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君主论》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权术思想,“非道德的政治观”是其核心内容,使政治学和神学、伦理学彻底分离。
本研究从获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角度,分析马基雅维利以德性、命运和必需为核心的政治之“恶”权术思想。
标签: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权术思想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把政治实质看作权力,将军队、人民、权术视为权力的工具,系统论述了政治权术思想。
《君主论》被贴上“一部告知掌权者如何捍卫政权的工具论”的标签,马基雅维利本人被认为是“邪恶的导师”,他的理论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表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些词语已成为邪恶的代名词。
至今为止,人们对他仍毁誉参半,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实际上是何种意思?一、权术与政治权术“权”,本来是指古代人称重行为。
“权”的特色是凭据不同的重量随时挪动秤锤以保持平衡,其后引申为揆情度理、因势制宜。
“术”,是方法、策略的意思。
权术主要是指一种因人因事而灵活运用的手段、计谋。
政治斗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核心问题是由何者掌控国家机器。
政治权术,“就是抓住和巩固权力,或获得并维持权位(君权)等政治目标而使用隐晦隐秘特色的手腕和谋略等”〔1〕。
政治权术为政治目的诞生并为其服务。
至此,政治权术具有明显的贬义。
行使政治权术者借助强大的运用应变之术,为实现自我利益或实现某种隐秘的动机。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权术主要探讨的是统治术,为了获取和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政治谋略。
本研究使用比较分析方法,从获取政权前和获取政权后两个阶段分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
在《君主论》中,政治权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五、六、七、八、九章即新君主政权的获取权术,以及第十五章及之后的君主维持政权的内容中。
(一)获取政权是终极目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核心在于国家建设。
马基雅维利主义使得统治者或国家无视宗教的自主行为,获得了充分的正当性,体现出“国家理性”的理念。
《君主论》观点之一:政治就是为本国国家谋利益的政治理论。
他认为:“政治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并增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这一目标能否成功,乃是衡量评判政治家成败的标准。
他十分明确地声称:每一个人必须把他对国家的义务置于所有其他义务和一切考虑之上。
他认为,对一个政治家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国家的安危,为此要勇于作出必要的决策。
至于决策的道德评价并不重要,诸如是否公正、人道或残忍,光荣或耻辱,都可置之不顾。
对于近邻的弱小国家应该保护,但不加强他们的实力,要设法削弱他们当中实力较强的国家。
他的这个观点来源于罗马法则:谁让别人强大,谁就是自取灭亡。
书中还列举了法国国王路易在意大利的作法,称其失败的原因就是违背了这个原则。
《君主论》观点之二:国家政治制度的存在价值首先在于其存在本身。
这个观点的含义不是道德标准,不是民意(公意)标准,现实性就是合理性。
他的名言是:“专制是一种强烈的政治药剂,含有毒素,但有时不得不用。
”他认为:政体必须与国情相配合,不同国情需要不同的政体。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因为环境与各种情况不同,必须有不同的政治组织和形式。
在一般经济地位平等的社会中,共和国是最好的,而且也是唯一可能的政体。
但是专制政治,在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下也是必要的:1、为了创建一个新国家;2、为了改造一个腐败的国家。
《君主论》观点之三:主张罗马的独裁制即“狄克推多制”。
马基雅弗利认为,治国者、政治家必须掌握统治的技术。
关于国家立法,他曾对君主提出这样的建议:1、一个共和国要维持长治久安,其宪法必须具有弹性。
因为假如宪法不具有弹性,则难免作法自缚。
在国家情形变迁时,宪法逐渐与实际需要不能协调,可能成为导致国家衰亡的根源。
2、一个共和国必须规定在国家危急时,设置一个能应付紧急状态从而行使绝对权力的官员。
他说:一个共和国日常的政治,因为要调和许多意见,不免柔弱而迟缓。
所以特别需要在宪法中规定,遇到国家面临危急时可以让最高权力者便宜行事,采取敏捷而有效的行动。
马基雅维利政治权力观中的统治权作者:张依依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3期尼可洛·马基雅维利是15-16世纪的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承中世纪神学政治观,启17世纪开始兴盛的政治权力观,根据当时意大利社会动荡、经济低迷、封建割据严重的现实情况,以经验主义和务实的精神为西方政治思想开辟的政治权力观的新领域。
其中马氏政治权力观的核心就是关于统治权的讨论。
在《君主论》中,马氏主要讨论了三种国家政治权的获得和保持。
一、共和国、君主国统治权的获得和保持马基雅维利所处时代的意大利,虽然具有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传统,但是相比起欧洲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民族统一国家的崛起,经济上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割据领土分裂情况严重。
这也导致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普遍堕落。
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马基雅维利将对国家崛起的期待寄托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身上。
无论是《君主论》中对君主制的期待,还是《李维史论》中对共和制的期许,其根本上都是希望以集中的权力来使领土完整,以达到意大利振兴之目的。
想要统一国家,就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支持,如何获得统治权这个问题就顺理成章的摆在了马基雅维利面前。
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权力观的思想核心。
在《君主论》的开篇,马基雅维利做了三次重要的分类。
正如《君主论》开篇所说“自古至今,所有的国家和政权统治人类的方法,无非是共和制或君主制。
”在马基雅维利所处时代和之前,他可能寄予希望的政体只有这两种。
虽然在《李维史论》中他赞赏了罗马的共和制,并列举了共和制的许多优点,但他同时也认为,共和制必须在一种有秩序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因为那里还保持这一种坚实的文明生活。
而当时的意大利,社会紊乱,政治腐朽,是没有建立共和制的条件的。
因此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因为“要建立任何一种秩序,惟一的方法是建立君主专制的政府。
因为在人们彻底腐化堕落的地方,法律已经起不到制约的作用。
马基雅维利论文: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刍议摘要马基雅维利,这个具有非常大争议的人物,像个迷摆在我们面前。
他的政治理论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的传世之作《君主论》却让其遭人非议,他被人称为“罪恶的导师”、“非道德主义者”。
但本人认为其政治思想并非是像他人所说的“不道德的思想”,而是出于祖国统一的需要,他的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政治道德尼可洛·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早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趋于没落的贵族之家。
他经历了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统治到梅迪奇家族独裁统治,再又回到共和国政府统治的过程,因此他有丰富的政治经验。
他分别研究和考察了各国国力强盛或衰落的原因,深感意大利国力单薄的原因在于内耗与外侮,从此致力于探讨统一祖国的方案。
《君主论》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也是他最主要的政治理论代表作。
在该书中,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经验的方法探讨政治问题。
一扫古希腊、中世纪政治理论所带有的伦理化和神学色彩,将政治问题界定为权力问题。
他围绕着如何统一意大利这个目标,着重论述了夺取权力和巩固权力的方法及权术。
正是这样一本肆无忌惮的谈论如何不择手段的运用权术去统治国家,在政治中玩弄各种阴谋诡计而不必要讲道德的书,让他成为一个最具有争议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对他也是贬多于褒,称他为“罪恶的导师”,并将政治上的阴谋诡计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但本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只是明确的说出了一种政治现象,是将别人在政治上做了但没有说出来的说了出来。
他的政治思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在阐述如何玩弄政治权术,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祖国的统一,所以他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者,他的政治思想理论也不存在道德不道德的问题。
一、君主论为什么说他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呢?这应当看他当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中世纪之末,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已经比其他国家更为先进。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实用主义与道德规范政治实用主义是一种由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创立的思想体系,强调在政治决策中应当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将道德规范置于次要位置。
这一思想在现代政治学领域中仍然具有影响力,许多政治家和理论家都从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中汲取了灵感。
然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实用主义是否与道德规范相抵触,引发了长期的争议。
马基雅维利主张政治家应当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权力为首要目标。
他认为在政治舞台上,强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大的实际利益。
因此,政治家应当毫不犹豫地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欺骗、暴力和背信弃义,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因为政治实用主义的核心是权力的获取与维护,而不是道德规范。
然而,马基雅维利的这种实用主义思想引发了众多批评和质疑。
他的对人性的悲观看法,以及对道义规范的漠视,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冷酷血腥的政治哲学。
同时,马基雅维利所提倡的政治家的行为标准,与传统的道德规范存在明显的冲突。
比如,他建议政治家不必要守信用,甚至可以欺骗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道德规范中,守信用是人们相互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实用主义无疑对这一要求提出了质疑。
然而,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实用主义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观点。
他认为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宽容和仁慈往往是无法生存和取得成功的。
政治家必须时刻警惕敌人的阴谋,并通过明智的决策来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在一些现实的政治环境中,这种强调实用性和权力维护的思想可能更为适用。
例如,在国际关系领域,各国政府之间常常采取实用主义的决策,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此外,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实用主义也有助于我们思考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道义规范固然重要,但在现实的政治运作中,一些决策可能存在灰色地带。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局势,政治家往往需要在权衡各种利益和风险之后做出决策。
如果过分强调道德原则,可能导致政策效果不佳或者无法实施,最终对国家和人民不利。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陈林.恩格斯传[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3]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特雷尔·卡弗.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M].姜海波,王贵贤,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马科斯米里安·吕贝尔.吕贝尔马克思学文萃[M].郑吉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诺曼·莱文.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M].臧峰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8]臧峰宇.重思晚年恩格斯视域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兼及《自然辩证法》手稿解读[J].教学与研究,2015(4).[9]郝立新,朱紫祎.“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晚年恩格斯眼中的唯物辩证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10]方世南.试论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11]乐燕平.《反杜林论》与西方马克思学[J].社会科学辑刊,1991(1).[12]安启念.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衰[J].国外理论动态,2020(2).作者简介:李建鑫(1996—),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单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责任编辑:御夫)《君主论》是一部论述政治权术与君主道德的政治学著述,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把政治从传统的道德和宗教中抽离出来,回到了现实之中,把对政治的研究建立在人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上,从理性和经验中引出政治的规律,还原了政治本来的面目,对近代政治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拟从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和实用伦理观着手,找出《君主论》中政治与伦理的现实交汇:处境,从而全面阐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伦理思想。
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简要评述摘要:马基雅维利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者,他是以匠心独具的深邃洞察力和推理分析能力在对现实生活中显现的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辨。
他从传统神学和理论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结合历史经验和生活实践,立足于现实,旗帜鲜明地排斥那些公认的美德,将君主的政治行为和伦理行为截然分开,进而深刻分析了“政治无道德”的权术理论。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道德;权利政治观;共和制;政治统治方法恩格斯曾经在谈到西欧的文艺复兴的时候说过:“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而在他所谈及的巨人代表里,马基雅维利位居其中。
近五个世纪以来,马基雅维利是一位十分受争议的人物,集极端的毁和誉于一身。
恩格斯如此充满赞美之情地评价马基雅维利,而莎士比亚却把这位巨人称之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近代人也曾称他为“罪恶的导师”,更有甚者,把他的名字与残暴无情、背信弃义、口是心非、阴险狡诈联系在一起,冠名“马基雅维利主义”。
无论褒与贬,无论毁与誉,最后的终结点还是会落在他的“政治无道德”的权术思想这方面。
马克思评价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利”“作为法的基础”。
本文试图在研究马基雅维利所处社会背景、权术思想等基础上探讨他的思想。
一、马基雅维利所处的社会背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如果说在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形成这件事情上,他的生活经历属于内因的话,那么,当时的社会环境就属于外因。
分析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从宏观上来讲,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动荡不安。
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和影响马基雅维利,这个名字在政治哲学、政治伦理、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是一个颇为重要的代表,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世界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但马基雅维利的学说,总是被认为是阴险、冷酷、毒辣,好像只有恶劣的政治家才会用到。
但是,从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和言行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不是一位支持邪恶的人,而是一位在面对政治现实中,为了保障国家利益,以险恶的手段保持政治稳定的真正政治家。
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在15世纪的意大利呼之欲出。
在那个时代,意大利的政治处于混乱状态,时常有外来入侵,政治家们这才发现一个国家要想保持独立、统一,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一股强大的国家意志,以及能够实现这种意志的政治机制。
马基雅维利的主要书籍是《君主论》和《论战争》,其中《君主论》主要是关于政治理论,而《论战争》则主要是谈论战争的策略和使命。
然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并不是被普遍接受的,因为他的理论在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君主制统治下,受到了更加保守的精英政治家的强烈反对。
如意大利的导师之首薄伽丘,他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太过于阴险毒辣,而且缺乏教化意义。
而当时意大利国内朝代更替,民不聊生,而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则是如神助一般的推动了《君主论》的出版。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往往被人戏称为“权术之道”。
但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权力对于随时随地可能受到挑战的君主来说,是一种必要的东西。
而如何处理权力及其围绕的政治问题,才让马基雅维利一直被称道。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主张君主应该保持权力的集中化,坚决地捍卫国家独立和统一,强化社会稳定与安全性。
这些目标是非常值得尊重和认可的。
马基雅维利的《议和》一篇,是一些政治家常常所引用的一部世界名著。
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毫不讳言地说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使用极端的手段可能是必要的。
如果一些国家政治家拥有这种思想,他们就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免受外敌入侵,并且摆脱内部的矛盾,使国家能够获得更为强盛的发展。
君主论中的精彩观点解析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其中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
以下是一些精彩的观点解析:
1. 政治与道德的分离:马基雅维利主张政治不应受道德的束缚。
在治国策略上,他认为君主应该抛弃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实用和实效为原则,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种观点打破了当时普遍认为政治应当符合道德规范的看法,为政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君主的绝对权力: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力,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取决于君主的智慧和领导能力,而君主的绝对权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这种观点与当时的共和主义观念相冲突,但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现实的需要。
3. 民心的争取:尽管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的绝对权力,但他也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
他主张君主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赢得民心,包括改善民生、发展文化、加强国防等。
这种观点体现了马基雅维利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认识。
4. 外交的重要性: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不仅要有内部的稳定和繁荣,还要有强大的外交。
他主张君主应该善于运用外交手段,包括与其他国家结盟、分化对手等,以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观点对于当今国际关系的处理仍有启示意义。
5. 军事力量的重要性:马基雅维利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他主张君主应该大力发展军事,加强国防建设,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这种观点在当时战争频繁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观点解析仅是对《君主论》的部分总结,实际上,《君主论》中还有许多其他深刻的观点,其对于当今政治、国际关系等领域仍有深远的影响。
对马基雅维利政治道德观的思考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君主论》被认为是政治学的经典之作。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强调政治家必须不受道德束缚,为了维持权力和权威,他们必须采取危险、残忍甚至不义的手段。
这种观点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其政治哲学进一步被扩展到各个领域,包括商业、战争和个人关系等。
然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备受争议。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的观点是冷酷无情、道德沦丧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提供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应对方案,对当时时局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甚至在现代政治实践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如何,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讨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有关政治、到达目标、建立权威的最基本动机。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马基雅维利主义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欧洲中世纪贵族阶层的思维方式。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中,贵族阶层拥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权,但也承受着一系列的责任和困境。
很多贵族强调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对于这些“名节”情结他们表现得异常敏感。
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面临着多种形式的权力斗争,同时也必须应对外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妥协、显露软弱或者脆弱都可能意味着死亡,特别是在政治斗争的高峰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点是十分实用的。
他鼓励贵族利用各种手段灵活应对形势,包括假戏真做、自相矛盾、造谣和利用矛盾。
这也反映出他对人性做出的逻辑判断,即人类天生有自私、贪婪、欺骗乃至残忍的本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治家缺乏冷静和果断,那么他们很容易成为其他人的牺牲品,这就是所谓的“猛虎陷阱”。
尽管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十分实用,但它的道德立场确实受到不少批评。
从人性观点来说,如果政治家无视道德准则,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更为无情、冷酷和荒谬。
此外,如果一个政治家在政治斗争中不受道德约束,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也会在其他方面失去道德感和价值观,从而在个人关系、商业和家庭中变得更加不可信和糟糕。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否定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
论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之矛盾在马基雅维利这本惊世骇俗、颠覆传统的巨著中,却有着其人对君主集权统治的深深矛盾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充分运用权谋诡计,以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无疑会触犯、践踏一些人民的利益;而另一方面,其又强调“君主被人仇恨是因为贪婪以及霸占臣民的财产”,应当与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因而君主的权力势必会受到约束。
全书以明暗两条线索论述君主治国之道:君主权力的保持与扩大(明),君主权力的保持与制衡(暗)——这两者无疑是矛盾的。
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源,即在于马基雅维利自身对于共和政体的渴求和对意大利统一所必须依靠的强有力的君主政体的依赖之间的矛盾。
纵观马基雅维利生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为推崇共和政体之人,因为共和政体使执政官(君主)、贵族、平民三者之间形成巧妙的制约关系,进而可以防止三者的堕落。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不止一次的赞扬共和国家的坚不可摧,人民为自由而奋斗的强大战斗力和凝聚力,并且在潜意识的情况下(抑或有意)暗示君主“除了从事战争、训练、军事制度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与想法”,实则认为君主应该仅仅作为一个军事首领保卫国家而不是政治生活的实际制定者和裁决者,君主的权力是应该得到限制的。
然而,当时的意大利内部四分五裂,外有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强敌伺环,政令相对迟缓的共和体制几乎没有完成统一国家进而御侮四方的可能,只有强有力的、集中的、高效的君主体制才能以万钧之势横扫六合,完成国家的统一,因而马基雅维利只得退而求其次,以君主政体为统一的手段。
正如前面提到的,马基雅维利政治观点的基本原则:目的检验手段之正确。
实行君主政体在马基雅维利那里其实只是一个不得已的下策, 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因为马基雅维利对君主政体本身就怀有的抗拒心理,在他的为君王而作的著述中,每每出现君主应不择手段达到目的时,总会适时地、抑或不自禁地提出以不侵害人民的财产、妇女(当时看来也是财产,虽然这是落后的)等利益为条件,实则即是限制君权。
马基雅维利与现代管理哲学在探讨现代管理哲学时,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常常被提及。
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以其作品《君主论》而闻名于世。
尽管他的观点在当时主要是针对政治领域,但其中蕴含的许多理念对于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马基雅维利强调了权力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权力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关键手段。
对于现代管理者而言,权力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者需要拥有一定的权力,以便能够做出决策、调配资源以及指挥团队成员。
然而,与马基雅维利时代不同的是,现代管理中的权力更多地是基于职位赋予和能力认可,而非单纯的强制与压迫。
管理者应当明智地运用权力,使其成为推动团队前进的动力,而非制造恐惧和不满的根源。
马基雅维利还指出,领导者应当具备果断和坚定的品质。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优柔寡断往往会导致机会的丧失和问题的恶化。
现代管理者同样需要在面对决策时迅速做出判断,并坚定地执行。
当然,这种果断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建立在对信息的充分掌握和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基础之上。
同时,一旦做出决策,管理者就应当有勇气坚持下去,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质疑所动摇。
另外,马基雅维利认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使用一些必要的手段,甚至包括一些被传统道德观念所不容的方法。
在现代管理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观点理解为不择手段。
而是要认识到,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管理者有时需要突破常规,勇于创新和尝试新的方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管理者需要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马基雅维利重视对人性的洞察。
他深知人们的欲望、恐惧和利益诉求,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策略。
现代管理者也需要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心理,以便更好地激励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和职业发展期望,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契合。
再者,马基雅维利强调了灵活性的重要性。
政治局势变幻无常,领导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策略。
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许多人称他为“国家学说之父”,受人文主义影响深刻。
《君主论》是他着名的作品,在《君主论》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摆脱了神学和道德的束缚,总结了国家权力得失的原因,他将法律、军队和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是最早看清政治的实质是权力问题,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
它打破了开始一直围绕着城邦国家而展开的对政治的理解,开始论述有关权术的思想,让人们看到了权力对于政治的重大意义,将政治的理解由国家扩展到权利的领域,从此翻开了政治哲学的新的一页。
一、权力政治观提出的背景
1.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提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遍萌芽,生产力也进一步的发展,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的封建国家内部渐渐出现了权力集中的现象,原有的封建权力结构被打破,英法两国在和教会的斗争中不断地巩固以国王为首的国家权力。
从世界的大范围看,君主专制的国家已经相继出现,并且中世纪的结构体制也在瓦解。
因此,怎样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很快结束当时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很多思想家们都关注的问题,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理论背景—人性恶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是以“人性恶”为理论出发点的,它是对意大利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相互利用。
说到人类,他认为可以这样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自私自利的,是伪装者、是容易变化的,往往都会逃避危难去追逐利益。
当你对他们有用的时候,他们仿佛是属于你的。
但是,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背弃你了。
”基于这个理论的基础,君主要善于运用权力来统治“恶民”,君主也要“洁身自好”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
马基雅维利洞悉到事态的炎凉,站在时代浪尖,揭露了人性的阴暗。
二、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权力是政治思想的核心,但是这种以权力为核心的理论和中世纪的神学政治家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家不同。
他的权力政治观指的是当权者在执政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统治手段,即统治者在防御外敌和治理国家内部事务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君主论》这本书是当时马基雅维利写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小洛伦佐的,他的目的是想借这本书教给统治者怎样巩固统治,从而统一意大利。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来引导和统治。
以便建立一个秩序稳定的国家。
这样一来,君主的个人统治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君主来说,夺取权力就是目的,怎样获得权力,如何很好地保持权力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他认为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顾忌很多,可以不择手段,它贯穿于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始终,其具体内容如下。
1.重视军队和法律对国家政权的作用
军队是国家权力坚固的基石。
马基雅维利阐述了军队对国家的重要性。
“所有的君主国,不论它是新君主国、旧君主国,还是混合君主国,其执政之基在于良好的军队和法律。
”“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就是不稳固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军队都是稳固的基石,马基雅维利强调的是一支由本国的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雇佣军和援军是不可靠的,它们之所以从军,只不过是为了军饷,那微薄的军饷不足以让他们为君主真心实意的卖命,反而对君主构成威胁塔西佗说:“世界上最弱和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
”一个国家如果要治保持统一并且治理的井然有序,就必须制定出色的法律。
“一个国家,其主要的基础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
2.君主必须懂得巧妙运用人性和兽性
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为了巩固统治得到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背信弃义。
君主要学会像狐狸和狮子那样,狐狸生性狡猾,可以识别陷阱,而狮子则凶猛残暴,使人人都感觉害怕。
为了国家的利益。
当权者采取的手段人们总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认为是光荣的还受到人们的赞扬。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为了巩固统治,保持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他说:“我们必须理解,一位君主,他承担着保护国家的重任,不可能做好人应做的所有事,有时候他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顾及神道。
3.君主可以采用冷酷无情的暴力手段巩固统治
谈到残酷与仁慈的问题时,马基雅维利指出君主在指挥作战时,有必要将残酷之名置之度外,否则军队就无法保持团结。
汉尼拔之所以率领一支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军在异国作战获胜,正是因为他的残酷无情使士兵对他敬畏。
人们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就应该坚持正义和仁慈,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建立一个很好的国家。
但马基雅维利却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一位君主既要使人民爱戴他又要使人民畏惧这固然有利于统治。
但是两者不可兼得,马基雅维利认为,“被人畏惧要比被人爱则要安全得多”,因为“人们往往爱戴君主,是基于自己的意志,但是人民畏惧君主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我们知道君主总是会立足于自己的意志但不是别人的意志。
”
4.吝啬高于慷慨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位君主如果只为了保持慷慨的名誉,他就会挥霍财产,直至最后把财产耗尽,这时他就会想方设法保持自己,例如他会增加人民的负担进行征税等反而招致贪婪的骂名。
马基雅维利认为:“被人们认为慷慨可能是好的;但是,如果慷慨的做法使你获不得好名誉,它对你来说也就不好了反而让你获得相反的恶名”。
相反,君主平时很吝啬,但是他的国家却收入丰盈,“因此他不会额外增加人民的负担,不但能够使国家统治稳定,还就能够防御外敌入侵,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觉得这位君主很慷慨。
”
三、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价值意义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给政治学研究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他的视角从伦理和神学上转向了政治学本身,从而创立了近代政治学研究的新思维。
1.马基雅维利认识到物质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他留给我们的主观意志的余地太小了,这点余地可能仅仅是我们自己的看法和知识欠缺的结果。
马基雅维利反对神意支配人们行动的说法,他否认神创造国家的观念,使政治学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束缚,成为一门建立在世俗社会基础上的学科。
马克思曾经说:“马康帕内拉、马基雅维利等已经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他们从神学中引出了国家的自然规律而不是从理性和经验中”.此外,马基雅维利还提出了道德不应干涉政治的观点,开创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时代。
2.马基雅维利是最早界定“国家”这个概念的
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是最高的政治实体,之后法国的思想家布丹进一步对这一理论有所发展。
他认为政治学的起点,既不是君主也不是公民,而是不从属于其他权力的国家,后来他提出了国家主权的理论一个国家的存在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而要实力快速的增长就必须要依靠法律来维护。
之后格劳秀斯则系统的研究了法律的结构,他在自然法和主权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法理论,因而如何处理好独立主权国家的关系也有了法律的依据。
3.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和稳定就必须建立在于良好的军队和完善的法律
我们知道,完善的法律能够有效地防止一个国家政府的腐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潮流的反应。
国家的职能:“借着军队和警察建立武力,制定法规,渐渐形成风俗习惯,以支持领导权,维系社会的秩序”,这符合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制度的需求。
另外,他的一切从社会的现实出发,“不是论述事物的想象力方面,而是论述事物的真实情况”的研究态度,影响了下一代的后人,从而开启了欧洲学术理论界向科学大门迈进。
四、结语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将政治学带入到一种新的理论状态中,揭示了政治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人类从此开始接受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这一看法。
在马基雅维利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政治哲学围绕政治与权力而展开,揭示了政治哲学的新的发展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