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同步课堂带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263.26 KB
- 文档页数:6
3.4声与现代科技一、选择题1.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2.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4.城市里有“超声波洁牙”美容店,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人们能听见芦山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6.下列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西瓜是否成熟可以用手轻敲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D.用超声波来清洁牙齿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8.下列对声的利用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A.利用声纳探测海深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C.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D.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9.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蝙蝠发声响度太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高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低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次声波都是特殊的声波,不能发生反射B.足够强的超声波才能被人听见C.超声波具有的能量一定大,次声波具有的能量一定小D.超声波可以用来探测人体的病变二、填空题1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
3.4 声与现代科技—2020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声音与现代科技》的课程,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难点: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耳机、麦克风、塑料管、气球等。
2. 学具:记录纸、彩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听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引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用塑料管和气球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并记录下来。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并记录下来。
4. 探究声音的接收:让孩子们使用耳机,感受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并记录下来。
5. 声音与现代科技: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并让孩子们实际操作,体验一下。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 难点: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但在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4节声与现代科技一、选择题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答案】B【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 不符合题意;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A、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超声波传播也需要介质;故C错误;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3.(2019·西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
故A正确;B、距离声源一定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故B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故C错误;D、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3.4声与现代科技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时,声音被发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2.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①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17m。
3.声的共鸣:某物体因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又传播到其它物体上,引起其它物体的共振的现象叫共鸣。
4.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②赫兹的声波。
(1)方向性③,穿透能力④,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⑤。
(2)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3)超声波应用:测海水深度、超声波测距、医学上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超声波、5.次声波:频率小于⑥(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1)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传播较远。
(2)预测自然灾害、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等。
6.语音识别技术:就是把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信息,并与事先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识别验证身份的技术。
7.声的应用:(一)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①0.1s;②20000;③好;④强;⑤远;⑥20。
【重点一】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通常人们把频率高于2万赫兹,并且方向性能相对较好,穿透能力极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声波称之为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因此,人们利用这种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远而快的特性,在医学、军事、工农业上,广泛对于测量距离、速度、甚至清洗以及碎石焊接等方面进行应用及发展。
超声波的应用具有以下的特点: 1.超声波具有较好的指向性――频率越高,指向性越强。
这在诸如探伤和水下声通讯等应用场合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2.超声波的频率高时,相应地波长将变短,因而波长可与传播超声波的试样材料的尺寸相比拟,甚至波长可远小于试样材料的尺寸。
这在厚度尺寸很小的测量应用中以及在高分辨率的探伤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