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20.61 KB
- 文档页数:2
65881 临床医学论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造成的心脏病[1]。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诱因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不正确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气促等,严重时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直接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
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2],因治疗条件与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加剧病情恶化,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冠心病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有利于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本文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3.4±9.8)岁。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应该怎样护理冠心病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这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而冠心病介入手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手术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感染,或者患者低血压休克等状况,就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临床护理当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之后,应该对患者进行的全面护理工作。
术后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是否会产生并发症,以及并发症出现时该如何应对等问题。
这些对于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内容,以及术后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1.心里安慰和疏导在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完成以后,患者会感到非常疲惫,而且心里也会不自觉地产生害怕或紧张等情绪。
这时的患者非常需要人关心和安慰,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另外,对于一些术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还需要引导和鼓励患者用餐。
尽量让患者能够快速从手术的余韵中脱离出来,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2.患者的生命体征冠心病介入手术之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移送至心脏科重症病房(CCU),再协助医生给患者测心电图。
观察患者是否产生呼吸困难,胸闷等状况。
此外,还需做好其他的检查工作,给患者测体温,测血压,测心率等等。
在测定完这些数据之后,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便于用来辅助分析患者病情。
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或者血肿等现象。
3.患者的尿量护理人员应该谨遵医嘱,给患者输液或者让患者多喝水来促进患者体内的造影剂尽快排出。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尿量以及尿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将造影剂全部排出体外。
4.拔管护理冠心病介入手术后,患者会因为全身肝素化而不能马上拔管。
因为拔管的过程患者会非常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提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及其术后护理指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冠心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心脏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及其术后护理指南。
一、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心脏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以恢复心肌的正常血供。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1. 适应症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①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②急性心肌梗死(STEMI或非STEMI)患者合并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③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如严重病变、心肌梗死史等)。
2. 手术准备在心脏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手术准备工作。
医生会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基础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3. 心脏介入治疗方法心脏介入治疗通常分为两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1)PCI:通过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引导支架到达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位置,然后扩张支架,恢复血管通畅。
(2)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使用导丝和球囊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进行扩张,以恢复血管通畅。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病变的患者。
4. 术后护理心脏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术后护理的一些建议:(1)休息与观察: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并接受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心电图的监测。
(2)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继续药物治疗,如抗凝血、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等。
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3)饮食调理:患者需要遵循健康饮食,减少高脂、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其中介入治疗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接受介入治疗。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床上排尿训练,以适应术后需要。
二、术中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观察病情变化: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术后护理1、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还应该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2、休息与活动: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3、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血肿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四、出院指导1、遵医嘱用药:出院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定期复查: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
总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需要从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及术后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并尽快恢复健康。
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冠脉介入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心肌缺血。
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以下是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变化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特别需要留意患者有无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二、注意伤口护理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体内会留有导管和介入器械的创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伤口的清洁与消毒。
要防止伤口感染,避免接触水和污物,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
三、避免并发症冠脉介入术后可能出现出血、血肿、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药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心理护理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其缓解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信心。
五、饮食护理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嘱进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保持膳食的均衡和多样化,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六、避免剧烈运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承重或过度活动,以免导致伤口裂开或出血,增加心脏负担,影响手术效果和恢复进度。
七、定期复查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检查,及时了解心血管状况,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预后,指导患者生活和饮食方式等。
八、药物管理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药物,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正确按时服药,定期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剂量并向患者解释用药注意事项。
九、康复指导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逐步增加运动量,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受力,促进康复和恢复。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1、介入治疗原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在X射线引导下将冠状动脉扩张,使狭窄或阻塞的血管畅通无阻的技术。
该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2、介入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
PTCA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的血管处,扩张球囊以扩张血管;支架置入术是在PTCA的基础上,将支架通过导管送至狭窄的血管处,释放支架以支撑血管。
3、介入治疗优势相较于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等优势。
许多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二、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1、康复训练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恢复运动量,以逐步提高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过度运动。
2、药物管理严格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用药物。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确保药物效果。
3、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三、临床效果评估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降低。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冠心病介入治疗将会朝着更加安全、高效、简便的方向发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及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全球范围内许多人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它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中放置支架,以拓宽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1、介入治疗原理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将支架置于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处,以拓宽血管内径,改善心肌供血。
导管可以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进入心脏,也可以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
2、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等。
其中,PCI是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它是在PTCA 的基础上,通过导管将支架置入狭窄的血管处,以维持血管通畅。
3、介入治疗优势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
与传统的搭桥手术相比,介入治疗的风险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不会在胸部留下疤痕。
二、冠心病介入护理1、术前准备在接受介入治疗前,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协助医生做好手术操作,保持患者体位舒适,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饮食、休息、活动等方面。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和治疗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其信心和配合度。
三、总结冠心病介入治疗及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中放置支架,可以拓宽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精心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
冠心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与术后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供不足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逐渐多样化,其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
本文将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原理、具体操作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原理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经皮穿刺途径将导丝和导管等器械引入体内,经由冠状动脉进入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采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式来恢复血流通畅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具体操作在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之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等,以确定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和皮肤消毒,然后以经皮穿刺的方式将导丝和导管引入冠状动脉,通过X射线或冠状动脉造影来引导器械的位置和操作。
接下来,通过使用导丝和导管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疏通血管的方式,恢复血流通畅。
最后,整理器械,注意血管穿刺部位的止血和局部处理,完成手术。
三、术后护理1. 起床活动:术后患者可以适当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可以进行适度的散步等活动,有助于恢复体力和血液循环。
2.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低脂、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压,减轻动脉硬化的进程。
3.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血脂、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发现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4. 服药指导:术后患者需按医嘱规律服用相关药物,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再次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5.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家属和医生的耐心倾听和疏导,帮助其积极面对、调整心态。
6. 安全保护: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重物提拿等,以免导致血管破裂或血栓脱落。
7. 定期复诊:术后患者应定期复诊,及时了解自身病情变化,进行进一步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护理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由于发生严重粥样斑块增生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根据受阻血管的情况不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
凡是在体力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有胸部闷痛,休息几分钟后可缓解者,都应做冠脉造影,以确定是否有冠心病存在,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冠脉造影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穿剌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冠脉造影确诊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即所谓的PTC A治疗,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的病变部分,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病变扩张,从而达到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的目的。
狭窄病变由气囊扩张后,40%的病变会发生再狭窄,部分病人会发生急性冠脉闭塞而导致急性心梗发作或死亡,所以在扩张血管完毕后,需再用冠脉内支架将病变处永久撑开。
植入支架术是为了减少斑块撕裂后塌陷及急性闭塞,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再狭窄手术前病人应由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手术前夜根据医嘱用药并充分休息,手术当天早晨禁食,术前要排空尿液。
手术是在装有血管造影机的DSA室完成,病人只需躺在手术台上并适时根据医生的嘱咐调整呼吸就可以了。
病人本身无痛苦感觉,手术时,医生会在病人的大腿根部或手腕处,先局部麻醉后作穿刺,并通过该处将各种导管插入直达心脏进行造影或治疗, 手术时出血很少,病人不会感到导管在身体内的移动。
在做造影时病人有时会有心前区不适或发热感,进行治疗(扩张血管或放支架)时可能会有类似心绞痛发作的胸痛感.这些是正常的,但一有这些感觉就立即向医生说明。
术后病人应多喝水以利造影剂排出,24小时内尽量不吃高蛋白饮食,2 4小时内尽量勿移动做手术的腿并自已注意观察穿剌压迫的地方有无血液渗出。
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护理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由于发生严重粥样斑块增生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管
腔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根据受阻血管的情况不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
凡是在体力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有胸部闷痛,休息几分钟后可缓解者,都应做冠脉造影,以确定是否有冠心病存在,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冠脉造影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穿剌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冠脉造影确诊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后,根据情况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即所谓的PTCA治疗,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的病变部分,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病变扩张,从而达到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的目的。
狭窄病变由气囊扩张后,40%的病变会发生再狭窄,部分病人会发生急性冠脉闭塞而导致急性心梗发作或死亡,所以在扩张血管完毕后,需再用冠脉内支架将病变处永久撑开。
植入支架术是为了减少斑块撕裂后塌陷及急性闭塞,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再狭窄。
手术前病人应由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手术前夜根据医嘱用药并充分休息,手术当天早晨禁食,术前要排空尿液。
手术是在装有血管造影机的
DSA室完成,病人只需躺在手术台上并适时根据医生的嘱咐调整呼吸就可以了。
病人本身无痛苦感觉,手术时,医生会在病人的大腿根部或手腕处,先局部麻醉后作穿刺,并通过该处将各种导管插入直达心脏进行造影或治疗,手术时出血很少,病人不会感到导管在身体内的移动。
在做造影时病人有时会有心前区不适或发热感,进行治疗(扩张血管或放支架)时可能会有类似心绞痛发作的胸痛感.这些是正常的,但一有这些感觉就立即向医生说明。
术后病人应多喝水以利造影剂排出,24小时内尽量不吃高蛋白饮食,24小时内尽量勿移动做手术的腿并自已注意观察穿剌压迫的地方有无血
液渗出。
术后务必遵医嘱口服抗凝药如阿斯匹林,用阿斯匹林时要注意随访白细胞水平。
一般术后1周可以正常活动,1月内避免做核磁共振检查,出院后根据医生的医嘱回院随访。
同时一定继续控制冠心病的诱发因素,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