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导管的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8.39 MB
- 文档页数:52
右心导管检查诊疗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包括:测定肺动脉压力,计算肺动脉阻力;测定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了解先心病人的分流水平及分流量;测定肺毛细血管压,了解左心功能;右心系统造影,明确解剖异常等。
【适应证】由于心脏超声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结构性心脏病均可通过心脏超声得以明确,应用右心导管作为心脏病诊断的范围已大大缩小,目前右心导管检查主要用于:1.某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评价心功能及分流情况。
2.诊断明确,并已决定手术,作为术前了解肺动脉压、肺动脉阻力、心功能状态或分流量程度,判断是否存在手术林己JV心、O3.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
【禁忌证】1.急性感染期,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活动性风湿病和化脓性感染病灶等。
2.重度心力衰竭。
3.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保护下可施行手术)等。
4.严重的出血倾向,以及其他禁忌。
【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知情同意书签字。
需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肝炎、艾滋病、心电图等检查。
需要造影的病人需行碘过敏试验。
术区清洁备皮。
取多支5m1注射器,用肝素盐水湿润后,留待抽血用。
余同心导管室设备。
【操作过程】1.静脉穿刺常选择右侧股静脉。
局麻下Se1dinger法穿刺股静脉,送人鞘管,通过三通管向静脉鞘内注入肝素盐水。
2.送人导管通过鞘管送人右心导管,于其尾端连IOnI1的注射器,边送导管边缓慢推注肝素盐水以防导管内凝血。
在X线透视下,依次将导管送到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瓣口、右心室、肺动脉瓣口、主肺动脉和左或右肺动脉。
然后将导管逐步抽回。
3.取血标本与测压于心导管尾端连三通开关,一路用于测压,另一路用于抽血,在抽回导管的过程中,分别于左或右肺动脉、主肺动脉、右室流出道、右室中部、右室流人道、右房上部、右房中部、右房下部、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等部位测定压力和取血标本,用上述备用的5m1注射器在导管尾端抽血1~2m1,用橡皮塞密封后即送测血氧。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21.02.022.综述.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彭锦莉张红胜李强强张陈徐茁原顾虹[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2-211-04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组以肺小动脉管壁进行性增厚、管腔狭窄和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3]。
其血流动力学定义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M25mmHg(1mmHg=0.133kPa)[4-6]。
肺动脉压力及阻力的升高致使右心室长期承受过度的后负荷,心室进行性肥厚、扩大、收缩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是大部分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死因⑷。
右心功能损害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3,7]。
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简便快捷、费用较低等优点,是临床评估右心功能的首选工具[3,8-9]。
由于右心室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传统超声成像技术的限制,过去一直将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CMRI)作为评估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功能的金标准[3,10]。
但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其亦可提供一些可在日常实践中使用,且与CMRI 相关性良好的参数,多项研究已验证了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功能评价方面的作用[10-11]。
美国及欧洲相关指南均已将右心室功能评价作为PAH患者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的项目[9-11]。
本文着重描述超声心动图评价PAH患者右心功能的常用指标及其优势与局限性。
1.经典超声心动图对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TAPSE是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收缩期三尖瓣环纵向移位幅度的可靠、简便及可重复的参数[7],最初由Kaul等[12]研究确立。
摘要:【目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的评估,目前临床上可通过心脏彩超和右心导管检查为主要检测手段,将两种方法检测的肺动脉压力进行对比,明确无创检查和无创检查所得的肺动脉压力是否有所区别。
【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随机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6例PDA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9例,女性77例,年龄1~68岁,体重7.5~70 kg,术前检查证实为动脉导管未闭(PDA),接受检查项目如下:临床查体、心脏彩超检查、心导管检查等,并且证实并发存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指征。
在选择研究对象之后,针对患者手术之前接受心脏超声和右心导管所检测的肺动脉压力进行对比。
【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接受超声心动图估测,其肺动脉收缩压力平均大小为47.41±21.62mmHg。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在测的右心导管肺动脉收缩期压力平均大小为47.72±23.07 mmHg,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故P值大于0.05。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经皮介入封堵术,肺动脉压力,超声心动图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ou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It is currently clinically possible to compare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d etected by both echocardiography and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pulmonary arteria l pressure between non-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tests.[Methods]males and 77 females, aged 1 to 68 year s, weighing 7.570 k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gnosis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was as f ollows: clinical examination, echocardiography,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ind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 ranscatheter closure for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fter selection of study subjects, pulmonary arteries exa mined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righ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were performed on patients prior to surgery. The pressure is contrasted.[Results]The mean systolic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 was 47.41 ±21.62 m m Hg.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mean systolic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 in right cardiac catheterizatio n was 47.72 ±23.07mmH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Key words]: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echocardiography前言: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特指在一岁以后不能自行闭合的动脉导管。
健康域临床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采取右心导管检查的应用分析杜永成李黎明李富王国斌马菊梅夏耀明(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00)【摘要】目的:分析右心导管检查在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LHD)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可靠性。
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PH-LHD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的心脏解剖畸形情况分成分流组与无分流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右心导管检查(RHC),同时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检查结果。
结果:对两组PA/AO、TAPSE、RHC-SPAP、RHC-MPAP、RHC-PVR、RHC-RAP等指标进行对比,发现RHC-MPAP、RHC-RAP无明显区别(P>0.05),其他指标差异存在一定的区别(P<0.05),右心导管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肺动脉收缩压容易出现低估情况,RHC则能够对PA/AO比值和TAPSE情况进行很好的评估补充,从而掌握患者心内和大血管水平无分流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的程度,但对心内和大血管水平分流者评估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LHD)属于常见的一种肺动脉高压症状,指的是2型肺动脉高压,是因左心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心瓣膜功能等不全所导致。
有研究指出,有60%~80%慢性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动脉高压,也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类型,且当慢性心衰患者合并了肺动脉高压后,其短期及长期内都有较大的死亡风险[1]。
随着近年来对左心相关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对肺动脉高压进行准确的判断、诊断、治疗及干预等,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
右心导管检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作为一种金标准,近年来在PH-LHD的检查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对此,本文旨在对右心导管检查在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判断中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如下文所示。
右心导管检查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右心导管(RHC) 检查是一种将心导管经外周静脉送入右心及肺动脉,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检测的导管技术。
RHC 检查的临床经验可以追溯到1929 年Forssmann 医生在自我插管可行性实验中的首次应用。
1970 年Swan 和Ganz 医生引入肺动脉导管( PAC) 技术应用于即时床旁监测,此后肺动脉导管也常被称为Swan-Ganz 导管或漂浮导管,并在临床迅速推广。
早期在临床中获取的关于RHC 检查的知识提高了人们对不同临床条件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损伤的理解,并确立了其在肺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核心作用。
如今,RHC 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PH) 的金标准。
PH 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 ≥25 mmHg 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多种异源性疾病( 病因) 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 PVR) 和肺动脉压力( PAP) 升高,继而发展为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除了用于诊断外,RHC 检查还可提供血流动力学损伤程度的有用信息,有助于评估对治疗的反应性及判断预后,从而为制定PH 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总言而之RHC 检查贯穿了PH 诊治的全过程。
然而,并非所有的疑诊患者都愿意接受RHC 检查。
不进行RHC 检查的原因可能包括患者缺乏关于RHC 的科普知识、费用及对RHC 检查有创性相关风险的认识等。
虽然RHC 检查不是常规检查,但它仍是诊断PH 的金标准。
一、RHC 检查概述尽管RHC 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检查,但随着心导管及造影技术的进步,与导管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已有所降低,在充分考虑了潜在的生命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前提下,PH 患者可较安全地进行RHC 检查。
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重复的信息,并尽量减少与操作相关的风险,RHC 检查应在专业中心由受过培训和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
RHC 检查可在X 线透视或非透视的条件下进行,通过右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将右心导管/漂浮导管经外周静脉送入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