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16
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复调基础前言:大约在两个多月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介绍基础乐理知识的文章,写了两次之后后来就没有继续再写了。
有两点原因:一是,基础乐理的很多东西网站没有办法写出来的,例如谱例和音乐符号等,这些都是学习乐理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是,我觉得东西写的多了,别人未必会理解,未必会去认真看完。
所以索性我就不再浪费时间去写了。
一个月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钢琴伴奏的一些想法,其实当时我想阐述一些关于复调音乐技法的思想。
因为复调毕竟是作曲四大件之一(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但是又考虑到大家可能是一个不均衡的群体,可能有些人理论非常好,也有可能有些人连什么是乐理都不明白,那么我在说关于复调技法问题的时候等于是毫无意义。
一个人连爬行都不会,怎么可能要求他开始走路呢?其实谁都不会愿意长期去做没有报酬的事情,谁也没有义务把自己的时间放在这个上面;有时候我也在想糊弄糊弄算了,不用那么卖力。
但是在看到这个网站上还有很多想学音乐,或者是对音乐感兴趣的人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很想把自己所学的东西都教给他的冲动。
谁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都交给自己的学生,不怕青出于篮,只希望能更胜于篮,那样至少自己还是有些可以骄傲的资本的,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位做老师的希望。
关于介绍多声部音乐写作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出来的。
现在很多流行意义上的钢琴作品,基本是以主调音乐的和声伴奏为主,它的旋律永远是只有一条主旋律,低声部则为主旋律的伴奏,即纵向上的音响色彩。
复调音乐则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横向上的独立旋律有机的结合起来的音乐形式,我们称之为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的基本手法是各声部旋律音的对位,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复调称之为对位复调。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站面搜索一下我曾经传过的一首作品《凤阳花鼓(固定低音变奏)》这就是一首复调作品(固定低音变奏为复调技法),也可以去听我传过的一首《蓝精灵之歌》那首曲子是主复调结合,每一个乐句的末尾我都加入了复调手法模仿进行。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绪论》首先,多声部音乐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注意声部的数量和类型。
多声部音乐通常由两到四个独立的声部组成,包括高音、中音、低音和次中音等。
其次,要分析每个声部的旋律和和声结构。
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旋律线,并且彼此之间会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和声关系。
同时,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对位和对比。
声部之间的对位是指不同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对比则是指不同声部之间的音乐元素的对比,如音色、节奏和动态等。
最后,还需要分析多声部音乐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多声部音乐通常由不同的节段和主题组成,通过反复、变化和发展不断推动整个作品的进展。
接下来,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技巧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均衡。
不同声部之间应该有适当的对位和平衡,避免一些声部过于突出或受到忽视。
其次,要注重声部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不同声部之间的转换和连接应该流畅自然,不会给听众带来突兀感。
同时,要关注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
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应该和谐、稳定,充分利用不同声部的音程和和弦关系,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最后,要注重整体结构和发展。
多声部音乐的写作应该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发展线索,通过反复、变化和发展来增强音乐的逻辑性和吸引力。
总而言之,多声部音乐是一种复杂而丰富的音乐形式,需要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写作技巧来理解和创作。
通过对声部的数量和类型,旋律和和声结构,对位和对比,整体结构和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声部音乐。
同时,在创作多声部音乐时,要注意声部的平衡和均衡,流畅性和自然性,以及和声关系和整体结构的建立。
希望本文对多声部音乐的分析与写作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帮助。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课程名称(英文):Multi-voice Music Analysis and Composi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0610050周学时:2总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基本乐科》《和声》授课对象:音乐学(师范)专业三、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音乐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音乐技术理论课程。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艺术特性的能力。
同时,也为其进行音乐教育、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及音乐表演等活动提供对音乐本体的理性认识与分析能力。
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传统音乐结构整体表现特征及音乐语言各要素(音高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和声、复调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以相关知识的传授、学习以及分析、判断音乐作品的结构特征、表现手法与艺术特性为依据。
(一)知识领域的目标学习和掌握音乐要素的基本表现手法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音乐结构的典型性和多样性,准确掌握在民间与专业音乐中形成的传统、常见曲式结构的知识。
(二)技能领域的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乐谱、音响、表演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其曲式结构类型,书写音乐结构图示,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较为全面地归纳总结出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整体结构特征以及艺术特性。
(三)素养领域的目标1.提高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2.提高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3.通过学习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加深对多元艺术文化的理解。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多声部音乐是指音乐组曲分为多个声部的乐曲形式。
这种乐曲形式有时也被称为复调,这暗示了不同的声部之间存在规律性的相关性。
多声部音乐一般由两种基本类型组成,即简单型和复杂型。
简单型中,每个声部拥有相同的旋律,只是节奏不同;复杂型中,每个声部的旋律都不同,但是仍然有规律性的相互关系。
在分析多声部音乐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单独的声部,并识别其中的旋律、和弦、音阶和节奏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复杂型多声部音乐时,可以把它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比如前奏、主旋律、伴奏、结尾等,这些部分可以用不同的声部来表现。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了解每个声部的角色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理解整个曲子的意义和构成。
写作多声部音乐需要把不同的声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并保持规律性。
一般来说,多声部音乐应该具有可辨认的主旋律,而且其他声部也应支持这个主旋律并且同时拥有其自己独立的旋律。
当然,每个声部之间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以使曲子得以协调统一
为了使多声部音乐具有良好的结构,写作人员应该首先确定乐曲的节奏,然后根据乐曲的节奏构思出不同的旋律。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多声部音乐是指由多个独立的声部组成的音乐作品。
这些声部在音乐中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运动和表达,通过不同的旋律、和声和节奏形成复杂的音乐结构。
分析和写作多声部音乐的过程既是对作品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也是对作曲家意图和创作技巧的理解和欣赏。
在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声部运动:多声部音乐中,各声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追踪每个声部的运动,观察它们是如何交错、并列或对位的。
通过分析声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作曲家是如何创造层次感和动态变化的。
2.旋律线索:每个声部都有一个独立的旋律线索。
我们可以观察各声部中是否存在主要旋律或主题,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演变过程。
这将帮助我们理解作曲家如何在多声部中通过旋律将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
3.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观察各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包括和弦的运用、和声转位和和声进行的选择等。
通过分析和声,我们可以了解作曲家如何在多声部中创造和谐和流畅的音乐。
4.节奏和旋律:多声部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常常是复杂且多样化的。
我们可以观察各声部的节奏模式和变化,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多声部中的旋律发展和主题演变,以及作曲家如何通过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在进行多声部音乐的创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确定主题:多声部作品通常具有一个主题或主要旋律线索。
我们可以通过创作一个简单的旋律或和弦进行来确定主题,并在后续的创作中对其进行发展和变化。
2.编排声部:在多声部作品中,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角色和功能。
我们可以决定每个声部的音域范围和特点,并将它们编排在合适的位置。
在编排声部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声部间的和声关系和对位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声部间创造对话和变化。
3.发展主题:在多声部作品中,主题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变换主题的音高、节奏或和声进行来发展主题,并通过声部的变化和对位来创造层次感和复杂性。
关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不同的声部和节奏的分析与写作,对于学习与研究音乐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中应考虑的几个方面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首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中要树立理论观点,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系统理解,对音乐的分析过程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并结合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与应用。
其次,多声部音乐分析课程应注重实践,通过实践体验来加深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认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多声部音乐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分析和写作中。
此外,多声部音乐分析课程也要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彼此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
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上述理论基础的建立与实践活动的安排外,还应包括对互联网和音乐软件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对于互联网的利用,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获取有关多声部音乐分析和写作的知识,并能分析和总结所获取的知识;而对于音乐软件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软件学习制作和分析多声部音乐,并有效提高自身的编写能力。
另外,课程教学中还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理论基础的建立,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音乐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期达到强化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认知及其运用的能力。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声部音乐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音乐理论运用到实际中,最终达到乐音加工的过程。
此外,应把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融入到音乐理论的整体教学结构中,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系统性认识,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其创新精神。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2讲》多声部音乐是指音乐作品同时包含两个或以上的声部,并且这些声部在旋律、和声和节奏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种形式。
多声部音乐在西方古典音乐中被广泛运用,它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表现力,还提高了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能力。
本文将对多声部音乐的分析与写作进行探讨。
在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声部之间的关系。
每个声部在旋律、和声和节奏上都具有独立的表现特点,但又需要与其他声部相互关联,形成整体的音乐结构。
因此,我们在分析多声部音乐时,需要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音高关系、旋律进行、和声规律以及节奏变化等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多声部音乐的和声结构。
和声是指不同音符同时发出时所形成的声韵关系。
和声结构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在进行和声分析时,我们应该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包括和弦的使用、声部之间的和声行进以及动态平衡等因素。
通过分析和声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且在写作音乐时能够灵活运用和声规律。
另外,多声部音乐的节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和强弱的组织方式,它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在多声部音乐中,各个声部的节奏应该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的整体效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节奏的变化与转换,以增加音乐的变化性和表现力。
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写作,首先需要明确创作的目的和风格。
不同的音乐风格对多声部音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写作时要符合所选定的风格特征。
其次,在进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时,需要注意各个声部的平衡性和独立性。
每个声部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表现特点,同时它们又需要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整体效果。
此外,在写作多声部音乐时,不仅要注重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还要注意节奏和动态的变化,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总之,多声部音乐作为一种复杂而丰富的音乐形式,在分析与写作时都需要综合考虑声部之间的关系、和声结构、节奏以及音乐风格等因素。
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声部音乐的美妙之处,并且在写作音乐时能够充分发挥其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1讲》多声部音乐是指由两个或以上的独立音部同时演奏或唱诵的音乐形式。
在多声部音乐中,每一个声部都有其独立的旋律线,这些旋律线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本文将介绍多声部音乐的分析与写作方法。
一、多声部音乐的分析1.和声分析:和声分析是多声部音乐分析的基础,要分析每一个声部的旋律、音程、节奏以及和声关系。
从每个声部的和声特点出发,分析和声的整体特点,如和弦进行、调性、模式等。
2.对位分析:对位分析是多声部音乐的重要内容,要分析声部之间的对位关系,如平行运动、间进运动、追随运动等。
对位分析可以揭示音乐中的横向关系,理解声部间的和谐或张力。
3.节奏分析:节奏是多声部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分析每个声部的节奏特点,如拍子、节拍、时值等。
同时还要分析声部之间的节奏协作与相互关系,如合拍与错位、强拍与弱拍的对比等。
4.主题与发展分析:多声部音乐中的主题和发展是音乐结构的关键部分,要分析每个声部中的主题素材以及它们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分析主题的呈现、回顾、变形、变奏等手法,理解音乐的发展过程。
5.整体结构分析:多声部音乐的整体结构分析是对所有声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察。
要分析各个部分的起伏、转折、高潮等,及其对整体音乐形式的影响。
同时也要考察多声部音乐的整体性与和谐性。
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1.确定音乐表达意图:在进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音乐的表达意图。
确定音乐的情感和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此作为音乐构思的基础。
2.选择适当的音乐结构:选择适当的音乐结构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关键。
常见的音乐结构有复合三段形式、套曲结构、交错对位等。
根据表达意图以及音乐素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结构。
3.确定声部的旋律线与和声关系:根据所选定的音乐结构,确定每个声部的旋律线以及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
要注意旋律的连贯性,并保持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合理性。
4.编配与编曲:编配与编曲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重要环节。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改革探索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音乐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本科音乐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讲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往往注重对节奏、和声和音乐形态的讲解,而忽略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的塑造。
因此,如何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传统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注重理论学习,讲述的内容较为抽象,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冲击力和美感。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演奏和创作活动,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氛围。
具体而言,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音乐片段、演示和声和节奏的变化以及分析音乐的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多声部音乐的技巧和滋味。
在实践训练阶段,我们安排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音乐演奏和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多声部音乐的美妙和复杂性。
二、注重情感付诸表达多声部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些音符和和弦的堆积,更是作曲家用来表达情感和理念的载体。
因此,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情感付诸表达,通过情感导向的演奏和创作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力量。
具体而言,在多声部音乐演奏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通过演奏强调音符、加强音色转换和掌握节奏变化等技巧,将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呈现出来。
在多声部音乐创作活动中,我们每次都会给学生传达一个情感主题,让学生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的内涵,使学生理解表现力是多声部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力多声部音乐创作是一项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激发学生创造力。
具体而言,我们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音乐元素和编排手法来创作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音乐创作表达自我和思想。
同时,我们会提供多种风格和形式的音乐素材,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音乐语境下进行创作,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复调基础前言:大约在两个多月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介绍基础乐理知识的文章,写了两次之后后来就没有继续再写了。
有两点原因:一是,基础乐理的很多东西网站没有办法写出来的,例如谱例和音乐符号等,这些都是学习乐理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是,我觉得东西写的多了,别人未必会理解,未必会去认真看完。
所以索性我就不再浪费时间去写了。
一个月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钢琴伴奏的一些想法,其实当时我想阐述一些关于复调音乐技法的思想。
因为复调毕竟是作曲四大件之一(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但是又考虑到大家可能是一个不均衡的群体,可能有些人理论非常好,也有可能有些人连什么是乐理都不明白,那么我在说关于复调技法问题的时候等于是毫无意义。
一个人连爬行都不会,怎么可能要求他开始走路呢?其实谁都不会愿意长期去做没有报酬的事情,谁也没有义务把自己的时间放在这个上面;有时候我也在想糊弄糊弄算了,不用那么卖力。
但是在看到这个网站上还有很多想学音乐,或者是对音乐感兴趣的人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很想把自己所学的东西都教给他的冲动。
谁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都交给自己的学生,不怕青出于篮,只希望能更胜于篮,那样至少自己还是有些可以骄傲的资本的,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位做老师的希望。
关于介绍多声部音乐写作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出来的。
现在很多流行意义上的钢琴作品,基本是以主调音乐的和声伴奏为主,它的旋律永远是只有一条主旋律,低声部则为主旋律的伴奏,即纵向上的音响色彩。
复调音乐则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横向上的独立旋律有机的结合起来的音乐形式,我们称之为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的基本手法是各声部旋律音的对位,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复调称之为对位复调。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站面搜索一下我曾经传过的一首作品《凤阳花鼓(固定低音变奏)》这就是一首复调作品(固定低音变奏为复调技法),也可以去听我传过的一首《蓝精灵之歌》那首曲子是主复调结合,每一个乐句的末尾我都加入了复调手法模仿进行。
仔细的去听,你会发现这两首作品跟一般的作品不一样,因为它是两个独立的旋律在走,而不是主调音乐的那种,左手为主旋律的伴奏。
认真听完这首作品之后,那么你对复调音乐脑海里已经有了最基本的印象。
下面我把整个多声部音乐写作的框架给大家列出来。
当然内容很多,但是我会抽时间一点一点的给它完成。
三声部对位在此省略不提,对于钢琴伴奏以及自己作曲来说,二声部对比复调已经足矣。
后续的内容我会抽时间把它给整理出来。
绪论:一.复调音乐的概念和特点概念:从织体形态来划分,音乐可以分为单声形态和多声形态两部类。
在多声形态的音乐(简称多声音乐)中,又可划分为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两大类型。
典型的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主旋律)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
和声衬托性声部的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如柱式和弦、分解式和弦、分层流动的和声及和声节奏音型等。
特点:1.音乐展开的不间断性:这一特点主要是由旋律线的流动及多条旋律此起彼伏的呼应和交织造成的。
2.音乐形象的同一性与多重性:复调音乐在揭示音乐形象方面,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既可以是同一音乐形象的集中展示和层层深化,又可以是不同音乐形象的兼容并置和对应互补。
第一单元第一讲:二声部复调的基本对位(即单对位)一.对位的含义:由于复调音乐是若干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声部的结合,为维系多声音响的谐美,势必要考究音与音之间的结合的对应关系。
因此"复调"也被称作“对位”—Counterpoint 词的原义为“点对点”,这个“点”自然是“音点”,于是“点对点”即使“音对音”的意思。
所以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就被称为“对位法”。
单对位(Simple Counterpoint)是对位法基本的和初始形式,它的基础是以研究单个音的结合起步的。
两个单音的结合即构成音程,因此,复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得从和声音程的性质的分类开始。
二.音程的性质分类协和音程:完全协和(纯一、纯五、纯八度)、充实的协和(大、小三六度)、不稳定的协和(纯四度)不协和音程:柔和的不协和(大二、小七度)、尖锐的不协和(大七、小二度)暧昧的不协和(增四、减五度)图例:三.一对一写作的基本原则1.开头第一小节主要用主音上方的纯一、五、八度,最后一小节用主音构成的纯一、八度;除了头尾两小节以外,其他小节不用纯一度;2.三度或六度的平行进行不能连续三次使用;3.要避免平行和隐伏五八度;以及两声部的交错与超越;图例:4.两声部的距离一般不超过十五度;5.对位声部避免同音反复和连续摸进;6.对位声部避免増音程的进行;7.对位声部大跳的前后应以反向的级进为佳;最后需要注意对位声部的旋律逻辑。
注:C.P.为指定曲调,C.F.为对位声部。
协和音程为本质音程(纯四度除外)不协和音程为非本质音程。
写作范例:四、音点结合及声部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禁忌1.两声部的结合以本质音程为主(协和音程)。
2.非本质音程(不协和音程)的使用有一定的条件,需要避免在强拍上出现,弱拍上出现需要解决。
3.斜向和反向进行有助于突现声部线条的独立性,最具复调特色。
同向和平行进行需要尽可能的避免。
4.为了旋律线条的流畅和音调风格的保持而短暂出现的声部交错是允许的,但不宜过多的使用。
5.声部超越会干扰旋律线的连贯,应尽量避免。
课后习题:如果有想写的同学,可以试着写一写一对一的简单对位,写完可以交给我,我抽时间给大家义务批改。
第二讲:不协和音程的处理(一)一.经过音和辅助音复调音乐在音与音的对位关系上,不仅仅限于协和类音程的使用,为了丰富音响效果,必然要在对位上加入不协和音程,当我们越过“一对一”的基础练习阶段,进入“一对二”练习的时候,就必须要涉及到不协和音程的使用和处理了。
最容易辨别、也最方便处理非本质音程的手段是经过音和辅助音。
1.经过音:在旋律连续级进上行或下行中出现的不协和音,带有“经过”的性质。
2.辅助音:在两个本位音之间的级进出现的不协和音,带有“辅助"的性质。
二.经过音和辅助音的使用通过对比上图例:1.它们的前后都是本质音程,这就是说,非本质音程是夹在两个协和音之间的。
2.它们都出于弱拍位置,是在另一个声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以斜向进行方式级进出现的。
3.在解决时,它们都是以二度级进,与另一声部构成本质音程关系。
这三个特点,也就是处理经过和辅助形态的非本质音程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在基础写作练习中应该遵循。
三、一对二写作的基本原则1.开头第一小节,对位声部要用一个二分休止符,将两声部的进入时间错开,休止符后面的二分音符主要是主音上方的纯一、五、八度。
2.最后一小节一对一,用主音构成的纯一,纯八度。
3.终止前的一小节的两个二分音符必须与全音符构成本质音程(调式的稳定性与明确性)。
4.除头尾两个和声音程外,结构内部不用纯一度。
5.避免隐伏五八度。
其余写作原则同“一对一”写作范例:图例一.第二小节的弱拍上出现了一个非本质音程(低声部与高声部音构成了纯四度)需要进行解决,解决的方法可以把它当成经过音处理,或者是当作辅助音处理,图例一不协和音的地方都是当经过音解决。
不协和音程的处理(二)一.延留音典型的延留音是有前一小节的用连音几号延留下来,与另一声部在强拍上形成的不协和音。
这一过包括三个环节:预备—延留—解决:三个环节的连续,体现了不协和音总是夹在协和音之间的这一整体的形态特征:预备延留解决协和不协和协和与经过音、辅助音所不同的是,延留音是在强拍上的不协和音。
二延留音的处理在两声部中,带有留音的声部(通常以带跨小节的连线为标志)叫延留声部,另一声部称作自由声部。
1.预备:(1)延留音预备阶段的时值,一般都比延留时值长(至少两者相等),因为“以长带短"(以大带小)符合自然规律。
(2)延留声部预备时,自由声部可以休止,也可以取各种不同的结合方式与延留声部构成协和音程。
如下:2.延留:(1)延留音与自由声部间构成的不协和音程,分为二度、七度和四度(以及它们的复音程)三类:这些在强拍上形成的不协和的紧张音响,造成声部继续运动(等待解决)的惯性力量,强化了音乐展开的不间断行。
3.解决延留音的不协和音响在复调音乐中是通过延留声部的二度级进下行解决的,因此,二度级进下行是处理延留音的技术要领。
带有延留音的一对二写作范例:第三讲:一对四与一对华彩(切分、混合)的基本写作在一对四的对位练习中,一个全音符与四个八分音符结合构成的四个和声音程,其中第一个四分音符在与全音符构成的音程必须是本质音程,第二个至第四个四分音符与全音符构成的和声音程可以是本质音程,也可以有一至两个非本质音程。
构成非本质音程的四分音符称为不协和音。
在一对四的对位练习中,可以运用的不协和音,只需要解决就可以了。
一对四与一对华彩写作基本原则:一对四开头第一小节,对位声部要先用一个四分休止符,将两声部的进入时间错开。
一对切分开头第一小节对位声部要用一个二分休止符,将两声部的进入时间错开。
一对混合开头第一小节的对位声部先用一个休止符,将两声部的进入时间错开,休止符后的第一个音符必须是主音上方的纯一、五、八度,节奏型可以是第二、三、四类的任一种混合型。
其余原则同上。
写作范例:(一对四)(一对混合)课后习题:第二单元对比二声部一.对比二声部的概念组成复调结构的两个声部都是具有一定个性化特征的独立旋律,它们按照一定的对位原则结合在一起,称为对比二声部。
二、对比二声部中的对比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节奏型的对比不同音调起伏的对比乐句长短及内部结构不同的对比不同演奏法的对比等。
三、不协和音范围的扩大由于对比二声部的两条旋律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在不协和音的运用上自然比二声部的基本对位中不协和音的形式要多样化一些,不协和音的技术的运用是对比二声部写作的关键。
(一)跳进辅助音在构成两个本质音程的协和音之间,与其中一个协和音是级进关系,与另一个是跳进关系,这种不协和音的形式称为跳进辅助音,也称为“邻音”或“换音”(二)双跳辅助音在两个相距三度的协和音之间,出现上方相邻的两个三度音或下方相邻的两个三度音,这种不协和音的形式称为双跳进辅助音,也称为“经过辅助音”或“辅助经过音”(三)倚音倚音是出现在强拍或强位的不协和音,其音响效果十分突出。
倚音一般级进解决,亦可运用跳进辅助音进行装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