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35.50 KB
- 文档页数:18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答案】ABD【解析】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正确;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变化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正确;故选ABD.2.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的A点和B点分别固定一垂直纸面向外和向里的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其电流强度分别为I A和I B,∠A=30°,已知通电直导线形成的磁场在空间某点处的磁感应强度IB kr=,k为比例系数,R为该点到导线的距离,I为导线的电流强度。
当一电子在C点的速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时,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垂直BC向下,则两直导线的电流强度I A和I B之比为A. 12B.3C.3D. 4【答案】D【解析】【详解】电子受力方向向下,则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合磁场方向向右;根据安培定则分别表示两导线在C点形成的场强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21A B B B = 因IB kr=,且r B =BC ;rA =AC =2BC ; 联立可得:4ABI I = A.12与计算结果4A B I I =不相符,故A 不符合题意; B. 3 与计算结果4A BI I =不相符,故B 不符合题意; C.3 与计算结果4A B I I =不相符,故C 不符合题意; D. 4与计算结果4ABI I =相符,故D 符合题意。
物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CDAABACABCAD2.D解析:由于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因此加速度恒定,且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C 项错误;物块运动的方向一直沿正方向,B 项错误;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2021at t v x -=,at v t x 210-=,可见A 项错误,D 项正确。
3.B解析:设导线的总长为2L ,图甲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B 1IL +B 1cos60°IL =32B 1IL ;图乙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2B 2IL cos30°=3B 2IL ,根据题意有3B 2IL =32B 1IL ,则有B 1B 2=233,B 项正确。
4.C 解析:m B =5m A =5m ,A 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为v ,在最低点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后,A 球的速度为v A ,B 球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可得:m A v =m A v A +m B v B ,由能量守恒可得:12m A v 2=12m A v 2A +12m B v 2B ,可得:v A =m A -m B m A +m B v =-23v ,v B =2m A m A +m B v =13v ,A 向左,B 向右,A 偏角大于B 偏角,且都小于30°,选项C 正确。
5.D 解析:设天梯的高度至少为h ,则在天梯顶释放的卫星的角速度为ω,由于刚好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有G Mm (R +h )2=m (R +h )ω2,G Mm R 2=mg ,则有h =3gR 2ω2-R ,D 项正确。
6.A 解析:由于电压表的示数为55V ,即灯泡L 2两端的电压为55V ,根据变压比可知,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为165V ,因此灯泡L 1两端的电压U 1=220V -165V =55V ,两个灯泡的电流之比为I 1I 2=n 2n 1=13,因此两个灯泡的额定功率之比P 1P 2=U 1I 1U 2I 2=13,A 项正确。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示为哈尔滨和拉萨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年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哈尔滨冬季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少,其原因不可能的是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B.冬季受冷锋影响,降水量多C.冬季白昼时间短D.冬季冰雪覆盖,反射率高2.4、5月份哈尔滨太阳直接辐射较多,主要原因是该时段A.太阳高度最大B.晴天日数较多C.白昼最长D.多沙尘天气3.导致哈尔滨和拉萨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和热量的差异B.植被覆盖率和河流的密度C.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D.日地距离和地球公转速度图示为某大河水系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大河南岸支流、北岸支流和干流进人汛期的时间不太一致,导致该现象的根源在于A.纬度差异导致气温不同B.锋面雨带位置的变化C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D .季风影响程度不同5.涌潮是指由于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堆积而成。
该大河出海口与钱塘江、恒河并列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该地涌潮较强的原因有①巨大的喇叭状人海口②强盛的信风③南赤道暖流④北赤道暖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图示为我国青藏高原局部示意图,完成6〜8题。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理科数学命题: 审题: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朿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140A x x x =+-<,{}1xB x e =>,则A B =I ( )A. ()0,1B. ()0,4C. ()1,4D. ()4,+∞【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集合A 、B ,再利用交集运算即可. 【详解】()(){}{}14014A x x x x x =+-<=-<<Q ,{}{}10x B x e x x =>=>, ()0,4A B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交集运算,属于容易题. 2.已知复数31iz i-=+,则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复数的运算法则,化简复数12z i =-,再利用复数的表示,即可判定,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复数()()()()31324121112i i i iz i i i i ----====-++-, 所以复数z 对应的点(1,2)-位于第四象限.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复数的表示,其中解答中熟记复数的运算法则,准确化简复数为代数形式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4a =,756S =,则7a =( ) A. 10 B. 12C. 16D. 20【答案】D 【解析】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以及通项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177477562a a S a +===Q , 48a ∴=,34a =Q ,434d a a ∴=-=, 73420a a d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以及通项公式,考查了学生的计算,属于较易题. 4.下列函数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为减函数的是( ) A. 1y x =-B. 1ln y x=C. 22xxy -=-D. 222,02,0x x x y x x x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判断得出答案.【详解】对于A 选项:函数1y x =-在()0,∞+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减函数,故排除; 对于B 选项:函数1lny x=既是偶函数,又在()0,∞+是减函数; 对于C 选项:函数22x x y -=-在()0,∞+是奇函数且增函数,故排除;对于D 选项:函数222,02,0x x x y x x x ⎧+>=⎨-<⎩在()0,∞+是偶函数且增函数,故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奇偶性的判断,属于较易题.5.已知,αβ为两个不同平面,l 为直线且l β⊥,则“αβ⊥”是“//l α”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 【解析】 【分析】当αβ⊥时,若l α⊂,则推不出//l α;反之//l α可得αβ⊥,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当αβ⊥时,若l α⊂且l β⊥,则推不出//l α,故充分性不成立; 当//l α时,可过直线l 作平面γ与平面α交于m ,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l m ,又l β⊥,所以m β⊥, 又m α⊂,所以αβ⊥,故必要性成立, 所以“αβ⊥”是“//l 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需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由条件p 能否推得条件q ;二是由条件q 能否推得条件p .6.已知向量(3,1),(1,),0=-=⋅=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AC AB t AB BC ,若0t <,则t =( )A. 4-B. 3-C. 2-D. 1-【答案】C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求出向量BC u u u r,再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列出方程,即可求出t 的值.【详解】因为(3,1)AC =-u u u r ,(1,)AB t =u u u r,所以(3,1)(1,)(2,1)BC AC AB t t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因为0AB BC ⋅=u u u r u u u r,所以12(1)0t t ⨯+⨯--=,即220t t +-=, 解得2t =-或1t =,又0t <,所以2t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属于基础题. 7.设 1.141lg5,log 2,()2===a b c ,则( ) A. a b c >> B. a c b >>C. c a b >>D. c b a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1lg52a =>=,41log 22b ==, 1.111()22<,即可得到,,a bc 的大小关系.【详解】因为函数lg y x =在(0,)+∞是单调增函数,又5=>1lg52a =>=; 因为函数1()2xy =是R 的单调减函数,又1.11>,所以 1.111()22c =<; 又41log 22b ==,所以a bc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及对数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8.如图是求样本数据方差S 的程序框图,则图中空白框应填入的内容为( )A. ()28i S x x S +-=B. ()2(1)8i i S x x S -+-=C. ()2i S x x S i+-=D. ()2(1)i i S x x S i-+-=【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该程序的作用是求样本128,,,x x x L 的方差,由方差公式可得. 【详解】由题意知该程序的作用是求样本128,,,x x x L 的方差, 所用方法是求得每个数与x 的差的平方,再求这8个数的平均值, 则图中空白框应填入的内容为:()2(1)i i S x x S i-+-=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功能的理解以及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属于一般题.9.将函数()()cos f x x ϕ=+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 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图像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所得函数图像关于2x π=对称,则tan ϕ=( ) A. 3-B. 3-C. 3D. 3【答案】B 【解析】【分析】运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可得cos 1212y x πϕ⎛⎫=++⎪⎝⎭,再由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可得,3k k Z πϕπ=-∈,计算可得所求值.【详解】函数()()cos f x x ϕ=+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 坐标不变),则可得1cos 2y x ϕ⎛⎫=+ ⎪⎝⎭,再把得到的图像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 则可得cos 1212y x πϕ⎛⎫=++⎪⎝⎭,因为所得函数图像关于2x π=对称,所以cos 1412ππϕ⎛⎫++=± ⎪⎝⎭, 即412k ππϕπ++=,解得:,3k k Z πϕπ=-∈,所以:tan tan 3ϕπ=-=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以及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属于一般题.10.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a C b b-=的一个焦点F 向其一条渐近线1:2l y x =作垂线,垂足为E ,O 为坐标原点,若OEF V 的面积为1,则C 的焦距为( )A. B. 3C. D. 5【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可求得||EF ,进而可由勾股定理求出||OE ,再由1OEF S =△解方程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不妨设(c,0)F ,则其到渐近线:20l x y -=的距离||EF ==在直角OEF V 中,||OE ===,所以2111||||122555OEF S EF OE c c =⋅⋅=⨯⨯==△,所以c =所以椭圆C 的焦距为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同时考查方程的思想,属于基础题.11.已知函数32()f x x ax bx c =+++的图像关于点()0,2对称,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过点()2,7,设曲线()y f x =在0x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3)tan()+⋅-παπα的值为( )A.4B.4C.10D. 10-【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得()()4f x f x +-=对任意x ∈R 恒成立,可得0a =,2c =,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在点()1,(1)f 处切线的斜率,进而可求出在点()1,(1)f 处切线的方程,将点()2,7代入切线的方程即可求出b ,进而可求出tan α,再利用诱导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即可到答案. 【详解】因为函数32()f x x ax bx c =+++的图像关于点()0,2对称,所以()()4f x f x +-=对任意x ∈R 恒成立,即32324x ax bx c x ax bx c +++-+-+=对任意x ∈R 恒成立, 即22ax c +=对任意x ∈R 恒成立,所以0a =,2c =, 所以3()2f x x bx =++,所以2()3f x x b '=+,所以函数()f x 在1x =处的切线的斜率(1)3k f b '==+,又(1)3f b =+, 所以切线的方程为(3)(3)(1)y b b x -+=+-,又切线过点()2,7, 所以7(3)(3)(21)b b -+=+-,解得12b =,所以函数()f x 在0x =处的切线的斜率1(0)2k f b '===, 所以1tan 2α=,所以5sin α=,所以515sin(3)tan()sin (tan )sin tan 2+⋅-=-⋅-=⋅=⨯=παπααααα.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对称中心方程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方程,同时考查诱导公式和同角基本关系,属于中档题.12.已知点()0,4M ,点P 在抛物线28x y =上运动,点Q 在圆()2221x y +-=上运动,则2PM PQ的最小值为( ) A. 2 B. 83C. 4D.163【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得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方程,过P 点作PB l ⊥,垂足为B 点,求得圆的圆心和半径,运用圆外一点到圆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值和抛物线的定义,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到所求最小值. 【详解】如图:抛物线28x y =的准线方程为:2l y =-,焦点()0,2F ,过P 点作PB l ⊥,垂足为B 点,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PF PB =,圆()2221x y +-=的圆心为()0,2F ,半径1r =,可得PQ 的最大值为1PF r PF +=+,由221PM PM PQ PF ≥+, 可令()11PF t t +=>,则12p PF t PB y =-==+,即()23,83p p y t x t =-=-,可得:()22224625256641p p x y PM t t t PF tt t +--+===+-≥=+,当且仅当5t =时等号成立,即2241PM PM PQ PF ≥≥+, 所以2PM PQ的最小值为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定义以及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较难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310x y x y y +≤⎧⎪-≥⎨⎪≥⎩,则z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3 【解析】 【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画出可行域,平移直线y x z =-+,找到z 的最大值.【详解】x ,y 满足约束条件3310x y x y y +≤⎧⎪-≥⎨⎪≥⎩的可行域如图:,则z x y =+经过可行域的A 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 由033y x y =⎧⎨+=⎩,解得()3,0A ,所以z x y =+的最大值为3.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考查了画图能力.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63x x ⎛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______. 【答案】-160 【解析】 【分析】利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展开式的通项,令3r =,即可得2x 的系数.【详解】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为()466316632rr r r r r r T C x C x x --+⎛=⋅⋅=-⋅⋅ ⎝, 令3r =,得2x 的系数为()3362160C -⋅=-故答案为:16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项式的展开式以及组合数的计算,属于较易题. 15.设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a λ+=,66316S =,则λ=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判断出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再由66316S =可求出首项,再令1n =即可求出λ的值. 【详解】n n S a λ+=Q ,且11n n S a λ--+=,()1111120n n n n n n n n n n S a S a S S a a a a -----∴+-+=-+-=-=,即112n n aa -=,则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12, 611611263631321612a a S ⎛⎫⎛⎫⋅- ⎪⎪ ⎪⎝⎭⎝⎭===-Q , 12a ∴=,在n n S a λ+=中令1n =得:124a λ==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n n S a 的关系求数列通项,以及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一般题.16.《九章算术》卷五《商功》中有如下叙述“今有刍甍,下广三丈,袤四丈,上袤二丈,无广,高一丈“刍甍”指的是底面为矩形的对称型屋脊状的几何体,“下广三丈”是指底面矩形宽三丈,“袤四丈”是指底面矩形长四丈,“上袤二丈”是指脊长二丈,“无宽”是指脊无宽度,“高一丈”是指几何体的高为一丈.现有一个刍甍如图所示,下广三丈,袤四丈,上袤三丈,无广,高二丈,则该刍甍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平方丈.【答案】25π 【解析】 【分析】连结AC ,BD 交于O ,可得OA OB OC OD OE OF =====,即可确定点O 为刍甍的外接球的球心,利用球的表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结OE ,OF ,连结AC ,BD 交于O ,可得52OA OB OC OD ====,由已知可得22352()22OE OF ==+=,所以点O 为刍甍的外接球的球心,该球的半径为52, 所以该刍甍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54()252ππ⨯=. 故答案为:25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面体外接球表面积的求法,同时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盐酸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60分.17.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V 内角A ,B ,C 的对边,1cos 2a Bbc +=. (1)求A ; (2)若7a =ABC V 33,求ABC V 的周长. 【答案】(1)60A =︒;(2)57. 【解析】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把边转化为角,再由两角和的正弦可求出角A ;(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到6bc =,再由余弦定理可求出ABC V 的周长; 【详解】(1)由正弦定理知1sin cos sin sin 2A B B C +=, ∴1sin sin()sin cos sin cos 2B A B A B B A =+-=, ∴1cos 2A =,60A =︒.(或用余弦定理将cosB 换掉求解)(2)由(1)及已知可得1333222bc ⨯=,解得6bc =, 由余弦定理知22227()3a b c bc b c bc ==+-=+-,∴5b c +=,∴ABC V 的周长为57+.【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面积公式,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较易题.18.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CC A 为正方形,AC BC ⊥,E 是1AA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CE ⊥平面1BDC ;(2)若2AC BC =,求二面角1C BD C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得BC ⊥平面11ACC A 即可得1BC C D ⊥,再利用1ACE CC D ≅△△可以得到1CE C D ⊥,由线面垂直判断定理可得1C D ⊥平面BCE ,然后根据面面垂直判断定理可得结论;(2)先以C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设1BC =,写出相关点的坐标,再求出平面1BDC 的法向量和平面CBD 的法向量,由数量积公式求出二面角1C BD C --的余弦值. 【详解】(1)∵三棱柱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AC BC ⊥, ∴BC ⊥平面11ACC A , ∴1BC C D ⊥,∵E 是1AA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1ACE CC D ≅△△, ∴1CE C D ⊥, ∵BC CE C =I , ∴1C D ⊥平面BCE , ∵1C D ⊂平面1BDC , ∴平面BCE ⊥平面1BDC .(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如图:设1BC =,则()1,0,0D ,()0,1,0B ,()10,0,2C ,()1,1,0DB =-u u u r ,()11,0,2DC =-u u u u r,设平面1BD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u r ,则1·0·0m DB m DC ⎧=⎪⎨=⎪⎩u u u r r uu u u r r 即020x y x z -+=⎧⎨-+=⎩, 令2x =得()2,2,1m =u r,又平面CBD 的法向量()0,0,1n =r, ∴1cos ,34411m n m n m n→→→→===++⋅⋅u r r g , 即二面角1C BD C --的余弦值为13. 【点睛】本题考查了面面垂直的证明,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计算能力,属于一般题.19.已知椭圆1C :()222210x y a a b+=>与抛物线()220y px p =>有公共的焦点F ,且公共弦长为6(1)求a ,p 的值.(2)过F 的直线l 交1C 于A ,B 两点,交2C 于M ,N 两点,且AM BN =u u u u r u u u r,求AB . 【答案】(1)3a =,2p =;(2)112. 【解析】 【分析】(1)由椭圆以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到交点的纵坐标,代入1C ,2C 可得到交点的横坐标,再由有公共的焦点F ,即可得到a ,p 的值;(2)先设l :()1y k x =-,再由直线l 交1C 于A ,B 两点,交2C 于M ,N 两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再由已知条件AM BN =u u u u r u u u r 可得283k =,从而可求出AB .【详解】(1)∵1C ,2C 均关于x 轴对称,∴公共弦也关于x 轴对称,∵公共弦长为y =代入1C ,2C 中解得2ax =与3x p =,∴32a p=,6ap =. ∵1C ,2C 有公共的焦点,∴2282p a ⎛⎫-= ⎪⎝⎭,解得3a =,2p =. (2)()1,0F ,设()11,A x y ,()22,B x y ,()33,M x y ,()44,N x y , ∵AM BN =u u u u r u u u r,∴()()31314242,,x x y y x x y y --=--,即1234x x x x -=-,()()221212343444x x x x x x x x +-=+-.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显然不成立,∴设l :()1y k x =-, 将l 方程代入1C 整理得()222289189720kx k x k +-+-=,21221889k x x k+=+,212297289k x x k -=+. 将l 方程代入2C 整理得()2222240k x k x k -++=,∴234224k x x k ++=,341x x =.代入()()221212343444x x x x x x x x +-=+-中解得283k =,∵AM BN =u u u u r u u u r ,∴341122x A N x B M ++===.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以及抛物线的对称性,以及直线与椭圆和抛物线的关系,抛物线定义求弦长,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较难题. 20.设函数()sin cos ,[0,]2=--∈f x x a x x x π.(1)当1a =时,求函数()f x 的值域; (2)若()0f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12⎡⎤--⎢⎥⎣⎦π;(2),2π⎡⎫+∞⎪⎢⎣⎭【解析】 【分析】(1) 当1a =时,()sin cos f x x x x =--,求导()104f x x ⎛⎫'=-≥ ⎪⎝⎭π,可知函数()f x 在0,2π⎡⎤⎢⎥⎣⎦上单调递增,即可求出()f x 的值域;(2)根据已知可得sin cos a x x x ≥-,对x 分类讨论:当0x =时,不等式恒成立;当02x π<≤时,cos sin x xa x -≥,令cos ()sin -=x x h x x ,只需max ()a h x ≥即可,求导可得2sin 1cos ()sin x x x h x x +-'=,令()sin 1cos =+-g x x x x ,则()sin 0g x x x '=>,即可得()0h x '>,从而可得()22h x h ⎛⎫≤= ⎪⎝⎭ππ,从而可得2a π≥.【详解】(1)当1a =时,()sin cos f x x x x =--,所以()1cos sin 104f x x x x ⎛⎫'=-+=+-≥ ⎪⎝⎭π 所以()f x 在0,2π⎡⎤⎢⎥⎣⎦上单调递增,最小值为(0)1f =-,最大值为122⎛⎫=- ⎪⎝⎭f ππ, 所以()f x 的值域为1,12⎡⎤--⎢⎥⎣⎦π.(2)由()0f x ≤,得sin cos a x x x ≥-, ①当0x =时,不等式恒成立,此时a R ∈; ②当02x π<≤时,cos sin x xa x -≥,令cos ()sin -=x x h x x,则22(1sin )sin (cos )cos sin 1cos ()sin sin '+--+-==x x x x x x x xh x x x,令()sin 1cos =+-g x x x x ,则()sin 0g x x x '=>, 所以()g x 在[0,]2π上单调递增,所以()(0)1g x g >=,所以()0h x '>,所以()h x 在[0,]2π上单调递增,所以()22h x h ⎛⎫≤= ⎪⎝⎭ππ,所以2a π≥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2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同时考查恒成立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中档题. 21.某疾病控制中心为了研究某种病毒的抗体,将这种病毒感染源放人含40个小白鼠的封闭容器中进行感染,未感染病毒的小白鼠说明已经产生了抗体,已知小白鼠对这种病毒产生抗体的概率为15.现对40个小白鼠进行抽血化验,为了检验出所有产生该种病毒抗体的小白鼠,设计了下面的检测方案:按n (140n <<,且n 是40的约数)个小白鼠平均分组,并将抽到的同组的n 个小白鼠每个抽取的一半血混合在一起化验,若发现该病毒抗体,则对该组的n 个小白鼠抽取的另一半血逐一化验,记X 为某组中含有抗体的小白鼠的个数.(1)若5n =,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为减少化验次数的期望值,试确定n 的大小.(参考数据:440.415⎛⎫≈ ⎪⎝⎭,540.335⎛⎫≈ ⎪⎝⎭,840.175⎛⎫≈ ⎪⎝⎭,1040.115⎛⎫≈ ⎪⎝⎭,1040.0125⎛⎫≈ ⎪⎝⎭) 【答案】(1)分布列见解析,1;(2)4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得,随机变量X 的分布满足二项分布,所以直接利用二项分布公式即可得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根据平均分组得到n 的可能取值,再根据二项分布可得出化验次数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大小,从而可得出此时n 的值.【详解】(1)当5n =时,15,5X B ⎛⎫ ⎪⎝⎭:,5514()55r rr P X r C -⎛⎫⎛⎫==⋅ ⎪ ⎪⎝⎭⎝⎭,0,1,2,3,4,5r =. 其分布列为1515EX np ==⨯=.(2)根据题意2,4,5,8,10,20n =,当{}2,4,5,8,10,20n ∈时,1,5X B n ⎛⎫⎪⎝⎭:,对于某组n 个小白鼠,化验次数Y 的可能取值为1,1n +,4(1)5n P Y ⎛⎫== ⎪⎝⎭,4(1)15nP Y n ⎛⎫=+=- ⎪⎝⎭,∴4441(1)11555n n n EY n n n ⎛⎫⎛⎫⎛⎫⎛⎫=⨯++-=+- ⎪ ⎪ ⎪ ⎪ ⎪⎝⎭⎝⎭⎝⎭⎝⎭,∴40个小白鼠化验总次数的期望为40414()140155nn f n n n n n ⎡⎤⎡⎤⎛⎫⎛⎫=+-=+-⎢⎥⎢⎥ ⎪⎪⎝⎭⎝⎭⎢⎥⎢⎥⎣⎦⎣⎦, ()234.4f =,()433.6f =,()534.8f =,()838.2f =,()1039.6f =,()2041.5f =,∴按4个小白鼠一组化验可使化验次数的期望值最小.【点睛】本题考查了二项分布求分布列以及期望,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一般题.(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单位圆221x y +=上各点的横坐标扩大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曲线C ,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曲线C 的参数方程;(2)设M 为曲线C 上一点,N 点的极坐标为2,2π⎛⎫⎪⎝⎭,求MN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 的坐标. 【答案】(1)2cos sin x y θθ=⎧⎨=⎩(θ参数);(2),此时23⎛⎫- ⎪ ⎪⎝⎭M.【解析】 【分析】(1) 根据坐标变换可得曲线C 的方程,根据平方关系可求出其参数方程;(2) 求出N 的直角坐标,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MN ,结合三角函数即可求出最值.【详解】(1) 依题意可得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14x y +=,所以其参数方程为2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 (2)(0,2)N ,设(2cos ,sin )M θθ,则||MN ===所以当2sin 3θ=-时,||MM ,此时23⎛⎫±- ⎪ ⎪⎝⎭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曲线的伸缩变换,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同时考查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属于中档题.选修4-5:不等式选讲23.设函数()211f x x x =-++的最小值为m . (1)求m 的值; (2)若,,a b c ∈R ,22212a b c m ++=,求ab bc +的取值范围. 【答案】(1)32m =;(2)33,22ab bc ⎡⎤+∈-⎢⎥⎣⎦.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把含两个绝对值的函数()211f x x x =-++进行对去绝对值得到一个分段函数,再由分段函数可得到函数的最小值;(2)利用基本不等式和三角不等式即可求出ab bc +的取值范围.【详解】(1)()3,112,1213,2x x f x x x x x ⎧⎪-≤-⎪⎪=--<≤⎨⎪⎪>⎪⎩,显然当12x =时,()f x 取得最小值32m =.(2)∵2222311244a b b c ≥=+++ab bc ab bc =+≥+, ∴33,22ab b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两个绝对值的分段函数,基本不等式以及三角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一般题.。
2019-2020学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二(下)物理期末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是()A. 磁铁N极静止在线圈上方B. 磁铁N极插入线圈的过程C. 磁铁N极抽出线圈的过程D. 磁铁S极插入线圈的过程2.如图所示,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增强时,内、外金属上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应为()A. 内环顺时针,外环逆时针B. 内环逆时针,外环顺时针C. 内、外环均为顺时针D. 内、外环均为逆时针3.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AD︱=2︱AA1︱,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顶点A在∠BAD所在范围内(包括边界)分别沿不同方向水平抛出,落点都在A1B1C1D1范围内(包括边界)。
不计空气阻力,以A1B1C1D1所在水平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小球A. 抛出速度最大时落在B1点B. 抛出速度最小时落在D1点C. 从抛出到落在B1D1线段上任何一点所需的时间都相等D. 落在B1D1中点时的机械能与落在D1点时的机械能相等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3,两端分别接有4个阻值相同的灯泡,已知4盏灯均能发光,则L1和L2的电流之比为()A. 3:1B. 6:1C. 9:2D. 11:25.如图甲所示,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线框,规定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线框中沿着ABCDA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要在线框中产生如图乙所示的感应电流,则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可能为()A. B. C. D.6.一台理想变压器如图甲所示,有一个原线圈和两个副线圈,原线圈和两个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n3=4:2:l,将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电压后,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B. 原线圈和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I1:I2:I3=1:2:4C. 通过灯泡电流的频率为50HzD. 原线圈和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U1:U2:U3=4:2:l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中有一弹簧,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作系统,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若同时放开两手,则A、B两车的总动量为零②先放A车后放B车,则系统的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③先放B车后放A车(手保持不动),则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守恒④先放A车,后用手推动B车,则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也不守恒.A. ①④B. ①②C. ①③④D. ①②④8.总质量为M的小车,沿水平光滑地面以速度v匀速运动,某时刻从车上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车子的速度()A. MM−mv B. 不变 C. mM−mvD. 无法确定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9.设在我国某实验室的真空室内,存在匀强电场E和可看作匀强磁场的地磁场B,电场与地磁场的方向相同,其中地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图如图所示,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分别竖直向下和水平指北,今有一带电的小球以v的速度在此区域内沿垂直场强方向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B. 小球可能带正电C. 小球一定带负电D. 小球速度v的大小为EB10.半径为2r的弹性螺旋线圈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区域的半径为r,已知弹性螺旋线圈的电阻为R,线圈与磁场区域共圆心,如下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保持磁场不变,线圈的半径由2r变到3r的过程中,有顺时针的电流B. 保持磁场不变,线圈的半径由2r变到的过程中,有逆时针的电流C. 保持半径不变,使磁场随时间按变化,线圈中的电流为D. 保持半径不变,使磁场随时间按变化,线圈中的电流为11.如图所示,在PQ、QR区域中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一正方形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ab边与磁场的边界P重合.导线框与磁场区域的尺寸如图所示.从t=0时刻开始,线框匀速横穿两个磁场区域,以a→b→c→d为线框中的电流i的正方向,向左为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正方向,以下i−t和F−t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C. D.12.如图,物体A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轻绳跨过固定在台阶拐角的定滑轮,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有人沿水平方向以足够大的恒力拉绳,则在物体A沿地面向左加速运动的阶段中()A. 受到的地面摩擦力不断变小B. 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可能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D. 可能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13.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若输送电功率一定,则在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A. 与输送电压成正比B. 与输送电压的平方成正比C. 与输电线上电压损失的平方成正比D. 与输电电流的平方成正比14.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水平平行放置,间距为1=1m,cd间、de间、cf间分别接着阻值为R=10Ω的电阻。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将质量为1kg 的物体以3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当物体的速度为5m/s 时,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A.20WB.30WC.40WD.50W2.—物块在水不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不面滑动,直至速度为零,物块与水不面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关于物块运动的位移(x )、速度( )、加速度(a )、位移与时间比值(t 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设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3.将一段通电直导线abc 队中点b 折成0120,分别放在甲、乙所示的匀强磁场中,甲图中导线所在平面与磁场的磁感线不行,乙图中导线所在不面与磁场的磁感线垂直,若两图中两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相等,则甲、乙两图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21B B 为 A. 33 B. 332C. 63D. 233 4.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用等长细线悬挂起来的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小球A B m m 5=。
B 球静止,拉起A 球,使细线与竖直方向偏角为30°,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
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碰后两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静止,B 向右,且偏角小于30°B.A 向左,B 向右,且偏角等于30°C.A 向左,B 向右(偏角大于B 偏角,且都小于30°D.A 向左,B 向右,A 偏角等于B 偏角,且都小于30°5.有人设想在地球赤道上架设一个天梯,在天梯上释放卫星后,卫星刚好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巳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天梯的高度至少为A. 322ωgRB. 322R g ωC. R R g −322ωD. R gR −322ω6.如图甲所示的变压器电路中,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变压器原、副线线圈的匝数比为3:1,a,b 端输入稳定的交流电压如图乙所示,L1、L2两个灯泡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55V ,则L1、L2两个灯泡的额定功率P1、P2之比为A.1:3B. 2:3C. 1:1D. 4: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是否稳定,与原子核的结合能大小无关B.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与温度高低、压强大小无关C.铀核(U 23592)裂变一旦发生就能自动延续下去,与铀块体积大小无关D.原子核只要发生衰变,产生的新核核子数一定减少,与它发生何种衰变无关8.如图甲所东,a 、b 两个金属圆环通过导线相连构成回路,在a 环中加垂直于环面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磁感应强度垂直于环面向里为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s 内,a 、b 两环中的磁场方向相反B. t 时刻,b 环中磁通量为零C.1-3s 内,b 环中的电流始终沿顺时针方向D. 2-4s 内,b 环中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9.如图所示,光滑直杆倾斜固定在竖直面内,一个圆环套在杆上,环可以在杆上自由滑动,绕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在环上,对绳施加拉力,使连接环部分的绳处于竖直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绳的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环的重力B.改变对绳的拉力,使环沿杆缓慢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杆对环的作用力一定直杆C.改变对绳的拉力,使环沿杆缓慢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增大D.改变对绳的拉力,使环沿杆缓慢向上运动,环可以运动到绳与杆垂直的位置10.如图所示,在xOy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段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四分之一圆弧ab ,a 点的坐标为(0,3),点的坐标为(3,0),ac 段弧长是bc 段弧长的2倍。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湘南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联考物理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带电小球A、B、C(可视为点电荷),三球沿一条直线摆放,仅在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作用下静止,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对B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B.A对B的静电力可能是斥力C.A的电量可能比B少D.C的电量一定比B少【答案】A【解析】AB、若三球沿一条直线摆放,仅在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作用下静止,则A、C一定是同种电荷,A、B一定异种电荷,即“两同夹异”的思想,故A正确,B错误;C、由于AC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由C物体的平衡,可得,故C错误;D、由于AC间的距离大于AB间的距离,由A物体的平衡,可知,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因题目中要求三个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故可分别对任意两球进行分析列出平衡方程即可求得结果。
2.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和其中垂线上有a、b、c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B.a、b两点的场强方向相同,b点场强比a点场强小C.b点电势比c点电势高,场强方向相同D.一个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不可能沿如图所示的曲线轨迹从a点运动到c点【答案】D【解析】A、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则知,ab两点的电势相等,故A错误;B、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中垂线上b处电场线最密,则b点场强比a点大,a、b两点场强方向都与中垂线垂直,则a、b两点场强方向相同,故错误;C、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b点电势比c点低,两者场强方向相同,故C 错误;D、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可知,而在c电子所受的电场力向右,所以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不可能沿如图曲线轨迹从a点运动到c点,故D正确;故选D。
3.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B.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C.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越大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答案】D【解析】【详解】A、由Φ=BS cosθ可知:磁通量发生变化,可能是B或S或θ发生变化,故A错;B、C、磁通量的大小除了与B和S有关外,还与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间的夹角有关,当夹角为零时Φ=0,但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故B,C均错误。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理本试卷共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朿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0 <)4)1(−+x x x ,B= {1 >xxe },则=B A A.(0,1) B. (0,4) C.(1,4) D.(4, +∞)2.复数iiz +−=13的共轭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56,473==S a ,则=7a A.10B.12C.16D.204.下列函数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为减函数的是A. 1−=x yB. x y 1ln =C.xx y −−=22 D. ⎪⎩⎪⎨⎧−+=0<,20>,222x x x x x x y5.已知βα,为两个不同平面,l 为直线且α⊥l ,则“βα⊥”是“α∥l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已知向量0),,1(),1,3(=⋅=−=t ,若0 <t ,则=t A.-4B.-3C.-2D.-17.设1.14)21(,2log ,5lg ===c b a ,则 A. a>b>cB. a>c>bC. c>a>bD. c>b>a8.如图是求样本数据方差S 的程序框图,则图中空白框应填入的内容为A. 8)(2x x S S i −+=B.8)()1(2x x S i S i −+−=C. i x x S S i 2)(−+=D. ix x S i S i 2)()1(−+−=9.将函数)cos()(ϕ+=x x f 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 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图像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所得函数图像关 于2π=x 对称,则=ϕtanA. 33−B. 3−C. 33± D. 3± 10.过双曲线C: )0>0,>(12222b a b y a x =−的一个焦点F 向其一条渐近线x y l 21:=作垂线,垂足为E,0为坐标原点,若△OEF 的面积为1,则C 的焦距为 A. 5− B.3 C. 52 D. 511.已知函数c bx ax x x f +++=23)(的图像关于点(0,2)对称,曲线)(x f y =在点(1,)1(f )处的切线过点(2,7),设曲线)(x f y =在0=x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tan()3sin(απαπ−⋅+的值为A.105 B. 105− C. 426− D. 462− 12.已知点M(0,4),点P 在抛物线y x 82=上运动,点Q 在圆1)2(22=−+y x 上运动,则PQPM 2的最小值为 A.2 B. 38 C.4 D. 316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题(卷)高二物理2019 . 6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附加题和答题卡。
基础题全卷满分100分,附加题1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9-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种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B. 电子衍射有力的证明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 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D. 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2. 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
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m 范围内,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低B. 能发生反射现象C. 和机械波一样需要介质传播D. 可以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3.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 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A. 振荡电流i 在减小B. 电容器正在充电C. 极板间的场强在增大D. 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4. 平行的a 、b 两种单色光的光束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向某种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的同一位置,在玻璃砖下表面分开为不同的光束。
若折射率b a n n ,则以下光路图中正确的是()5. 如图所示,是两个城市间的光缆中的一条光导纤维的一段,光缆总长为L ,它的玻璃芯的折射率为n 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 2。
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c ,则对于光由它的一端射入,经多次全反射后从另一端射出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等于cL n 21 B.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小于cL n 21C.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等于cL n 22 D. 21n n ,光通过光缆的时间小于cL n 226. 如图所示,一束双色光从空气射入水面,进入水中分成a ,b 两束,它们与水面的夹角分别是α、β,则a ,b 两色光在水中传播速度之比ba v v 为()A.sinsin B.sinsin C.coscos D.coscos 7. 有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核反应类型依次属于( )①eMgNa0124122411②nKrBan Na1092361413610235923③nHeHH10423121A. ①衰变、②裂变、③聚变 B. ①裂变、②裂变、③聚变C. ①衰变、②衰变、③聚变D. ①衰变、②人工转变、③聚变8. 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将质量为1kg 的物体以3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当物体的速度为5m/s 时,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 .20WB .30WC .40WD .50W2.一物块在水平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动,直至速度为零,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关于物块运动的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与时间比值(tx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设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 A . B .C .D .3.将一段通电直导线abc 从中点b 折成120°,分别放在甲、乙所示的匀强磁场中,甲图中导线所在平面与磁场的磁感线平行,乙图中导线所在平面与磁场的磁感线垂直,若两图中两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相等,则甲、乙两图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21B B 为( )A .33B .332C .63D .233 4.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用等长细线悬挂起来的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小球,m B =5m A 。
B 球静止,拉起A 球,使细线与竖直方向偏角为30°,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
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碰后两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静止,B 向右,且偏角小于30°B .A 向左,B 向右,且偏角等于30°C .A 向左,B 向右,A 偏角大于B 偏角,且都小于30°D .A 向左,B 向右,A 偏角等于B 偏角,且都小于30°5.有人设想在地球赤道上架设一个天梯,在天梯上释放卫星后,卫星刚好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巳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天梯的高度至少为( )A .322ωgRB .322R g ωC .R R g -322ωD .R gR -322ω6.如图甲所示的变压器电路中,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变压器原、副线线圈的匝数比为3:1,a 、b 端输入稳定的交流电压如图乙所示,L 1、L 2两个灯泡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55V ,则L 1、L 2两个灯泡的额定功率P 1、P 2之比为( )A .1:3B .2:3C .1:1D .4:3二、多选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是否稳定,与原子核的结合能大小无关B .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与温度高低、压强大小无关C .铀核()裂变一旦发生就能自动延续下去,与铀块体积大小无关D .原子核只要发生衰变,产生的新核核子数一定减少,与它发生何种衰变无关8.如图甲所示,a 、b 两个金属圆环通过导线相连构成回路,在a 环中加垂直于环面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磁感应强度垂直于环面向里为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s 内,a 、b 两环中的磁场方向相反B .t =2s 时刻,b 环中磁通量为零C .1~3s 内,b 环中的电流始终沿顺时针方向D .2~4s 内,b 环中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9.如图所示,光滑直杆倾斜固定在竖直面内,一个圆环套在杆上,环可以在杆上自由滑动,绕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在环上,对绳施加拉力,使连接环部分的绳处于竖直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绳的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环的重力B .改变对绳的拉力,使环沿杆缓慢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杆对环的作用力一定垂直杆向下C .改变对绳的拉力,使环沿杆缓慢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增大D .改变对绳的拉力,使环沿杆缓慢向上运动,环可以运动到绳与杆垂直的位置10.如图所示,在xOy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段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四分之一圆弧ab ,a 点的坐标为(0,3),点的坐标为(3,0),ac 段弧长是bc 段弧长的2倍。
空间有平行于坐标轴平面的匀强电场,a 、c 两点的电势均为1V ,点的电势为3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x 轴正向成60°角B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3100V/m C .一个带正电的电荷沿圆弧从a 运动到b,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坐标原点O 的电势为)31( V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
A .实际气体的内能指气体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及气体分子重力势能的总和B .如果没有漏气、没有摩擦,也没有机体热量的损失,理论上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C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D .—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气体一定吸收热量E .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是因为通向无序的渠道要比通向有序的渠道多得多 12.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为t = 0时刻A 、B 两列简谐横波沿轴传播的波形图,两列波叠加并发生了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B 波也可能沿x 轴正向传播B .t = 0时刻,若A 波使x = 0.2m 处质点沿y 轴正向运动,则B波x = 0.2m处质点沿y轴负向运动C.相邻两个振动加强点平衡位置相距0.2mD.x= 0.5m处为振动减弱点E.两列波遇到尺寸小于0.4m的障碍物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第II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13.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实验,图中带滑轮的长木板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拉力传感器可直接显示所受拉力的大小。
做实验时,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_______。
A.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小车未挂砂桶时,在木板上静止释放,轻推小车后,恰能匀速下滑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C.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D.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2)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平衡了摩擦力后,在小车质量M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往砂桶里加砂,直到砂和砂桶的质量最终达到M。
测出每次加砂后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 和小车的加速度a,作a-F 的图象。
下列图线中正确的表示该小组的图象是______。
(3)该小组通过分析求出a-F图线线性部分的斜率K与小车质量M关系式为______. 14.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A.被测干电池一节B.电流表A1:量程0〜0. 6A,内阻约为0.2Ω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为0.1ΩD.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未知E.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未知F.滑动变阻器R1:0〜10Ω,2AG.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H.开关、导线若干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
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为消除上述系统误差,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在上述器材中请选择适当的器材:电流表_____, 电压表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
(填写器材前的序号字母)(2)实验电路图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
(选填“甲”或“乙”)(3)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
由此可知,干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V,内电阻r =_______Ω。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解答题15.如图所示,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周轨道AB固定在水平面上,轨道两端A、B在同一水不面上,以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竖直面内的直角坐标系,y轴沿竖直方向,坐标平面和圆弧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在坐标面上第一象限内的P(x,y)点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结果小球恰好能从A点无碰撞地进人圆弧轨道,不计空气阻力和小球大小,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抛出点P的坐标满足的条件;(2)抛出点位置满足(1)问中的小球被抛出后,到达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5倍,求该小球抛出的初速度大小。
16.如图所示,长为1m的长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板的右端固定一个竖直的挡板,长木板与挡板的总质量为M =lkg,板的上表面光滑,一个质量为m= 0.5kg的物块以大小为v0=4m/s的初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与挡板碰撞后最终从板的左端滑离,挡板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为2. 5N • s,已知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5,重力加速度为g=10m/s2,不计物块与挡板碰撞的时间,不计物块的大小。
求:(1)物块与挡板碰撞后的一瞬间,长木板的速度大小;(2)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时间。
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平面的第二象限有平行于y轴向下的匀强电场,在y轴右侧区域内充满了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坐标平面,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t = 0时刻,有一比荷为1.0×104 C/kg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坐标原点O沿x轴正向以初速度v0=2×103 m/s进入磁场。
开始时刻,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粒子最后到达坐标为(-2,0)的P点,求:(1)粒子到达y轴时离O点的距离s;(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18.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汽缸竖直放置,汽缸的深度l=45cm,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气体的温度T 0=300K 、大气压强p 0=1.0×105Pa 时,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l 0=30cm ,活塞的横截面积S =1.0×10-3m 2,不计活塞的质量和厚度.现对汽缸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求:(1) 活塞刚到汽缸口处(没漏气)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 1;(2) 达到(1)状态后,保持缸内气体温度不变,然后向活塞上缓慢地放细砂,则放多少砂才能使活塞回到初始位置?19.截面为扇形AOC 的玻璃砖放在水不面上,B 是圆弧的最低点,也是AC 弧面的中点,圆弧半径为R ,D 是OA 边上一点,OD =R 22, E 是OA 边的中点。
圆弧所对圆心角为120°,一束光线从D 点在纸面内垂直OA 边射入玻璃砖,结果光线在圆弧面上刚好发生全反射,求:(1)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2)若让光从E 点入射,入射方向不变,则光线在圆弧面上折射,偏向角为多少?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题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竖直方向的速度,由功率公式P=mgv y ,求解重力功率.解: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得: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 y =1×10×4=40W ; 故选:C .点评: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竖直分速度,熟练应用功率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D【解析】C.由于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因此加速度恒定,且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AD.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则有,可见物块运动的图像为直线,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故选项D 符合题意,A 不符合题意;B.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块运动的方向一直沿正方向,故选项B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