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14
滑板车充电口国标标准
滑板车充电口国标标准是指针对滑板车电动机车型的充电口设
计要求,以确保充电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根据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2018),滑板车充电口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1. 充电电压:滑板车充电口的额定电压应当符合实际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一般为36V或48V。
2. 充电电流:滑板车充电口的额定电流应当符合实际充电器的输出电流,一般为2A或3A。
3. 安全性:滑板车充电口应当具有防水、防尘、防触电等安全保护措施,以保证充电时人身安全和车辆安全。
4. 便利性:滑板车充电口应当设计在易于操作的位置,以方便用户进行充电操作。
以上标准是保证滑板车充电口安全、便利、可靠的关键要素。
未来,随着电动工具市场的不断发展,滑板车充电口国标标准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充电体验。
- 1 -。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动车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回收及报废等活动。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动车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电动车管理制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保障电动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依法查处电动车违法行为。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车的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
商务部门负责电动车的销售、维修、回收及报废等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动车管理工作。
第二章电动车类型与标准第五条本规定所称电动车,是指以电动机为动力,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车轮,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非机动车。
第六条电动车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一)电动自行车:设计最高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空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自行车。
(二)电动轻便摩托车:设计最高时速超过25公里/小时,空车质量不超过40公斤,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轻便摩托车。
(三)电动摩托车:设计最高时速超过40公里/小时,空车质量不超过60公斤,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摩托车。
第七条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具体标准如下:(一)电动自行车:应符合GB 3565-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二)电动轻便摩托车:应符合GB 15849-2018《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三)电动摩托车:应符合GB 15849-2018《电动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第三章生产与销售第八条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电动车。
第九条电动车销售企业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按照国家标准销售电动车。
第十条销售的电动车应当具有以下标识:(一)产品合格证;(二)产品说明书;(三)产品检验报告;(四)产品保修卡。
电动自行车成品检验规范1、本规范规定了电动自行车过程试验、检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检验依据2.1 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2.2 GB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2.3 GB/T2566-1993《自行车装配要求》;2.4 工厂制订的助力自行车质量特性规定;2.5 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或合同.3、检验规则3.1 整车检验每辆车各部件、零件检验合格,工序装配质量检验合格,经调试后按《电动自行车出厂项目》规定,逐辆进行整车试验及检验,并做好记录。
3.2 装箱检验产品在装箱时,检验员应按装箱单项目逐辆检查,并签发合格证。
3.3 型式试验3.3.1 型式试验项目每一年检查一次,抽样数量不少于4辆整车。
3.3.2 检验项目按GB17761-1999中7.4.1表中规定执行。
3.3.3 检验项目按GB17284-1998中8.4.1表7中规定执行。
电动自行车出厂检验项目序号检查项目标准要求检验手段1 绝缘性能电器系统具有防雨措施,所有连接线均不应裸露,车体和电器外壳均不应带电,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兆欧表2蓄电池标称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不大于48V。
蓄电池充足电,静放2小时,实测电压应在39-41.4V(36V);52-55.2V(48V)。
万用表3制动断电装置应装有制动断电装置,在制动时应能自动地切断电源。
稳压电源4欠压过流保护功能控制器应具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险装置,欠压保护值(36V)31.5±2V,(48V)42±2V,过流保护值17±3A。
在电动骑行时,调速应稳定、可靠。
稳压电源5 总体要求a整车应按其型号要求组装,不得错装漏装。
目测及手感b各紧固件应紧固到位,各转动部件应运转灵活。
c各对称部件与车架中心平面左、右对称,不得有明显的偏斜。
d变速装置和制动系统应装配正确,操纵灵活。
e各不动件不允许与运动部件相碰擦。
电动车如何被认定为机动车电动车在交通事故中的⾓⾊就是⼀个弱⼩的⾓⾊,虽然发⽣交通事故之后伤害可能⽐较严重但是承担的责任也会⽐较⼩,那么电动车会被认定为机动车吗?被认定为机动车的电动车在交通事故中会承担哪些责任呢?店铺⼩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动车如何被认定为机动车电动车是否应当被认定为机动车,应该按情况讨论。
《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百⼀⼗九条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驶的供⼈员乘⽤或者⽤于运送物品以及进⾏⼯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机动车,是指以⼈⼒或者畜⼒驱动,上道路⾏驶的交通⼯具,以及虽有动⼒装置驱动但设计最⾼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机动轮椅车、电动⾃⾏车等交通⼯具。
《电动⾃⾏车通⽤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电动⾃⾏车的车速不应⾼于20km/h。
电动⾃⾏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于40kg。
被认定为机动车的电动车在交通事故中会承担哪些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六条规定:机动车发⽣交通事故造成⼈⾝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承担赔偿责任;双⽅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过错的⽐例分担责任。
(⼆)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之间发⽣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机动车⼀⽅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机动车驾驶⼈、⾏⼈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不承担赔偿责任。
《刑法》第⼀百三⼗三条之⼀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
有前款⾏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电动四轮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四轮车的通用技术条件可能会因地区和标准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和重量:电动四轮车的尺寸和重量通常会有限制,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车身长度、宽度和高度可能会有限制,整备质量也可能会有限制。
2. 动力和性能:电动四轮车需要具备一定的动力和性能,以确保车辆的行驶能力和爬坡能力。
具体来说,车辆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等参数可能会有限制。
3. 电池和充电:电动四轮车需要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因此电池的种类、容量和充电方式可能会有限制。
同时,车辆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充电接口和充电设备,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4. 安全性能:电动四轮车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能,以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具体来说,车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如刹车性能、稳定性、照明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5. 环境适应性:电动四轮车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以确保在不同气候和路况下的正常使用。
具体来说,车辆需要能够在高温、低温、潮湿、雨雪等不同环境下正常行驶。
总之,电动四轮车的通用技术条件是确保车辆性能、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标准,对于消费者和厂商来说都需要严格遵守。
解读《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标准n;-、x\一、修订背景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是1999年发布实施的。
近些年来,不少电动自行车产品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越来越快,部分指标超出了现行标准的规定,被群众称为“超标车”。
例如,原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超过20km/h,但目前实际使用中的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最高车速超过40km/h;原标准规定整车重量不超过40kg,但目前部分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超过70kg。
这些产品性能上逐步接近电动轻便摩托车,但安全性能较差,交通安全隐患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事故。
此外,由于部分电动自行车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防火阻燃性能较差,近几年引发的火灾逐渐增多,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多次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因此,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全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年产量3000多万辆。
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4月15日起实施。
之后,所有的违规电动车都不得上路,而且超标的电动车按照电摩处理,车主必须去驾校考驾照,上牌照。
新修订的规范废19年的规,电动自行车车速、整车质量、脚踏骑行能力等技术要求,意在保大出行安全。
要通修订标,电动自行车的理,实保生产安全。
二、修订原则一保消费者的生产安全。
年电动自行车产发展发生的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新标准坚守安全的底线,设置了最高车速、整车重量、电动机功率、电池电压、外形尺寸、防火阻燃等关键指标,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产品的机械安全、行驶安全、电气安全和防火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性能。
二是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使用广泛,部分消费者从使用方便角度考虑,希望电动自行车速度越快越好、体积越大越好、载重量越高越好、动力性能越强劲越好。
但是电动自行车作为道路交通工具,需要兼顾出行效率、出行安全和道路的通行秩序。
由于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主要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而目前我国不少地区非机动车道宽度有限、人车混行,如果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体积、重量和动力性能等大大自行车等机动车,大量用非机动车道的空间,或者影响非机动车道的正常通行,者车等机动车的通行扰,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ICS 43.150Y14DB12轻 型 电 动 三 轮 自 行 车安全通用技术条件Light electric tricycle for delivery use ―General technicalrequirements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2/390-2008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的5.1.1、5.1.3、5.1.4、5.2.1、5.2.2、5.2.3、5.2.4、5.2.5、5.2.6、5.2.7、5.2.8.2、5.2.9、5.2.10、5.2.11、5.2.12.1、5.2.12.3、5.2.12.4、5.2.12.5、5.5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大安电动车有限公司、天津市飞鸽电动三轮车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天机电产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新、马国富、张云龙、赵贵森、魏强、刘春风轻型电动三轮自行车安全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轻型电动三轮自行车的定义、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载重量不超过150k g,其作用主要用于代步或家用载物的轻型电动三轮自行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残疾人轻型电动三轮自行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要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G B/T3566-1993自行车 装配要求Q B/T1716-1993自行车 链条Q B1881-1993自行车 前叉Q B2191-1995自行车 反射器3定义3.1轻型电动三轮自行车 Light electric tricycle以蓄电池为辅助能源,具有一个方向轮和两个驱动轮,能实现人力骑行和电动骑行的特种三轮车,其作用主要用于代步或家用载物,载重量不超过150k g。
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参数作者:赵光明周文辉周芬李健来源:《汽车与安全》2016年第02期摘要交通事故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动自行车存在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技术标准参数滞后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标《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 17761)的修订草案已经形成,但其中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切断速度、标称功率、以及整车质量等关键技术参数仍存在分歧。
通过对比分析国(境)外的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结合国内电动自行车骑行的交通现状,针对电动自行车关键技术参数与交通安全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并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提出了电动自行车关键技术参数的推荐值。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参数;交通安全行业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内地每百户居民拥有3l.2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达到1.42亿辆,2013产量为3500万辆,绝大多数被国内消费者购买,出口比例仅为2.5%,驾驶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民众选择非机动车方式出行的最主要交通方式。
同时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2年驾驶电动自行车涉及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占总数的3.88%,且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肇事人交通方式为驾驶非机动车的数据统计中,驾驶电动自行车涉及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4项数据统计,均排在第一位。
上述数据统计充分证明,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已经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然而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标准仍然沿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999年颁布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原标准”)。
根据原标准,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整车重量大于40公斤的电动车禁止上路。
但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速度基本上已经达到了25公里左右,重量也从原来的40来公斤增加到了50公斤左右,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造成安全技术性能缺乏规范的管理,导致许多“超标”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是电动自行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的修订必须充分考虑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现状。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本标准适用于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包括整车的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整车安全要求、整车装配要求、整车外观要求、整车道路行驶要求和说明书的要求.
10
本词条 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目录 1 相关规定 2 范围 3 定义 4 产品分类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相关规定范围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Elect ricbicycles -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 (国家标准GB17761-1999)。
2 前 言 本标准适用于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包括整车的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整车安全要求、整车装配要求、整车外观要求、
整车道路行驶要求和说明书的要求. 本标准技术要求中的5.1.1最高车速、5.2.1制动性能、5.2.2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为强制性条
款;其余各技术要求均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中国轻工总会发布的原轻工行业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通用技术条件》作废。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自行车集团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志诚、姜晓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7761一 1999
3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自行车。
4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 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自行车安全要求 自行车装配要求 自行车检测设备和器具技术条件 自行车电镀技术条件 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 自行车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 自行车车架 自行车铝合金件阳极氧化技术条件 自行车反射器
5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电动自行车electricbicycle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
6 产品分类 4.1 分类原则及代号 电动自行车按电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传动方式分为: 轴传动,代号为z; 链传动 , 代号为L. 皮带传动 ,代号为P; 摩擦传动 ,代号为M; 其他传动 ,代号为Qo 4.2 型号编制方法 电动自行车的型号编制方法应按第5章的规定,并冠以TD, 电动自行车的型式、车轮直径和代号见表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一05一28批准1999-10一01实施 GB 1 77 6 1- 1 99 9 表 1 $%'AalAMAt'7AB10华 半二}升4OP5 4QR05 电动 自 行 车的型号表示示例: 车 轮 直 径为560m m、女式车架、轴传动、工厂设计顺序号为15的电动自行车,其型号应为:
TDL15Z型 T D L 1 5 Z 丁叮工— 一一轴传动 } } 1一 - - 一- -一 --- 工厂设计顺序号} „ 女式车架、车轮直径为560mm电动 自 行 车
4.3 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 电动 自 行 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的设置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除本 标 准 中已有规定的项目以外,其余的项目,由生产厂自行选定。
7 技术要求 5.1 整车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5.1.1 最高车速 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 m/h. 5.1.2 整车质量(重量) 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 g, 5.1.3 脚踏行驶能力 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 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 m, 5.1.4 续行里程 电动自行车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应不小于25k m, 5.1.5 最大骑行噪声 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作电动匀速骑行时(电助动的以15k m/h-18k m/h速度电助动骑行)的噪声应不大于62 dB(A)。
5.1.6 百公里电耗 电动自行车以电动骑行(电助动的以电助动骑行),100k m的电能消耗应不大于1.2 k W h ,
5.1.7 电动机功率 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 , 5.2 整车安全要求 5.2.1 制动性能 电动自 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电助动的以20k m/h的车速电助动骑行),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 m,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 m, 5.2.2 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 5.2.2.1 车架/前叉组合件冲击强度 GB 1 7 76 1一 1 99 9 a) 重物落下 :按 G B 3 5 65 - 19 93 中7.1的规定, b) 组合件落下 :按 G B 35 65 - 19 93中7.2的规定. 5.2 .2 .2 车 架 /前 叉 组 合件振动强度按中 5. 4. 2的 男、女车架的规定. 5.2 .3 车 把 5.2 .3 .1 把 立 管 安 全 线按 GB 3 56 5- 19 93 中 6. 2的 规 定。 5.2 -3 .2 把 立 管 力 矩按 G B3 56 5- 1 99 3中 6. 5的 规 定 。 5.2 .3 .3 把 立 管 静 负 荷按 GB 3 56 5- 19 93 中 6. 5的 规 定 。 5.2 -3 .4 把 横 管 和 把 立管的力矩按 G B3 56 5- 1 99 3 中 6. 5的 规 定 。 5.2 .3 .5 把 立 管 和 前 叉立管的力矩按 GB 3 565 - 19 93 中 6. 5的 规 定 。 5.2 .4 车 轮 5.2 .4 .1 车 轮 静 负 荷按 GB 3 565 - 19 93 中 9. 3的 规 定 . 5.2 .4 .2 车 轮 夹 紧 力按 GB 3 565 - 19 93 中 9. 4的 规 定 。 5.2 .4 .3 轮 胎 宽 度电动自行车车轮的轮胎宽度应不大于54m m. 5.2 .5 脚 蹬 间 隙 a)地面距离 :按 G B 3 5 65 - 19 93 中11-2.1的规定, b)足趾间隙 :按 G B 3 5 65 - 19 93 中11-2.2的规定。 5.2 .6 鞍 座 5.2 .6 .1 鞍 管 安 全 线按 GB 3 565 - 19 93 中 12 .2 的 规定。 5.2 .6 .2 鞍 座 调 节 夹 紧强度按 GB 3 565 - 19 93 中 12 .3 的 规定 。 5.2 .7 反射器和鸣号装置 电动自行车应 装 有 前 灯 或 前 反 射 器、后反射器、侧反射器和脚蹬反射器,还应装有鸣号装置.反射器的光 学 要 求 按 Q B 2中5.3的规定.
5.2 .8 电器部件 5.2 .8 .1 电器装置 电动自行车的电器系统应安装到位,极性正确,系统的电线装置应符合GB3 565-1993中15-1.2的要求 , 电器配线应与电流量相适应,以确保电动骑行时的安全、可靠.
5.2 -8 .2 绝 缘 性 能 电动自行车应对其电器系统采取防雨措施。系统的所有接线均不应裸露。电动自行车的车体和电器部件的外壳均不应带电,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M fg, 5.2 -8 .3 蓄电池密封性 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在正常安装位置条件下,充放电时不应有渗漏现象。
5.2-8 . 4 蓄电池的标称电压 GB 1776 1- 1999 一一 一一一----------- 蓄电池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48V , 5.2.8.5 制动断电装置 电动 自行 车 应 装有制动断电装置,在制动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 5.2-8.6 欠压、过流保护功能 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应具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险装置.在电动骑行时调速应稳定、可靠.
5.3 整车装配要求 5.3.1 总体要求 a)电动自行车应按其型号要求组装,不得错装和漏装; b) 电动自行车各紧固件应紧固到位,各转动部件应运转灵活; c)各对称部件应与车架中心面左、右对称,不得有明显的偏斜; d) 变速装置和制动系统应装配正确,操纵灵活, e) 电动自行车的不动件不允许与运动部件相碰擦. 5.3.2 轮辆径向、端面圆跳动量按 GB /T 3566-1993中13.1的规定. 5.3.3 前、后轮惘与前叉、车架平、立叉两边间隙的相对偏差按 GB /T 3566-1993中15.1的规定.
5.3.4 前、后轮中心面相对偏差按 G B/ T 3566-1993中15.2的规定。 5.4 整车外观要求 a) 电动自行车各外露零、部件的表面应清洁,无污渍、锈蚀,商标、贴花应完整、清晰,位置应正确;
b)各电镀外露件按QB/T 1217-1991中5.1.1镀铬一类件和镀锌一类件的规定; c)各油漆外露件按QB/T 1218-1991中3.1.1油漆一类件的规定, d)各铝合金外露件按QB/T 2184-1995中4.1外观一类件的规定; e) 电动自行车各塑料件的表面应色泽均匀,无明显的飞边、划伤、裂纹和凹陷。 5.5 整车道路行驶要求 电动自行车须经100k m道路骑行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整车各零部件的断裂和电器控制系统各部件的损坏或失效,试验后不应丧失其电动骑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