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救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四项细节*导读:人身体内部的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路发生异常,就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这样心脏不能正常的运作;就输叫做房室传导阻滞疾病。
……此疾病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如果发生在老人身上更加需要仔细和严谨的检查患者的疾病过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之一熟练的掌握房室传导组织的分类和心电图分布,在服药之前做一次心电图检查。
记录好每一次的心电变化。
观察心率变化和了解患者的表现症状,随时注意是否胸闷、气短的症状。
患者有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口服胺碘酮患者尽可能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心电监护可以直接的了解心率、心律。
随时心电的动态变化,判断是否会有异常的发生。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之二在患者使用了阿托品、静脉滴注654-2、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等等之后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
随时根据患者的心电变化调整用药和剂量。
注意药物是否和食物、水果相克,例如:用奎尼丁时,禁止服用椰子、栗子、杏仁食物,防止因为药物浓度增高导致可能发生中毒,或者是在服用苯妥英钠时禁止食用味精,防止引起碱血症、低血钾等中毒症状可能发生。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之三如果有进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之后进行观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之后需要严谨和细心的观察心电图的改变。
做好健康教育和护理宣传。
教导患者自行注意平日行为,注意伤口的护理和感染的发生,特别是在手术后的五天就要特别的进行关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之四平时要求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不可随意的走动玩乐;切忌不可过度劳累。
患者也要保持饮食营养的补充。
不宜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所以提倡少食多餐。
如果有患者明显有胸闷、头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甚至是视物模糊的表现,要及时纠正。
患者需要立马就地休息,必要时应给予吸氧。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救护理目的總结10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方法对1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主要包括立即吸氧、床边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监护、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经皮体外临时起搏等急救措施及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各项生活护理需要,做好健康教育。
结果10例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抢救护理效果。
结论加强医护配合和临床抢救护理,可以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取得预期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效果。
标签: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救;护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为完全性方式传导阻滞,是指所有的室上性冲动均因房室传导阻滞而不能到达心室,导致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活动变为独立,此时,阻滞部位以下的频率由相对最快的起搏点发生逸搏性冲动来控制心室,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
因此,患者在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会出现心室收缩变慢、心输出量降低等情况,造成患者心脑等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状况,同时阻滞区可位于房室结、希氏束或双侧束支。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抽搐、阿-斯综合征、猝死。
可以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须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我科于2013年11月~2015年9月,共成功抢救护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0例,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死亡。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救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75岁。
其中心力衰竭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阿-斯综合征1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
1.2结果7例患者收心内科进一步治疗,3例成功救治后出院。
2 急救及护理2.1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并评估患者的病情,患者在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记录好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方面。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如心跳、心率、体温等,立即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护理经验作者:黄德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探讨了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历经休克、呼吸困难、焦虑等的诊疗和护理过程。
采用罗氏应答模式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观察、交谈、评估等方式,对患者存在的心肺组织灌流障碍、气体交换障碍和焦虑等问题一一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患者最终症状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康复较快。
此护理模式值得我们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08-02下壁心肌梗塞往往合并右心室功能缺损,增加心率不整、休克及死亡的机率,一旦并发房室阻断情形,其死亡率由原来的14.6%激增为46.8%[1]。
在此类患者急诊就医的黄金时期,迅速提供生命征象完整的评估与维持,尽速接受心导管治疗,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
在如此急迫的护理环境下,除了协助患者维持生命征象稳定外,更需运用护理专业缓解患者心理层面的焦虑,提供完整的身心照顾。
2012年12月我科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高血压病史十年,糖尿病八年,规则口服用药,每日抽烟1/2包,持续抽50余年。
患者入院前日始感头晕、恶吐、冒冷汗,次日清晨由家人发现送入我院急诊,血压80/53 mmHg,心率27-32次/分,呼吸速率22-24次/分,血糖17.1mmol/L,给予阿托品 1mg,多巴胺2μg/kg/min,留置导尿管,行心电图检查后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
用药后观察测量血压91/50 mmHg,心跳37次/分,呼吸速率24次/分,血氧浓度90%,再行心电图检查发现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合并三度房室阻断,患者主诉头晕、无力、喘、气短且神情紧张、表情痛苦、眼神焦躁,身体扭曲翻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_查房重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电传导障碍,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被完全阻断,导致心房与心室失去同步收缩,严重时可导致心室停搏和晕厥,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既要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的并发症,又要提供适当的护理和监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查房,特别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查房时,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和心电图表现,并记录下来以进行对比和分析。
此外,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包括头晕、乏力、胸闷、恶心等,以及血压和呼吸情况的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心动过缓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救治措施。
其次,对于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监测心脏起搏器的功能。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和管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手段,护士要了解和掌握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技巧,并根据医嘱设定和调整起搏器的参数。
同时,护士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此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的心率和心律稳定,提供良好的生活护理和情绪支持。
要注意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劳累。
饮食方面,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健康,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最后,护理人员还要加强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向患者和家属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措施,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法,警示患者及时就医和规避危险因素,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心脏起搏器等。
---------------------------------------------------------------最新资料推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救护理
1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救护理摘要:
目的�结 10 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方法对 10 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主要包括立即吸氧、床边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监护、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经皮体外临时起搏等急救措施及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各项生活护理需要,做好健康教育。
结果 10 例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抢救护理效果。
结论加强医护配合和临床抢救护理,可以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取得预期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效果关键词: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救;护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为完全性方式传导阻滞,是指所有的室上性冲动均因房室传导阻滞而不能到达心室,导致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活动变为独立,此时,阻滞部位以下的频率由相对最快的起搏点发生逸搏性冲动来控制心室,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
因此,患者在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会出现心室收缩变慢、心输出量降低等情况,造成患者心脑等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状况,同时阻滞区可位于房室结、希氏束或双侧束支。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抽搐、阿-斯综合征、猝死。
1 / 6
可以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须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我科于 2019 年 11 月~2019 年 9 月,共成功抢救护理Ⅲ2 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10 例,无 1 例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死亡。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救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0 例,男性 6 例,女性 4 例,年龄 40~89 岁,平均年龄 75 岁。
其中心力衰竭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 例,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阿-斯综合征 1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8 例 1.2 结果 7 例患者收心内科进一步治疗,3 例成功救治后出院 2 急救及护理 2.1 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并评估患者的病情,患者在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记录好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方面。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如心跳、心率、体温等,立即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氧流量2~4 L/min,并保持给氧通畅,迅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增加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1],有利于心肌细胞恢复。
注意心电监护电极应避开除颤区。
护士要用超前性思维来判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准备好相关抢救药品及各种抢救仪器并推至床边呈备用状态。
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包括心电图的波形、频率、节律的改
---------------------------------------------------------------最新资料推荐------------------------------------------------------ 变,若心室率3 低于 40 次/min,应立即报告医生,警惕阿-斯综合征的发生,即时给予提高心室率或恢复心跳的措施。
抢救患者的同时,注意保暖及动态记录抢救全过程 2.2 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注意监测用药前、用药过程中以及用药后心率以判断药物疗效2.3 经皮体外临时起搏的护理 2.3.1 用物准备检查各种抢救设备处于完好,急救药品完善 2.3.2 生命体征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心电图的改变 2.3.3 观察患者指标皮肤反应程度,电极片黏贴牢固程度,电极电位稳定的程度,心电波形清晰程度。
其中黏贴电极片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水泡,心电监护图形如有漂移,为电位不稳定,心电波形是否不稳定 2.3.4 起搏电极位置是影响起搏阈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放置前用酒精擦拭局部皮肤、除去污秽,降低电阻、如体外起搏不能产生心脏夺获时,应轻压电极,确保与皮肤接触良好,并检查电极片与脉冲发生器紧密连接 2.3.5 观察起搏效果记录开始时间,电极位置,起搏方式及起搏次数。
观察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有效起搏时,起搏脉冲后紧接着出现异位 P 波或畸形的 QRS 波[2]) 4 2.3.6 选择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确保药物的输入和液体的通畅,在复苏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时,搬运患者要注意各种管道的畅通,防止电极片脱位 2.4 饮食
3 / 6
与排便护理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少量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衰,用力排便还会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反射性地引起心律失常[3],从而危及生命。
因此,应注意患者的大便情况。
当患者有便意时,反复叮嘱患者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护士陪伴左右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电监护的心率、心律、血压、SPO2、呼吸型态和频率及倾听患者的主诉等病情变化以早期发现和控制严重并发症发生 2.5 心理护理护士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应善于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
向其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优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耐心的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对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护士应多接触患者,多安慰患者,给患者安全感,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讲明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6 健康指导 5 2.6.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常见原因及防治知识,说明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嘱有异常及时就诊 2.6.2 保持良好心情,改善生活方式,使身心得到充分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不可过度劳累 2.6.3 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监测病情,嘱家属注意陪护患者,尽量不要让患者独自外出 2.6.4 植入起搏器患者应远
---------------------------------------------------------------最新资料推荐------------------------------------------------------ 离电台发射台、雷达、高压电场、变压器、发电厂的发电车间、电弧焊接、磁共振仪等强磁场和强电场。
起搏器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机靠近起搏器,打手机时最好使用对侧手,并使手机与起搏器的距离保持在15 cm 以上 2.7 环境护理保证患者的治疗坏境温度适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干净卫生,病房内保持安静的氛围。
定期对室内进行消毒,同时限制人员的探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2.8 出院指导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和家属,出院后应继续实施保护性隔离,避免去人多的场所,不要擅自用药,同时加强营养以及锻炼,定期进行复查 3 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也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应及早安置临时性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因此,对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急诊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科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技术,及时有效 6 的抢救配合,做好紧急经皮体外临时起搏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记录,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成功抢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 37(1):
9-11. [2]张念.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在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1(3):
5 / 6
425-426. [3]贾桂英.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三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3,14(104):
2210. [4]秦淑琴.可弃式起搏电极在体外起搏、复率、除颤中的临床应用[J]. 四川医学,2019,32(1):
109-110.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