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76.50 KB
- 文档页数:25
2019-2020学年宜宾三中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2.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B.若①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①是脂肪C.若①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①是DNAD.若①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①最可能是糖原3. 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B.上述过程的完成需要“不完全自主”的自主神经系统参与C.上述两种排乳,前者为非条件反射,后者为条件反射D.兴奋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4.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
如果不改变载玻片、光圈及反光镜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C.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乙,换到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D.由d条件转变为b条件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5.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ATP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能量A和能量B都是化学能B. 催化反应①和反应①的酶相同C.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反应①①进行得更快D. 植物细胞所需的能量均来自能量B6. 桦尺蠖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四川省宜宾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大联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平静呼气时膈肌状态的模式图是()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回缩变小,表示的应是呼气状态,故符合题意.B、膈肌向上运动表示膈肌舒张,箭头方向应向上而不是向下,胸廓上下径变小,此时肺应该回缩变小而不是扩张,故不符合题意.C、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变大,肺扩张变大,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表示的应是吸气状态,故不符合题意.D、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应向下而不是向上,胸廓上下径变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2.基因D和d的关系是()A.位于一条染色体上B.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D.位于一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详解】A、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B、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D和d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B正确;C、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是不同的染色体上,C错误;D、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基因D和d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理解掌握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和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一块肱三头肌附着在骨头上的结构是()A.肌腱B.肌腹C.神经D.血管【答案】A【解析】【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四川省宜宾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有①谈梅分泌唾液②吃饭时分泌唾液③小孩排尿④鹦鹉学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
【详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②吃饭时分泌唾液、③小孩排尿等都是非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神经中枢在不在大脑皮层,在脊髓或脑干。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①谈梅分泌唾液、④鹦鹉学舌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等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2.下列均由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疾病是()A.侏儒症甲亢B.糖尿病巨人症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呆小症D.肢端肥大症甲亢【答案】D【解析】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A错误;胰岛素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B错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由于体内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C错误;成年个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D正确。
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三诊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B.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C. 内质网是性激素、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合成的场所D.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信息贮存的场所B. 新陈代谢的中心C. 细胞的控制中心D. 真核细胞DNA分布的主要场所3.下列人体细胞中,属于淋巴细胞的是()A. 红细胞B. B细胞C. 吞噬细胞D. 神经细胞4.下列是对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B. 低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量少C. 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D. 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 蛋白质、Na+和Cl-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 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6.如图表示某物种的进化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X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不同性状B. Y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性状及淘汰不利性状C. Z过程中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地理隔离D. X、Y、Z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7.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_(细胞器)直接有关,同时消耗ATP。
(2)据图判定通过离子通道甲转运的物质最有可能是______,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该物质运输方式为______。
四川省宜宾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田间移栽作物幼苗时,需带土完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根毛分裂B.防止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丢失【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思考解答。
【详解】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水。
而且根尖成熟区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因此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田间移栽作物幼苗时,需带土完成,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
理解掌握查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图中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是扦插②是嫁接,都是营养生殖B.③中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④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D.①②④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图中①扦插、②嫁接、④组织培养,都是营养生殖即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A正确。
B.花完成传粉受精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B错误。
C.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C正确。
D.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
2019-2020学年宜宾三中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伞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
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伞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结构上没有联系B.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取决于细胞质C.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与基部的细胞核有关D.本实验缺少对照,不能得出结论2. 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
这可能与肌细胞内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A.线粒体B.核糖体C.内质网D.溶酶体3. 某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图中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所有生物中都含有结构②C.35S标记的氨基酸在图示细胞器中出现的顺序是②②②②D.若线粒体功能受损,则只有分泌蛋白释放过程受抑制4. 医生给一个肾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
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
这个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
这里所提到的移植的肾属于()A. 病原体B. 吞噬体C. 抗体D. 抗原5. 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离心机转速最快的试管是A.AB.BC.CD.D6. 下列有关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B.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为清水C. 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可将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D. 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明显质壁分离现象7. 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一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所示),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B.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则将脱去4分子H2OD. 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8. 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 食用过咸食物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的过程属于反射D. 大量饮水,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9.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哪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剂浓度是()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10. 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B. 图中②上有光合色素C. 图中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11.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流感爆发期间,很多人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以防止疾病发生,注射疫苗和在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原、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注射的流感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
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点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
2.下列动物与其形态结构特点对应正确的是()A.涡虫——两侧对称,背腹扁平B.水螅——辐射对称,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D.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体节组成【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据此解答。
解答:A、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A正确;B、水媳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外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的分泌的胶状物质,体内有消化腔,属于腔肠动物,B错误;C、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2020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诊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某些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度利用B.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与中心体有关C. 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D. 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真核细胞中有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它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被溶酶体分解后的某些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度利用,A正确;B、洋葱为高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B错误;C、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仁是产生核糖体、r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 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C. 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详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不是核仁,A错误;B、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都属于生物膜,它们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B正确;C、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C正确;D、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
2019-2020学年宜宾三中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下述正确的判断组合是()①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①上述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①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①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2. 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
下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图可知,①①过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B. 若过程①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则会引起白化病C. 自由基可能引起细胞衰老,但不会引起细胞癌变D. 过程①可能导致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3. 在活细胞中,蛋白质的作用有()①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①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①主要的能源物质①催化作用①性激素的主要成分①调节细胞代谢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4. 某环状多肽由3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其中含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则该多肽()A.至少含有5个游离羧基B.有38个肽键C.可能没有游离的氨基D.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5. 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6. Taq酶是一种发现于嗜热菌中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在PCR扩增技术中有重要的作用,由我国台湾科学家钱嘉韵最先分离成功。
下列关于Taq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Taq酶可以为DNA复制过程提供能量B.Taq酶耐高温说明温度对Taq酶的活性没有影响C.Taq酶耐高温的特性与其特定的结构有关D.Taq酶的基本单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7. 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该多肽的肽键个数为()A.q-2B.p-2C.q+2D.p+28. 我们对暂时使用的电话号码需要记录下来以防遗忘,对自己亲人的号码却张口就来。
四川省宜宾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乙代表某结构,甲、丙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乙表示骨骼肌,则丙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若乙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丙内流静脉血C.若乙表示小肠,则饭后丙内葡萄糖含量增加D.若乙是胰岛,则饭后丙内胰岛素含量会增加【答案】B【解析】若乙表示骨骼肌,当血液流经此处时,进行了物质交换,则Ⅲ中变为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的静脉血,A正确;如果乙为肺部的毛细血管,甲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丙是肺静脉,丙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B错误;若乙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葡萄糖含量增加,C正确;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
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
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丙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D正确。
2.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而D是青春期心理上的变化,不是身体的变化,故选D。
四川省宜宾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运动是以()为支点A.骨B.关节C.骨骼肌D.骨骼【答案】B【解析】【分析】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即可解题。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点睛】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要了解我校的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最佳的研究手段是A.文献检索B.实地调查C.上网搜索D.设计问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实地调查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搜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
要了解我校的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最佳的研究手段是实地调查。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毛桃个小味差,水蜜桃个大味甜,桃树种植户将一段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所结果实的情况是()A.接穗上只结水蜜桃B.接穗上既结水蜜桃又结毛桃C.接穗上只结毛桃D.砧木上只结水蜜桃【答案】A【解析】【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能保持接穗性状的稳定。
【详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因此将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接穗上只结水蜜桃。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嫁接能保持接穗性状的稳定。
4.下列各项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C.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D.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白和黄色【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BC不符合题意;小猫的毛色不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与自然选择无关,故D 符合题意。
【点睛】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遗传和变异。
5.关于人的舌头能否向中间卷曲这一性状,小华同学对家人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祖父、祖母体细胞中都含有不能卷舌的基因B.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C.姑姑和妈妈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相同的D.若爸爸和妈妈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表现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概率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因此祖父母都卷舌,生下不卷舌的爸爸,则不卷舌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则祖父、祖母体细胞中都含有不能卷舌的基因,正确。
B.在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爸爸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正确。
C.爸爸不能卷舌,其基因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那么祖父母的卷舌是显性性状,由杂合基因控制,如图所示:能卷舌的姑姑基因可能是AA或Aa,小华基因一定是aa,均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a,因此妈妈的基因一定是Aa,错误。
D.若爸爸aa和妈妈Aa再生一个孩子,如图所示:则该孩子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机会相等,各为50%,正确。
6.下列与人的生殖发育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B.生男生女是由父亲产生的精子决定的C.从受精卵到胎儿发育成熟在母体内大约需要40周D.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卵管【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据此答题。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结合的,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生命的诞生,A正确;父亲能产生数量相同的两种类型精子,而母亲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
因此,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B正确;怀孕到40周左右(280天),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因此人体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到胎儿出生前,在母体内大约需要280天,C正确;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知识点的情况,属于基础题。
7.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关于这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改变生物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
【详解】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
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种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
8.下列疾病与人体激素分泌无关..的是A.夜盲症B.甲亢C.糖尿病D.巨人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夜盲症是由于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甲亢是因为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是因为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技术分泌异常症。
9.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C.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D.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0.建立模型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模型及其说法正确的是()A.若X是肺泡,那么②是静脉血B.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C.①②表示细胞的分裂,③表示细胞的分化D.植物细胞模式图【答案】C【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最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4)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线粒体。
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详解】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若X是肺泡,那么②是动脉血,A错误;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错误;过程①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的分裂,过程②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的分裂,过程③中细胞的功能、形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正确;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等。
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图示是动物细胞结构,D错误。
【点睛】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1.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大枣,甲地的大枣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为探明原因,有人对两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查,结果见图,关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白天温度较高,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较多B.甲地昼夜温差大,夜间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糖类较少C.乙地土壤不够肥沃,不适合枣树生长D.乙地平均温度较高,大枣基因发生了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资料中的条件,甲、乙两地的大枣是同一种大枣,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夜间温度。
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程度不相同,即大枣的甜度不一样。
【详解】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大枣是同一种大枣,遗传物质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相同,所以两地的大枣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基本相同的。
夜间大枣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
但由于甲地夜间温度是12度比乙地22度低了10度,所以夜间甲地大枣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因而甲地大枣的有机物积累的多,含糖量比乙地的高。
因此甲地的大枣比乙地的含糖量高是因为甲地的昼夜温差较大形成的。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以及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化过程的理解。
12.今年(2014年)的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卫组织突出强调病媒传播疾病日益严重的威胁,并提出“小小叮咬危害大”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