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调剂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一、背景及意义中药处方调剂是中医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中医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仅能够规范中药处方调剂工作流程,保证中药处方调剂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还能够提高中药处方调剂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1.中药处方调剂的范围和要求中药处方调剂是指药师按照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配制各种剂型的中药制剂的过程。
中药处方调剂涉及中药品种繁多、使用方法复杂,要求药师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正确理解医师开具的处方,准确配伍中药,并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调剂。
2.中药处方调剂的操作流程(1)接方:接到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后,药师应当认真核对处方中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配伍:根据处方中所含中药的属性和功效,药师应当根据中药学原理进行配伍,合理搭配各种中药,确保中药的药性互补、剂量协调。
(3)调剂:药师应当根据配伍好的中药,按照医师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严格按照中药调剂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中药调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验方:调剂完成后,药师应当对调剂好的中药进行验方,核对调配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用药量,确保中药质量合格。
(5)标签:验方无误后,药师应当在中药包装上做好标签,标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中药处方的可追溯性。
(6)存储:调剂好的中药应当按照规定存放,避免受潮、曝晒和污染,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品质。
3.中药处方调剂的管理要求(1)人员要求:中药处方调剂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药师进行,药师要严格遵守中药调剂操作规范,保障中药处方调剂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2)设备设施:中药处方调剂的药房必须具备齐全的中药调剂设备和工具,保障中药调剂工作的正常进行。
(3)文件管理:药师应当认真填写中药处方调剂记录,详细记录中药的配伍和用药量等信息,确保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
处方调配管理制度1、处方调剂人员必须经专业或岗位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审方人员应由具有执业药师或主管药师、药师等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3、严格凭处方使用药品,不得向非就诊者销售药品。
4、审方人员收到处方后,认真审查处方上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剂量及处方医师签章,如有药品名称书写不清,药味重复,有“妊娠禁忌”及超剂量等情况,应向患者说明情况,经处方医师更正重新签章后,方可配方,否则拒绝调配。
5、对易导致过敏反应国家规定应进行皮试的药品,应要求患者先行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调配,否则应拒绝调配。
6、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
7、调配处方时,应按处方依次进行,调配完毕,经核对无误后,调配及核对人均应签名或盖章,再售药给患者,并将处方留存。
8、拆零药品应放置于药袋内,在药袋上注明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及药品有效期。
处方调配管理制度(2)是指对医疗机构进行处方调配工作进行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处方审核: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审核内容包括药品的选用、剂量的合理性、患者的用药情况等。
同时,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以提高临床规范化。
2. 处方调配:根据患者的处方需求进行药品的调配和配送。
包括确保药品的准确、及时地配送到患者手中,并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调配。
3. 处方管理:对处方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处方的存储、录入、打印、制作等工作。
同时,对处方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以便进行药学和临床研究。
4. 药品管理:对医疗机构中的药品进行管理,包括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库存管理等。
同时,对药品的有效期、存放条件等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药品的质量控制、处方调配过程的质量监控、医疗机构的质量评估等。
同时,对处方调配工作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处方及处方调配管理制度一、为加强处方的开具、调剂、使用、保存的规范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处方必须有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
三、医师开具处方、专业人员调剂处方均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有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超过____天。
五、处方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
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童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制用纸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
并在处方右上角注明。
六、处方书写必须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处方及处方调配管理制度(2)一、总则处方及处方调配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开展药品处方和调配工作中的规范性文件,旨在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开展药品处方和调配工作的部门和从业人员。
二、处方管理1. 处方的开立(1)医师开立处方应当符合诊断要求,并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方法和用量。
(2)处方应当使用规定的格式,并加盖医师的签章。
(3)处方应当详细记录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禁止使用模糊或不规范的词语。
2. 处方的审核(1)药剂师应当对处方进行审核,检查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如发现处方不合理或存在问题,药剂师应当与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3)药剂师审核通过的处方应当在处方上签名并注明审核时间。
3. 处方的保管与归档(1)已执行的处方应当妥善保存,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归档。
(2)处方的保管和归档应当设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
(3)处方的保管和归档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三、处方调配1. 药房的管理(1)药房应当具备必要的场所、设备和人员,并做好防潮、防热、防尘等工作。
(2)药房应当按照药品分类和存放要求进行摆放和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处方调配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处方调配人员要求1. 处方调配人员必须具备药学专业学历或相关专业学历,并通过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 处方调配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 处方调配人员应接受岗位培训,熟练掌握药品知识、处方调配流程和操作规范。
三、处方调配流程1. 接收处方:调配人员应认真核对处方内容,确保处方信息完整、准确。
2. 查对药品:根据处方内容,查找相应药品,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剂型等。
3. 调配药品:严格按照处方要求,准确称量、调配药品,并确保药品质量。
4. 包装药品:将调配好的药品进行包装,注明药品名称、规格、剂量、剂型、生产批号等信息。
5. 核对处方:调配完成后,再次核对处方内容,确保无误。
6. 发放药品:将调配好的药品交给患者或家属,并告知用药注意事项。
四、处方审核1. 处方审核人员应具备药师或主管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门诊或病区调剂工作经验。
2. 审核内容包括: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等。
3. 审核过程中,如发现不合理用药,应主动告知处方医师,并做好记录。
五、特殊药品管理1.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调配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2. 处方审核人员应重点审核特殊药品的使用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六、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对处方调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
2. 处方调配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剂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医院处方调剂管理制度医院处方调剂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内部对处方调剂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套制度。
它的目的是保证处方调剂工作的安全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临床效果,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份医院处方调剂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一、调剂工作管理部门为保证处方调剂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调剂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处方调剂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二、调剂工作人员的要求和岗位责任1.调剂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学和药学专业知识,熟悉医院药品管理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并应经过培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调剂工作人员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处方调剂工作,并及时准确地记录处方调剂的相关信息。
3.调剂工作人员应按照医院的质控要求,对处方调剂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监测和管理,并及时采取纠正和整改措施。
三、处方调剂流程1.处方调剂应在严格的操作规范下进行,确保处方的正确和安全。
2.处方调剂应按照临床药学和药物学的知识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配比和剂量调整。
3.处方调剂应分清楚主药和辅助药的配伍关系,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处方调剂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把关和质量监测,确保药物的品质和效力符合要求。
四、处方调剂质量控制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处方调剂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处方调剂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处方调剂应由专业的药剂师和临床药师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处方调剂质量控制应加强对处方调剂者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4.处方调剂过程中应进行多层次的质量监测和检查,及时纠正和整改不合格的处方调剂工作。
五、处方调剂记录和信息管理1.处方调剂应建立完整的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和保存处方调剂的相关信息。
3.处方调剂的记录和信息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保存,确保其安全和可追溯。
通过制定和实施医院处方调剂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和管理处方调剂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药物错误使用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疗效。
药品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1、为贯彻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规定,严格管理处方药,规范药品处方调配操作,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正确、合理,特制定本制度。
2、处方调配人员须经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处方审核人员应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或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发放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经处方审核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和发放,调配或发放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二年备查。
4、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发放,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和发放。
药品发放人员不得更改处方内容。
①药品发放人员应将收到的处方交处方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②处方审核员收到处方后应认真审查处方中的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剂量及医师签章、处方单位,如有药名书写不清、药味重复,或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超剂量等情况,应向患者说明情况,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章后再调配,否则拒绝调配;
③处方经审核合格并由处方审核员签字后,交由调配人员进行处方调配;
④调配处方时,应按处方逐方、依次操作,调配完毕,经核对无误后,调配人员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交由处方审核员审核;
⑤处方审核员依照处方对调剂药品进行审核,合格后交由发放人员发放;
⑥发放人员发药时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药剂数量,同时向顾客说明服法、用量等注意事项。
1目的为严格控制处方药的销售管理,规范药品处方调配操作,确保销售药品的安全、有效、正确、合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药剂科3定义无4内容4.1各调剂室调剂处方时,实行“药师审核处方制度”,对处方或医嘱的合法性与适宜性进行审查,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实行“双签制”。
4.2审方人员收方后,应对处方内容逐项进行审查,包括处方的合法性与适宜性。
处方内容如有不妥或错误时,应请开方医生更正再进行调配。
病情特殊需超量使用的处方提请医生双签名以示负责;对较严重的不合格、不合理处方应在《不合理处方登记本》记录。
结合我院流程,其中中、西药房处方审核环节由核对岗位药师进行,手写处方审方由发药人员担任。
4.3配方人员:“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按处方要求调配处方。
药品拆零时,配方人员应详细核对药名、规格、效期,取用后将所剩原包装置于拆零处,不得与整包装混放。
4.4核对人员:“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5发药时做到发票、电脑信息、处方、药盒标签上的病人姓名四一致,并应交待用法用量及重要的注意事项。
4.6调配特殊管理的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要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
4.7值班时间单独上岗时,按上述要求完成审方、配方、核对、发药工序,并双签名,以示负责。
4.8病区药房发药原则4.8.1实行单剂量发药,其中注射剂按日剂量发药,口服药品用包药机发药,实行单剂量发药。
4.8.2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另外配发,不进入分包机包装。
4.8.3分包机分包药品顺序按时间分早餐、中餐、晚餐、睡前。
长期口服整个病区连续打印,配送到病区后护士核对分剪,避免药品丢失4.8.4qd用法默认为早餐,如服用方法不同科室自行调整。
门诊处方调剂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门诊处方调剂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品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门诊部门对医生处方进行调剂的工作,对医疗机构内的门诊处方调剂工作起指导作用。
三、工作机构1.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由医院药学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设有专门的门诊处方调剂工作小组。
2.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小组由药学部门主管、药师、药品管理员等组成,负责协调门诊处方调剂工作,并对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四、质量管理1. 门诊处方调剂质量是医疗机构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重要保障。
门诊处方调剂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
2. 门诊处方调剂应严格按照处方、规范、用药指南等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每一步流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 门诊处方调剂质量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五、工作流程1.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应按以下流程进行:(1)接方:接收医生开立的处方,核实处方信息并登记。
(2)复核:由专人进行处方复核,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发药:按照复核结果调剂并发放药品,确保药品用量、剂量符合处方要求。
(4)记录:及时将调剂信息记录在患者档案上,并保存完整处方原件。
2.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细节,严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流程的正确性。
3.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剂,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六、禁忌和处方问题处理1.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中应严守医学伦理规范,对禁忌药物和不当处方应当及时处理。
2. 对于医生开具的不当处方,应当及时向医生反馈,并及时处理。
3. 对于患者存在禁忌的药物,应当及时向医生反馈,并告知患者。
七、工作纪律1.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人员应严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人员应遵守职业操守,保护患者信息的机密性,确保患者权益。
处方的调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处方调配管理,规范处方调配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药剂科和药库,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
第三条处方调配管理应遵循“谨慎、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有关药品管理法规制度。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调配管理体系,配备足够的合格药师和药品调配设备,确保处方调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保障处方调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处方调配管理流程第六条处方调配管理流程包括接诊核实、处方审核、调剂发药等环节,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和具体工作要求。
第七条接诊核实环节应由专业药师进行,核实患者信息、处方内容、药品配伍性等,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八条处方审核环节应由专业药师进行,审核处方的合理性、标准性和安全性,对有问题的处方及时反馈给开方医师,并妥善处理。
第九条调剂发药环节应由专业药师进行,根据医嘱配制药品,保证药品的配伍性和质量,并按规定发放患者。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调配记录和药品调配记录,做到每张处方、每种药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审。
第三章处方调配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处方调配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调配台账和库存台账,做到药品台账、库存台账和实际库存的一致性。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调配巡查制度和保修记录,定期进行设备巡查和保养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调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提高药师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处方调配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调配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药师质量监督岗位,定期对处方调配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处方调配质量纠正措施,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目的为提高医院处方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处方调剂流程,降低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医务人员。
三、职责1. 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2. 药士:负责处方调配工作。
3. 医师:负责开具处方,并对处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负责。
四、处方调剂流程1. 接收处方:药师接到处方后,应仔细阅读,逐项审查,及时调配;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处方医师取得联系;急诊处方、特殊处方优先处理。
2. 审核处方:药师应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包括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等。
3. 调剂药品:药师应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
4. 发药:药师将调配好的药品交给患者,并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5. 销毁处方:调剂室处方装箱封存,定期按有关制度销毁。
五、处方调剂差错处理1. 发现处方调剂差错,立即停止发药,并向处方医师、科室负责人及药剂科报告。
2. 对处方调剂差错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差错原因、处理措施及责任人。
3. 对处方调剂差错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4. 对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差错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处方调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 对处方调剂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3. 对处方调剂人员实行奖惩制度,激励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七、附则1. 本制度由药剂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处方调剂管理制度
一、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二、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
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三、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四、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五、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六、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七、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八、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九、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十、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十一、发药人员要进行复核,发药时交代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十二、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十三、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