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道,构思为先”――谈初中散文习作构思之法
- 格式:doc
- 大小:16.70 KB
- 文档页数:5
写作小窍门如何构思好文章作为一名写作者,构思文章是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深度。
然而,构思一个好的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写作小窍门。
本文将分享一些构思好文章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
一、明确写作目的和受众在构思文章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受众。
写作目的是指你写作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表达观点、传递信息还是娱乐读者等,受众则是指你的读者对象是谁,他们的背景、兴趣爱好等。
明确写作目的和受众,可以帮助你更加有针对性地构思文章,让你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研究主题和收集素材在构思文章时,要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收集相关素材。
研究主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找网上资料、采访专家等方式进行,收集素材可以包括统计数据、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
通过深入研究主题和收集素材,可以帮助你对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丰富你的文章内容。
三、确定文章结构在构思文章时,要确定文章的结构。
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是用来引起读者兴趣,正文是主要阐述观点和内容的部分,结论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概括。
确定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思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运用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用的构思方式,通过集思广益,集中思维,产生更多创造性的想法。
在构思文章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来激发灵感,生成多个写作点子。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关联词等工具,将不同的想法联系起来,扩展文章的内容。
五、借鉴其他优秀作品对于构思好文章,可以借鉴其他优秀作品。
可以阅读名家作品,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思路,从中吸取灵感和启示。
可以借鉴他们的结构、论证方式、语言技巧等,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
但是要注意避免抄袭,要将借鉴的内容进行转化和创新,保持原创性。
六、调整和完善构思构思文章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在构思好初稿后,可以进行修改和润色,删掉不必要的内容,补充或重新组织信息,使文章更加精炼和连贯。
作文的构思与写作方法作文是学生日常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构思能力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从作文的构思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作文的构思作文的构思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起点。
构思好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
1.明确写作目的:在进行作文构思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写一个记叙文,还是抒情文,或者是议论文等。
不同的写作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和写作方式。
2.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构思来说至关重要。
中心思想反映了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可以通过列提纲、写主题句等方式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3.归纳和搜集素材:在明确中心思想后,需要归纳和搜集与中心思想相关的素材。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观察和思考等方式来获取素材,确保文章内容充实且合理。
4.组织思路和构建框架: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文章的结构选择合适的顺序和逻辑进行组织。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等方式构建文章的框架。
二、作文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写作方法是指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用词准确、生动:作文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因此用词准确、生动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句式丰富、结构清晰:适当运用各种句式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
可以使用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对比句等不同句式,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表达更加准确。
3.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突出重点,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段落划分等方式来使文章条理清楚。
4.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总之,作文的构思和写作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构思好了才能写得好。
初中作文主题构思与写作方法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可以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创造力。
初中生如何构思作文主题并运用适当的写作方法,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思作文主题构思作文主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作文的内容和思路。
初中生应该选择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主题,同时与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以下是一些构思主题的方法:1. 阅读启发法: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各种各样的主题和素材,从中获取灵感,构思出别具一格的作文主题。
例如,通过阅读古代名著《红楼梦》,可以以“幻梦与现实”作为作文主题,探讨人生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 日常生活法:关注身边的琐事和细节,从中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构思出真实而有趣的作文主题。
例如,观察一只蜘蛛结网的过程,可以以“勇敢面对困难”作为作文主题,写一篇关于勇气和坚持的作文。
3. 联想发散法:从一个点出发,通过联想和发散思维,将主题与其他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拓展思路。
例如,以“音乐与生活”作为主题,可以展开论述音乐对人们情绪的影响、音乐的社会功能等等。
二、写作方法在确定作文主题后,初中生需要运用适当的写作方法来展开文章。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供参考。
1. 描述法:通过对人、物、景象等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画面的美。
例如,在描述一次郊游的经历时,可以详细描写大自然的美景、鸟语花香,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2. 对比法: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加深读者的印象。
例如,在比较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时,可以对照两者的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描述,展示它们的不同特点。
3. 议论文法:通过提出观点并提供理由和证据,陈述自己的看法,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证思考。
例如,就“手机对学生的影响”这一主题,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数据,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通过举例和数据分析加以支持。
作文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而构思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文章的方向和内容。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构思方法,从而写出富有内涵和亮点的作文。
首先,思考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也是文章内容的提纲。
学生在构思时要选择一个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主题,以保证文章有充实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明确立意。
立意就是写作的目的和观点。
学生在构思时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要清楚自己要通过这篇作文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接下来,分类整理素材。
构思时,学生要广泛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并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可以将材料有条理地呈现在文章中,同时也能避免文章的杂乱和重复。
然后,确定文章结构。
好的文章都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其中包括引言、论点和论据、总结等部分。
学生在构思时要根据自己的主题和素材,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使之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结构的呆板和固定。
最后,注意细节安排。
文章细节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体现作者思考深度和观察力的关键。
学生在构思时要考虑如何巧妙地安排细节,以提升文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除了以上的构思方法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来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构思方式。
从其他优秀作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关主题选择、立意确定、素材整理、结构安排和细节呈现等方面的构思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构思能力。
总之,作文写作的构思方法对于写作的质量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通过掌握一些构思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写出富有内涵和亮点的作文。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构思这一步骤,不断积累构思经验,提高自己的作文素养。
作文技巧构思结构合理作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而构思结构合理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
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做到构思合理、结构紧凑,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作文技巧,帮助读者在构思和结构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构思创新构思是一篇作文的基础,好的构思能够让作文显得新颖有趣。
在进行构思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读书积累:充分利用课外读书的机会,积累各种不同类型的素材和知识。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思路,增加构思的灵感。
2. 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是我们构思的宝贵素材。
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并加以运用。
3. 创意思维:学会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
不拘泥于常规思维,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带来更多的构思灵感。
二、结构合理写作结构合理是为了使文章条理清晰,内容连贯,逻辑严密。
以下是一些写作结构方面的技巧:1. 总—分—总结构:将一篇作文分为总体、细节和总结三个部分,使作文层次更加分明。
总体部分提出主题和观点,细节部分展开说明,总结部分对内容进行概括。
2. 时间顺序:当作文需要叙述一个事件或故事的发展过程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使文章更加条理清晰。
3. 递进关系:通过引用事例、比较、对比或分类等手段,将文章内容进行递进式的展开,增强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感。
4. 问题与解决:当文章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再逐步展开分析和解决方案,使文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结构。
总之,在构思和结构上,我们应该注重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
良好的构思和结构能够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我们可以逐渐掌握作文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必定能够写出一篇构思结构合理的优秀作文。
中考作文的写作思路与构思方法作文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分值,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学会正确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对于中考作文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中考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进行探讨。
一、明确写作目标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其他形式的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目标。
写作目标可以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或者传递信息。
明确写作目标有助于提醒自己的写作重点,避免偏离主题。
二、选择合适的题材选择合适的题材是中考作文的关键。
题材应与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契合,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
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经历、社会热点、人生哲理等作为题材,以增加作文的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性。
三、审题与分析审题是中考作文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理解题意,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写作。
审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关键词和作文要求,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并确保理解清楚后才能开始构思。
四、构思和提纲构思是中考作文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整篇文章的质量和连贯性。
构思过程中可以运用脑暴思维,将大脑中的各种想法迅速记录下来,并加以筛选和整理。
在构思结束后,可以根据主题和要点制作一个简洁明了的提纲,有助于写作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五、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中考作文的篇章结构包含开头、正文和结尾。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确保每一部分的内容有机衔接,相互呼应。
开头可以通过引入背景或者引用名言来引起读者的兴趣;正文要紧扣主题,逐点展开;结尾要简洁明了,以句话呼应开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六、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生动有趣,增加文采和色彩。
在中考作文中,适当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文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七、语言表达规范准确中考作文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要注意句式的多样性和词汇的丰富性。
可以通过积累词汇、阅读优秀的范文和多写多练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中考作文的写作思路与构思方法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作文中的写作思路与构思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而写作的思路和构思则是作文创作的灵魂所在。
在进行写作时,一个好的思路和构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得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作文中的写作思路与构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构建起一个有力的作文框架。
一、写作思路的重要性写作思路是我们进行创作的指导方向,它决定了文章的整体风格和内容组织方式。
一个明确清晰的写作思路可以使我们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
另外,一个独特独行的写作思路也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构思的重要性构思是指在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思考和策划。
一个好的构思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主题、论点和论据,使文章更加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纲等工具,将自己的想法有机地组织起来,确定好每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提前规划好结构框架,有利于文章的整体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构建作文的有效思路和构思方法1.明确中心思想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我们要向读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
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将其贯穿于全文,使得整个作文更加统一。
2.积累素材和信息在构思过程中,我们需要积累相关的素材和信息。
这些素材可以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也可以是从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的信息。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素材,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撑我们的论点,使得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3.制定提纲和段落安排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提纲和段落安排来帮助我们组织文章的结构。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列出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确定段落的主题和顺序。
段落安排则可以帮助我们把不同的观点和论据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得文章更加有层次和逻辑。
4.关注文章的起承转合在构思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文章的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文章的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连贯性。
【作文】写作技巧大揭秘:构思、结构与修辞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可是,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力。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揭秘写作的三大关键要素:构思、结构与修辞。
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作文的质量。
1. 构思构思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没有好的构思,再好的写作技巧也是徒劳的。
那么,如何进行构思呢?1.1 自由写作在开始写作之前,先进行一段自由写作。
可以选择一个话题或一个问题,然后尽情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思绪整理出来,并找到合适的素材。
1.2 记录灵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构思的灵感。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随时记录下来。
可以用手机的备忘录功能,或者在笔记本上写下来。
等到需要写作时,就可以翻阅这些记录,找到适合的素材。
1.3 借鉴他人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写作经验。
可以阅读一些好的作文,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视野,开拓思路,从而有更多的构思来源。
写作的结构是作文的骨架,是作文内容的有机组织。
只有合理的结构,才能使作文更加清晰、易读。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构建一个好的结构。
2.1 段落结构一个好的作文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同时之间应该有连贯的逻辑关系。
我们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就是开头段先总起论点,然后分段进行具体阐述,最后再总结一下。
2.2 句子结构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一个好的句子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有条理。
我们可以使用并列句、复合句、简单句等不同的句子结构,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2.3 衔接词语为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衔接词语。
比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将不同的内容和论点连接起来,达到更加顺畅的效果。
3. 修辞修辞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技巧。
作文的写作思路与构思方法写作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和合理的构思方法。
本文将探讨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并给出相关的实用建议。
一、写作思路的确定写作思路是指写作时思想观点和表达主题的理路。
确定一个清晰的写作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整齐有序地组织文章的结构。
1. 理清文章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指导着整篇文章的发展。
可以通过对话题进行深入思考,构思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句,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分析和归纳:明确主题之后,需要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对于一个完整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以便获得更多的具体观点和相关论据。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充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确定写作结构:在明确主题和归纳论点之后,需要确定文章的结构。
一般来说,作文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可以引出主题并吸引读者的注意,正文部分是展开观点和论据的地方,结论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和升华。
在构思结构时,还需要注意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和过渡,使文章整体流畅自然。
二、构思方法的选择构思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我们进行思路整理和信息收集。
选择合适的构思方法可以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1.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逐步展开的思维分析方法。
可以使用纸笔进行绘制或者借助电脑和手机上的思维导图工具。
以主题为中心,从中衍生出各个分支,再将每个分支进行详细展开,形成一个树状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整理思路和信息,全面而清晰地把握文章主题。
2. 提问法:通过提问法,可以引导思考,激发灵感。
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如何引起读者的共鸣?”等。
这些问题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创意,帮助我们找到写作的灵感和方向。
3. 列表法:列表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构思方法。
可以将要表达的观点和论据逐条罗列出来,然后再为每个观点和论据进行详细阐述。
初中语文作文构思方法第一篇范文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然体现出严谨的构思,独特的视角,以及深刻的见解。
那么,初中生如何在写作文时进行有效的构思呢?以下,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紧扣题目,明确立意首先,初中生在进行作文构思时,应紧扣题目,明确立意。
题目是作文的灵魂,立意是作文的基石。
只有抓住了题目的核心,明确了立意,作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跑题,不偏题。
在确定立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从而明确立意。
2.思考题目背后的意义:有些题目并不是直接给出立意的,这时学生需要深入思考题目背后的意义,从而找到作文的切入点。
3.借鉴优秀范文: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作者是如何紧扣题目,明确立意的,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立意思路。
二、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在明确了立意之后,学生应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可信:选材的真实性是作文赢得读者信任的基础。
学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有深刻了解的事例作为材料。
2.典型有力:选材的典型性是作文说服力的保证。
学生应选择能够突出自己观点,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作为材料。
3.生动有趣:选材的生动性是作文吸引力的关键。
学生应选择富有情节,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事例作为材料。
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回顾自己的经历: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例,作为作文的材料。
2.借鉴名人事迹:学生可以借鉴名人事迹,从中筛选出符合自己立意的材料。
3.发挥想象力:在确保符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新意的材料。
三、巧妙构思,层次分明在确定了立意,选择了材料之后,学生应进行巧妙的构思,使作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作文之道,构思为先”――谈初中散文习作构思之法
【摘要】构思对于习作来说,犹如大厦建设之初的图纸绘制,缺乏构思,则必然信口开河,信手拈来,习作中或游离主题,或使力不均,因此,一篇优秀的习作必然离不开精准的构思。
【关键词】散文习作;构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中说:“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
这也类似建筑,首先必须确定结构,方能垒石砌砖,渐现整体。
为文,首先必须进行整体策划,确定主旨、思路,定出全形,方能使神与物游,熟稔驾驭文字,令字所到之处皆是情、意,不至于使文脉时断时续,主旨含糊不清,结构乱如倒草。
这就是我们说的构思之意义。
但是,在传统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注重构思,甚至将其省略。
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便开始快速的写下开头,以致思路不畅,语言不通,断断续续勉强成篇,或跟着语言走,无法确定主题在哪里落脚,后来,篇幅冗长只得停罢,却发现文章主题与所给作文主题出入很大。
可以说,不以构思为先的作文之道是无法立脚的,学生犹如筑造了没有稳定结构的建筑,倒塌之日终会来临。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定以
构思为先。
我们在这里就围绕初中散文习作展开深讨。
一、时间为序,思接千载
时间总是在与我们并行行走,在行走中,万事万物因时间的辗转而发生变化。
可以说,万事万物自身都存在这种物理时间上的顺序,从生到死,从荣到败,从小变大,从无到有……时间一直追随。
我们也可乘着时间的风帆观古今于须臾,思接千载,上溯下延,采用时间延展的思路,循序渐进,阐述事物各个方面的行踪。
以这样的方式来构思写作,字里行间透着一种难以被打乱的层次感,给人一种流畅、明晰的感觉。
但是,在传统的习作课堂上,教师较偏重于对学生词句的修饰,而忽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教师省略构思环节,将事物自身那种时间性质的生命张力隐去,只是让学生夸张甚至虚情假意的渲染写作对象。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文章多是层次感不足,东凑西凑,凑成几百字应付了事。
当然,也有学生过犹不及,过分注重时间这种顺序,没有取舍,不曾详略,没有跳越和穿插,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让人面对稠密时间里的事物感到无法喘息,没有兴趣继续赏读。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用物理时间为序来追述事物的变化,改变字句一窝蜂的涌进文章结构的状态,使文章有层次感,让人一目了然。
当然,凡事要有一个度,什么时候该取舍,什么时候该详略还需教师引导使学生注意。
如第五单元自然奥秘的综合学习版块“尝试破解自然奥
秘”,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
自然是神秘的,它在时间的温床上变换着色彩和形态,从春到冬,从生到死,以自然为摇篮的植物、生物在经营着自己的生命。
文学大家们也都对自然界啧啧称奇,并尝试破解自然奥秘,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位梦华的《旅鼠之谜》、叶进的《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等等。
看他们的文章就会知道他们自有一套文章的构思方式。
但可能不适用于学生,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尝试破解自然奥秘的文章构思方式最好是以时间顺序“原始以表末”。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夜来香或其他花卉在不同时间的绽放和闭合程度。
二、移步换景,视通万里
不同空间的事物也具有共时性,为了使文章内容丰富,呈现一种空间的层次感,教师可让学生移步换景,由此及彼,发挥联想,抚四海于一瞬。
具体来说,就是以空间的顺序来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结构稳固、敦实,明确的指向中心主旨。
而不同空间要发生联系,共同说明一个主旨,还需学生的联想“做媒”,找到空间之间的牵连点、交叉点。
有些教师可能注意到空间顺序的把握可为文章营造一种空间层次的美感,并也引导学生将这种空间顺序的构思方式应用到习作实践中,但反响平平,学生多半是将各个空间分部罗列在文章中,而没有进行主题的穿针缝合,文章看起来就像几个空间场合拼凑一样,让人难以下读。
所以,教师更主要的是引导
学生进行联想,由此空间到彼空间,将不同空间联系起来,使其共时性的存在于一篇文章里,指向同一主题。
这才能使文章看起来紧凑。
例如“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这一命题作文。
在这一章中涉及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文章很完美地诠释了空间联想的构思方式。
作者的陋室―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杨子云的西蜀玄亭,德行高尚,居所简陋将三个空间联系起来,文章所展现的各个空间同归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可指明这一点,让学生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用眼睛遁入各个空间,抚四海于一瞬。
三、驾驭思绪,自由联想
时间以客观事物的状态的变化为存在依据,空间以事物存在的地理方向为表现形式,而感情、思想是抽象的,它们潜藏在人的意识和情绪当中。
当然,感情、思想的迸发也是有一定诱因的,这些诱因或是人、或是物、或是景、或是事。
就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那样:“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四时是叹逝的诱因,万物是思纷的诱因。
情思因客观性的东西被触动而展开触角,展示它独特、顺畅、优美的姿态。
当然,诸多情感、思想的展开还需要作者运用发散思维摆脱时空的束缚,驾驭思绪,自由联想。
以综合学习版块“架设心灵之桥”为例,这一章涉及朱自清的《背影》,该文章是驾驭情绪,独抒感情的佳作,父
亲蹒跚为我买橘这件事成为“我”思绪万千的诱因,笔墨辗转,牵涉浓浓的父子情。
在学生的习作中,教师要以这篇文章的情感构思为依据,引导学生找出情感诱因,以诱因带动笔墨,驾驭思绪,自由联想,绵延自我。
构思是习作过程重要的部分,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文章的优劣。
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不能将其忽略。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