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程标准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们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有新的突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教学重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2.产业结构的调整。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关于能源与生活的视频资料及关于山西煤炭基地的景观图,关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山西能源地位的数据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提问: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入手。
师:这些条件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区域,它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读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劳动力资源充足②消费市场广阔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②开发石油资源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就地建设坑口电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1选D,2选D。
第1题,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消费市场广阔。
第2题,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的措施包括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就地建设坑口电站等。
(2019·湖南学考)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资源量约有5 000亿吨,有“南方的煤海”之称。
几十年来,六盘水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植被破坏、采煤区沉陷等诸多“后遗症”。
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六盘水市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大气污染D.土地沙漠化4.20世纪的德国鲁尔区因煤而生,也因煤而衰,后经综合治理形成了如今新的绿色鲁尔。
其综合治理经验对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 )A.加大采煤力度B.减少环保投入C.关停所有煤矿D.调整产业结构【解析】3选A,4选D。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开采导致的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鲁尔区的治理经验包括减小采煤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
【补偿训练】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以矿石开采、加工、冶炼为主导产业的矿业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面临着痛苦的转型。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是( )A.玉门B.大庆C.攀枝花D.大同(2)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绿地面积减小C.地质灾害频发D.水土流失加剧(3)为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政府应该( )A.严格禁止资源开采B.倡导实施清洁生产C.积极发展新兴产业D.建立资源产业园区【解析】(1)选D,(2)选A,(3)选C。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解读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途径。
3.能源的综合利用。
4.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的相应措施。
知识清单1.资源开发条件(1)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要________,不仅要考虑________,而且要考虑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________,________条件好;________广阔;________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省煤炭资源除储量丰富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分布________;煤种________;煤质________;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________,________,适于________和________。
(4)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______的增加、______的提高和______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而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______为主,这都为山西煤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______条件。
2.能源基地建设(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扩大________;提高________;加强________。
(2)山西省不断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了大同、________、____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________和推动________的调整,山西省加强了________方面,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
3.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________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其经济结构不仅________,而且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问题(2)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________优势,围绕________,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________的________程度和________。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2019·山西太原质检)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1~2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C)①煤、气、盐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④科技力量雄厚⑤国家政策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D)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榆林没有水路交通,该地处于陕西,科技较落后,故②④说法错误。
第2题,发展重化工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完善基础设施;但重化工业属于严重污染的产业,会加剧当地大气污染.3.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B)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解析】炼铝厂是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应靠近能源丰富的地区布局。
4.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D)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解析】变输煤为输电,燃烧发电,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因此不能降低山西省内的环境污染。
(2019·石家庄模拟)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B)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6.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C)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解析】第5题,煤田露天开采,一定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课题的背景1、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2、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掌握了选择最优区位的方法。
并对资源的分类有所了解。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的读图能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对于东北学生而言,学习本课题的优势是东北冬季供暖煤炭使用量,学生熟悉,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生疏,这又是他们学习本课题的一个障碍。
二、教材分析: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源分类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1、思路:针对“学情分析(3)”所述东北学生的实际,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出以下教学思路:引出课题(引用东北的能源状况)区域定位及教材涉及区域的基本地理知识(补充)铺垫教材知识教学 归纳案例分析方法和思路知识迁移练习 2、流程四、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 小组展示 五、教学准备视频、 课前预习案、 课上探究案、课件、投影仪 六、教学的实施过程七、板书设计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分类能源基地建设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材第43页活动1.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
(1)输出煤会减轻本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而减轻使用地的环境污染。
每一种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从输出成原来看,输电成本低,而输煤成本高。
(3)山西缺水,燃煤发电消耗大量水资源。
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不是简洁地确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它们是各有利弊的,正由于如此,这两种方式始终并存。
2.资料揭示的内容如下:(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削减;(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晋煤的比重将减小;(4)山西煤炭的开采因种种缘由不具优势。
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
假如不重视这个问题,不实行预防措施、准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行能持续进展。
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格外单一。
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峻威逼。
更为严峻的是,假如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小,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格外不利的影响。
为避开这种状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能源的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产品的附加价值。
教材第46页活动1.从煤炭资源隐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多亿吨,储量丰富,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洁,煤层厚、埋藏浅。
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经过,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