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一学期的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科学观察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在三年级科学观察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以下是我在三年级科学观察中所见到和体验到的一些事物。
一、观察花朵的变化我们班里有一株百合花,老师让我们每天观察它的变化。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百合花每天都在慢慢地开放,花瓣逐渐展开,花蕾变大。
我们注意到百合花每天在白天时开放,在黑夜中合上。
我们还观察到百合花的花瓣有很多种颜色,有白色、黄色、粉色等。
通过这个观察,我了解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明白了花朵的开放和合上是受到光线的影响。
我还学到了植物的花瓣可以有不同的颜色。
二、观察锈迹的产生老师带来了一块铁片,让我们在锈迹产生之前进行观察。
我们发现铁片是呈现灰色的,并且光滑平整。
然后,老师把铁片放在水中,我们每天观察它的变化。
几天后,我们发现铁片上出现了红色的锈迹。
我们明白了铁锈是由铁和氧气反应产生的。
通过这个观察,我了解到了金属的腐蚀现象。
三、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学校的花坛里,我们发现了一些蜗牛。
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外观和行为。
我们发现蜗牛有一个硬壳,身体颜色呈现灰色,有一对触角。
我们还发现当蜗牛感到危险时,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蜗牛的壳可以提供保护和避免天敌的攻击。
通过这个观察,我了解到了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我明白到了壳的作用和蜗牛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观察天气变化在每天早上,我们都会观察天气的变化。
我们注意到天空中的云朵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
我们还观察到下雨时,天空会变暗,雨水会从云朵中落下来。
通过这个观察,我了解到了天气的变化与云朵的颜色和雨水的降落有关。
我还明白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
以上是我在三年级科学观察中所体验到的一些事物。
通过这些观察,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金属和动物的知识。
科学观察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精神,我相信科学观察将在我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研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种植土3.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填满种植土。
2. 播种植物种子,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持续观察并记录一周。
实验结果1. 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芽,逐渐生长。
2. 观察到植物的茎、叶、花等生长变化。
实验结论1. 植物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生长。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有助于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研究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1. 光源(如手电筒)2.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3. 实验仪器(如光屏、光具座)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对准透明材料。
2. 通过透明材料观察光源在另一侧的光影。
3. 改变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观察光影的变化。
4.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光源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发现光影的形状和位置会随着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结论1. 光可以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光影的形状和位置受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影响。
实验三:制作简易电路实验目的1. 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制作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1. 电池2. 导线3. 灯泡4. 开关5. 绝缘材料实验步骤1. 将电池、灯泡、开关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使用导线将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3.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尝试改变电路连接方式,观察灯泡亮起的情况。
实验结果1. 成功制作出简易电路,灯泡亮起。
2. 发现改变电路连接方式会影响灯泡的亮起情况。
实验结论1. 电路需要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等元件才能形成。
2. 电路的连接方式会影响电路的通断和灯泡的亮起情况。
三年级科学蚕的观察记录
第一天:观察到蚕宝宝从卵中孵化出来,身体颜色呈现淡黄色,体长约1mm。
第二天:蚕宝宝体长约2mm,表皮开始变得透明,可以看到体内的消化道。
第三天:蚕宝宝体长约4mm,开始有黑色的斑点出现在身体上,预示着蚕宝宝即将蜕皮。
第四天:蚕宝宝蜕皮完成,新的外皮呈现淡黄色,身体变得更加圆胖,体长约6mm。
第五天:蚕宝宝体长约8mm,黑色的斑点逐渐加深,蚕宝宝活动频繁,似乎在寻找食物。
第六天:蚕宝宝体长约10mm,黑色斑点明显,蚕宝宝开始吃桑叶,食量明显增加。
第七天:蚕宝宝体长约12mm,黑色斑点继续加深,体重明显增加,活动范围扩大。
第八天:蚕宝宝体长约15mm,黑色斑点变得更加明显,蚕宝宝的运动能力增强,开始结丝。
第九天:蚕宝宝体长约18mm,黑色斑点覆盖全身,开始吐丝结茧。
第十天:蚕宝宝吐丝完成,形成完整的茧,停止活动,准备进入蛹期。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步骤专项实验一:观察水的现象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四种不同现象:流动、凝固、蒸发、溶解。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塞子。
实验步骤1. 用玻璃杯装水。
2. 接着观察水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试试把水冻起来会变成什么?4. 将水加热,观察变化。
5. 把玻璃杯倒扣在中,观察结果。
6. 将塞子放在杯口上,观察结果。
实验二:探究水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气球为空气的重量和气球充满水后的重量来探究水的重量。
实验材料气球、水、秤。
实验步骤1. 称出气球的重量。
2. 把水倒入气球中,再次称重。
3. 比较气球充满水后的重量和充满空气的重量。
4.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三:水会沉还是浮?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后会沉还是浮。
实验材料竹片、硬纸片、泡沫板、石头、玻璃球、杂物。
实验步骤1. 制作不同材质物体。
2. 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3. 总结分类,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
实验四:水的颜色实验目的探究在水中添加不同颜色的物质后,水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材料水、食盐、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 将水分到两个杯子中。
2. 在第一杯水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
3. 在第二杯水中加入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4. 比较两杯水的颜色是否不同,观察水中颜色改变的原因。
实验五:水会传导电吗?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能够传导电。
实验材料水、电线、电池、铜板。
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电线、电池、铜板。
2. 将电线和铜板分别插入电池的正负极中。
3. 将铜板两端分别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
4. 观察水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即铜板和电线相接处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六:制作简易酸雨实验目的制造简单的酸雨,了解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实验材料白醋、水、碱性土壤、过滤纸、。
实验步骤1. 将白醋和水按1:3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2. 在随意选定的位置取一小撮碱性土壤泡在盛有水的中。
3. 用过滤纸过滤酸液,并将过滤后的液体倒在碱性土壤上。
实验名称:观察叶片植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叶片植物,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叶片植物、放大镜、显微镜、玻璃容器、酒精、玻璃刀、滤纸、试管、笔、纸等。
实验步骤:1.首先,收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片植物,如菊花、草地、水仙花等,并将它们放在玻璃容器中。
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个叶片植物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记录下来。
同时,观察叶片植物的大小和结构。
3.进一步观察叶片植物的结构,可以用显微镜来放大叶片上的细节。
将叶片放在玻璃刀上,用酒精清洗,然后切下薄片放在玻璃片上,放入显微镜中观察。
4.在观察过程中,可以用滤纸吸取叶片上的液体或汁液。
将滤纸放在试管中,滴加几滴酒精,再将叶片轻轻切碎放入试管中,用笔搅拌一下。
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发生颜色或物质变化。
5.根据观察所得,绘制每个叶片植物的图画,并注明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结构特点。
6.撰写观察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观察结果、结论和个人感想等内容。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不同的叶片植物,我们发现它们的形状和颜色都各不相同。
有些叶子是长而窄的,有些叶子是圆形的,还有些叶子是心形的。
叶子的颜色也有红色、绿色、紫色等各种颜色。
每个叶子上都有不同的纹理,有的是平整的,有的是有凹凸不平的。
通过进一步的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叶子表面有许多小细胞。
这些细胞呈不规则形状,并有不同的颜色。
叶子中的细胞会吸收光线,从而进行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一些叶片上有一些汁液。
通过将叶子切碎并加入酒精中,我们发现一些液体会变色。
这说明叶片中含有一些物质,我们推测可能是叶片中的色素。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叶片植物,我们了解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作为植物的重要器官,具有吸收光线、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叶片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而且每个叶子上都有不同的纹理。
叶片中含有一些物质,可能是色素,可以引起液体颜色的变化。
个人感想:通过这个实验,我对叶片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材料1:自然观察活动方案观察主题狗妈妈和狗宝宝观察者胡伟帅观察时间2010年9至10月指导教师王爱萍学校宝城街道北寺小学班级三年级观察目的通过观察了解狗宝宝的成长历程,探究其不同生长周期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观察内容1.狗宝宝的样子2.狗妈妈生了小宝宝后的表现。
3、狗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观察步骤1.观察狗妈妈生了小宝宝后的表现。
2.观察狗宝宝的样子、睡觉、吃奶的形态。
3.探究其成长习性及特征。
观察所需条件狗妈妈、狗宝宝、照相机、电脑等。
成果形式观察报告和图片说明。
材料2:自然活动过程记录:活动过程记录(记录好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1.9月16日我放学一回家,妈妈告诉我说:“我们家的萨摩耶刚生了小狗。
”我一听,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了狗窝旁。
“你可别动小狗,动的话母狗咬你。
”萨摩耶生了六只小狗,狗宝宝的身上长着毛毛,只是粘乎乎的,贴在身上。
狗宝宝的眼睛、鼻子和耳朵都是闭着的。
全身粉扑扑的,真可爱。
狗妈妈正在舔着一只小狗身上的毛。
我试探着伸出手,没想到狗妈妈用睛瞪着我,好像在说你敢动我孩子一根毫毛,我不会认你这个主人,更不会放过你,你小心点儿。
我急忙缩回了手。
2.9月17日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来到狗窝旁观察狗宝宝。
狗妈妈见我到来,也连忙站了起来。
我发现狗宝宝在一个角上聚在一起睡觉,但身上的毛干了,全身毛茸茸的,雪白雪白的,三角形的耳朵直立着,小鼻子扁扁的,红红的。
3.9月18日今天我来给狗妈妈喂饭,发现狗宝宝们还是在睡觉。
我就好奇地问妈妈:“狗宝宝喂什么光睡觉呢?”妈妈告诉我:“狗宝宝十天以后后才睁眼,这期间它们除了吃奶就是睡觉。
”4.9月23日今天我第一次发现狗宝宝们吃奶了。
吃不到奶的就会使劲拱,直到吃到为止。
今天我给狗妈妈拿来了它最喜欢吃的鸡肉,它一看马上摆起了尾巴,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趁狗妈妈吃食时,我顺手摸了一下小狗,感觉它的毛是那样的光滑。
狗妈妈停止了吃食,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见我没有再动狗宝宝,也就对我没怎样。
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基础的生物之一,而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生命力的展示。
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们将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规律。
下面将以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为例,来介绍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第一阶段:播种在科学实验室中,老师将向学生展示播种的过程。
首先,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片植物播种盘和一些豆子。
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将豆子均匀分布在播种盘的土壤上,并轻轻按压,确保豆子与土壤接触良好。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充满了期待。
第二阶段:湿润与观察播种完成后,学生们需要将播种盘放置在阳台或者教室的窗台上,确保能够充分接触阳光。
每天早上,学生们需要用喷壶将播种盘中的土壤湿润,并进行观察。
他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中的变化,寻找发芽的迹象。
一旦豆子发芽,学生们会兴奋地高喊出声,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观察工作开始有了成果。
第三阶段:幼苗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芽的豆芽逐渐长出嫩绿的叶子,这是幼苗生长的过程。
学生们可以用尺子测量每个幼苗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他们还可以观察幼苗的根系,了解植物吸取水分和养分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将亲自参与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第四阶段:成长与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成大树。
学生们将继续观察并记录各个阶段植物的变化。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或拍摄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观变化。
通过观察植物成长的过程,学生们逐渐认识到植物是如何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成长为一个巨大的个体的。
第五阶段:总结与分享在整个观察过程结束后,学生们将进行总结与分享。
他们可以将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份简单的报告,包括播种过程、发芽情况、幼苗生长和植物的总结等。
学生们会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同学们分享彼此的发现和体验。
通过这次科学观察,学生们不仅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小小科学家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观察日记
今天,我开始了我作为一名小小科学家的第一个观察实验,我决定
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早上,我来到学校旁边的小河边,我看到了许多小小的蝌蚪在水里
欢快地游来游去。
它们好像小小的黑色豆豆,身体上有许多鳍。
我选
了一只最活泼的蝌蚪,决定跟踪它到底。
蝌蚪游来游去,它的身体开始慢慢变长,尾巴也越来越大。
我发现
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在水里游泳,而是开始露出半截身子在水面上
晃动。
我猜它大概是要离开水的时候了。
几天后,我的猜测果然成真!蝌蚪的尾巴变得越来越小,身体也变
得越来越长。
它的皮肤变得又嫩又滑,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浅。
我观察
到它长出了两只短短的前腿,然后又长出了两条后腿。
现在的它已经
长成了一只青蛙,它的身体呈现出棕绿色,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和敏捷
的四肢。
观察实验完成了,我对这个过程的观察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蝌蚪
变成青蛙的过程真的很神奇!我明白了生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这个
实验不仅让我开心,还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生命的奥秘。
作为一名小小科学家,我要继续进行更多有趣的观察实验,探索更
多神奇的事物。
我相信,只要我用心观察,科学的大门将会为我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