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编制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149.84 KB
- 文档页数:9
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编制说明(2016年度)一、编制背景与过程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确定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要求重点聚焦并力争突破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刷显示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抢占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求,“珠江人才计划”的组织实施将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密围绕省重大科技专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与领军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重大科研基地和平台,有效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团队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以前五批团队申报实际情况为基础,重点参考借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1年版)及《广东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重点发展领域的分类,并征求历届评审专家意见进行编制,分为八大领域和若干二级目录。
为进一步提升团队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实现团队项目“引准人才、配好额度、用好资金”目标,2016年在申报评审环节进行如下修改:一是拟按八大技术领域组织申报评审,申报团队在本领域中的排名和专家推荐票数决定团队是否获得资助和资助金额。
二是为进一步增强评审针对性、科学性,提升专家熟悉领域与评审团队研究领域的契合度,拟在八大技术领域中采取小同行分组评审。
三是根据《2016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专题内容调整重点引才产业领域方向,将实际申报中容易出现交叉申报的专业领域进行科学合理归类,力求指导目录符合团队申报评审需求、覆盖面广、科学性好、操作性强,为团队组织评审及后期管理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土地综合整治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6、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7、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8、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9、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10、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11、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2、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13、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14、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15、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16、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18、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19、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0、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21、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2、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23、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24、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25、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26、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27、防护林工程,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28、国家储备林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草种苗工程,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29、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30、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31、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32、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33、竹藤、花卉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34、林木、草原基因资源保护工程,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35、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36、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37、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38、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39、木、竹、草(包括秸秆)人造板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40、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41、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与应用42、数字(信息)农业、林草技术开发与应用43、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44、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牧场45、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46、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47、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48、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和气象信息服务49、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农业工程50、乡村厕所废物废水以及餐厨废物废水的收集处理与生态农业联合经营51、面向资源化的乡村生活废水、生活废物、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与农田面源污染协同综合治理5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53、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垫料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54、数字农村建设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55、“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56、木材及木(竹)质材料节能、节材、环保加工技术开发与利用57、湿态酒精糟(WDGS)的应用、生物质液体有机肥的应用二、水利1、江河湖海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城乡供水水源工程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蓄滞洪区建设6、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7、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8、堤坝隐患监测与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9、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10、出海口门整治工程11、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12、淤地坝工程13、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14、灌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15、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16、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17、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18、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19、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20、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21、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自动化系统开发与应用22、防洪调动自动化系统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大江大河中下游及重点防洪区、防洪保护区等特定地区洪涝灾害信息专题地图)23、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4、水文站网基础设施以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25、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3、型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与应用4、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5、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6、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7、管道输煤8、煤炭清洁高效洗选技术开发与应用9、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0、煤电一体化建设11、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12、矿井采空区、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填充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13、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14、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15、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及储煤场地环保改造16、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17、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及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1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四、电力1、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抽水蓄能电站2、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3、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4、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5、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6、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7、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发电8、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9、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10、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11、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12、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用13、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4、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15、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16、分布式供电及并网(含微电网)技术推广应用17、燃煤发电机组多污染物协同治理18、火力发电废烟气脱硝催化剂再生及低温催化剂开发生产19、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20、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22、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23、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24、分布式能源25、高效电能替代技术及设备26、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27、火力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28、智慧能源系统五、新能源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2、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4、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6、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7、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8、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有机污水污泥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大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生产成套设备9、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10、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11、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12、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及海底电缆制造13、能源路由、能源交易等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设备14、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15、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16、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互补技术开发及应用六、核能1、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铀精制、铀转化2、先进核反应堆及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堆建造与技术开发3、核电站建设4、高性能核燃料元件、MOX元件、金属元件制造5、乏燃料后处理6、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7、先进的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8、辐射防护技术开发与监测设备制造9、核安保关键系统开发与设备制造10、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11、核电站延寿及退役技术和设备12、核电站应急抢险技术和设备13、核能综合利用(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七、石油、天然气1、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2、页岩气、页岩油、致密油、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和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建设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6、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与装置制造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8、石油储运设施挥发油气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9、液化天然气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10、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八、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低品位难选矿综合选别和利用技术,高品质铁精矿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技术与装备2、焦炉加热精准控制、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脱硫废液资源化利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煤焦油炭基材料、煤沥青制针状焦、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荒煤气和循环氨水等余热回收、低阶粉煤干燥成型-干馏一体化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综合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冷轧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烧结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3、非高炉炼铁技术4、高性能轴承钢,高性能齿轮用钢,高性能冷镦钢,高性能合金弹簧钢,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用钢,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电工钢,高性能工模具钢,建筑结构用高强度抗震钢筋、钢板及型钢,超高强度桥梁缆索用钢,高性能管线钢,高性能耐磨钢,高性能耐蚀钢,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钢,电力装备用特殊钢,油气钻采集输用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不锈钢,高温合金,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非调质钢,汽车等机械行业用高强钢,高纯度、高品质合金粉末,复合钢材,半导体用高纯高性能钢5、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的新一代热机械控制加工(TMCP)工艺、铸坯直接轧制、无头轧制、超快速冷却、节能高效轧制及后续处理等技术应用6、直径600毫米及以上超高功率电极、高炉用微孔和超微孔碳砖、特种石墨(高强、高密、高纯、高模量)、石墨(质)化阴极、内串石墨化炉开发与生产,环保均质化凉料设备开发与生产应用7、焦炉、高炉、热风炉用长寿节能环保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精炼钢用低碳、无碳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和高效连铸用功能环保性耐火材料生产工艺8、钢铁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技术9、利用钢铁生产设备处理社会废弃物(不含危险废物)10、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技术,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化技术11、冶金固体废弃物(含冶金矿山废石、尾矿,钢铁厂产生的各类尘、泥、渣、铁皮等)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冶金废液(含废水、废酸、废油等)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12、钢铁与相关产业间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13、带式焙烧等高效球团矿生产工艺技术,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工艺技术九、有色金属1、有色金属现有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紧缺资源的深部及难采矿床开采2、高效、低耗、低污染、新型冶炼技术开发3、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申报2023年下半年工业企业加大项目投资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3.12.28•【字号】•【施行日期】2023.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申报2023年下半年工业企业加大项目投资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各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相关实施细则和〈关于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相关实施细则》(石政办函〔2023〕26号),切实发挥专项资金引领作用,支持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支撑力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引导装备制造和现代食品产业企业加大项目投资,发挥装备制造、现代食品产业规划引领作用,提升两大产业发展水平。
现就2023年下半年装备制造和现代食品产业工业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重点支持领域全面提升装备制造和现代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加快推动两大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支持符合国家、省现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产业类项目。
二、申报条件(一)项目实施单位在石家庄市域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在石家庄市域内纳税的装备制造和现代食品工业企业。
(二)项目实施单位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应设立财务管理机构,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
(三)项目已办理完成备案(核准),土地、规划、环评等手续齐全的在建项目。
(四)征集的在建项目设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并纳入统计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三、支持方式及标准采取“先投后补”方式支持项目建设。
按照在2023年6月1日-11月30日期间产生的实际设备投资计算,市级补助资金额度按设备购置额(食品企业包含洁净车间建设费用)给予15%的补贴,最高补贴500万元。
“珠江人才计划”团队申报领域分类指导目录编制说明(年度)一、编制背景与过程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号),确定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聚焦并力争突破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无人智能技术、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精准医学与干细胞、增材制造(打印)技术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抢占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求,“珠江人才计划”的组织实施将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密围绕省重大科技专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扶持一批由本土高端人才领衔的创新科研团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重大科研基地和平台,有效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团队申报领域分类指导目录参考借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版)及《广东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重点发展领域的分类,分为八大领域和若干二级目录,并根据《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专题内容调整重点引才产业领域方向,将申报中容易出现交叉申报的专业领域进行科学合理归类,力求指导目录符合团队申报评审需求、覆盖面广、科学性好、操作性强,为团队组织评审及后期管理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二、主要原则(一) 同质性兼顾产业完整性原则领域分类的每一个类别所包括内容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活动,即所有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活动归入同一个类别。
怎样向税务局申请稀土行业归类申请书范本To apply for a rare earth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form from the tax bureau, you can follow these steps:First, gather the required documents:1. Business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This document proves your legal entity or company status.2.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register: This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your company's business activities.3. Organization code certificate: This certifies your unique identification number.4. Tax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This shows that you are registered with the tax authorities.5. Financial statements: These should include balance sheets, income statements, and cash flow statements for the past year.Next, write a cover letter explaining your request:In this letter, clearly state that you are applying for a rare earth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form. Include your company name, address, contact details, and taxpayer identification number (TIN). Briefly explain the nature of your business and why you require this specific classification.Afterwards, fill out the application form:The application form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local tax bureau's website or office. Fill in all required fields accurately and honestly. Make sure to provide details about your company's operations and specify that it falls under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ategory.Attach supporting documents:Compile all relevant documents mentioned earlier along with your completed application form. Create copies of each document and ensure that they are organized neatly.Submit the application to the tax bureau:Visit the local tax bureau office in person or send all required documents via registered mail to their designated address. Remember to keep a copy of everything submitted for reference purposes.Wait for review and approval:Once submitted, it usually takes some time for the tax bureau to review and process your application. Be prepared for any potential requests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clarification during this period.Follow up if necessary:If there is no response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frame (usually stated on their website or in written instructions), don't hesitate to call or visit the tax bureau directly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your application.In conclusion:Applying for a rare earth industry classificationapplication form from the tax bureau requires careful preparation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Make sure to gatherall required documents, write a clear cover letter, fillout the application accurately, and submit everything on time. Patience is key while waiting for a response, butdon't hesitate to reach out for any necessary follow-up. Good luck with your application!中文翻译:要向税务局申请稀土行业归类申请书范本,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收集所需文件:1. 工商注册证:此文件证明您的法人实体或公司地位。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20年 4 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十一五”以来,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的范围发生了变化,2006年发布的国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
标准所依据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原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进行了对照,而2017年国家统计局对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新的标准需要在2017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进行修订。
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4年2月14 日《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总体方案》发布,提出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了该项任务。
标准立项文号(20153536-T-418)。
2.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标准起草组自明确任务之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就成立了由中心领导、部门领导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标准起草组,负责标准的研究与项目推进工作。
(2)标准初稿编制过程标准初稿主要包括确定标准框架、结构与内容,确定分类原则,对相关术语进行定义;研究海洋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确定各海洋产业分类依据;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代码表等。
(3)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是在初稿基础上,通过对标准定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后编制的。
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海洋相关术语界定研究、海洋产业分类方法研究、新增海洋产业分类范围研究、编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附录。
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依据国标征求意见稿,编制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标准,并于2014年 6 月-8 月间,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涉海部委、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局属单位等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其中回函的单位数是27 个。
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18.11.07•【文号】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施行日期】2018.11.0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已经2018年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局长宁吉喆2018年11月7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一、分类目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和适用领域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三、编制原则(一)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目的,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和国家其他相关文件为主线,确定编制的总体思路、框架设计和范围,以确保本分类内容能够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产品和服务。
(二)以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其中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分类。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26•【文号】发改办高技〔2018〕900号•【施行日期】2018.07.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8〕9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按照《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0〕245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2号)以及科技部、我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国科发基〔2017〕322号)等部署和要求,我委拟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按照《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需要,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编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方案,并进行严格审查、择优推荐。
每个省、区、市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数量不超过3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所在省市可申报5家(其中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原则上不少于2家)。
二、拟申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已于2017年12月1日前批复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二)所在产业领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7年第1号)明确的范围,能为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并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在本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中心总人数不少于50人,其中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30人;中心拥有的研发设备原值不少于3000万元,研发场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主持或承担过国家科技计划或行业标准制定任务。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产业分类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的开篇,通常用来介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产业分类表的背景、意义和相关内容。
在此部分,我将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产业分类表做出简要介绍,并说明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划分和组织的一种方法。
它将经济活动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情况。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同时也为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产业分类表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各个行业细分为不同的产业类别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将相似性较高的行业进行横向划分,形成一张具体、细致的产业分类表。
产业分类表是对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具体表现,它将各个产业进行分类,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各个产业的特点、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产业分类表的编制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产业的经济特征、产品和服务的关联性、统计数据的可比性等。
这些分类表不仅能够提供对经济活动的整体把握,还能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定义、背景和分类方法,包括按行业特征和按产出性质进行分类的不同方法和标准。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产业分类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标准的应用。
最后,通过总结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产业分类表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将对其在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产业分类表,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发展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产业分类表的背景和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架构,以及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5.12.02【实施日期】2005.12.0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一、农林业二、水利三、煤炭四、电力五、核能六、石油、天然气七、钢铁八、有色金属九、化工十、建材十一、医药十二、机械十三、汽车十四、船舶十五、航空航天十六、轻工十七、纺织十八、建筑十九、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二十、铁路二十一、公路二十二、水运二十三、航空运输二十四、信息产业二十五、其他服务业二十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二类限制类一、农林业二、煤炭三、电力四、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五、信息产业六、钢铁七、有色金属八、黄金九、建材十、医药十一、机械十二、船舶十三、轻工十四、纺织十五、烟草十六、消防十七、其他第三类淘汰类注: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淘汰期限,淘汰期限为2006年是指应于2006年底前淘汰,其余类推;有淘汰计划的条目,根据计划进行淘汰;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
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一)农林业(二)煤炭(三)电力(四)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五)钢铁(六)有色金属(七)黄金(八)建材(九)医药(十)机械(十一)轻工(十二)纺织(十三)印刷(十四)消防(十五)其他二、落后产品(一)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二)铁路(三)钢铁(四)有色金属(五)建材(六)医药(七)机械(八)轻工(九)纺织(十)消防(十一)其他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上海市金山区产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2019版)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二〇一九年九月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13.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 21(五)亭林镇产业布局 211.新增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21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13.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 22 (六)漕泾镇产业布局 221.新增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22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2 (七)山阳镇产业布局 221.新增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22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23.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 23(八)金山卫镇产业布局231.新增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22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23.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 23(九)张堰镇产业布局 231.新增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23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43.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 24(十)廊下镇产业布局 241.新增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24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43.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 24(十一)吕巷镇产业布局241.新增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242.存量工业用地限制发展产业253.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 25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编制说明根据国家、上海市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及上海市推动产业地图落地的工作要求,结合金山产业发展实际,在《上海市金山区产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2016版)》基础上,修订形成《上海市金山区产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2019版)》(简称《目录指南》)。
一、编制目的通过实施《目录指南》,树立强化金山产业发展导向,引导资源、项目向重点布局区域、重点产业领域集中,加快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培育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新型工业园区,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跨越,为深化落实“两区一堡”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三区”“五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编制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布局、资源要素保障中的引导作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2023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申报工作的通知有关单位:为促进创新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推动研发活动产业化,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支撑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上海科创办关于印发〈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办法〉的通知》(沪经信规范〔2023〕13号)要求,现就开展2023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申请列入《推荐目录》的产品,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申请单位依法在本市登记注册,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二)产品由申请单位研制,符合国家和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
(三)产品在三年内(2023年8月7日至2023年8月7日)取得发明专利权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其权利人为申请单位且权益状况明确;或者药品、医疗器械类产品、高端装备产品在五年内(2023年8月7日至2023年8月7日)取得发明专利权,其权利人为申请单位且权益状况明确。
(四)软件类产品应具有软件著作权,其权利人为申请单位且权益状况明确。
(五)产品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和相关的生产、销售规定及特定要求;药品、医疗器械类产品的申请单位应具有该产品的药品注册证书或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
(六)申请单位信用良好,未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或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重点领域(一)集成电路。
重点为高端芯片,包括全系列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通信芯片、模拟或数模混合芯片等;高端集成电路装备,包括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设备、湿法设备、扩散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抛光设备、检测量测设备等;高端集成电路材料,包括大硅片、光刻胶、掩膜版、抛光液、其他电子级高纯试剂、电子特气等;集成电路EDA工具,包括数字电路设计EDA工具、模拟及混合电路设计EDA工具、晶圆制造EDA工具、先进封装测试EDA工具等。
(二)生物医药。
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说明:领域交叉时请选择核心技术侧重的领域及专业,并选择注明交叉领域及专业。
一、新型电子信息一类(领域代码:D1,侧重物联网、信息网络、大数据管理及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等)01物联网技术02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器件(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移动互联网基础平台关键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环境感知技术研发与产品化等新型设备核心技术;移动即时通讯和社交应用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示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检测、加固与认证技术研究、恶意软件信息库建设、标准编制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公共服务技术)03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除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器件外)04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面向重点产业(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及应用;针对交通、公共安全、环保、医疗、教育等领域面向社会服务的大数据开放、分析及应用;云工程及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05软件06智慧城市07信息安全技术08数字家庭等广播电视技术(包括下一代视频技术等)09其他二、新型电子信息二类(领域代码:D2,侧重于芯片、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通信技术及产品等)01微电子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专项中多核多媒体应用通信系统级芯片研发、多媒体终端设备专用芯片、智能电源和音频编解码集成芯片研发、多频多模智能移动终端通信芯片研发与产业化等)02新型电子元器件(除半导体发光技术及相关器件外)03计算机技术04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应用、卫星导航应用服务技术等)05可见光通信技术及器件(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可见光通信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等)06其他三、高端装备制造与先进制造(领域代码:G)01智能机器人技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制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集成应用示范、机器人创新服务平台等)02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3D打印技术、控制软件、材料技术及打印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等)03 先进制造技术(包括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以及LED装备制造、高端农机装备制造等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04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05 高性能及智能化仪器仪表06 航天航空技术07 轨道交通装备08 海洋工程装备09汽车行业相关技术(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专项中新型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发与集成、新能源汽车新型变速箱及其传动系统、整车研发及产业化等)10新型机械(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11工业设计及数字化设计12其他四、生物技术与新医疗(领域代码:S)01生物治疗产品(包括基因治疗、反义治疗、基因组技术、细胞治疗产品等,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专项中临床级别多能干细胞(iPS)及干细胞技术研发、细胞库建设、干细胞功能评价大动物模型等关键技术研究;针对重大疾病建立符合临床应用的干细胞安全与质量控制标准、干细胞治疗临床应用方案等临床转化研究;组织工程产品及其支架材料、生产设备等产品研发等)02 生物检测、诊断试剂03 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包括食品安全技术)04 医疗仪器技术、设备及医学专用软件05医用植入介入器械与材料06现代农业技术07其他五、创新药物(领域代码:Y)01 中药及天然药物02 化学药03 生物制药(包括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重点支持人源或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疫苗、新型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等研发)04 新剂型及制剂技术05药物研发平台建设06其他六、新材料一类(领域代码:C1,侧重于电子材料类)01半导体材料与LED产业(包括LED衬底与外延材料、芯片制备、大功率器件封装、背光及照明应用等,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可见光通信技术和标准光组件及器件”中新型标准光组件及器件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02新型显示技术与材料(包括激光显示、三维显示、LTPS等新型显示技术与材料,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新型印刷显示技术与材料”专项,包括发光显示或反射式显示等新一代印刷显示材料、高性能柔性显示屏制作/封装工艺技术与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等柔性印刷显示关键核心技术等)03新型元器件用材料(包括介电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04电子化学品05其他七、新材料二类(领域代码:C2,侧重于非电子材料类,除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外)01高分子材料02精细化学品03无机非金属材料04特种金属功能材料05复合材料06前沿新材料05其他八、新能源、节能与环保(领域代码:N)0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专项中动力电池材料研发、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装备与生产线及新能源汽车电源与控制系统等)02新型高效能量转化与储存技术(包括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与制备技术、热点转换技术等)03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品开发04高效节能技术(包括智能电网及其运行体系、新型建筑低碳节能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等)05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除太阳能外的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利用等)06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大气污染与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等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等)07 水利工程技术08 其他。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20年4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十一五”以来,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的范围发生了变化,2006年发布的国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
标准所依据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原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进行了对照,而2017年国家统计局对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
新的标准需要在2017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进行修订。
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4年2月14日《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总体方案》发布,提出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了该项任务。
标准立项文号(20153536-T-418)。
2.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标准起草组自明确任务之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就成立了由中心领导、部门领导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的标准起草组,负责标准的研究与项目推进工作。
(2)标准初稿编制过程标准初稿主要包括确定标准框架、结构与内容,确定分类原则,对相关术语进行定义;研究海洋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确定各海洋产业分类依据;编制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代码表等。
(3)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是在初稿基础上,通过对标准定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后编制的。
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海洋相关术语界定研究、海洋产业分类方法研究、新增海洋产业分类范围研究、编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附录。
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依据国标征求意见稿,编制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标准,并于2014年6月-8月间,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涉海部委、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局属单位等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其中回函的单位数是27个。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是指跨境投资者将资金或者其他资源投入到其所在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商投资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
为引导外国投资者更好地投资于我国产业,确保外商投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概要内容: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外商投资的背景及本指导目录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外商投资产业分类本章分为不同产业领域,列出外商投资可以涉及的行业分类,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2.1 制造业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本章中将详细列出具体的制造业行业分类及相应的政策指导。
2.2 服务业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本章将围绕服务业细分为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2.3 农业农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外商投资对于农业现代化和提质增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本章中,将介绍外商投资在农业方面的指导目录。
第三章:外商投资政策法规外商投资在我国需遵守相关政策法规,本章将对外商投资的基本政策和法规进行详细解读,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法律保障和指导。
第四章:风险与对策外商投资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
本章将分析外商投资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外国投资者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结语通过本指导目录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外商投资行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外国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本指导目录的内容,依法依规开展外商投资活动,共同促进国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国标行业填写说明国标行业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类和管理的各个行业。
国标行业分类是为了方便统计、管理和监管而制定的一套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
国标行业分类是根据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特征、技术特点、产品属性等因素进行划分的,它是国家对各个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管的基础。
国标行业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统计各个行业的经济指标,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产业产值等。
通过国标行业分类,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国标行业分类还可以作为企业注册和管理的依据,方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监管。
国标行业分类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目前最新的国标行业分类标准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该标准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21个大类,96个中类,304个小类和924个细类。
根据该标准,不同行业之间的划分主要基于行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和产品属性等因素。
国标行业分类的核心是行业代码,每个行业都有一个唯一的行业代码。
行业代码由数字和字母组成,一般是以“01”、“02”、“03”等数字开头,后面跟着一到两位字母,用来表示具体的行业类别。
行业代码的设置是根据行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和技术特点等因素确定的,它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各个行业的特点和特征。
国标行业分类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国标行业分类是国家统计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各个行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其次,国标行业分类是企业注册和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企业进行行业分类,可以方便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管。
此外,国标行业分类还可以用于行业研究和市场分析,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分类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
国标行业分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国标行业分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国家统计局会定期对国标行业分类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会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增加或调整相应的行业分类。
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编制说明
(2016年度)
一、编制背景与过程
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确定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要求重点聚焦并力争突破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刷显示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抢占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求,“珠江人才计划”的组织实施将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密围绕省重大科技专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与领军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重大科研基地和平台,有效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团队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以前五批团队申报实际情况为基础,重点参考借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
域目录》(2011年版)及《广东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重点发展领域的分类,并征求历届评审专家意见进行编制,分为八大领域和若干二级目录。
为进一步提升团队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实现团队项目“引准人才、配好额度、用好资金”目标,2016年在申报评审环节进行如下修改:一是拟按八大技术领域组织申报评审,申报团队在本领域中的排名和专家推荐票数决定团队是否获得资助和资助金额。
二是为进一步增强评审针对性、科学性,提升专家熟悉领域与评审团队研究领域的契合度,拟在八大技术领域中采取小同行分组评审。
三是根据《2016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专题内容调整重点引才产业领域方向,将实际申报中容易出现交叉申报的专业领域进行科学合理归类,力求指导目录符合团队申报评审需求、覆盖面广、科学性好、操作性强,为团队组织评审及后期管理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二、主要原则
(一) 同质性兼顾产业完整性原则
领域分类的每一个类别所包括内容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活动,即所有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活动归入同一个类别。
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任务兼顾产业完整性,若某一类别中加入该产品后产业的完整性有所改进,则按同质性原则尽可能归入某一领域单列二级目录。
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
专项中动力电池材料研发等内容,既可归入新材料(非电子材料)领域,根据产业完整性和同质性原则将其归入新能源领域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二)唯一性兼顾交叉性原则
本目录对因学科交叉、产品多重属性或产业链融合产生的重复内容,主要遵循核心技术侧重领域、产品主要用途和产业完整性进行唯一性归类。
领域分类中每一项技术、产品、服务原则上只能归入八个领域的某一个类别,不得重复。
领域交叉时先选择核心技术侧重的某个领域,再选择注明交叉领域及二级目录,但以先选择的领域类别作为申报评审的依据。
(三)按团队统计兼顾用人单位原则
团队领域分类原则上以引进团队为统计单位。
涉及引进团队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依具体统计要求,按照团队活动涉及用人单位(法人单位)的人员、成果、效益分类统计更为准确。
三、编制内容
《目录》下设8个一级门类,60个二级大类,详见附件。
附件:
广东省第六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
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
说明:领域交叉时请选择核心技术侧重的领域及专业,并选择注明交叉领域及专业。
一、新型电子信息一类(领域代码:D1,侧重物联网、信息网络、大数据管理及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等)
01物联网技术
02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器件(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移动互联网应用支撑关键技术研发、新型产品核心技术研发、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与示范、移动互联网应用公共服务技术研究等)
03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除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器件外)
04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面向产业的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及应用,面向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面向创新政府服务的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云工程及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05软件
06智慧城市
07信息安全技术
08数字家庭等广播电视技术(包括下一代视频技术等)09其他
二、新型电子信息二类(领域代码:D2,侧重于芯片、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通信技术及产品等)
01微电子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专项中面向4G 全球移动通信的射频功放芯片或射频收发芯片、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自主国产化芯片研究、汽车电子专用芯片、多领域专用高性能SoC芯片和SiP、芯片封装及封装材料协同设计等)
02新型电子元器件(除半导体发光技术及相关器件外)03计算机技术04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应用、卫星导航应用服务技术等)
05可见光通信技术及器件(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可见光通信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等)
06其他
三、高端装备制造与先进制造(领域代码:G)
01智能机器人技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
研制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集成应用示范、机器人创新服务平台等)
02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3D打印材料及其装备、3D打印装备及产业化、控制软件等关键技术等)
03 先进制造技术(包括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LED装备、高端农机装备、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装备等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04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05 高性能及智能化仪器仪表
06 航天航空技术
07 轨道交通装备
08 海洋工程装备
09大科学装置
10汽车行业相关技术(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专项中电源、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发与集成、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式控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等)
11新型机械(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
12工业设计及数字化设计
13其他
四、生物技术与新医疗(领域代码:S)
01生物治疗产品(包括基因治疗、反义治疗、基因组技术、细胞治疗产品等,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专项中关键技术研究、临床转化研究及产品研究开发等)
02 生物检测、诊断试剂
03 医用新材料
04 医疗仪器与设备
05 医疗新技术
06 医学专用软件
07 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包括食品安全技术)
08现代农业技术
09其他
五、创新药物(领域代码:Y)
01 中药及天然药物
02 化学药
03 生物制药(包括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重点支持人源或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疫苗、新型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等研发)
04 新剂型及制剂技术
05药物研发平台建设
06其他
六、新材料一类(领域代码:C1,侧重于电子材料类)
01半导体材料与LED产业(包括LED衬底与外延材料、芯片制备、大功率器件封装、背光及照明应用等,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可见光通信技术和标准光组件及器件”中新型标准光组件及器件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
02新型显示技术与材料(包括激光显示、三维显示、LTPS 等新型显示技术与材料,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新型印刷显示技术与材料”专项,包括印刷显示关键材料技术与产业化、TFT阵列技术与驱动集成、印刷显示屏制备技术、印刷显示装备等)
03新型元器件用材料(包括介电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04电子化学品
05其他
七、新材料二类(领域代码:C2,侧重于非电子材料类,除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外)
01高分子材料
02精细化学品
03无机非金属材料
04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05复合材料
06前沿新材料
05其他
八、新能源、节能与环保(领域代码:N)
0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重点支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专项中新材料体系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电池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研发)02新型高效能量转化与储存技术(包括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与制备技术、热点转换技术等)
03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品开发
04高效节能技术(包括智能电网及其运行体系、新型建筑低碳节能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等)
05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除太阳能外的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利用等)
06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大气污染与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等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等)
07 水利工程技术
08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