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规律及其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526.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1 下列系统中哪些属于开环控制,哪些属于闭环控制?①家用电冰箱②家用空调器③家用洗衣机④抽水马桶⑤普通车床⑥电饭煲⑦多速电风扇⑧高楼水箱⑨调光台灯开环控制:③家用洗衣机⑤普通车床⑦多速电风扇⑨调光台灯闭环控制:①家用电冰箱②家用空调器④抽水马桶⑥电饭煲⑧高楼水箱1.2 图1-14所示为一压力自动控制系统,试分析该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和扰动变量是什么?画出该系统的框图。
图1-14 压力自动控制系统图1-15 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容器P被控变量:罐内压力操纵变量:物料输入流量扰动变量:出口流量系统框图如下:1.3 图1-15所示是一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试分析该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和扰动变量是什么?画出该系统的框图。
被控对象:加热炉被控变量:炉内温度操纵变量:燃料流量扰动变量:进料量系统框图如下:1.4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过程控制系统分为哪几类?过程控制系统分为三类: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有哪几种基本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有五种基本形式:发散振荡、单调发散、等幅振荡、衰减振荡和单调衰减。
1.6 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16所示。
试分别求出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调整时间(设定值为200℃)。
图1-16 题1.6图最大偏差:30℃余差:5℃衰减比:5:1振荡周期:15min调整时间:22min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1 求取图2-55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图中物理量角标i代表输入,o代表输出。
a)b)图2-55 习题2.1图a)(由分压公式求取)上式中,,。
b)上式中,,2.2 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比例环节?又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在T很小的时候可近似为比例环节;T很大的时候条可近似为积分环节。
一、判断题:1. 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糟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
(√)2. 扰动量是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答案:扰动量是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3. 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干扰通道。
(×)答案: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调节通道。
4. 过程控制系统的偏差是指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5. 由控制阀操纵,能使被控变量恢复到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即为操纵变量。
(√)6. 按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是否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7.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答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8. 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答案: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静态,静态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9. 对一个系统总是希望能够做到余差小,最大偏差小,调节时间短,回复快。
(√)10. 时间常数越小,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11. 时间常数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稳态值的63.2 %所需要的时间。
(√)12. 对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小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13. 放大倍数K 取决于稳态下的数值,是反映静态特性的参数。
(√)14. 对于控制通道来说希望τ越大越好,而对扰动通道来说希望τ适度小点好。
第一节自动控制仪表及其控制规律【任务分析】控制仪表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基地式控制仪表单元组合式仪表中的控制单元 以微处理器为基元的控制装置 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x z f e f p -==经常是假定控制器的输入信号e 是一个阶跃信号,然后来研究控制器的输出信号p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位式控制(其中以双位控制比较常用)、比例控制(P )、积分控制(I )、微分控制(D )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如比例积分控制(PI )、比例微分控制(PD )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 )。
一、双位控制理想的双位控制器其输出p 与输入偏差额e 之间的关系为()⎩⎨⎧><<>=00,)0(0,min max e e p e e p p 或或图5-2 双位控制示例将上图中的测量装置及继电器线路稍加改变,便可成为一个具有中间区的双位控制器,见下图。
由于设置了中间区,当偏差在中间区内变化时,控制机构不会动作,因此可以使控制机构开关的频繁程度大为降低,延长了控制器中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图5-3 实际的双位控制特性图5-4 具有中间区的双位控制过程双位控制过程中一般采用振幅与周期作为品质指标被控变量波动的上、下限在允许范围内,使周期长些比较有利。
双位控制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因而应用很普遍。
二、比例控制在双位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持续的等幅振荡过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使控制阀的开度与被控变量的偏差成比例,根据偏差的大小,控制阀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这样就有可能获得与对象负荷相适应的操纵变量,从而使被控变量趋于稳定,达到平衡状态。
e b a p e p b a ⨯==或,e K p P =比例度 是指控制器输入的变化相对值与相应的输出变化相对值之比的百分数。
%100/min max min max ⨯⎪⎪⎭⎫ ⎝⎛--=p p px x e δDDZ-Ⅱ型比例作用控制,温度刻度范围为400~800℃,控制器输出工作范围是0~10mA 。
第3章习题与思考题3-1.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解答:简单控制系统由检测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及被控对象组成。
检测变送装置的作用是检测被控变量的数值并将其转换为一种特定输出信号。
控制器的作用是接受检测装置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送往执行器。
执行器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操纵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被控变量的目的。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3-2.什么叫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各使用在什么场合解答:如果被控变量本身就是需要控制的工艺指标,则称为直接参数;如果被控变量本身不是需要控制的工艺指标,但与其有一定的间接对应关系时,称为间接参数。
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尽量采用直接参数控制,只有当被控变量无法直接检测,或虽能检测,但信号很微弱或滞后很大,才考虑采用间接参数控制。
3-3.被控变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解答:被控变量的正确选择是关系到系统能否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它选择的一般原则是:(1)被控变量应能代表一定的工艺操作指标或是反映工艺操作状态重要变量;(2)被控变量应是工艺生产过程中经常变化,因而需要频繁加以控制的变量;(3)被控变量应尽可能选择工艺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指标,当无法获得直接控制指标信号,或其测量或传送滞后很大时,可选择与直接控制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控制指标;(4)被控变量应是能测量的,并具有较大灵敏度的变量;(5)被控变量应是独立可控的;(6)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3-4.操纵变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解答:(1)操纵变量应是工艺上允许加以控制的可控变量;(2)操纵变量应是对被控变量影响诸因素中比较灵敏的变量,即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要大一些,时间常数要小一些,纯滞后时间要尽量小;(3)操纵变量的选择还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经济性。
3-5.简述选择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目的,如何选择解答:其目的是使控制器、执行器、对象三个环节组合起来,能在控制系统中起负反馈作用。
《过程的动态特性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过程的动态特性与控制》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该课程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讲述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各个基本环节,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元件及变送器、显示仪表、自动控制仪表、执行器等;以及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最后结合化工生产过程讲述几种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化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分析和设计;重点掌握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现场操作能力。
同时使对化工自动化领域建立较全面的认识,开拓其专业视野,为今后从事化工自动化生产相关行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知识1.1掌握化工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各环节的作用;掌握简单及更杂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
1.2掌握化工对象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控制过程的影响。
13了解主要工艺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和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能根据工艺实际情况正确地选用和使用常见测量仪表。
1.4掌握基本控制规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分析和评价控制器参数对被控过程的控制质量的影响。
课程目标2: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工艺要求,与自控人员共同设计控制方案2.1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知识,根据工艺要求,与自控设计人员共同讨论和提出合理的自动控制方案;能够分析和处理控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2.2能在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中,与自控设计人员合作,综合考虑工艺与控制两个方面,为自控设计人员提供正确的工艺条件与数据,选用合适的理论方法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未来的相关行业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被控对象+自动控制装置(测量变送+控制器+执行器)测量变送:将现场各种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控制器:它接受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工艺需要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然后将此结果用特定信号发送出去。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值来改变阀门的开启度。
系统表示形式:1,方框图(简单控制系统)2,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基本符号:A报警 C 控制I 指示Q 累计R 记录打印T 传送系统分类:开环,闭环1.定值控制系统:所谓定值就是恒定给定值的简称。
工艺生产中,如果要求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被控制的工艺参数保持在一个生产指标上不变,或者说要求被控变量的给定值不变,那么就需要采用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自动跟踪系统):这类操作系统的特点是给定值不断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是预先规定好了的,也就是说给定值是随机变化的.3.程序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这类系统的给定值是变化的,但他是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即生产技术指标需按一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系统品质指标:过渡过程总体要求(稳、快、准)评价一个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质量,主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和相应的品质指标单项指标(最大偏差、过渡时间、衰减比、余差)最大偏差:最大偏差是指在过渡过程中,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的最大数值。
过渡时间:从干扰作用发生的时刻起,直到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时止,过渡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叫过渡时间.衰减比:表示衰减程度的指标是衰减比,他是前后相邻两个峰值的比.余差:当过渡过程终了时,被控变量所达到的新的稳态值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叫做余差。
绘制控制系统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测量变送部分测量基本概念:仪表性能指标:绝对误差精度等级变差绝对误差:被校仪表值减去标准仪表值.精度等级:精度等级数值越小就表征该仪表的精确度等级越高,也说明了该仪表的精度越高。
常用精度等级有0.005 0。
02 0.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