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活出生命的精彩》_3
- 格式:docx
- 大小:24.32 KB
- 文档页数:3
活出生命的精彩
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信”。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生命的价值,理解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合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初中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受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对发生在自己和社会上的事情、现象不能全面分析,缺乏准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水平,对于生命的意义更是缺乏基本的认知。
本课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让生命得到滋养,持续充盈自己的生命。
②注重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③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2.水平目标:
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3.知识目标:
①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②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难点:贫乏与充盈。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框题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设计思想本课设计所依据的《课程标准》中的相对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中“体会生命的价值,理解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合社会的发展”中的“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第二框题。
由三目组成。
本课也是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最后一课,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在上一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命活着的意义,并且明白了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在此基础上,需要在本框题共同探究如何让生命精彩的方式和方法,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三、学情分析1、处于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难以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有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的意义渺茫,开始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产生怀疑,不同水准地表现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初中生的分辨水平、理解水平以及自控水平有待提升。
面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缺乏准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水平,对生命的意义缺乏基本认知。
四、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生命得到滋养,持续充盈自己的生命。
注重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2. 水平目标:增强使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水平。
初步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3. 知识目标: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理解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本课还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对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合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是本框主要在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学情的分析】初一学生因为知识、阅历的限制,对于生命的意义更是缺乏基本的认知,心理发育不成熟,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的意义渺茫,人的生命渺小而脆弱,生活机械而乏味,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不同水准地表现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教育价值】1.自我成长:充盈自己,坚守平凡岗位,活出自我的精彩。
2.我与他人方面:关切他人生命,设身处地思考并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懂得我是国家、社会的一份子,承担理应担负的责任,生命之花须绽放在祖国和社会存有和发展的基础之上。
从自己平凡生命中闪耀出伟大。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以积极得心态接纳自己,增强对于生命的感受力,勇于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
少年有梦
——梦想点亮人生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
2.水平目标:把握人生机遇,促动自我发展。
3.知识目标:什么是梦想?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梦想是什么?梦想的作用及实现梦想的方法。
难点: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追逐自己的梦想。
(三)教学辅助视频:《长大成人》
(四)教学过程
一塔,指示人前进的方向。
有梦就有希望。
二(1)介绍视频:庞众望母子不认命不服输艰顽强生存,用双手和勤劳跨国一道又一道生存之坎,一次又一次创造生命的奇迹。
(2)提出问题:
庞众望母亲的梦想是什么?
庞众望的梦想又是什么?
(3)播出视频。
三讨论
(1)庞众望的生存环境:父母残疾,家徒四壁,靠政府救济生活。
父亲跟人打工,母秀活,儿捡垃圾。
(2)梦想
母亲近期梦想:一定让儿子读书,读好书-——实现。
母亲远期的梦想:将来长大为国家做贡献,协助更多人。
庞众望近期梦想:改变家庭环境,今早让妈妈过上好生活。
庞众望远期梦想: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效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3)母亲和庞众望是什么样的人?豁达开朗,不屈不挠........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庞众望不负众望。
面对什么就解决什么。
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会有收获,努力就有惊喜。
孩子们,抓紧机会,珍惜时光,......为人生闪出耀眼的光彩而储备能量。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活出生命的精彩》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树立准确的生命价值观。
注重自身的发展,持续地充盈自己的生命;关切他人的生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自身的生命价值。
2.水平目标:通过对贫乏与充盈、关切与冷漠、平凡与伟大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做一些充盈自身生命、协助他人的事情的水平。
3.知识目标:识记贫乏与充盈、关切与冷漠、平凡与伟大等知识点,理解不同人对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不同。
懂得关心他人的生命以及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贫乏与充盈
1.案例教学法
2.谈话法(提问法)
3.读书指导法
4.自主思考
三.教学手段
1.板书
2.多媒体(PPT)
四.教学准备
1.相关资料的收集、选择
2.图片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贫乏与充盈
冷漠与关切
八.教学反思
本框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案例分析、谈话等多种方法实行教学,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通过小结作业等环节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
因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不同的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其生命的意义也不同,理解生命的贫乏和充盈。
2.水平目标:增强使用自身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水平;形成在平凡中活出生命精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充盈自己的生命;既注重自身的发展,也关切他人的生命;既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既注重自身的发展,也关切他人的生命;既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贫乏和充盈。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播放舞蹈《千手观音》视频,导入新课。
2005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感动了全中国。
21个聋哑人将“千手观音”演绎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享受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他们身体残缺尚能如此,那我们正常人是不是更应该努力去活出生命的精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精彩的生命之旅吧!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贫乏与充盈【探究与分享】“16岁的憧憬”16岁的时候,河北、湖南等地多名中学生的小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
16岁的时候,山西中学生小丽已经扛起一个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奶奶和生病的养父。
16岁的时候,安徽某县木工学校的学生已经做得一手好活儿,立志传承中国传统木雕工艺。
你能找一找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吗?坚持,努力,奋斗,为实现梦想而努力……你期待怎样的16岁呢?请同学们尽情地畅想对未来的憧憬吧!学生发言【探究与分享】“贫乏的生命”在我们的身边,仍然存有着这样一些现象——图片展示“贫乏的生命”大家觉得他们对待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呢?封闭自己、消极、堕落、不求上进、缺乏生活目标……这样的态度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怎样呢?贫乏、单调、枯燥教师小结:生活态度消极,生命就会贫乏【探究与分享】“如何让生命充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和充盈呢?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吧!阅读好书、培养兴趣爱好、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锻炼身体、参加公益活动、去远足、去采风……’教师小结:我们要敞开胸怀,持续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联系,在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充实道德体验,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和充盈。
活出生命的出色一、教课目的1.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学生可以有热爱生命的表达,采取勇于创建自己生命价值的感情。
2.水平目标: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困穷与充盈、冷淡与关切、平庸与伟大,创建存心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出色。
3.知识目标:理解到生命是一个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别人,暖和世界;知道平庸的生命也不时创建伟大。
二、教课重、难点1.要点:激发生命的热忱,活出生命的出色。
2.难点:理解到每个人都能创建出生命的出色。
三、教课过程1.困穷与充盈学生自主学习:达成课本115页“研究与分享”并思虑(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一样,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谈谈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你期望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如何?学生疏享自己的答案,教师推行合时指引教师推行小结: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表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一样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师生共同学习事例:男子“宅”死家中大学毕业10余年不工作,疑饿死(教师可问学生看了资料后的感觉,并做好指引)教师提示:有的人把自己关闭起来,不肯也不擅长感觉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窘境与难题,狭窄的世界线制了生命的生长。
有的人缺少生活目标,无所作为,在光阴流逝中生命日趋空虚。
(最后,甚至走向生命的结束) 师生共同学习尼克·胡哲事例后,指引学生得出:生命是一个渐渐丰富的过程。
在相同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研究中扩展生活的经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但我们敞开自己的胸襟,连续试试与别人、与社会、与自然成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连续丰富,对生命的感觉力、理解力就会连续加强。
生命获得滋润,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小组议论:如何让生命充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行议论,3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反应沟通议论结果)教师推行总结:阅读好书。
(1)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
(3)(4)(5)走出家门,认识别人不一样方式的生活。
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热爱生命的表达,接纳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2.水平目标:学会准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知识目标:理解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2.难点:理解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三、教学过程机器人大赛导入:采访参赛人员的收获师:他们开启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创造那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师:朗读者第三期的主题词是:选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这个堂的主题《活出生命的精彩》我们该作何选择呢?出示三道选择题:贫乏?充盈?冷漠?关切?平凡?伟大?选择一:贫乏充盈1、出示一个中学生的自述和尼克胡哲的经历(数字表达)。
意图对比分析得出:生活贫乏的表现和不同的生活态度影响不同的生活质量。
2、结合尼克胡哲的人生经历探讨如何让生活充盈?生讨论师出示图片作结在与他人、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中充盈生活。
选择二:冷漠关切1、出示图片“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生讨论意图:让学生在探讨中实现道德与理性的升华,让学生在保护自己前提下善待他人,拒绝冷漠,关心他人。
2、观看视频《付出遇到获得》讨论:(1)主人公有什么打动你的地方?(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氛围?(3)文明传递——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关切他人?意图: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达到情感的共鸣,激发关切他人的愿望,做到自觉自愿协助他人,关心他人。
选择三:平凡伟大1、畅聊伟人:爱迪生、周恩来、毛泽东、鲁迅、雷锋……意图:总结伟大的特点2、夸夸自己:作为子女、学生、社会一员能够做好……意图:让学生在夸奖自己中明白人要甘于平凡,每个平凡的人都是有价值的。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依据】
【教科书相关内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人教社,2016年7月):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的描述及其评析】
目标1.学生能理解生命的贫乏与充盈。
目标2.学生能理解生命的冷漠与关切。
目标3.学生能理解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目标4.学生勇于创造生命价值的情感。
目标5.学生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
目标6.学生要使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难点】贫乏与充盈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接触比较多信息,也不同水准、零散地接受过生命教育。
但他们对于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拓展自己的生命价值,还不是很理解,也不清楚,比较茫然,随波逐流。
所以,需要激发学生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少数学生有时会觉得不需要别人的温暖,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很懂得善待他人,温暖世界。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导学案
六、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启发式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既有一些知识点的重难点,但教学难点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选择的视频能解答学生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打动学生,后面的素材也比较典型。
但要在平时课堂课后继续教育学生,以免学生不成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与行为的反复。
此外,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驾驭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便更好地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