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交换机组播性能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11
各类测试汇总一.现网测试类:1.Spirent 的TestCenter2.Ixia 的Ixplorer(难点有2; 1.配置三层的IP,参见DGRT.pdf和IxExplorer Training CN.ppt; 2.标识数据流和接受,参见IxExplorer Training CN.ppt )二.应用层测试类:1. Ixia 的Ixload最大并发连接数及响应时间测试三.交换路由器设备类:1.性能测试(转发性能可结合VPN测试)通过测试机的发包功能,测试各个端口能否正常的全速转发;通过交换路由设备的蛇形串联,在路由器上做好V P N配置,可以用少数端口实现对设备多个端口的测试。
2.路由类协议:路由主要是OSPF、BGP、MPLS;模拟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发送相关路由协议信息,:家标准的路由表容量值;3. 在SpirentTestcenter 端口2 上仿真一个Host, IP 地址为192.168.2.12。
4.在Spirent Testcenter端口2上创建验证流,验证流的源地址是端口 2 上仿真Host的地址,目的地址是端口1上所有仿真的路由。
帧长1518 字节,速率为100Mbps;5.启动端口1上仿真路由器,和DUT建立邻接,并把路由通告给DUT;6.发送端口2的测试流量,在端口1上观察收到的流量;7.在端口1上增加10000条仿真路由,重复step 5-6;8.重复1—7,进行BGP4+的路由测试。
OSPF测试例测试项目:路由聚合功能测试目的:测试OSPF的ABR的聚合和ASBR的聚合功能测试拓扑:测试步骤:1.RTA 与 RTB 在 AREA1 中,RTB 与 RTC 在 AREA0 中,RTB 作为 ABR2.RTA使用import命令引入外部路由,RTA作为ASBR3.由RTB做区域间(inter-area)的路由聚合4.由RTA做ASBR的路由聚合5.观察聚合前后路由变化6.各厂商设备分别放在RTB位置上进行测试。
组播测试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组播测试方法。
组播啊,就像是信息的快递员,能把一份消息同时送到多个目的地,这多厉害呀!
要测试组播,咱得先有个好环境吧。
就好比运动员得有个好操场才能发挥最佳水平。
咱得准备好网络设备,让它们都乖乖听话,别关键时刻掉链子。
然后呢,可以用一些工具来帮忙。
比如说流量监测工具,就像个小侦探,能随时盯着组播流量的一举一动,看看有没有啥异常。
这时候你就想啊,要是没有这个小侦探,那咱不就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啦?
还有啊,模拟各种场景也很重要。
就像演员要演不同的角色一样,咱得让组播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好好表现。
比如网络拥堵的时候,它能不能挺住压力;或者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它能不能找到正确的路。
测试的时候可得仔细了,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这就跟警察破案似的,一点点蛛丝马迹都可能是关键线索。
要是马虎了,那可不行,说不定就错过了重要的问题呢!
咱还可以和其他方法做个比较呀,看看组播测试方法有啥独特之处。
这就好像把不同的水果放在一起比较,才能看出哪种更甜更好吃嘛。
组播测试方法真的是非常重要啊!它能确保我们的组播系统稳定可靠,让信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这就像是给信息的传递上了一道保险,让我们放心大胆地使用组播。
所以啊,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了它,一定要认真对待,好好去研究和实践呀!。
实用标准文档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注:本文档没有描述,但应当包括的其它测试如下,这些测试仅需简单配置,测试时若需使用以太网电口,可依次选择标识为100Base-Tx 1 、2、.......... 16 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ethernet 1 、ethernet 2 、ethernet 16 ),若需使用以太网光口,依次选择标识为1000Base-X 25、26 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gigabitethernet 1、gigabitethernet 2 ),以实际所需数量为准。
测试时若需使交换机不接地,只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悬空,接地端子悬空;若需使交换机接地,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接地,接地端子接地,电源能适应交流和直流220V 电压,正负极可以互换,为可靠起见,使用直流电压测试时,正极接电源+端口,负极接电源-端口。
“ 6.2 电源影响性测试”“6.3 温度影响”“ 6.5.1 交换机吞吐量测试”“ 6.5.2 转发速率”“ 6.5.5 时延”“ 6.5.6 帧丢失”“ 6.5.7 背靠背帧”“ 6.5.11 以太网光接口测试”“ 6.6 功耗消耗测试”“6.7 绝缘性能测试”“6.8 耐湿热性能测试”“6.9 机械性能测试”“ 6.10 电磁兼容测试”按“6.4 功能检查”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网络风暴抑制” (测试标准5.3.4 ,本文档第1 章)、“镜文案大全按“ 6.5 性能测试”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地址缓存能力” (测试标准6.5.3 ,本文档第3 章)、“地址学习能力”(测像”(测试标准5.3.7 ,本文档第2 章)。
试标准6.5.4 ,本文档第4 章)、虚拟局域网(测试标准6.5.8 ,本文档第5章)、环网恢复时间(测试标准6.5.9 本文档第6 章)、队列优先级(测试标准6.5.10 ,本文档第7 章)。
第1 章广播风暴、组播风暴、未知单播风暴抑制测试(参考ADESA_PIRL_RateLimit.tcc 配置文件)1.1测试接线使用测试仪器的端口为P1、P2 ;使用交换机的端口为ethernet 1、ethernet 2。
三旺IEM7010 模块交换机测试报告测试目的:3旺IEM7010系列模块交换机对于满足工业环网架构,数据链路的冗余自愈以及虚拟私网(VLAN)划分管理等的要求进行测试验证,以及长期加电运行测试。
以保证IEM7010系列交换设备在投入项目施工中能够稳定运行。
使各个系统能够方便的接入。
为矿井实现数字化环网做好基础。
测试内容:1、3旺交换机实现工业环网SW-Ring冗余,以及环网故障自愈时间<20MS2、3旺交换机实现各个VLAN的划分。
3、3旺交换机长时间加电运行,满足工业环网设备不间断运行应用。
测试过程:测试一:环网冗余以及故障自愈测试网络拓扑:操作步骤:将两台交换机的环网端口进行连接,使用单漠光纤跳线进行连接,并且交换机光口配有SFP模块。
该交换机环网端口为千兆光口,默认已经启用SW-Ring冗余协议。
其中一台交换机的G7光口连接另外一台交换机的G7光口,同样以相同的方式G8光口进行相联。
如上图1所示。
.理论上交换机如图连接成功后,由于SW-Ring冗余协议会使环路的一个端口DOWN掉。
在使用的链路出现故障时被down掉的冗余端口会自动启用恢复网络,以实现自愈。
我们来进行测试,配置PCa 和PCb IP地址分别为192.168.1.254和192.168.1.253,将两台电脑接入交换机任一电口上,进行互PING测试。
然后将任意一交换机G7端口down掉或者拔掉接口端连线,如下图所示:我们再来进行PING下看是否可以互通。
由于自愈时间小于等于20MS,所以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其交换机环网端口出现故障。
预期结果:两台交换机互连(G7接G7,G8接G8),两台PC之间相互可以PING通,证明环网的连通性正常;然后将一台交换机的任意环网连接端口down掉或者拔掉其端口连接线,再进行PC间互ping,仍然可以ping通,证明环网交换机冗余良好,自愈时间极短(小于20ms)。
测试记录:断开任意环网口的插线:测试结论:实验测试记录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相符,证明该交换机具备环网冗余及自愈能力测试二:、3旺交换机实现各个VLAN的划分测试网络拓扑:操作步骤:分别在两台交换机划分多个vlan ,vlan2,vlan3。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一、背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三层交换机在企业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三层交换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以及对网络故障进行快速排查和修复,有必要进行全面的三层交换机测试。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二、测试目标1.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基础功能,包括转发性能、路由功能、访问控制列表等。
2.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包括STP协议、VRRP协议等。
3. 测试三层交换机对不同网络协议的兼容性,包括IPv4、IPv6等。
4.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包括防止网络攻击和入侵的能力。
三、测试步骤1. 环境搭建在测试前,需要搭建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多个三层交换机、PC端和测试设备。
通过连接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测试各种情况下的三层交换机性能。
2. 基础功能测试在测试环境中,通过发送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数据包,测试三层交换机的转发性能。
观察其转发速度和吞吐量,确保其性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同时,测试其路由功能,包括路由表的建立和更新、路由协议的选择等。
此外,还要测试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功能,以确保其能够正确过滤和限制网络流量。
3. 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测试为了测试三层交换机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可以模拟网络中的链路故障和设备故障。
观察交换机在这些故障情况下的行为表现,包括链路恢复的速度、数据的转发路径选择等。
测试STP协议和VRRP协议的功能和性能,确保它们能够实现网络的快速收敛和冗余。
4. 兼容性测试针对不同的网络协议(如IPv4和IPv6),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兼容性。
确保其能够正确地处理和转发IPv4和IPv6流量,并且支持相关的协议和技术。
5. 安全性测试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攻击,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观察交换机的防御能力。
此外,还需测试交换机对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的支持程度,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四、测试工具进行三层交换机测试时,可以使用各种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Spirent TestCenter等。
一、测试(1)在视频网专网中接入一台组播源电脑,配置测试工具数据:组播地址为:239.0.1.102端口为5101,设置推送带宽为30720Kb/s。
在公安网中接入接收者电脑,用组播源向接收者电脑IP发送组播流,接收者电脑用组播测试工具接受组播流,看能否收到组播流。
若能,证明防火墙能够组播穿越,查看网络占用率,CPU占用率,内存占用,做好记录,进行下一步。
(2)在组播源电脑的测试工具,配置添加新地址239.0.1.103端口5102,设置推送带宽为30720。
两个组播源同时发送组播流,接收者电脑用组播测试工具接受组播流,看能否收到组播流。
若能,查看网络占用率,CPU占用率,内存占用,做好记录,进行下一步。
(10)在组播源电脑再依次添加新的组播源地址,地址依次为239.0.1.104、239.0.1.105、239.0.1.106、239.0.1.107、239.0.1.108、239.0.1.109、239.0.1.110、239.0.1.111端口依次为5104、5105、5106、5107、5108、5109、5110,设置每个推送带宽为30720Kb/s。
十个组播源同时发送组播流,接收者电脑用组播测试工具接受组播流,看能否收到组播流。
若能,查看网络占用率,CPU占用率,内存占用,做好记录。
二、测试结果五、测试总结1、测试记录结果时,应注意从开始发送到成功接收至5分钟后(可视为稳定情况),记录各主要参数。
2、本次测试是相当于通过二层设备发送组播,终端能接收到,即可以穿越防火墙,基本功能实现。
但是介入三层设备,情况如何不确定。
3、从上述记录数据分析,整个测试内存占用很少(防火墙的缓存充足),在五个以内的组播源同时发送时,防火墙的CPU使用率是线性增加,当同时有五个组播源同时发送时,它的CPU使用率在1分钟内的平均值已高达55%,尤其再次添加一个组播源同时发送时,它的CPU使用率呈指数上升,所以本次使用的防火墙性能欠佳。
交换机多播Multicast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交换机多播实验环境,并对多播数据的传输和转发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交换机在多播网络中的工作原理与性能。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 4台计算机- 1个交换机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或Linux- Wireshark网络分析软件三、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网络环境:- 将4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上,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2. 配置多播组:- 在计算机A上,使用命令行或图形界面工具创建一个多播组,并加入该组。
- 在计算机B、C、D上,分别加入该多播组。
3. 发送多播数据:- 在计算机A上,使用命令行或编程语言发送一个多播数据包。
- 使用Wireshark软件在计算机B、C、D上抓包,观察多播数据的传输过程。
4. 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Wireshark软件分析多播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和交换机的转发机制。
-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相关性能评估和比较分析。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结果:- 在Wireshark软件中,可以观察到从计算机A发送出的多播数据包在交换机上进行了复制和转发,分别被计算机B、C、D接收到。
- 实验结果表明,交换机通过学习和转发表,将多播数据包只转发给加入多播组的计算机,实现了多播数据的选择性传输。
2. 性能评估:- 实验中可以通过抓包和统计数据包的数量、延迟等信息来评估交换机在多播网络中的性能。
- 性能评估结果可用于优化网络拓扑、改进传输协议等方面,提高多播网络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五、实验总结经过本次多播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交换机在多播网络中的工作原理和传输机制。
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了解到交换机能够通过学习和转发表,将多播数据包仅转发给加入多播组的计算机,从而实现了多播数据的选择性传输。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性能评估在优化多播网络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性能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升多播网络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执行摘要H3C 委托网络测试公司 (Network Test) 验证H3C S12510-X 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这是迄今为止所做过的最大的公共 40G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
另一组测试涉及很大规模 10G 以太网测试。
这些基准测试程序数值的亮点包括:• 迄今为止所做过的最大的公共 40G 以太网测试:128 端口,其线路速率单播吞吐量高达每秒 5 Tbit/s。
• 在所有 10G 以太网测试(480 端口)中,线路速率吞吐量超出 5 Tbit/s。
• 对于 128 主机和 128,000 主机,吞吐量和延迟几乎相同。
• 2层交换、IPv4 和 IPv6 路由来说,延迟实际上完全相同。
• 多播流量线路速率吞吐量,使用第 2 层 IGMPv3 侦听和第 3 层 PIM-SM 路由• 对以启用的许多特性和协议传送的性能无任何影响• 对损失主要组成部分的用户流量无影响,为高可用性配备多层冗余• 在改变系统映像时,无停机时间,具有在线软件升级 (ISSU)支持功能• 正确支持 TRILL 和 FCoE,两个主要协议,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关于这些测试此项目中接受测试的装置是 H3C S12510-X 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
大多数 40G 以太网测试,均配备 LSX1QGS16EA 16-端口线卡。
大多数 10G 以太网测试,均配备 LSX1TGS48EA 48 端口线卡。
在涉及多种特性和协议的 40G 以太网测试中,我们使用了 LSX1QGS16EA 线卡和现成的 LSX1QGS12EC 12-端口线卡,具有先进的控制平面能力。
这些内容在“叠加测试”一节中有详细描述。
此项目的主要测试仪器是 Spirent TestCenter,配备有 HyperMetrics fX 和 HyperMetrics dX 模块,分别供 40G 以太网和 10G 以太网测试之用。
所有测试均使用了多模光纤电缆,我们校准了 Spirent TestCenter,将延迟测量值减去电缆传播时间。
交换机测试规范篇一: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公司核心交换机项目测试方案书2009年11月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4 2 引用标准.................................................... ...................................................... ................ 4 3 测试硬件环境.................................................... ...................................................... .. (4)3.1 核心交换机.................................................... ...................................................... (4)3.2 思博伦测试设备.................................................... ................................................. 4 4测试项目及技术要求.................................................... .................................................. 4 5 测试方法与步骤.................................................... ...................................................... . (5)5.1 10GE以太端口性能测试 ................................................... .. (5)5.1.1 测试拓扑.................................................... . (5)5.1.2 包长测试.................................................... . (5)5.1.3 混合包长测试.................................................... .. (6)5.2 GE端口测试 ................................................... . (8)5.2.1 测试拓扑.................................................... (8)5.2.2 包长测试.................................................... . (8)5.3 QoS流分类能力的测试 ................................................... .. (10)5.3.1 测试拓扑.................................................... .. (10)5.3.2 流分类测试.................................................... . (10)5.4 QoS拥塞管理测试 ................................................... . (14)5.4.1 测试拓扑.................................................... .. (14)5.4.2 测试方法.................................................... .. (14)5.5 QoS包过滤能力测试 ................................................... (17)5.5.1 测试拓扑.................................................... .. (17)5.5.2 测试方法.................................................... .. (17)5.6 IGMP V2/V3协议测试 ................................................... . (19)5.6.1 测试拓扑.................................................... .. (19)5.6.2 测试方法.................................................... .. (19)5.7 PIM协议测试 ................................................... (20)5.7.1 测试拓扑....................................................205.7.2 测试方法.................................................... .. (20)5.8 ACL 支持组播组过滤.................................................... . (21)5.8.1 测试拓扑.................................................... .. (21)5.8.2 测试方法..........................................(来自: 小龙文档网:交换机测试规范)................................................... (22)5.9 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 (23)5.9.1 测试拓扑.................................................... .. (23)5.9.2 测试方法....................................................235.10 组播组转发时延.................................................... .. (25)5.10.1 测试拓扑.................................................... .. (25)5.10.2 测试方法.................................................... .. (25)5.11 组播组转发抖动.................................................... .. (26)5.11.1 测试拓扑.................................................... .. (26)5.11.2 测试方法.................................................... .. (26)5.12 组播分发能力测试.................................................... . (28)5.12.1 测试拓扑.................................................... .. (28)5.12.2 测试方法.................................................... .. (28)5.1 组播组容量.................................................... . (29)5.1.1 测试拓扑.................................................... .. (29)5.1.2 测试方法.................................................... .. (2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配合***公司新一期IP网络的建设,针对***IP骨干网的特点,结合IP骨干网络建设中新的要求,对交换机进行测试验证,主要内容包括GE/10GE端口性能、QoS和组播测试等。
电信10gpon的测试标准电信10GPON的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吞吐量:在给定的测试条件下,设备应能处理的最大数据量。
2. 时延: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包括传输延迟和转发延迟。
3. 丢包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数量与总数据包数量的比值。
4. 并发用户数:设备可以同时处理的用户数量。
5. 可靠性: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由于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病毒攻击等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率。
6. 安全性:设备应能抵抗各种网络攻击,如DoS攻击、ARP 欺骗等,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7. 网络带宽:设备支持的最大网络带宽,包括上传和下载速度。
8. 故障恢复时间:设备在发生故障后,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
9. 设备兼容性:设备应能与各种主流网络设备兼容,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
10. 网络管理功能:设备应具备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如流量统计、故障诊断、性能监测等。
以上是电信10GPON的测试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测试标准可能因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除了上述提到的测试标准,电信10GPON的测试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兼容性测试:10GPON设备应能与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兼容。
测试包括与各种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与各种网络协议的互通性以及与各种应用程序的互操作性等。
2. 性能测试:在特定的网络负载下,测试10GPON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
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以及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3. 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各种异常情况,测试10GPON设备的可靠性。
包括电源故障、网络故障、硬件故障等,观察设备在异常情况下的表现和处理能力。
4. 安全性测试:通过模拟各种网络攻击,测试10GPON设备的抗攻击能力。
包括DoS攻击、ARP欺骗、病毒攻击等,观察设备在攻击下的表现和处理能力。
5. 安装和部署测试:测试10GPON设备的安装和部署过程,包括设备的物理连接、配置过程、上线时间等,确保设备易于安装和部署。
千兆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交换机作为企业网络的核心连接设备,它的性能是保障企业网络速度的主要标准。
为了帮助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千兆交换机的性能全貌,我们利用业界先进的IXIA1600测试仪器对涉及千兆交换机性能中的9项主要指标进行了测试,当然,测试条件相对于实际工作环境来说是相当严酷的。
我们进行性能测试的主要依据是RFC2544和RFC2285,测试中主要选择了64字节、512字节和1518字节三种常用的以太网帧长度。
1.吞吐量作为用户选择和衡量千兆交换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吞吐量的高低决定了千兆交换机在没有丢帧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帧的最大速率。
在测试时,我们在满负载状态下进行。
该测试配置为一对一映射。
2.帧丢失率该测试决定交换机在持续负载状态下应该转发,但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转发的帧的百分比。
帧丢失率可以反映交换机在过载时的性能状况,这对于指示在广播风暴等不正常状态下交换机的运行情况非常有用。
3.Back-to-Back 该测试考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转发数据帧的数量。
该参数的测试能够反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4.延迟该项指标能够决定数据包通过交换机的时间。
延迟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即指的是被测设备从收到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入端口开始到发出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出端口结束的时间间隔。
最初将发送速率设定为吞吐量测试中获得的速率,在指定间隔内发送帧,一个特定的帧上设置为时间标记帧。
标记帧的时间标签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被记录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得出延迟时间。
5.错误帧过滤该测试项目决定千兆交换机能否正确过滤某些错误类型的帧,比如过小帧、超大帧、CRC错误帧、Fragment、Alignment错误和Dribble 错误,过小帧指的是小于64字节的帧,包括16、24、32、63字节帧,超大帧指的是大于1518字节的帧,包括1519、2000、4000、8000字节帧,Fragment指的是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CRC错误帧指的是帧校验和错误,Dribble帧指的是在正确的CRC校验帧后有多余字节,交换机对于Dribble帧的处理通常是将其更正后转发到正确的接收端口,Alignment结合了CRC错误和dribble错误,指的是帧长不是整数的错误帧。
交换机性能测试使用方法
1.测试组网
在交换机、发包设备和采集设备之间,最好使用千兆网卡和网线。
在没有超过千兆流量下可以认为交换机是没有丢包的。
(如果使用百兆网卡和网线,在没有超过百兆流量下可以认为交换机是没有丢包的。
)
在发包设备上使用SendPackage进行发包。
在采集设备上使用NGN2.0进行采集,用来测试采集的性能。
2.连接交换机
Web地址为:http://192.168.3.254
用户名:admin
没有密码
3.点击OK,进入下面的页面
4.点击Statistics进入查询页面,选择所要查询的接口
5.检查Received Packets是否与电脑发送的包数一致交换机接收的包数
电脑发送包数。
测试项目、方法和点评本次交换机横向测试分为:物理特性、功能、性能、管理、可靠性与服务质量和价格共6个测试大项。
今年的测试在去年测试项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功能特性中的组播功能,性能测试中的丢帧率、背对背帧等,对于提供了SX光纤上联模块的产品,我们还测试了其光纤吞吐能力。
一、物理特性交换机的物理特性是指交换机提供的外观特性、物理连接特性、端口配置、底座类型、扩展能力、堆叠能力以及指示灯设置,反映了交换机的基本情况。
测试结果见表1。
1.外观外观是检查交换机颜色、重量、尺寸和包装,从外形的美观、安装方便和包装完备上评价交换机。
测试方法是目测。
测试结果见表1。
本次参测的产品都有较完备的产品包装。
从外形美观的角度来看,实达Star-1924f+表现较为突出,颜色搭配合理,面板设计新颖,体积尺寸娇小。
2.端口配置端口配置指交换机包含的端口数目和支持的端口类型,端口配置情况决定了单台交换机支持的最大连接站点数和连接方式。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端口类型一般包括10Base-T、100Base-TX、100Base-FX,其中10Base-T和100Base-TX一般是由10M/100M自适应端口提供,有的高性能交换机还提供千兆光纤接口。
端口的工作模式分为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
自适应是IEEE 802.3工作组发布的标准,为线端的两个设备提供自动协商达到最优互操作模式的机制。
通过自动协商,线端的两个设备可以自动从100Base-T4、100Base-TX、10Base-T中选择端口类型,并选择全双工或半双工工作模式。
为了提供方便的级联,有的交换机设置了单独的Uplink(级联)端口或通过MDI/MDI-X按钮切换,对没有Uplink端口或MDI/MDI-X按钮的交换机则需要使用交叉线互连。
测试方法是通过连接相应类型的端口,由端口指示灯和链路的连通性来检查端口类型;配置管理端口的测试是通过配置操作验证端口工作正常性。
目录一、物理特性 (1)二、功能特性 (2)三、路由协议测试 (3)四、交换性能 (3)五、可管理性 (4)六、可靠性 (4)七、测试平台组成 (4)八、测试标准 (6)九、测试平台介绍 (17)交换机测试方案我们共同来商讨制定专门针对二/三层交换机的评定测试方案,其中包含了物理特性、功能特性、路由协议、交换性能、可管理性以及可靠性在内的六大方面,同时对交换机的每端口价格也进行了考虑,从而实现集成成本的最优化。
一、物理特性这项测试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包括:机型外观、端口配置、模块化设计、堆叠特性、底座类型、热插拔特性。
第一是机型外观,考察对象包括指示灯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设有故障指示灯与流量指示灯;是否具有电源开关;是否提供机架安装的附件以及说明书编写是否明了、详尽,语言是否为中文。
第二是端口配置,包含端口数目、端口类型、是否有WAN/MAN端口、是否支持10/100M自适应、FDX/HDX自适应、有无可选的MDI/MDI-X端口,端口设置是否合理。
第三为模块化设计,涉及到支持何种模块,接口类型以及扩展能力。
第四为堆叠特性,考察交换机是否支持堆叠及堆叠能力。
第五底座类型,分为固定、模块与混合三种情况。
第六是热插拔特性:包括连接模块、上行模块、风扇、电源等部件。
二、功能特性功能特性重点考察以下几点:1. 转发类型:交换机转发类型分成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与快速转发(cut-through)两类。
通过向交换机发送一定数量的不同大小的连续帧,测试其转发延迟,从延迟的变化上确认其转发方式。
2. 过滤:交换机设置过滤策略,通过向交换机发送一定数量的相应类型的数据帧,从转发结果上确认交换机是否支持基于端口与MAC地址的过滤以及非法帧过滤。
3. 广播抑制:交换机上的广播风暴会消耗大量带宽,降低正常的网络流量,给网络性能带来很大影响。
广播抑制的目的是有效地消除或减少网络上的广播风暴。
通过向交换机发送一定数量的广播帧,从转发结果上验证交换机是否支持广播抑制。
各类测试汇总
一.现网测试类:
1.Spirent的TestCenter
2.Ixia的Ixplorer
(难点有2;1.配置三层的IP,参见DGRT.pdf和IxExplorer Training CN.ppt;2.标识数据流和接受,参见IxExplorer Training CN.ppt )
二.应用层测试类:
1.Ixia的 Ixload
最大并发连接数及响应时间测试
三.交换路由器设备类:
1.性能测试(转发性能可结合VPN测试)
通过测试机的发包功能,测试各个端口能否正常的全速转发;通过交换路由设备的蛇形串联,在路由器上做好VPN配置,可以用少数端口实现对设备多个端口的测试。
2.路由类协议:路由主要是OSPF、BGP、MPLS;
模拟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发送相关路由协议信息,:
建立LDP邻居
仿真的
建立LDP或者
被测路由器的两个端口如图和Spirent Testcenter
3.组播测试
4.QOS测试(CAR、队列调度)
如图把被测路由器的A,B,C三个GE口分别和测试仪个端口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