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 2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本课的12个认读生字,会写10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看懂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植物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过程中,掌握本课生字,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认识植物并知道传播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假期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北京旅游,那你们想去旅游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认真听讲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游玩,大自然是个百宝箱里面有很多秘密呢,只有细心又聪明的孩子才能发现三把秘密之钥,有了这三把钥匙,就能开启百宝箱得到秘密,你们能吗?那好,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行我们的发现之旅,看看植物妈妈到底有什么办法。
上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我们的智慧列车马上就要出发了,没有车票可是不能上车的哦,想得到车票就要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但是一定要把字音读准。
能做到吗?那就开始读吧1、生自由读文。
2、检查字音,这些字你都认识吗?出示带拼音生字,领读。
学习多音字“得”,和“旅”字。
谁想坐在列车的前排呢?那就要把这个字的字音读准,出示”得”。
还有一张票是可以坐在前面的,但是要有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出示“旅”。
(组词)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写6个生字我们的智慧列车现在继续前进,来到了一片大草原,这是什么呀还开着金黄色的小花,{生:蒲公英,(板书)师:那你知道它为什么要有草字头吗?生:因为和植物有关,只要和植物有关就都有草字头。
小学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本课12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和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1节,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想知道“植物妈妈”是什么?它干什么有办法?它有哪些办法?)理解:“植物妈妈”。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诗有几节,讲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旅、降、洼、乘、刺、信)5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四、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课文讲了植物妈妈干什么的办法?3、学习课文第1节。
(l)指读课文第1节,这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2)理解:“孩子”、“已经长大”、“告别”、“旅行”等词语。
(3)“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四海”指到处,“为家”指作为生活、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齐读第1节。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7、试背。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它的结构可分为几类?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讲读第2~5节,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简析: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思路:以读代讲,读中释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思路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动植物的存在才显得更精彩,更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王国,继续学习21 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师:谁能有感情地背诵第一小节课文生:举手背诵,老师予以鼓励.师:是啊,植物要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请同学们听第二,三,四小节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师:听了课文朗读录音,你知道儿歌具体写了哪几种植物出外旅行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引入第二小节学习.二,学习第二小节1,请一个学生读课文第二小节.2,谁来说说蒲公英出外旅行靠的是啥办法相机出示课件.3,降落伞指的是哪部分 (学生看课件回答)4,指导朗读,读出亲切,愉快的语调.5,小结:蒲公英出外旅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有毛茸茸的小花—降落伞,二是要有风吹.三,学习第三小节(用学习第二小节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课文.)四,学习第四小节1,出示课文,学生齐读.2,豌豆妈妈的孩子是怎样外出旅行的相机出示课件,让学生指认豆荚.3,指导朗读.五,说话练习植物妈妈的办法的确很多,谁来扮演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孩子来夸夸自己的妈妈请三名同学表演.六,拓展练习,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除了上面我们学习的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让自己的孩子出外旅行外,谁能再说说其它的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出外旅行的出示课件:"想一想"学生自由练习说话,老师予以点拨.说话举例:榆树,棉花,椿树等(靠风出外旅行)丹参,窃衣等(靠动物带出外旅行)大豆,风仙花等(靠自身开裂出外旅行)野葡萄,山果果等(靠鸟类吞食而出外旅行)莲子,椰子等(靠浮在水面漂流出外旅行)七,学习最后一小节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课文.2,老师小结:大自然是那样的神奇,美丽,充满了知识与乐趣,就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吧!3,指导朗读全文并背诵.八,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收集几种植物的种子,想想它们是如何出外旅行的.附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认识“旅”“蒲”等12个认读字,会写“已”“甲”等10个会写字。
3.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其他植物传播种子办法的儿歌,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师生合作、同桌合作探究,交流反馈。
2.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旅”“蒲”等12个认读字,会写“已”“甲”等10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植物种子长大了成熟了,就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了。
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传播种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2.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读一读。
(二)字词学习1.读一读课文,把生字条里面的认读字在课文中圈出来,读一读,再读读生字所在的词语。
2.出示课件:生字(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认读字所在的词语:旅行、蒲公英、娃娃、纷纷、苍耳、知识、降落伞、山洼、啪、炸开、观察、蹦跳、铠甲、刺刀、忘却、啥办法。
3.把词语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三)新课讲授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引导学生说出田野、草原、山间、海边等地方,感受“四海为家”。
(2)每个地方都可能是植物的家,这就是课文中说的“四海为家”。
读一读。
(3)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尝试背诵课文。
2.了解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一、复习导入1.媒体出示词语认读旅行蒲公英降落伞娃娃乘着风纷纷苍耳带刺铠甲山洼豌豆豆荚炸开蹦跳相信观察二、学习课文1.出示课件,思考一下:这篇课文提到了那些植物妈妈?在课文中画出来。
2.我们一起来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媒体出示: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
指名读。
(2)师: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什么?(降落伞。
)媒体出示:降落伞、像降落伞的蒲公英图片(3)师:光有“降落伞”行吗?还需要什么?媒体出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师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出发了。
这就叫“纷纷”。
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4)师指导朗读:小蒲公英在蓝蓝的天空里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
朗读时要注意读出他们的心情。
自由练习读学生齐读,读出了欢快自豪的心情。
3.苍耳妈妈: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而苍耳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谁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呢?读读第 3 小节,画出相关的语句。
媒体出示: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1)媒体出示:苍耳的图片铠甲的图片(2)引导观察:看一看,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理解:带刺、铠甲。
)(3)媒体出示:苍耳传播种子的动画指导朗读:苍耳宝宝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
这个办法多妙呀!谁来夸夸苍耳妈妈?男、女同学分别读。
4.豌豆妈妈:媒体出示: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1)朗读比较,体会“炸开”。
仔细听老师读,你觉得哪一种语速最好?(教师用慢、快两种不同的速度读最后一句。
3.植物妈妈有方法■好好读点:第二、三、四小节。
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即教师的牵引练能流程,如果实施展练,可转化为展练安排〕:1.带着把课文读正确,出示词语:降落伞、铠甲、山洼、豆荚等,抽生朗读,对易错词进行纠正,如鸥、舰、艘等。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男女生对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 教师带着学生理解“降落伞〞“纷纷〞等词语的意思,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图片视频,加深学生的认识。
提出练说框架,我从〔句子〕的〔词语〕仿佛感受到。
〔此结构化言说框架过死,需更开放。
〕4.植物宝宝离开妈妈的方法多种多样,孩子们,你们觉得植物宝宝可爱吗?让我们带着对植物们的喜爱之情,配乐美读课文。
■好好说点:第二、三、四小节。
目标:通过练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课文。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即教师的牵引练能流程,如果实施展练,可转化为展练安排〕:1.教师范读第节,学生跟读。
这节讲了哪种植物呢?它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请听老师这样说: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只要,孩子们离开妈妈。
2.自读课文第三四小节,选择其中一个小节练说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了,只要,孩子们就能去。
豌豆妈妈让,只要,孩子们离开妈妈。
3.请大家将二、三、四小节连起来看,照这样的框架说:5.学生结合板书说,关上书说,结合板书当堂背诵全文。
■好好写〔可口头说,以说代写〕点:全文。
目标: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即教师的牵引练能流程,如果实施展练,可转化为展练安排〕:1.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学生小班讨论〕2.出示多媒体资料库〔相关图片,视频,文字〕例如: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莲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柳絮是被风吹散生根发芽的。
3.我是小作家。
〔模仿课文编写一首小诗〕可以用上的词语“乘着风〞“纷纷出发〞“蹦着跳着〞“炸开〞等词语。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师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创立出新的“让我们自己学”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我想学——让我们自己去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
”从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使他们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
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
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从优美的诗句中获得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的有关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孩子的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情感溶入课堂,达到“教”与“学”有效统一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并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说话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若干个内装苍耳实物的信封、图片。
【教学特色】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文中词语。
【教学过程】一、创设“我想学”的氛围,导入新课。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背诵课文。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等的传播方法。
3.情感目标: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l.出示花草、树木、庄稼等图片: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称作植物。
(板书:植物。
)
2.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像麦子、棉花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农民)而许多野生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学习了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你就会知道了。
(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小结过渡:这首儿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植物当成人来写,生动形像,朗朗上口,写得很美,也很有趣。
读读儿歌,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激趣导读。
)
二、初读识字。
l.学生自由试读课文,画出生字、互助学习或请教老师。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知识”的“识”应读轻声。
)
3.想一想:课文讲了几种植物?它们各自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4.学习生字。
(1)板贴字卡从读生字,正音。
注意读准“炸”、“察”。
(2)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扩词造句。
)
(3)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4)交流识记字形的“窍门”。
(5)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女”字旁的写法,注意区别已——己。
5.再读课文,刚才你想知道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
三、小结感悟,再读课题。
为了传播种子,植物妈妈各有各的办法,她们的办法怎么样?课题中的“有办法”该怎么读呢?
第二课时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种子们就要破土而出,开始新的生活了。
那么,这些种子是怎样离开妈妈被传播到各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第五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看谁的声音最洪亮。
(小组开火车)
1.豆荚拼一拼后齐读
2.知识“识”本音是二声,在词中读轻声齐读
3.石榴师强调轻声生再齐读
4.许许多多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个这样的词语(出示淅淅沥沥)(齐读)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5.多音字(1)读词出示读音后拚读强调再齐读
(2)读句子指名读后再齐读
(3)“为”:在这句话里还有一个多音字出示读音它还念什么?出示句子读
一读
同学们的词读得不错,老师相信课文我们会学得更好。
齐读课题:想一想当你读到这个课题时最想知道什么?
打开书,快速读一遍课文第一段,找一找课文中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示课件)
谁来问问大家?(指名问、两人互相问、齐问)
那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他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自读课文找一找,把植物的名字画在书上。
(指名板书)
出示课件图片:这就是蒲公英,课文哪一段介绍了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指名读)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蒲公英传播种子的过程。
(课件演示)
蒲公英靠什么传播种子?(风)(指名)
需要很大的风吗?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
(指名)(出示句子)
什么是轻轻一吹?你吹一下。
(学生做轻轻一吹的动作)
只要这样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们就可以乘风出发。
刚才你们看到这些小伞兵出发时的样子,能不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纷纷)(指名)(出示词语)
平时我们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这个词?(上课发言、打铃回教室、秋天的树叶)
我们怎样读这句呢?(只要风轻轻一吹,种子们就一个接一个的出发了)(自由读、指读 3-4人、齐读)
蒲公英妈妈的方法真不错,苍耳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什么呢?(自读、指名答带刺的铠甲)
(出示图片)这就是古代战争时兵士们所穿的铠甲,你看到这些铠甲有什么感觉?(坚硬、保护身体)
苍耳妈妈为孩子们也准备了铠甲,而且是带刺的铠甲。
(出示图片)你想象一下,苍耳妈妈的孩子们穿上这身铠甲会是什么样?(展示苍耳实物,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验证一下)
当孩子们穿上这身带刺的铠甲,苍耳妈妈就可以放心的让他们去旅行了。
那谁会带他们去旅行呢?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出示句子齐读)
(拿出苍耳示范挂住)苍耳可以挂在咱们的身上,还会挂在谁的身上?动物们会把他们带到哪呢?(指名说)
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自读、指读3-4人、齐读)
(出示句子)这两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真有意思。
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读一读(齐读)
苍耳妈妈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齐读)
你能用上“只要---就—”说一句话吗?
这两位妈妈都为孩子准备了特殊的礼物,可有一位妈妈不仅没有为孩子准备礼物,胆子还特别大,它是谁呢?(出示图片)
它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读一读(出示课件)
石榴妈妈不仅没有给孩子准备礼物,还用美味可口的果汁吸引小鸟来吃掉自己的娃娃,
这是为什么呢?(种子有坚硬的外壳,鸟吃掉后消化不了,会排出体外)
所以我们说石榴妈妈的胆子真大(齐说)让我们用佩服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齐读)
(出示图片)小鸟带走了石榴妈妈的孩子,可是豌豆妈妈的孩子既没有这样坚硬的外壳,又没有蒲公英和苍耳妈妈那样的礼物,它的孩子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自由读、指名读)
好了,现在让我们和豌豆妈妈一起送走宝宝们。
请同学们双手合拢,我来读第一句,你们来读第二句,并加上你的动作。
(师生读)
你看,豌豆妈妈的办法多妙呀,它是在谁的帮助下送走了自己的孩子?(太阳)
所以我们说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齐读)
你能对豌豆妈妈说一句称赞的话吗?
我们用称赞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