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马基雅维利笔下的道德与政治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马基雅维利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因为他正是使政治哲学转向世俗化,以世俗政治的眼光去审察政治生活的第一人,正是在这个最重要的意义上,施特劳斯称他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
马基雅维利给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奠定的基础表现在三个方面:1、用人性的眼光考察国家和君主权力,为权力的正当性理论莫定了人性基础。
2、确立政治与伦理的真正分离,以科学的世俗的眼光看待政治和权力的正当性。
3、确立了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是功利原则,开创了近现代政治哲学一个分支——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
在马基雅维利地的政治哲学中,人性是恶的,是自私自利的;由于人的利益冲突而产生了国家;权力是一种统治之术,我们可以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而君主则可以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采取双重道德标准。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为统治阶级推荐了一种不道德的实践,他本人也成为很多政治理论家和政治家的仿效并顶礼膜拜的偶像。
一、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人的本质是恶的,是自私自利的。
人天生就追求于己有利的东西,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一旦人停止了这种追求,也就停止了自己的生命。
他尖刻地挖苦道,人们可以泰然宽恕谋杀他的父亲的凶手,却不会饶恕剥夺他的继承权的人。
人不会在蒙受你恩泽的时候忘记你曾经给他的怨屈,一旦有可能就会对你实行报复;也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实现你恩施于他们时他们所许下的诺言。
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自己在任何情况下的安全,保住自己的财产和获得更多的东西。
他说人类最初和动植物没有区别,但由于人们无穷无尽地去追求财产和欲望,使人变得贪婪、狡诈、相互争斗,从而处于一种残杀的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他所处的社会中,个人高于一切,除了他的极端个人主义的目的利益之外,其它一切都毫无意义。
”马基雅维利对一切政治思想的阐释和对一切政治决策的议论都基于他的人性恶、人性自私的前提。
二、马基雅维利的国家观马基雅维利的国家观是建立在他的人性恶这一根基之上的,是他政治哲学的工具。
政治与道德之间: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马基雅维里(Niccolò Machiavelli)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也是政治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君主论》和《战争论》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对政治学、政治哲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强调政治的实用性和现实主义,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突。
他主张政治行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权力的本质来决定,而不是根据道德标准。
他认为,政治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而不是追求道德的至善。
马基雅维里将政治与道德分开来考虑,他认为政治是一种独立的领域,其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利益和权力的巩固。
他主张政治家应该具备某些特定的品质和技能,如智慧、勇气、权谋等,以便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游戏中取得成功。
他认为政治的成功取决于政治家的能力和行动,而不是道德的规范。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冲突,尤其体现在他对于政治手段的讨论上。
他认为政治家可以使用欺骗、谎言和暴力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他甚至提出了“目的正当化手段”的观点,即只要达到了正义和公共利益的目的,就可以使用任何手段。
这与传统的道德观念迥然不同,道德观念强调的是以正义和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规范。
马基雅维里并不是完全没有道德观念的。
他主张政治家应该具备一种“公共道德”的素质,即在维护国家利益的不损害公民的利益和幸福。
他认为政治家的行为应该符合人类的根本道德原则,即不应该有过度的残暴、贪婪和不择手段的行为。
他还认为政治家应该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尽量避免战争和内乱的发生。
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思考概述《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所著的一本政治著作。
这本书讨论了君主如何获取并保持权力,以及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哲学思考,对政治和统治给出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1. 君主道德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应完全遵循传统的道德准则,而是应该根据自身权力和统治目标来决定行动。
他强调君主必须善于运用欺骗、暴力和威胁等手段来保护国家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2. 可采取的统治策略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可以使用多种策略来巩固统治,包括分化臣民、设立情报机构、保持军事实力等。
他还提出了“朋友与敌人”的观点,认为强大的君主应该将敌人转变为朋友,并要慎重选择盟友。
3. 对于个人权力的追求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追求个人权力的最大化,并强调政治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他认为,君主应该摆脱道德束缚,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臣民之上,以实现长久的统治。
4. 忍耐与浪漫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忍耐和浪漫两种品质,忍耐使君主能够挺过逆境、保持统治稳定;浪漫则使君主能够激发臣民对国家和领导者的热情。
5. 君主与法律尽管马基雅维利不认为君主必须完全遵守法律,但他强调君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策,并且善于变通。
他认为法律是人定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被灵活运用。
结论《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思考提供了一个富有争议和深度思考的政治框架。
虽然其中一些观点引起了许多争议和批评,但这本书对政治学和统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基雅维利提出的理论引导人们思考权力与道德、政治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政治有着重要意义。
对马基雅维利政治道德观的思考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著有《君主论》一书,影响深远。
他的政治观点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基石,而他所提出的“以目的论为出发点”的政治思想也成为了后来政治思想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却备受争议,在他的作品中,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行事,甚至可以不惜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国家的安全。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成为后来人们对他思想评价的争论焦点之一。
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也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学者们争论和思考的对象。
下面将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进行思考分析。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
在他的著作中,他强调政治家应该以达成政治目的为出发点,而不必拘泥于道德规范或是宗教信仰。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在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自己的权力之间做出权衡,不惜一切手段来达成目的。
这种功利主义的政治道德观,与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相左,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和批评。
马基雅维利却认为,政治领袖必须要有所作为,必须具备果断和决断的品质,即使这种行为可能违反一般的伦理道德规范,但对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说是必要的。
这种政治道德观与现代政治现实有一定的接近,也引发了对其思想的深入思考。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是威权主义的。
在《君主论》中,他认为强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秩序,而政治家必须有权力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他认为,强大的政府和领袖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而这种强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通过任何手段来巩固和扩张国家的权力。
他强调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种思想被后来一些国家的政治家所借鉴和实践。
威权主义的政治道德观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批评和反感,因为这种思想容易引发权力滥用和独裁统治,不利于民主和人权的普及。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确实有其局限性和缺陷,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也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性。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
在和平时期军队起到维护社会治安,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的作用;在战争时期,军队就成为了君主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2、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3、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4、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
因为民众数量庞大,如果与人民为敌,将会威胁到君主统治。
5、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
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
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
政治与道德之间: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
政治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有着一定的关联和交叉。
政治是指人们在社
会组织中获取和行使权力的活动,而道德则是指人们在行为准则和道德价值观的指导下进
行行为的规范。
在政治思想中,有一位重要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政治思想对政治
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以其著作《君主论》和《政治家》为代表。
他提出了一种现实
主义的政治观点,强调政治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他认为,政治的目的是为了
保持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而不是为了道德或公正而存在。
他主张统治者应该根据当前的
情况和自己的利益来制定政策,而不应该受制于道德准则或伦理标准。
他强调政治家应该
善于运用权术和欺骗手段,以达到维持权力的目的。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他的思想是冷酷无情的,完全忽视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也有一些人认为,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是对政治现实的真
实和准确描述,他为政治家提供了有效的战略和策略,以维护国家的利益。
从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可以看出,政治与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在现实政
治中,政治家往往需要考虑到许多实际问题和利益冲突,而不仅仅是道德和伦理的考虑。
政治家必须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这可能需要他们采取某些不道德、
不合乎伦理的手段。
这并不意味着政治家完全可以摒弃道德和伦理。
在很多情况下,政治
家需要根据道德和伦理原则来制定政策和决策,以确保总体的长远利益。
政治与道德之间: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他被认为是现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马基雅维里批判地分析了政治的实际运作和权力的本质,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理论。
马基雅维里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政治不是为了实现道德上的理想,而是为了实现实际的目标。
在政治关系中,人们不应该依靠道德原则,而是应该依靠现实的利益考虑。
例如,政治家必须经常采取欺骗和欺诈策略,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这些行为是符合政治逻辑的,但并不符合道德准则。
然而,马基雅维里并不是在鼓励人们忽视道德准则。
相反,他认为道德在个人层面上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政治实践中,人们必须采取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以实现长期的政治目标。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也被认为是一种“权谋政治”思想。
他认为政治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谋略,以在政治竞争中获胜。
政治家必须能够正确识别自己的利益,并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实现它们。
此外,政治家必须能够识别敌人的弱点,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然而,马基雅维里也指出,政治家不能过分依赖谋略和权术。
政治家必须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领导力,以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和强盛。
政治家必须正确处理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与国家的长远利益相符合的政治目标。
总的来说,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思想,强调政治家需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领导力,并持有长远的政治目标。
他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不同的领域,但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政治家需要在政治实践中采取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以实现长期的政治目标,同时保持个人道德准则的尊重和遵守。
略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是政治哲学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转型的标志性人物(1)。
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 在历史的转折时期, 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考察政治现象, 揭开了西方政治学说的近代篇章。
(2)他的政治思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性和国家理论、权术思想、共和思想和君主专制思想,本文试就这几方面来探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一、马基雅维利的人性和国家理论从理论前提看,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对现实人性深层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他对一切政治概念和政治方略的阐释都是以人性本恶观为前提的。
马基雅维利从观察和体验中得出结论: 人的共同本性是趋向于恶的, 只要他们一有机会, 就总要依这种恶之本性行事。
恶之本性的具体体现不一而足, “一般说来: 人类的本性总是忘恩负义的, 是变化多端、弄虚作假、怯懦软弱、生性贪婪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一旦人停止了这种追求, 也就停止了自己的生命。
在国家理论上,他认为国家的产生以及一切活动都与人的活动相关,国家并非是由上帝恩赐和拯救人类的,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保障人民的安全, 为世俗谋幸福。
(3)二、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马基雅维利一反古代和中世纪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 摆脱了道德和神学规范的束缚, 开始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 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
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 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 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4)在马基雅维利看来, 当一个国家在创立之初或一个国家在危急时刻, 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来引导和统治, 以便能建立一种国家秩序或恢复国家秩序。
他在其《政治学说史》中这样说道, 因为人如果生来就是自私的, 那么就只有国家和维护法律的暴力是凝聚社会的唯一力量。
君主论:政治与统治的艺术概述《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于1513年出版。
该书探讨了君主的培养、统治策略和政权维持等问题,成为政治思想和实践中重要的参考资料。
背景在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之前,欧洲正经历着战乱不断、国家分裂问题突显的时期。
马基雅维利希望通过本书探索建立稳定统一的国家,并使其成为富强繁荣的王国。
書中觀點1. 君主者应当在統一性與實用性之間嚴格把握平衡。
马基雅维利认为,保持国家的统一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仅凭道义而牺牲实用性。
君主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效忠与威信之间做出明智选择。
2. 君主應善於使用武力與權謀。
马基雅维利认为,在政治领域,武力和权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君主应该善于运用武力来对抗敌人,并利用权谋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3. 統治者應隨時改變策略以應對環境變化。
马基雅维利还认为,统治者必须灵活变通,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和战略。
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才能保持统治的稳定和合法性。
4. 達到統治目标需要實在行动而非空洞言辞。
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必须身体力行,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国家的承诺。
他认为,光说不做只会削弱君主的权威与统治能力。
影响与争议《君主论》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很多政治家、统治者以其为指导原则,如路易十四、希特勒等都曾深受其影响。
然而,《君主论》也经历了被禁止和抵制的阶段,因为它被认为过于冷酷无情,缺乏道德约束。
结论《君主论》以其对权力和政治的思考而闻名,探讨了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尽管争议颇多,但它仍然是一本重要的政治经典,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政治与统治的艺术。
政治与道德之间: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君主论》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历史和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道德相对立,甚至可以说与道德相悖,这种关系在其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马基雅维里认为,政治行为要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道德准则。
政治家应该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己任,而不是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应该具备机智、果断和勇气,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各种情况的变化。
政治家不应该过于拘泥道德准则,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里提出了一些被认为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理论和观点。
例如,他认为,一个君主如果要保持权力并保卫自己的国家,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欺骗、谎言、暴力等等。
在他看来,政治上的成功并不需要道德上的支持,政治只需要顺应人性和权力本身的规律就可以了。
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权力,因为这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条件。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这些观点,一些人认为这是在背离道德。
因为在道德的要求下,谎言和暴力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而在马基雅维里看来,这些手段是政治成功的必要手段。
但是,也有些人认为,马基雅维里所关注的是现实中的政治实践,并没有背离道德,而是强调政治和道德之间的区别。
可以说,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与传统的西方道德传统有所背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忽略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试图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深入探讨政治、历史和道德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为现代政治学、历史学和道德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借鉴。
解读马基雅维利笔下的道德与政治作者:时帅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34期摘要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著名的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奠基人,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构成了他全部理论的核心,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基雅维利及其思想理论就争议不断,其最大的贡献就是以现实主义的原则出发,使政治活动逐渐开始摆脱神权的控制与束缚,面向真实的人。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道德作者简介:时帅,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138-02道德,英语单词为Morality,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
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
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政治,英语单词为politics,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一、马基雅维利生活背景概述在距今五百年前的欧洲,以亚平宁半岛为发源地,随后扩展到几乎欧洲的每个国家,掀起了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思想文化运动,随之带来一段科学艺术政治变革创新时期,由此为标志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标志,历史上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
这场重大变革中,在意大利一座名叫佛罗伦萨的共和国中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影响深远的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他就是马基雅维利。
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经济上意大利虽然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但由于新航线的开辟,交通路线发生变更,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经济发展逐渐迟缓下来;政治上,意大利整个国家处于豪强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各个诸侯国和小的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诸侯国之内也是党派纷争利益冲突不断,国家的不统一、人心涣散也导致罗马教皇在各个小国之间不断提起事端、坐收鱼翁之利,外部邻国法国、西班牙、德国也经常侵入意大利国土;社会生活上,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严重的信任危机与怀疑意识,骄奢淫逸已经司空见惯,欺诈阴谋尔虞我诈已经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人们奉行的是利益至上原则,相反诚实节俭慷概仁慈守信的人们已经是愚蠢迟钝被压迫的对象了。
意大利这种内忧外患的状态,使青年马基雅维利深感痛心。
这位思想上的巨人在当代世人皆知振聋发聩,甚至曾经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也被后人认为是与《圣经》一起入选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在这本著作里,人类第一次对政治活动做出了“最诚实”的报告。
但长久以来人们对马基雅维利本人及其《君主论》的褒贬不一,该书的一系列不能为所有人接受的观点在政治道德伦理思想史上引起广泛的争论,尤其是马基雅维利在书中陈述的种种严重违背人们基本道德原则的统治谋略和权术,使得《君主论》连同马基雅维利本人一起被很多人诟病,甚至有人认为马基雅维利是“魔鬼的代言人”。
二、马基雅维利时代之前的道德与政治在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希腊的一些城邦里,出现了一大批被后人称为“智者”学派的人物,他们作为西方第一批对政治、社会、伦理、道德关系进行阐释探讨的学者,例如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他们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以一个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这无疑在人类政治道德文明思想史中是一大进步。
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位伟大的承前启后的师徒,苏格拉底面对城邦社会道德的普遍堕落,以及城邦制度的种种弊端,着力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公民道德的培养只能通过知识和教育来获得,他认为公民们道德沦丧是当时城邦政治危机的根源,统治者应该由有美德有教养的人担当;柏拉图据此进一步提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划分为三个等级,由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组成,理想国家应该是由哲学家执政的国家,即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他认为一个人的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个部分,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是一个具有理性的阶级,只有具有理性的人才能居于统治地位,城邦也才能实现正义;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一著名的命题,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人类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别于动物,人的本性也恰好通过这一点来实现,而只有城邦这个大型的组织才能实现人的本性,所以公民必须过城邦政治生活,并且人类也必须结合成共同体才能生存,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作为国家的一部分,才能发挥能力,实现自己,脱离社会和国家的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文艺复兴之前的一千多年里,基督教神学在西方政治思想中处于统治地位,对于政治思想的发展来说,基督教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一套全新的价值观念,它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们生活价值意义中的地位,在精神生活中树立追求天国与来世的取向,不仅如此基督教神学还极力推崇信仰,贬低理性和经验。
基督教向人们灌输来世的美好幻想,《圣经》中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但后来很不幸亚当夏娃堕落了,偷吃了上帝不许他吃的分辨善恶的智慧果禁果,之后被逐出了伊甸园,他们带着原罪进入人间,而作为亚当和夏娃后裔的人类从出生伊始本性就是恶劣的,道德生活就是败坏不堪的,人类只能通过信仰和忏悔来求得死后升入天国,理想的天国却始终存在于彼岸。
人间永远只是一个暂时存在的假象,信仰上帝从而得到了拯救。
在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中,通过对“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的二元划分,确立了基督教会崇高神圣的地位,理性经验都属于从属地位,世俗政府也要为教会服务。
继奥古斯丁之后,又一位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学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在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他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是具有道德活动的一种群体,但他坚持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这种道德活动也是上帝的创造物。
世俗政治活动仍旧在教会的束缚之下。
三、马基雅维利笔下的道德与政治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对政治问题做了详实坦白可信的解读,使政治活动从中世纪教会神学的桎梏下解脱出来,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他开创性的将政治与伦理道德分开。
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他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是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规律。
在论及人性善恶的问题上,他持明显的人性恶观点。
马基雅维利在其著作《君主论》中写道:“一般说来,人类的本性总是忘恩负义的,是变化多端、朝三暮四、逃避危险、生性贪婪的。
只要你能成功,他们就完全顺从你。
当远离危险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愿意为你放弃自己的财产,牺牲他们的生命,甚至亲人。
但是,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们就会离你而去。
”论及君主与公民私有财产的关系时,马基雅维利进一步指出人们对于私有财产的占有欲望有多么强烈,“最要紧的是,君主绝不能染指他人的财产,因为人们往往会很快忘记亲人的死,却不会很快忘记遗产的损失”。
正是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马基雅维利接着引出了统治者在有利于国家强盛、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时也没有必要去考虑道德因素,不要为道德所束缚,如果由于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话,君主就要学会如何作恶,他掷地有声的强调“被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安全”。
关于统治者的品性,马基雅维利用著名的“狮子”、“狐狸”比喻来形容,君主必须是一只能认识陷阱的狐狸,同时又必须是一头能使豺狼惊骇的狮子,他告诫君主们防人之心永远都不能没有。
在马基雅维利这里,政治和道德被分开的直接结果就是,只要对国家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有利,道德是属于从属服务地位的,这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理论的出发点,这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是惊涛骇浪式的言论。
后来,这种以“目的说明手段正当”的政治无道德论,便被开始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马基雅维利并不是在政治活动中完全摒弃伦理道德,他只是将伦理道德放在政治统一国家安定人民生活有保障之后,与纯粹的政治分开,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里这样说到“如果可能的话,君主还是尽量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由于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话,他就要学会如何开始作恶”。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马基雅维利着重强调统治者活动的后果是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时代潮流。
他认为道德在好的时代中可以产生一定的规范性作用,当道德起不到良好的约束作用的时代,必须依靠权力去代替伦理道德去行使这种规范性的作用。
马基雅维利渴望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希望诞生出一个强大的意大利屹立在欧洲大陆之上,这个理想成为他提出了超越道德的政治观的出发点。
但是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笔者认为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他认为君主应该以恶制恶,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完全摒弃道德。
英明的君主们应该在保证利益国家稳定政治统一的情况下寻找与道德的契合点,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找到两者契合点并不容易,但这不代表完全没有。
对于马基雅维利及其思想的研究在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广泛的争论,马基雅维利目的合理性证明手段合法性的思维逻辑,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权术论,为其招来很多批评和斥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基雅维利思想是顺应当时意大利国内及世界时代潮流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直至今日仍旧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点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基雅维利本人是一位基于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作为一个意大利公民,他强烈盼望祖国得到统一实现富强,他思想中体现出来的深切的爱国之情让人敬重让人动容。
《君主论》作为一本传世名著,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1]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北京出版社.2007.[2]周春生.马基雅维利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3]蒲兴祖,洪涛.西方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王彦章.评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绥化师专学报.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