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传说故事.doc
- 格式:doc
- 大小:20.01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九寨沟—黄龙!!!北京:八达岭长城在距北京75公里的延庆县境内,是明代万里长城的典型,保存比较完整。
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天安门原是皇城的正门,有五座城门、上有九楹金碧辉煌的重楼,下临金水河和五座汉白玉桥,面对广阔的广场。
颐和园原为帝王的行宫花园,有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处。
天坛中国现存最大的祭祀建筑群。
圆明园以前是比颐和园更大的一个庭院,已成废墟,现正逐渐修复。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有明朝13个皇帝及其后妃的陵墓。
天津:天津旧城天津旧城位于海河上狮子林桥的西面,主要为明清建筑。
水上公园天津水上公园是一所综合公园,建于1951年。
河北:山海关明长城东端的一座关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的这座离宫,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宫苑。
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区西南1500米处,是一处天然海滨浴场,也是我国著名的海滨避暑胜地。
外八庙承德的外八庙,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是一个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
山西: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恒山悬空寺北岳恒山在山西省境内绵亘数白里,苍松翠柏间散布着楼台殿宇,悬崖峭壁上多镌有古人题咏。
恒山上的悬空寺,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
云岗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53个石窟内有51000余尊佛像,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米。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
内蒙: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他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业绩对于我国各民族的融合河现今版图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县,是中国五岳之一。
名山大川的由来中国名山大川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人与大自然精神关系的深化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大阶段,即自然崇拜宗教与审美审美与科教。
自然崇拜从考古发掘的甲骨文和最早的文献记载来看,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自然崇拜现象就十分普遍。
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缺乏科学认识,便将各种自然现象如日、月、天、地、山、水等等,当作自然神加以崇拜,借以寄托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和心理的祈求。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所记载的400多座山中,都有不同规格的祭祀,可见当时对自然神崇拜的普遍性。
《史记封禅书》引《周官》的话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
可见那时,祭祀山水已分政区和等级,帝王祭祀五岳、四渎,地方官祭祀地区性的名山大川,老百姓祭祀当地的名山水。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四渎是指四条大河: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
与五岳相应的有五镇(大山),即东镇沂山(山东),南镇会稽山(浙江),西镇吴山(陕西),北镇医巫闾山(辽宁),中镇霍山(山西)。
还有九镇,当时把全国分为九州,每州都有自己的镇山。
在诸多山神崇拜对象中,名山和大川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代表,五岳四渎则象征整个中华的神州大地。
崇拜自然山水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而天子祭名山大川,封禅泰山,则是中国名山大川发展史上的特有现象。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礼仪活动。
封,是帝王到泰山顶上祭天;禅,是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上祭地。
封禅活动历史悠久,但有史实记载的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顶祭天,在泰山脚下小山梁父祭地,并命丞相李斯刻石纪功。
从此,封禅活动便成为封建社会劳民伤财的国家大典。
帝王封禅泰山包含着祭祀天和地,朝廷祭祀四渎,亦代表天下河川。
这就从人们普遍祭祀具体的山山水水,发展到祭祀那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名山大川。
从而把名山大川从普通的作为物质利用的对象中分离出来,保护起来,作为象征性的祭祀对象,加以崇拜。
中国名山大川之3 东南名山目录东南名山 (1)琅玡山 (3)会稽山 (4)莫干山 (6)双龙洞 (7)括苍山 (8)天台山 (9)雁荡山 (10)楠溪江 (13)武夷山 (14)冠豸山 (15)桃源洞 (16)清源山 (18)黄山 (19)齐云山 (22)九华山 (23)三清山 (25)庐山 (27)井冈山 (30)龙虎山 (31)东晋画家顾恺之游览浙江绍兴回来,有人问山水之美,他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寥寥数语,道出了江南山水美的典型特征。
即美在秀,秀在千山有草木蒙笼,万壑有碧水争流。
如果说雄浑壮丽是北方山水的主要特点,那么山青水秀便是江南风景的基调。
然而,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山山水水又各呈风采,个性独具。
东南名山古代,江浙地区往往是江南的代表。
这里地处北亚热带,濒临大海,气候温暖,雨量丰富,植被良好,山青水秀,处处宜人。
最为典型的风景就是杭州西湖和苏南太湖的山水风光。
西湖三面环山,湖山交相辉映,格外妩媚。
山不高而重峦叠翠,水不大却有九溪十八涧,虎跑、龙井、黄龙涧等名泉长流。
山体丰满,曲线柔美,山环湖,湖抱山,湖山交融,绿树成荫,花开四季,尽娇柔之美。
苏东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是非常恰当的。
西湖不仅具有“天生丽质”之美,而巨有“满腹文章”之才。
可谓“才貌双全”。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西湖讴歌,写下数不清的诗文,装点了亭、台、楼、阁、庙宇、摩崖等等(图8)。
西湖与杭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都文化孕育了西湖的灵魂。
吴越都会,南宋京城,扎下了中华文化深根。
西子之美、越王遗风、岳飞忠魂、于谦情操、秋瑾硬骨,有了这些民族的灵魂,“人间始觉重西湖”。
因而西湖不仅才貌双全,而且灵魂高洁。
比起西湖来,太湖山水显得旷远苍茫和秀逸。
太湖水不深而浩淼,山不高而青秀,它横跨江浙,连接数市,其中无锡的惠山、鼋头渚、三山、梅园等胜景,有集太湖山水之胜的美称。
鼋头渚更有“太湖绝佳处”之誉。
玉女峰和大王峰的故事玉女峰和大王峰,是中国著名的山峰,它们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是大熊猫的故乡。
玉女峰海拔高达5564米,是四川第二高峰,也是著名的登山胜地;而大王峰则是玉女峰的姊妹峰,海拔为5503米,两峰相距仅2公里,因此常常被登山爱好者一同攀登。
玉女峰和大王峰的故事,源于古代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大地上有一对仙女姊妹,姐姐名叫玉女,妹妹名叫大王。
她们生活在这片神秘的山区,过着与世隔绝的仙家生活。
姐妹俩性格迥异,玉女温柔贤淑,善良美丽,而大王则刚烈勇敢,豪放不羁。
她们相亲相爱,彼此依偎,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姐妹俩的平静生活。
有一天,一位邪恶的妖怪袭击了这片山区,妖怪的恶行令人闻风丧胆,山林间的生灵们都深感恐惧。
玉女和大王决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家园。
她们化身为两座雄伟的山峰,镇压住了妖怪,保护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从此以后,玉女峰和大王峰成为了这片山区的守护神,也成为了登山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每年,无数的登山者涌向这里,希望能够登上这两座神圣的山峰,感受姐妹俩的力量和美丽。
他们攀登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当他们登上山顶,俯瞰群山,俯瞰云海,俯瞰脚下的大地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玉女峰和大王峰,不仅是一座座雄伟的山峰,更是一段美丽的传说。
姐妹俩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这片土地,也用自己的美丽感染着每一位登山者。
她们的故事,永远定格在这片美丽的山区,也永远镌刻在每一个登山者的心中。
玉女峰和大王峰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力量和美丽,也让我们明白了守护和奉献的意义。
愿这段美丽的传说,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张道陵龙虎山的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江西省峡江县的南部有一座蜿蜒起伏的群山,素有“江南第一奇山”的美誉,这就是蜚声中外的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庐山腹地,与庐山遥相呼应,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三大佛道儒名山之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张道陵的古道士,他是龙虎山的开山祖师,也是龙虎山的保护神。
张道陵自幼便聪慧过人,对于天地间的万物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成为了修道的圣者。
张道陵在龙虎山修炼了数十年,掌握了天地灵气的奥秘,使得龙虎山的灵气更加浓厚、神秘。
他精通术数,能驱邪遣恶,使得龙虎山成为了众多道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而他本人则成为了龙虎山的象征,人们将他视作龙虎山的永恒守护者。
传说中,张道陵还曾经施展过许多神奇的法术,使得龙虎山充满了奇幻色彩。
他可以控制八卦阵,驱使瑞兽神兽,为信徒解惑开运。
有的人说,在夜晚的龙虎山中,可以看到神兽飞舞、仙灵游曳,而这一切都是张道陵神奇法术的产物。
张道陵不但修仙有成,还顺应大道、仁慈为怀。
他常常坐在山巅,俯视众生,为路途中的行人指引迷津,解开心结。
有一次,有人携带怨气来到了龙虎山,张道陵看透此人内心之苦,亲自为他祛除恶气,让他重拾信念。
这一幕被后人称之为“道陵化妖”,传为佳话。
不过,张道陵对于邪恶之物总是锐不可当。
有一年,龙虎山上突然出现了一只凶猛的妖兽,横行乡里,伤人无数。
张道陵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出山剿灭妖兽。
他施展法术,驱使雷霆闪电,以法力将妖兽封印于山谷之中,从此再也没有人受到妖兽的伤害。
张道陵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龙虎山也成为了众多信徒朝拜之地。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龙虎山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纪念张道陵的功德。
信徒们自五湖四海前来瞻仰,祈求平安福寿。
如今,龙虎山已成为了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宗教文化内涵的名山,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山间碧波荡漾,山风拂面,游人可感受到龙虎山的神秘与美丽。
而张道陵的传说也仍在山间萦绕,成为了龙虎山独特的文化符号。
关于山的故事山,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的朋友。
它们峻峭挺拔,或者温柔如玉,每一座山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
在中国,有一座被誉为“中华第一山”的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五岳之首,海拔1545米。
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山。
泰山有着雄伟壮丽的景色,有着险峻的山路和陡峭的岩壁,更有着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登上泰山,可以俯瞰群山之巅,感受云雾缭绕的奇幻景象,更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而在南美洲,有一座号称“世界之脊”的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横贯南美洲西部,全长约7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地处地震带,活火山频繁,山体地貌多样,有着壮丽的雪峰、蜿蜒的峡谷和蔚为壮观的瀑布。
安第斯山脉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有着许多高峰超过6000米。
这里的山峰巍峨,山谷幽深,湖泊清澈,是徒步旅行者和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在非洲,有一座象征着神秘和力量的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北部,是非洲最高峰,也是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之一。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山体由火山岩构成,山顶常年积雪,景色壮丽。
登上乞力马扎罗山,可以领略到非洲大草原的壮丽景色,也可以感受到非洲大陆的神秘和原始。
山,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的朋友。
每一座山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每一座山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走出城市,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山的故事,去领略山的美丽。
山,永远是大自然最美的杰作,也是人类心灵的避风港。
愿我们永远热爱大自然,热爱山。
中国名山大川之7 海上名山2011年7月26日目录黄海、渤海名山 (2)蓬莱与庙岛 (3)崂山 (6)云台山 (10)东海名山 (11)普陀山 (12)嵊泗列岛 (14)太姥山 (15)海坛奇观 (17)万石山与鼓浪屿 (19)台湾名山 (21)阿里山 (22)日月潭 (24)玉山 (26)清水断崖 (27)南海名山 (28)五指山 (29)尖峰岭 (31)三亚海滨 (32)三亚湾 (33)天涯海角 (34)鹿回头 (35)亚龙湾 (37)椰林村寨 (39)南海明珠 (40)我国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姿。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止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余公里。
沿海分布着5000多个大小岛屿,如珠似玉洒落在碧海波涛之中,分外妖娆。
我国海岸,纵跨37个纬度,地占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景观,包含平原、山地丘陵和生物海岸,其中曲折多姿、高低错落、浪击海蚀、形态万千的山地丘陵海岸,更令人遐想流连,古人还赋予它种种神秘色彩。
对现代人来说,大海、海岸与海滩是文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黄海、渤海名山早在秦以前,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山上住着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
《史记・封禅书》说:“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秦始皇听说后,便命徐福带30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三神山”,求“不死之药”。
大海茫茫,何处有神山?最后,漂到一个岛上定居下来。
据说这岛就是日本。
这个故事不但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在日本传得也很普遍。
日本有徐福墓、研究徐福的组织,并出版了不少记述徐福的书籍。
海上仙山的传说,是虚无飘渺的。
秦始皇几度东巡的目的之一,就想求“不死之药”,结果还是死于回京的路上。
然而,作为神话故事,却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因而成为不少文人墨客的创作题材。
古人也曾把蓬莱三岛作为造园的优美景观。
在沿海地区,往往把那些奇异的海岛山岩比作“蓬莱仙岛”、“海上仙山”。
传说较多的是黄海、渤海上的蓬莱、长岛、芝罘〔Fú孚〕、成山头、云台山等。
神话名山神话中有许多著名的名山大川神话,作为人们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蕴藏着许多神秘而壮丽的故事。
其中,名山大川更是神话中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力量和神灵的崇敬与景仰。
本文将通过探讨几个著名的神话名山,展现其在神话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神秘之美。
【起源故事】在神话世界中,每一座名山都有其独特的起源故事。
比如,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其起源故事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伏羲时期。
相传泰山乃是伏羲所立,为人们祈求安宁和繁荣而存在。
类似地,日本的富士山也有其起源故事,相传富士山乃是由火神创建的,在火山喷发之后形成。
这些起源故事不仅说明了名山的来历,更寄托了人们对山的敬畏和神奇力量的崇拜。
【山的特点】每座名山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景观和形态特点,这些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名山的神话形象。
例如,华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其险峻的山势和陡峭的岩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神话中,华山往往是仙人修炼、神灵居住的地方。
类似地,喜马拉雅山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其壮丽的雪峰和巍峨的身姿被赋予了许多神话色彩,成为许多神灵和仙境的所在。
【神话故事】神话中的名山大川总是伴随着各种神话故事,丰富了其传说和神秘感。
比如,终南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有许多与仙人和道家文化相关的神话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封神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吕洞宾、汉钟离等修炼成仙的故事。
同样,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也被赋予了众多的神话故事。
如宙斯和其他神灵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居住,以及勒图斯河的故事等等,这些神话故事丰富了名山的神秘色彩。
【山的象征意义】名山大川在神话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某种价值观念或精神追求。
例如,泰山作为中国的东部尽头,被赋予了华夏文明的象征意义。
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庄重气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崇高。
同样,尼罗河作为古埃及的母亲河,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尼罗河的流淌和冲积为古埃及人民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被视为生命和繁荣的象征。
中国古代名山大川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名山大川的国家,这些壮丽的山川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美景,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古代,这些名山大川是人们心目中的圣地,也是文人墨客创作的源泉。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著名的名山和大川,旨在探寻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一、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
它以其秀丽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独特的松柏为人所称颂。
黄山在古代就有了显赫的地位,被许多文人雅士称为“神山”。
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都以黄山作为背景,如《黄山记》、《黄山谈旧闻》等。
黄山的美景和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二、泰山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五岳之首,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被尊奉为帝王之山。
从古代开始,泰山就是重要的朝圣地和登山胜地,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前来游览。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泰山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寓意,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卓越和崇高的象征。
三、华山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也是中国五岳之一。
它以险峻的山势和雄奇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华山被誉为“中国最险山”,登山攀岩成为游客的热门活动。
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到华山寻求灵感和写作。
华山还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被认为是道教的道场之一。
充满挑战的攀登道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华山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四、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三大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十一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文人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用长江的壮丽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和思乡之情。
长江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一。
五、黄河黄河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美誉,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它源于中国青海省,途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为肥沃的农业区之一,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和挑战。
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传说故事中国有很多的名山大川,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传说故事一:关于长江的故事远古时代,瑶池宫里住着西天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瑶姬。
她在紫清阙里,向三元仙君学得了变化无穷的仙术,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生性好动,那里耐得住仙宫里那般寂寞生活。
一日,她终于带着待从,悄悄地离开了仙宫,遨游东海。
但是,当她看见大海的暴风狂涛,给人间造成严重的灾难时,便出东海腾云西去。
一路上,仙女们飞越千峰万岭,阅尽人间奇景,好不欢快。
岂料来到云雨茫茫的巫山上空,却见十二条蛟龙正在兴风作浪,危害人民。
瑶姬大怒,她决心替人间除龙消灾。
于是,按住云头,用手轻轻一指,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
待到风平浪静,十二条蛟龙的尸体已化作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使得滔滔江水,漫向田园、城廓,今天的四川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为着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当即从黄河来到长江。
然而,山势这般高,水势这般急,采用开山疏水之法,谈何容易。
正当夏禹焦急万分的时候,瑶姬为夏禹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乃唤来黄摩、童津等六位侍臣,施展仙术,助夏禹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
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瑶姬致谢。
上得山来,只见眼前一块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会,青石化为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继而又形成团团青云,霏霏细雨,游龙、彩凤、白鹤飞翔于山峦峡谷之间......夏禹正在纳闷,美丽动人的瑶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
"边说边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送给夏禹。
水患虽已治理,瑶姬并未离去,她仍然屹立在巫山之巅,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
年复一年,她忘记了西天,也忘记了自己,终于变成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她的待从也化作一座座山峰,像一块块屏障,一名名卫士,静静地守立在神女的身旁。
神女峰的传说,在巫山地区流传甚广,其说不一,古代巫山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心目中"神女"尊称她为"妙用真人",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
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传说故事二:武夷山的故事传说在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人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
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
一天,从远方来了位叫大王的小伙子,目睹这一悲惨情景,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从此,人们在这里开荒种田,劈山种茶,过上了好日子。
有一次,天上的玉女驾云出游路过武夷山时,便被这里的美丽情景迷住了。
于是她偷偷地下凡留在武夷山,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
不幸,此事被铁板鬼得知,他就密告了玉皇。
玉皇大怒,下令天兵天将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
铁板鬼就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
铁板鬼为讨好玉皇,宁愿变成一块大石,也就是现在的铁板嶂。
插足在他俩中间。
从此,大王和玉女俩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澈的浴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
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
玉女峰右侧,是一块巨大的圆石,光洁照人,这就是玉女梳妆打扮的镜台,壁间刻有"镜台"二字,大可盈丈。
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传说故事三:黄山的传说传说有一天,浮丘公来见轩辕黄帝,发现他眉宇紧锁,郁郁寡欢,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啥闷闷不乐呢?"轩辕黄帝长长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清晨起来,我到溪边梳洗,面容倒映水中,这才发现我已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老了!"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你担忧又有什么用呢?"黄帝摇摇头:"我不是怕死。
因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办完,土地要开垦、河流要治理、禽兽要驯化、植物要选种----我可不能早死啊。
""那有什么办法呢?"浮丘公为难地说,"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不错,"轩辕黄帝脸上露出了笑意,"我听说凡人只要吃了仙丹便能超脱凡尘,成仙不老。
浮丘公,你快去给我找一个炼丹的仙境来。
"浮丘公不敢违抗,只得领命而去。
浮丘公走后,黄帝每天丢一粒石子在瓮里,瓮里的石子已经一千多粒了,就是说浮丘公已经离开了三年。
这一天,轩辕黄帝放了石子,心里焦急不安,忽然容成子来报:"浮丘公回来了!"黄帝赶忙出门迎接,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打问:"快说快说,事情办得如何?"浮丘公施礼道:"尊敬的帝王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炼丹的地方,那真是个仙境。
""那地方在何处?"黄帝欣喜地问。
浮丘公说:"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黟山。
"轩辕黄帝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
他顾不得让浮丘公休息,第二天便带着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起程上路,直奔江南黟山。
到了那里,众人抬头看时,果真是个绝胜处。
只见奇峰错列,拔地而起。
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各具情态,真是"奇峰峰侧抽奇峰,怪石石上叠怪石"。
大家正看得张嘴咂舌,惊叹不已。
忽然,从山谷的一个洞穴中,飞出团团云雾,把眼前的美景遮掩到纱幕后面去了。
轩辕黄帝看得正入神,不料想景致被云遮住,非常恼怒,就用手去撕云扯雾。
说来也怪,那朵云竟顺原路像流水一般地流回原来那个洞里去了。
众人惊疑不止。
轩辕黄帝如痴如醉,也不用浮丘公引路就一直向山里走去。
行不多远,只见一座山脚下有一个水池,池上笼罩着团团雾气,容成子蹲下身子用手掬水,那水竟是热的!浮丘公说:"我曾听说山中有一个仙池,一定是这个了。
"轩辕闻听欣喜若狂,赶忙脱下衣服,跳进池中。
池水不热也不凉,浴罢精力倍增,使人飘然欲仙。
再往前走,忽然一群猿猴嬉戏追逐,它们嘴里都含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聚集在一块巨石上,只听见一声呼啸,一道黄光,猴儿们都不见了。
轩辕黄帝心中好生纳闷,便率众人追寻。
哪里追得上?山里本来就没有路,遍地野莽,处处青藤,更加怪石狼牙,走不了几步就陷入绝境。
黄帝不死心,又命容成子在前抡斧开路,跌跌撞撞一路寻来。
爬至一座悬崖,只听谷中喧喧嚷嚷,低头一看正是那群猿猴,只见它们把采摘来的鲜花全丢在一个大石槽中。
一块突石上,端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老猴,几只小毛猴正在给它抚背搔痒。
轩辕黄帝心想,这一定是个猴王。
这时,那老猴王已站立起来,向山崖上的黄帝拱手行礼,嘴里还呀呀有声。
黄帝正欲还礼,只听一声呼啸,那猴王及猴群又都不见了。
浮丘公走到黄帝身旁,低声说道:"据传这山中有一仙辕,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刚才见到的恐怕就是它。
"轩辕黄帝点点头,又领众人走下山来。
忽然一阵阵醉人的醇香扑鼻而来。
众人四处寻找,只见一个石槽中有半槽淡红色的水,香味正是从那里飘来的。
容成子抢上一步,用手掬起饮了一口,不觉大叫起来:"仙酒!仙酒!"黄帝和众人一尝果然甘美,大家便狂饮起来。
轩辕黄帝吩咐就在这山中垒石造屋。
第二天,大家便分头去寻找最理想的炼丹的地方。
他们攀山越涧,石头碰破了腿脚,荆棘扯烂了衣裳,走遍黟山所有的山峰,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地方。
黄帝便吩咐浮丘公搭炼丹台,容成子砌炼丹炉,众臣仆们砍柴备薪。
他自己却迫不及待地去找炼丹的药。
炼丹需用九十九枝灵芝草,九十九根九节参,九十九对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个豹子胆,九十九颗无花果,九十九枚赤叶松,九十九片冰薄荷,九十九颗朱砂丸,再加上九十九滴甘露水。
要把这些东西配齐可真不容易。
然而,轩辕黄帝下定决心,炼不出仙丹绝不下山。
黟山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插入云中,有些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
带来的粮食吃完了,只好摘野果子充饥。
那几个臣仆受不了苦,先后偷偷地跑走了。
最后,只剩下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三人。
他们千辛万苦地过了九年,才找齐了各味药,只是缺少了甘露水。
这时,浮丘公又病倒了,轩辕便把容成子留下来照顾他,自己又爬进深山。
这天,他累得很,看见桃花溪里有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就爬上去休息。
当他蒙蒙胧胧闭上眼,忽然听见山林里传来一阵叮当悦耳的仙乐。
不久,他就看见从林中走出两只仙鹤,边走边舞。
仙鹤后面,有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翁,骑着一头雪白的鹿,正向他缓缓走来。
他吃了一惊,赶忙起身施礼,向他打听何处有甘露。
老仙翁笑而不答,只是掷下一块方巾。
那方巾正飘落在他脚下。
他定睛看时,见方巾上有二个字:丹井。
黄帝欣喜若狂,一下子醒来,再看时,方巾不见了,原来是一个梦。
他一骨碌爬起来,在脚下一块石头上打琢,找那眼丹井。
岩石十分坚硬,凿了一天才凿了一小块石屑。
黄帝不灰心,一直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凿出一眼井,井水甘甜芬芳,果然是甘露水。
浮丘公闻讯赶来,他的病也好了,他们立即动手把各种药捣碎做成丸,然后升火开炉。
他们整整炼了三年,原来准备的象山一样高的柴垛烧完了,炼丹台附近的树全砍尽了,浮丘公和容成子不得不到远处去砍柴。
轩辕黄帝在炉前烧火,他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炉膛,砍柴的还没有回来。
眼见炉膛内的火渐渐小了,黄帝急得坐立不安。
炼丹的火万一熄灭,那就前功尽弃了。
他又一次抬眼望望山道上,还是没有人影。
怎么办呢?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膛里,这时炉火才旺起来。
烧着烧着,炼丹炉内骤然一声巨响,射出万道金光。
远山近壑都被照得通亮。
浮丘公和容成子急忙赶来,黄帝还安祥地烧着他的腿呢。
他俩把黄帝的腿拔出来,三人看看丹炉,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仙丹炼成了。
那些半途逃走的臣仆,听见黟山一声轰响,又见万道金光,知道仙丹已经炼成,便纷纷赶来。
可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已经服了仙丹,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
臣仆们见那三人已慢慢飘离地面,便苦苦哀求也把他们带上天去。
轩辕黄帝看了他们一眼,没有答理。
三人脚踩祥云,渐渐升高。
有一臣仆纵身一跃,抓住了黄帝的胡须,想跟他们一道上天,不料上至半空那胡须忽然断了,把那臣仆摔下来,变成了一块怪石。
黄帝的胡子落在地上变成了龙须草。
现在山崖石缝边那一丛丛绿油油的龙须草,就是当年轩辕黄帝的胡子变得。
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吃了仙丹变成神仙,从此长生不老,一直在为人类造福,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后人就把黟山叫作黄山了。
现在黄山七十二峰中的轩辕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纪念他们的。
桃花溪里,他们用过的丹井至今还保存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