵旭庭;陈章言;杨廷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