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词虚词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45.50 KB
- 文档页数:26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它们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高考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实词:
安:安定、安宁;
奉:侍奉、供奉;
间:间隔、缝隙;
就:完成、实现;
视:看、注视;
出:出现、露出;
生:生命、生存;
坐:坐着、受罚;
鄙:轻视、鄙视;
操:节操、操守;
信:诚信、信任;
之:的、助词;
以:用、因为;
薄:轻视、不厚道;
恶:厌恶、不好;
病:疾病、痛苦;
顾:顾虑、考虑;
策:计策、策略;
独:独自、特立独行;
伐:进攻、讨伐;
盖:遮盖、覆盖;
故:所以、因此;
好:喜好、喜欢;
劳:劳力、勤劳;
就:完成、实现。
虚词:
以、于、则、而、若、所、之、焉、也、乃。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和记忆。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
《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沛公安在?"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实词: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⑥败立:①站立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廉)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②交互:叶叶相交通(孔)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引退:引次江北(赤)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②死③终于:卒相与欢(廉)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将:①将领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②侍奉: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秦则无礼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指)难:(nán)困难(nàn)①灾难:奉命于危难之时(出)②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方:①方圆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语:(yǔ)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yù)告诉:不可不语。
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斥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一、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实词是指能够表示客观事物、情感、动作、状态的词语。
根据它们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对象的词语。
名词具有性、数、格等语法标示。
名词的基本特征是可以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或补语等成分,具有一定的修饰词。
名词常见的变化形式有单复数、所有格等。
2. 动词: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等的词语。
动词是一类最富有变化的实词,具备词语的时态和语态变化。
动词在句子中通常担任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和代词的词语,力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或程度。
形容词的基本特征是可以做定语或表语等修饰成分,可以和名词或代词构成词组。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原因等语义。
副词通常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或频率。
二、虚词的概念和分类虚词是指在语法上没有或仅有轻微语义的功能词语,它们与语法结构有关,常常用作连接词或标志词。
虚词在句子中担任连接词、助动词、助词、标点符号等功能。
1. 连接词:连接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连接句子、词组和单词,起到衔接语言成分的作用。
连接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接词、转折连接词、因果连接词、让步连接词等。
2. 助动词:助动词是用来帮助或限制主要动词的虚词。
助动词有“有、是、在、要、能、会、应该、必须”等。
助动词的功能通常是表示时态、语气、情态和否定等。
3. 助词:助词是一种虚词,用来标示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词义关系。
助词主要包括主语助词、宾语助词、状语助词、定语助词和补语助词等。
4. 介词:介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目的等关系,介词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前,构成介词短语。
5. 代词:代词是一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代替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