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2011年肺结核疫情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7.07 KB
- 文档页数:3
结核病高发人群疫情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了解当前结核病疫情、结核病高发年龄及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传染源,降低结核病疫情,降低结核病死亡率。
方法对我县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五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结核病高发年龄为15~54岁的青壮年人群。
【关键词】结核病;高发人群;疫情;防治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其中以肺结核病最为多见。
结核病在全球广泛流行,大约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在农村。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00万人。
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13万人。
我省目前有近10万人患肺结核病,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5万人,75%的肺结核病人年龄在15~54岁之间。
我市人口数量为53.6万,是一个农业县城,从2003年起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从2003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2084例,现将疫情分析如下。
1 结核病高发人群疫情分析五年期间共收治病人2084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为1162例,涂阴病人为827例。
结核性胸膜炎80例,其他15例。
1.1 高发年龄菌阳患者主要集中于15~54岁人群,占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总数的70.1%,并以35~44年龄组为最多,占涂阳病人总数25.3%;性别特点男性远多于女性;职业特点显著:82.04%为农民;经济收入低(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元)的占85.3%。
其中86.8%的病人存在延误诊治16天以上,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
结果表明,肺结核病高发年龄为中青年。
1.2 发病经过及特点结核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这个年龄段的身体抵抗力强,若感染结核菌后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初期自觉症状轻,大多因工作忙碌而忽视,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就较严重,多有咯血或肺部空洞,痰图片阳性率较高,排菌量大的特点。
肺结核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探析摘要:目的:对我地区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现状进行调查和探析。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地区2009年至2011年期间的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结果:我地区肺结核记载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有102.1例,死亡率为十万分之0.61病死者共2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病死率约为0.59%。
男性发病率为万分之1.861,女性发病率为万分之0.767,两者差异显著。
肺结核发病年龄为2-81岁,其中15岁以上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占比超过95%。
患者中农民占比最高,其次是建筑工人等强体力工作者。
对其中的3010例患者的痰液检查结果进行抽样调查,其中1471例患者的痰检结果显示为阳性,阳性占比48.87%。
结论:目前,结核病仍是一种较为较严重的传染疾病,提升诊断水平和发现率,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具有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肺结核;调查【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194-01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下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
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
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地区2009年至2011年期间传染病疫情相关报表及肺结核患者的登记记录,人口材料来自统计局发布的信息。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患者的如下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一般性流行病学特征、各类型人群的分布、时间分布和痰检结果。
2 结果2.1 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上世纪末我国就将结核病定位乙类传染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疾病的疫情应遵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肺结核疫情的流行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李友筑;张智【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5(12)2【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疫情的流行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3年肺结核疫情资料为来源,统计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分析该市2011-2013年肺结核发病率、肺结核患者性别及地区分布.结果 2011年、2012年及2013年肺结核发病率情况(1/10万)分别为67.6%、73.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2012年及2013年男性肺结核患者比例分别为52(1/10万)、56.1(1/10万)、54.2(1/10万),女性肺结核患者比例分别为48%、43.9%、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2及2013年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2012年及2013年该市肺结核发病率情况呈逐年提高趋势,而且流动人口是肺结核的高危群体,因此对于肺结核的预防与治疗,更应关注流动人口,提高流动人口中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率,加强肺结核健康教育,改善卫生居住条件,定期进行结核病普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总页数】2页(P163-164)【作者】李友筑;张智【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福建厦门361003;厦门市思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福建厦门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8【相关文献】1.南阳市2017-2019年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分析2.一起校园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3.高邮市肺结核疫情监测点疫情监测情况分析4.上海市肺结核疫情控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5.2010—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乡村医药一起校内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辅海平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在学生群体中极易出现结核杆菌的传播,暴发学校聚集性疫情。
目前,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问题是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分布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均有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造成较大风波舆论事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1]。
2019年桐乡市某寄宿制学校的高三年级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现分析如下:1 疫情概况2019年2月3日,首例患者为310班某女生,18岁,因“咳嗽7天,发热3天”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核病定点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肺结核(痰检阴性)。
两天后报告学校309班某男生,18岁,因“胸闷、胸腔积液”就诊于某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这两个班级相邻,位于同一教学楼,同一楼层。
市疾控中心与学校联系后,组织对接触者进行集中筛查,结果新发现3例,分别为310班1例(男,17岁,活动性肺结核),310班1例(女,18岁,菌阴肺结核),309班1例(女,18岁,结核性胸膜炎)。
学校共发生结核病5例,班级罹患率5.4%(5/92)。
2 处理2.1 病例处置 肺结核诊断按卫生行业标准(WS 288-2017),筛查及处置按《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2017年版)》要求,肺结核患者按规范休学。
经市第一人民医院规范治疗后,出具休复学诊断证明,学校凭证明为学生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7ZX10105001)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艾科通信作者:辅海平,办理复学手续。
患者由所在辖区社区医生一对一进行肺结核个性化督导管理。
2.2 接触者筛查和处置 筛查方法:分批对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人型,TB-PPD)试验、X线胸片和痰检查(痰涂片、痰培养、基因检测Gene-Xpert)。
筛查范围:对306~310班全体师生(同一楼层)同时进行TB-PPD和X线(DR)筛查,其中310班全体师生、309班可疑症状者加做痰涂片及Gene-Xpert检测;对病例所在宿舍同一楼层的同学进行X线和PPD筛查。
肺结核的结核病的疫情分析与防控措施肺结核(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由于其高传染性和致死率,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肺结核的疫情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肺结核的疫情分析肺结核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很常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患上肺结核,其中约有150万人因此而死亡。
1.1 肺结核患病率据统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是肺结核高发地区,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条件的进步,肺结核的患病率已经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乙类肺结核病人占总病例的33.68%。
1.2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进而通过吸入感染。
此外,结核菌也可通过粪便、尿液等不常见的途径传播。
1.3 影响结核病传播的因素结核病传播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感染性、聚集性、接触频率和接触时间的长短等。
此外,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如HIV感染者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结核菌的传播风险更高。
二、肺结核的防控措施针对肺结核的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下面将重点介绍目前常见的防控措施。
2.1 疫苗接种卡介苗是一种有效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患结核病的风险。
卡介苗接种在许多国家都是强制性的,并且已被证明是一项成功的预防措施。
2.2 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早发现肺结核病例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对于疑似结核患者,应进行痰液培养和结核菌鉴定,以确认诊断。
并及时开展抗结核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3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结核病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这包括制定防控策略、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建设、提供经济支持等措施,以确保结核病得到有效防控。
2.4 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肺结核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防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肺结核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我司近期针对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具体情况如下汇报。
一、肺结核疫情现状1.肺结核疫情分析根据我司的数据统计,肺结核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一个高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居民的卫生意识相对较低,导致结核病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
2.肺结核疫情防治形势当前,我司正在积极应对肺结核的防治形势,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结核病的传播和发病率,希望尽快控制局部疫情,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负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肺结核防治工作情况1.落实政府政策我司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全面贯彻落实肺结核的防治政策,确保每一个患者都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护理。
2.加强宣传教育我司针对肺结核的防治工作,组织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社会大众普及肺结核的预防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建立检测机制针对肺结核的传播情况,我司积极建立了完善的检测机制,加强了对结核菌的监测和筛查工作,提高了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和救治率。
4.强化医疗服务我司加大了对肺结核患者的救治力度,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护理。
5.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我司还积极组织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和分析,为科学精准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肺结核防治工作效果通过以上的努力和工作,我司取得了一系列的防治成果,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肺结核的发病率下降通过我们的努力,肺结核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些地区和群体。
2.肺结核患者的救治率提高我们通过加强医疗服务和护理工作,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救治率,更多的患者得以康复出院,重新融入社会。
3.社会大众的卫生意识提高通过宣传教育的努力,社会大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卫生意识也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提升。
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各科室:现将我院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如下:一、传染病疫情概况:2011年5-6月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发病数6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4种发病数50例,丙类传染病2种发病数3例,其它传染病1种发病数8例,无甲类及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发生。
发病依次为肺结核42例占发病68.85%、水痘8例占发病13.11%、细菌性痢疾7例占发病11.48%、手足口病2例占发病3.28%、梅毒1例占发病1.64%、腮腺炎1例占发病1.6 4%。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1例占总数的83.61%,其中肺结核42例,水痘8例,腮腺炎1例,分别占呼吸道传染病数的82.35%、15.69%,1.96%。
肠道传染病:共报告9例占总数的14.75%,其中细菌性痢疾报告7例占发病数的77.78%,手足口病报告2例占发病总数的22.22%。
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1例占发病总数的1.64%。
分析本月疫情平稳无重大传染病发生。
三、报卡质量评价:1.我院传染病报告科室共有19个,本月报告科室7个,占36.84%,个别科室及个别医生长年未报传染卡,或者督查时才报告,影响了我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希望各科室加强对传染病监测,杜绝迟报、漏报。
2.报卡较好科室分别是:内一科、小儿科、中医科、内三科、一门诊放射科、内二科、急内科、二门诊放射科。
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传染卡填卡内容不完整,甚至有逻辑错误。
4.今年由于传染病报告质量的考核要求更加严格,新增了儿童家长姓名、工作单位、病例诊断时间、出生年月日、等要求必填项目必须填写完整,不得漏项。
四、结论:5-10月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院已建立肠道门诊,进行肠道传染病监测。
近期仍有麻疹发病,要继续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监测,以发热病及流感样病例为重点,加强发热门诊工作,重点做好麻疹及手足口病宣传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