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设计陈爱民莆田一中
- 格式:pdf
- 大小:127.94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美术人教版书法《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各种字体的基本特征,认识汉字是古代先民观察自然、生活并与思维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智慧;掌握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比较和欣赏历代书法名篇,结合历史时代特点和书法家的个性特征、品德精神等品读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之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认识汉字、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是技艺、才学、品德等的综合体现,领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和深厚底蕴。
2学情分析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书法是才学、技艺、品德的综合体现,在其表象之外的文化精神是其作为艺术存在的根本,否则,只是一个书匠而已。
对于传统书法艺术,我们要珍惜、保护,继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基本特征、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书法的基本特征
4教学过程
4.1激情导入
新设计
课前情境营造:各种字体和书法作品欣赏。
发给教材,字帖,说明是岳麓版必修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单元,分好组。
课堂导入:同学们,从刚才展示的视频资料中,你获得的主要感受是什么?(汉字形态之美、书法之美)。
2. 汉字书法艺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够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修养。
3. 引导学生从书法艺术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3. 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书法作品。
2. 难点: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书法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讲解创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书法技巧的练习和作品的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3. 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书法作品,要求字迹工整,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书法风格。
2. 写一篇关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得到提高,是否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讲解环节是传授书法知识的关键。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系统地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训练方法。
例如,可以从书法的五大要素(笔画、结构、章法、墨色、神韵)入手,详细讲解每个要素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还可以介绍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特点和风格,让学生对书法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
初中语文《汉字与书法》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字体等。
2.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模仿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汉字和书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内容1.汉字的结构和笔画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其结构主要由“横、竖、撇、捺、点、折”六个基本笔画组合而成。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笔画的写法和规范,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
学生需要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秦汉、魏晋、唐宋等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3.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中国历代书法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和模仿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法基本功。
4.书法欣赏和模仿书法欣赏和模仿是学习书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髓,在模仿中掌握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汉字和书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和书法的基本规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模仿练习法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书法家的作品,通过手写和临摹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笔迹评分法:评估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技巧水平。
2.书法鉴赏法:评估学生的书法欣赏和分析能力。
3.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案例以下是一节《汉字与书法》教案的实例: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
2.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
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教案设计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田强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模块:书法
教案时间:课时
教案对象:选修书法模块的高中学生
教案分析: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艺术,它将实用书写赋予技法规范和审美含义,是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的产物。
书法艺术利用单
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
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
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
了解、学习书
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
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
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
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案重点:认识和了解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
教案难点:大部分学生对书法艺术比较陌生,缺少感性认识,甚至存在偏见,给教案带来难度。
解决难点的方法:结合实践操作、观摩作品等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过程:
建议学生去书店、图书馆、展览观等参观、观摩书法原作或图片资
料,阅读有关书法艺术的书籍。
《古代中国书法》(光盘)
附:学习卡——汉字的演变
教案流程图:。
《汉字书法欣赏与学习》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汉字书法欣赏与学习》教学案例吉林省XX县第三中学王少杰138****5418教学依据:七年级下、八年级上语文课本后的附录(名家书法作品赏析)教学思路:通过对名家书法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了解书法知识,当堂进行书法创作,使学生热爱书法,并努力学习书法,从而达到规范汉语言文字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3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欣赏、揣摩、创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1、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2、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
3. 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欣赏、合作、探究、实践。
课前准备:a、: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
b、书法练习的钢笔。
c、选定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硬笔书法字帖.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古筝《春江花月夜》从教室环境入手发现美,引出学生书写的不美。
中国人非常重视文字的书写,一句“字如其人”就是生动的写照。
中国的汉字造型独特,笔画丰富,真要想把字写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热衷于书法的练习。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进行汉字书法的欣赏和学习。
(出示课题幻灯片)(二)新授:1.什么是书法?(出示幻灯片)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2.为什么要进行书法欣赏?现代书法家沈默尹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
”书法欣赏,不但能给人以心理上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亨受,而且对学书者来说,还可以开扩眼界,是学习借鉴前人书法艺术的重要手段。
多欣赏,可以提高对书法作品的感受能力,丰富内心世界,使人更富于想象,从而提高赏者的创造力。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汉字和书法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实践练习,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提高书写能力。
4. 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学、历史、艺术等,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 汉字发展历程的了解。
2. 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3. 书法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与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融合。
2.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体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法作品、毛笔、墨、宣纸等。
2. 学生准备:毛笔、墨、宣纸、毛边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这幅作品是什么字体?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汉字之美。
二、新课讲授1. 教师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书法的工具、材料、技法等,让学生对书法艺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实践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毛笔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
2.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汉字和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
2.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汉字的发展历程和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二、书法与文学、历史、艺术的融合1. 教师讲解书法与文学、历史、艺术的联系,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幅融合书法、文学、历史、艺术的作品。
三、实践练习1. 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书法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2. 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汉字起源与发展2. 书法基础知识3. 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4. 书法作品欣赏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汉字起源与发展一、导入1. 向学生展示汉字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历史背景?2. 引出课题:汉字主题书法。
二、新课讲解1. 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讲解汉字的构造特点,包括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书写。
2.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汉字书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书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第二课时:书法基础知识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什么?2. 引出课题:书法基础知识。
二、新课讲解1. 介绍书法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墨汁等。
2. 讲解书法的基本姿势和执笔方法。
3. 讲解书法的布局和章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书法基本姿势和执笔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书法,掌握书法基本技巧。
第三课时: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书法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什么?2. 引出课题: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
二、新课讲解1. 介绍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种类和书写方法。
2. 讲解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在书法作品中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书写。
2.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
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开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展考虑,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进步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开展历程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假设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表达出来。
一、文字的开展历程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历、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打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是是、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是是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开展有着宏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创造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
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消费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是是的考虑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部分的内容考虑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开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第7课汉字与书法海南澄迈中学王和河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归纳、概括能力;了解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汉字发展历程,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现场书写及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书艺概况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书法艺术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阶段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多媒体上呈现书法作品,视觉冲击。
设问:同学们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演变过来的吗喜欢书法吗,怎样欣赏书法艺术?学习新课:一、汉字的发展历程——实用汉字(一)指导学生完场学案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汉字发展的基本历程汉字发展演变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1、汉字起源: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2、汉字成熟:殷商甲骨文3、汉字统一:秦朝小篆4、汉字发展:隶书——行书——楷书——草书(二)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各个时代各种字体1、学生视觉感受、认知各种字体2、教师讲解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历史地位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汉字演变总趋势汉字发展演变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汉字演变总趋势: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汉字的艺术性(一)书法艺术特征1、教师现场书写书法作品内容分别为:1、汉字作品2、英文作品3、乱涂作品课堂设问:同学们觉得哪一幅作品好看并分享你的感受。
2、学生讨论分享,鼓励学生课堂上主动发言,与全班同学分享。
3、教师总结:书法的特征西汉杨雄:“书,心画也。
”书法是心画,意为书法即是心理的描绘,是以其特有的线条来表达和抒发心绪情感的变化。
发现汉字太美之汉字树莆田一中陈艺凤【学习目标】1.通过汉字字源了解汉字部首之义,总结掌握汉字的一般规律。
2.了解汉字部首内涵,隔空体验远古先民的生活环境、生活场面、民俗风情、感受中国先民的造字智慧。
3.正确识别汉字之义,正确书写汉字,进而热爱汉字、热爱书写,做地道的汉人!【学法指导】本课是汉字部首探究汇报课,课前要求同学们分组分工探究部首,并用卡片进行整理(树干式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探究过程中的困惑疑问专人整理,先组内探讨,通过寻求办法(查找工具书、专业书籍)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整理汇总,课堂上全班讨论。
课时:1课时一、导入:师:请看一段视频(播放2015年中国听写大会视频片段)。
(看完视频,接着说)视频中提笔忘字、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不懂得汉字其实是带有基因密码的,如果我们懂得汉字的基因密码,汉字书写难、理解字义难的情况就能有所改观。
今天,老师要请咱们班的汉字达人为大家解开汉字的密码。
二、学生自主展示:师:在做这个事情之前要先通过这一关,大家打开《发现汉字太美之汉字树》的导学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完成相关练习。
现在老师将要检测你们的预习情况。
展示幻灯片“学生自主展示”,让学生回答。
1汉字是记录的符号,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汉语,甲骨文2.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独体字包括“”和“”,合体字包括“”和“”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3.汉字的“六书”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
一般认为前四种是,后两种是。
汉字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其形旁表,声旁表,有六种构成方式,分别是()、()、()、()、()、()。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构字方法,用字方法;形声字,义,音;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4. 判断下列的字各属于什么性质的字?(从“六书”的角度)1.马()2.龟()3.元()4.甘()5.酒 ( )6.北()7.樱() 8.齿()1、2象形字;3、4指事字;5、6会意字;7、8形声字三、各组交流展示本组研究成果师:同学们顺利通过了第一关,现在有请汉字达人为大家解开汉字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