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 两代人的对话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不可。
2、能力目标: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
”但华华却不以为然。
引导学生讨论:父母为什么为难过?你对此怎么看待?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辩论明理】借我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内容: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因为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举个具体的例子设计教学情境,分析处理方法,接着让学生讲自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最终得出有必要、有办法解决家庭矛盾的结论。
第2框两代人的对话考纲、大纲描述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材内容分析通过情景选择,让学生知道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通过让学生模拟小莉与家长商量的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与之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通过小毛与父母交往的故事分析,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会归纳学生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学情分析有七年级一年的基础。
八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有,方法不当。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教学目标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有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重点1、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2、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难点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师复备导情景故事导入思学生自主学习,认真看书,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完成导学提纲。
老师关注学生状态,巡回检查,给予一定的指导。
1.阅读课本第23页,第一个材料中的两幅图片中的说法,小组交流后回答: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
2.阅读课本第23页小冰的材料和24页“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的相关链接,小组探究交流:我们怎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请说出解决冲突的途径和程序)3.阅读课本第24页小莉的材料和第25页关于沟通技巧的相关链接,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小品表演:几名同学扮演小莉的家长,几名同学扮演小莉,两者用不同方式沟通,寻找最佳途径。
学生根据自学内容进行自学课题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主备人:蓝旻芳复备人:蓝旻芳时间温馨提示:仔细看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它会让在学习中迷茫的你找到方向一、学习目标:1、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难点:通过与父母沟通的能力三自主学习内容第一步: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积极的做法是。
2、当我们与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时,首先要,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
商量就是的过程。
3、通过商量,弄清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沟通的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使我们如愿以偿。
4、我们与父母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是前提,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沟通的结果是。
5、,交往起来无烦恼。
要学会、得体的赞赏父母,这是增进的有效方法6、,交往起来免误会。
与父母交谈,要先、再,在倾听中体会父母的、和。
7、,交往起来无烦各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恼。
,交往起来免误会。
,交往起来无障碍。
在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第二步:合作交流,汇报总结。
活动一案例分析最近刚上初一的宁宁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
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爸爸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
”但宁宁却不以为然。
假如你是宁宁的好友,得知这一情况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活动二实践探究玲玲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喜欢与同学聚会。
一次她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事先没告诉家长,回家晚了三个小时。
家长非常着急,又打电话问老师,又到学校去找。
玲玲回家后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
玲玲很难过,她想不通为什么家长对她有那么多的约束。
(1)假如你是玲玲,你会和她有一样的想法吗?为什么?(2)对玲玲父母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理由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小结第三步:总结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不可。
能力目标: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对模拟表演先作出布置。
这个模拟扮演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正确解决与父母的矛盾。
要把剧情让学生看仔细,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
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在准备扮演活动中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内容: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因为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举个具体的例子设计教学情境,分析处理方法,接着让学生讲自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最终得出有必要、有办法解决家庭矛盾的结论。
当学生的争辩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异中见同;当学生争辩趋同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同中见异。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渗透辨证的观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比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家务事通常属于什么性质?是不是每件事只有一个答案?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分别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和思考,你会不会一定坚持自己的主见?在各有利弊的情况下,尊重别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好处?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应不应得理不让
人?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要不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又如说明家中矛盾容易解决,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更好等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
讨论和争辩的过程,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对于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提高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二、敢问路在何方——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
1.理解父母
阅读感悟:出示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到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与父母的交往亦如此。
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让学生选择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学家做作业、看录象了,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象,自己和同学都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象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到现场亲自捉拿;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
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分析和选择,不应该预定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确选择;老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难以预料的情况。
当老师遇到没有把握回答或者难以驾驭的问题时,可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将问题留待课下探究。
2.尊重父母
案例分析:母亲要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母亲问女儿:“回来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引导讨论:为什么亲子间的价值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
阅读感悟:《珍珠与谷物》(见附录)
设计意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珍珠和公鸡的价值观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需要不同。
价值不是固有的,事物的价值在于使用者的需要。
了解价值观取向是影响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言“话不投机半句多”。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多元价值观”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父母和孩子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正常的。
教学建议: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和父母价值观存在冲突?增进学生了解自己和父辈的价值取向差别的主要内容,如对服装的要求,父母在意便宜,宁可式样老一些;少年在意时尚,宁可质量差一些等。
引导领悟亲子冲突不是父母变了,也不是自己变坏了,而是自己长大了。
这一认识很重要,是积极沟通的前提。
因为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如头发的长短等,仅仅是一种文化。
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一定干戈相见,它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接纳多元价值观而缓解的。
3.认真聆听
活动内容:寻找父母与我们的共同点: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的……
设计意图:家长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地,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敞开心扉。
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孩子独立的要求,甚至向孩子做出妥协和让步。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有这么多与自己相似的行为特征,并把这种新感觉描述下来。
4.讲究艺术
出示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
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
”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
“啊!你是在嫌我罗嗦呀!”母子俩都笑了。
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
请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教师行为:在引导的时候,重点应提示学生“策略”内容并不重要,而且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习思考什么是双赢的策略?要尽量避免“不满——冲突——冷战”这样的应对模式。
教学建议:要提示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
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5.模拟沟通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小莉的例子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设计意图:第二个活动侧重于探究处理冲突的步骤,这个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不光有个步骤问题,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沟通涉及的经验很多,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尊重父母,理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