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八年级10
- 格式:doc
- 大小:408.0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所有介质中相同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光源?()A. 太阳B. 月亮C. 萤火虫D. 蜡烛答案:B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6 km/sD. 3×10^7 m/s答案:B4. 以下哪个选项是晶体熔化的特点?()A. 温度不变B. 温度升高C. 温度降低D. 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答案:A5.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 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磁波的应用?()A. 无线电广播B. 光合作用C. 热传递D. 重力作用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是串联电路的特点?()A.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B.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积C. 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D. 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并联电路的特点?()A.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B.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积C. 总电流小于任一支路电流D. 总电流大于任一支路电流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流表的使用规则?()A. 电流表可以与电源直接连接B. 电流表可以与电压表直接连接C. 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D. 电流表应并联在电路中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能表的用途?()A. 测量电流B. 测量电压C. 测量电能D. 测量电阻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2.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八年级 物理(满分:7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多选题每小题3分。
1-5题为单选题,6-8为多选题,共19分。
多选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B.C.D.2.小明乘坐爸爸驾驶的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側窗外并排停着的汽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去了,对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产生了幻觉;B. 一定是小明爸爸突然在“倒车”;C. 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向后运动;D. 小明的汽车与右侧的汽车始终相对静止3.在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3米。
它们的s ﹣t 图象为图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
则( )。
A .图线c 可能是甲B .图线a 一定是乙C .图线b 一定是甲D .图线b 可能是乙4.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B .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5.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小枫同学和小红同学在第一学期的物理学习中,觉得“物理学法有千万条,动脑动手是第一条”,下面是检测你本学期物理学法是否得当的一些的问题,请你认真作答!(可能用到的物理量:333333110kg /m ,0.910kg /m ,310kg /m ρρρ=⨯=⨯=⨯水冰砂)一、选择题(请你只选择一项符合题意的答案字母符号,在答题卡对应符号上用2B 铅笔涂黑,每小题3分,共计54分):1.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冬天洗澡水合适的温度大约是65C ︒ B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C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6mD .一名中学生跑100m 成绩大约15s2.“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可入肺的微粒。
25μm .相当于( )A .62.510km -⨯B .32.510mm -⨯C .12.510nm -⨯D .92.510m -⨯3.游客在夜晚登上“晴川阁号”游轮后,游历两江四岸,如同在现代桥梁博物馆中穿梭,还可以观看一场无与伦比的武汉灯光秀。
在“晴川阁号”游轮前行中坐着的游客感到自己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桥梁B .高楼C .江水D .“晴川阁号”游轮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B .两物体运动18s 时相距15mC .两物体在第15s 相遇,且在0~15s 平均速度相等D .甲物体在0~20s 的平均速度为10m/s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前半段路程2s 和后半段路程3s 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的坡度较小,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B .若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后过一会才停止计时,测量得到的平均速度偏大C .小车通过全程1s 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后半段路程3s 的平均速度D .为了测量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3s 的平均速度,可以把小车放在中点位置开始向下运动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四个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 .图甲:乒乓球被弹开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得越快B .图乙: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逐渐升高C .图丙:当不断向外抽气我们听到真空罩里闹钟声音越来越小,能够直接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D .图丁:禁鸣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15C 时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C .几千米外也能接收到次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8.小枫用煤油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包含刻度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B .瓶体若灌满水,该温度计也可以准确反映0100C -︒的温度变化C .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让细管液面变化更明显D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分别达到2cm 的B 处和6cm 的A 处,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5C ︒.9.学习物理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看到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出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B .炎热的夏天,人们打开电风扇降低了室内的温度,所以会感觉凉快C .煮饺子水开了之后改用小火煮,可以节约燃料D .冬天取暖的暖气片安装在墙面的下方,是因为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流动10.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图中所示汽车的速度为,其物理意义是 .第1题第2题第6题2.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天鹅湖水面上飞过.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水中的“倒影”是___ _ (选填“实”或“虚”) 像.3.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全程不采用声呐系统测距,这是因为;笛子在演奏过程中,改变手指堵孔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乐音的 .4.唐代杜甫诗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吹起茅草的施力物体是;这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是5.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块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某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多次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应记为 cm.6.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侧(选填“左”或“右”),折射角的大小是第7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8.已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6,将60kg的物体运到月球上,其重力是____ _ N.(g=10N/kg)9.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简尾通常表示力的作用点,此即为力的图示.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按给定的标度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G的图示. 10.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图像,其中纵坐标m表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横坐标V表示液体的体积.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图中m的值应为_ g.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在课堂上,老师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课,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12.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13.小明和爸爸自驾游,汽车行至多沙山坡时,车轮打滑,不能前行.爸爸让小明下车,便于爬坡,小明否定了爸爸的提议,邀请路边的行人上车,车果然不再打滑,开上山坡.下列做法与小明的做法蕴含相同原理的是()A.给自行车上安装滚动轴承B.给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剂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D.自行车车胎表面有花纹14.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B.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C.出发5s后,甲、乙之间距离为5mD.出发10s时,乙通过的路程是15m第14题第19题第20题15.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定不同B.同种物质的密度-定相同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不同1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C.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17.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5:4,体积之比为1:2,则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A.5:2B.2:5C.8:5D.5:818.把一个实心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再把该铜块擦干后轻轻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已知ρ酒=0.8x103kg/m3,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A.8gB.10gC.16gD.20g19.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簀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11NB.一定等于9NC.一定小于9ND.一定大于11N20.如图所示是一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随物距u变化规律的图像,小琳同学用光具座和此凸透镜进行实验.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靠近6cm时,这时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不成像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21.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20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请帮他补充完整以下操作:(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_ 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齐分度盘的中央刻线;(2)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将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左盘中,用镊子由大到小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当放入5g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3)在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22.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解释说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同学们查到光从某种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1: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中第二行第一个空格中折射角是(2)光从这种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___ 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入射角i≥__ 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为了搞清楚不同物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为什么不同,同学们又查到了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数据如表2: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3)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 _入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3. 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观察三个实验,比较丙图和图所示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相同时,_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在进行乙图中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滑动摩擦力Fr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 N的关系图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 N=1N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__ N.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N.四、推导与计算题(第24题6分,第25题6分,共12分)24.小刚分别利用“作图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0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AC、 A0 为两条特殊光路,请你利用这两条特殊光线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A' B' ;(2)运用“实验法”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测量出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请分析判断该凸透镜焦距的大致范围.25.小明爸爸在文具店买了一包A4打印纸,上面标示如图所示,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包打印纸共500张,70g/m2的意思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小明想知道这包打印纸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用刻度尺测出了这包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是30cm 和21cm,总厚度为5cm,请你帮他算算:(1)每张打印纸的质量是多少?(2)打印纸的密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 100km/h;该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km;2、静止;虚;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4、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 3.81;6、如图所示7、左; 35°; 8、 100; 9、如图所示 10、 0.8×103; 88;21、(1)水平;零刻度线;(2)取下5g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直到指针在分度标尺的刻度线中央;(3)82.4g;22、(1)0°;(2)增大; 41.8°;(3)小于;23、(1)甲;(2)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3)0.2; 1.2;24、(1)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u>v,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像距范围f<v<2f,即f<20<2f,解得:10cm<f<20cm;25、(1)一张的总面积:S= ab= 30cmx21cm = 630cm2 = 6.3×10-2m2这张纸的质量:m= 70g/m2×6.3×10-2m2 = 4.41g,(2)这包纸的体积:V= abh = 30cm x21cmx5cm = 3150cm3;这包纸的质量:m总=m×500 = 4.41g×500 = 2205g 纸的密度:ρ= m总/V=2205g /3150cm3=0.7g/ cm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4、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6、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7、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力的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单位8、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上升的电梯 B.地面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1 = P2= P3B.P1<P2<P3C.P1>P2>P3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10、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班别姓名座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学楼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D.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A.24m/s B.25 m/s C.26 m/s D.无法判断3.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呈现清晰的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D.流星赶月5.深秋季节,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些,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中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了C .肉中的冰会熔化D .肉中的水会蒸发7.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 A .将游码向左移动 B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8.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时的实际 时间是:( )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9.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10.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 .2∶5 B .1∶2 C .4∶5 D .5∶411.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2.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 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图1()A.5m/s B.10m/s C.15m/s D.20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3.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子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就会改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 《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 . .”。
从物理学角度看,“剑不行”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舟B. 岸C. 流水D. 舟中人2.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
编钟音乐性能保存完好,声音优美,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个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这里所说的“音域宽广”描述的是声音的哪个特性?()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频率3. 如图所示,是一种未来可用于航空飞行器制造的“微格金属”特殊材料,这是一种合成的3D多孔开放式蜂窝聚合物材料,该材料99. 99%中空结构,意味着99. 99%部分都是空气,可以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如果将一枚鸡蛋包裹在该材料中,从25楼扔下,即使砸坏地面鸡蛋也不会破损;用外力将它压缩50%,外力撤销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
下列物理属性与它无关的是()A. 密度小B. 导热性好C. 硬度大D. 弹性好4.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温情寒冬,情满冬至”主题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包饺子,下列步骤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手推面杖来回运动B. 面团被擀制成面皮C. 揉捏面团D. 面皮包馅捏成饺子5. 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思维。
如图是小军复习摩擦力时构建的思维导图,适合放在图中③的实例是()A. 乒乓球拍粘上一层橡胶B. 瓶盖一侧有条纹C. 下雪天给轮胎装防滑链D. 磁浮列车6.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山峦在水中的“倒影”B.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C. 放大镜把字“放大”D.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7. 高原反应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高原性缺氧应激反应。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物理温馨提示:1. 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2. 本试卷中取g=10N/Kg;3.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4. 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学物理、识生活。
下列估值符合实际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B.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5sD.华容县12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36.5℃2.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 B.1.712dm C.0.01712km D.0.1712m3.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A.3∶1B.3∶4C.5∶3D.4∶34.家住二楼的小明早上醒来,听到同学小华在楼下喊他一起打球。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音调高C.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D.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华,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 .发声的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6.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
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B C D A.墙上的“手影”B.露珠下放大的“叶脉”C.水中的“倒影”D.“折断”的铅笔7.过度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是造成青少年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不是力学的基本单位?A. 牛顿(N)B. 焦耳(J)C. 千克(kg)D. 秒(s)2.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其动能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A. 质量、速度、时间B. 质量、速度、距离C. 质量、速度 D. 质量、加速度3.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 小孔成像B. 彩虹C. 镜子中的像D. 海市蜃楼4. 下列哪种电路元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A. 发电机B. 电灯C. 电动机D. 电热水器5. 下列哪个过程是放热反应?A. 燃烧B. 融化C. 汽化D. 照射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其动能大小与时间无关。
()3.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最快的。
()4.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5. 水在0℃时结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力的单位是______,能量的单位是______。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3.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电压的单位是______。
4. 水的密度是______,冰的密度是______。
5. 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简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3. 简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4. 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
5. 简述声音的传播原理。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求其动能。
2.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3. 一条电阻为10Ω的导线,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导线两端的电压。
4. 一定质量的水从10℃加热到100℃,求水吸收的热量。
5. 一辆自行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速度为10m/s,求自行车行驶100m所需的时间。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24分,不选、多选、错选均得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 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2.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形“影”不离D.湖光倒“影”3.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4.下列图形中的“眼睛”及矫正,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得分6.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中电流的电路是() 7.下图中只能测定小灯泡L28.使用电流表时,不允许将其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是因为()A.电路形成开路B.电流很大,烧坏电流表C.电流很小,无法读数D.这只是习惯而已得分二、说理选择(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得0分)9.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理由:。
1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理由: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可以产生声音。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物理试卷说明: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3.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 “微缩景观” 指的是小规模、缩小尺寸的景观或场景。
请估计图微缩计算器的正确规格( )A. 尺寸(长×宽×厚):18 cm×12.5 cm×3.5 cm ,质量:200 gB. 尺寸(长×宽×厚):18 dm×12.5 dm×3.5 dm ,质量:2 gC. 尺寸(长×宽×厚):18 mm×12.5 mm×3.5 mm ,质量:2 kgD. 尺寸(长×宽×厚):18 mm×12.5 mm×3.5 mm ,质量:2 g2. 小陈坐在甲图中白色A 车中,用相机拍摄旁边与其速度相同的黑色B 车,拍出了有运动感的照片(见乙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相机处于静止状态B. 相机与被拍摄车辆保持相对静止C.以被拍摄车辆为参照物,公路旁的树木处于静止状态的D. 以上说法均正确3. 人敲鼓时,鼓槌每秒敲击鼓面的次数不足20次,因此小明认为此时敲鼓发出的是次声波。
小张不赞同,提出了以下观点用于反驳小明的观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 人耳是无法听到次声波的,所以鼓声不是次声波B. 人敲鼓的频率不等于鼓面振动的频率C. 次声波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鼓声不会,所以鼓声不是次声波D. 实际上,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大于20次4. 如图,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
正午时刻,依据表在圭上影子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圭表的主要光学原理是( )A. 光沿直线传播B. 光的色散C. 光的折射D. 光的反射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煮鸡蛋刚捞出时没那么烫,是由于蛋壳表面水蒸发吸热B. 彩虹与海市蜃楼都与光的折射有关C. 夜间探测仪通过紫外线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从而进行夜间探测D. 吹风机开热风档吹头发更快干,主要是因为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6.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上出类拔萃;铸造的过程中,将铜液灌进模具,冷却成型,铸造初步完成,铜液冷却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固.7. 小红为了研究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把四个模型分别直立在玻璃板前。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 理 试 卷说 明:本训练卷分卷和Ⅱ卷,满分100分,答题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姓名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
你可能用到的物理量∶声速v=340m/sρ水=1.0×103kg/m 3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图的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A .灯光B .闪电C .水母D .太阳2.下列透镜不属于凸透镜的是A .B .C .D .3.下面是小军画的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4.如图,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 .图甲,通过调节。
烛焰通过小孔可以成等大的、缩小的、放大的三种实像B .图乙,地面上的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C .图丙,夏天的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 .图丁,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红光偏折的最厉害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A .水中的手指折断了B .手影游戏C .潜望镜D .自行车尾灯6.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其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雨后出现彩虹B .水中的倒影C .池水变浅了D .树荫下明亮的光斑7.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如图所示,光路图(S 表示鱼,S ’表示鱼的像)正确规范的是A .B .C .D .8.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虚像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时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时像变小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9.如图甲所示、把一个箭头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空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箭头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在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箭头不同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①②⑤B .①②⑤C .③②⑤D.④③②⑤10.下列四幅图中,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11.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光具座上刻度的分度值是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还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C.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蜡烛透镜位置不变、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D.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12.如图所示四个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中,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图乙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绷得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图丙中,向下拉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D.图丁中,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变低13.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1.下面哪个是物理学基本量的组合?( )A. 功率B. 速度C. 加速度D. 动能答案: B2.压强的公式是( )。
A. P = F/SB. P = F × dC. P = W/tD. P = E/Q答案: A3.工作的单位是( ) 。
A. 焦耳B. 牛C. 瓦特D. 瓦时答案: A4.在一根金属线材中,电荷通过它时,线材会发出哪种波动?A. 音波B. 电波C. 热波D. 光波答案: B5.电动机中,哪个部分转动?A. 定子B. 绕组C. 磁极D. 动子答案: D6.若用小于焦耳的单位来表示能量,则它应为( ) 。
A. 千焦B. 千瓦时C. 瓦时D. 焦答案: D7.晶体管常被用于制作( )。
A. 音响B. 电视C. 电脑D. 线路板8.防雷针的原理是( )。
A. 将人体内部的电荷释放到地上B. 将云中的电荷释放到地上C. 防止地电流产生D. 防止气压的变化答案: B9.下列物体中,哪个物体的密度最大?A. 银块B. 泡沫塑料块C. 大理石块D. 木块答案: A10.下列哪一组机械工作都是由摩擦力造成的?A. 滑轮工作B. 螺丝拧紧C. 车子行驶D. 打钉子答案: D11.光可以分为( )种。
A. 3B. 4C. 5D. 6答案: D12.下列能量中,哪一种能转换成电能?A. 热能B. 光能C. 动能D. 化学能答案: D13.下列哪个单位不是力的单位?A. 牛B. 阿秒C. 磅D. 千克力答案: B14.卖气球的人在气球中加入氢气会发生什么?A. 气球会浮空B. 气球会下沉C. 气球会放出光D. 气球会发声答案: A15.数学符号“Δ”表示哪个物理量的变化?A. 速度B. 加速度C. 动量D. 能量16.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成恒定关系的运动是( )。
A. 匀变速直线运动B. 匀速直线运动C. 匀速圆周运动D. 摆运动答案: B17.在电路中,将单个电池加入电路的但是无法让装置工作,应该加( )。
陕西省陕西师范大附属中学2025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1.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生日,为庆祝祖国70周年,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其中直升机方队组成了“70”字样飞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其中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某一架直升机相对于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C.直升机是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是地面D.直升机是静止的,它们的飞行速度可以不同2.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线B.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C.为了保证家庭电路安全,尽量不要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3.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A.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B.太阳还在地平线上,人们便能看见它C.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D.日食和月食现象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5.苏州街头有一个会说话的交通警示产品,名为路口智能语音警示柱”。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3、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4、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5、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5N,0N B.0N,5N C.5N,5N D.5N,10N7、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8、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A.只有重力B.重力和空气阻力C.重力和手的推力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9、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仿生人工木材,该木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隔热防火等优点.关于该木材的属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导热性差B.硬度大 C.耐腐蚀性好D.密度大11、右图是电阻甲和乙的图像,小明对图像信息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B.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其电阻值为10Ω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2VD.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A12、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13、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14、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15、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2、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常见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_____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力.4、小明五一期间跟爸爸乘火车去张家界游玩,火车在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________的;以车窗为参照物,火车上的座椅是________的.5、如图所示,某人用12 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八年级(十)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九年级的王平同学身高172 (请填写合适的单位),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3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分钟。
2、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梁祝”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
4、山西南端平陆县有一个“地下村庄”,是一种传统的居住形式,如图所示,住户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门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房子里去,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a=;午后,随着太阳西斜,a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
5.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
成镜。
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位置.例如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
6、“每天测量体温”是预防“埃博拉”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位同学在测
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所示。
其中
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
了。
7、在“测量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已给出的器材有:天平和砝码、细线、金属一块。
上述器材中,还必须补充的器材是和。
在测得这金属块的质量m和体积V后,应当用公式求得这金属块的密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12小题,共36分)
8、课堂上老师经常使用扩音机,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9、我国的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
10、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
11、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大气湿度无关的是()
A.雾 B.风 C.雪 D.霜
12、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
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5、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16.一书本都是白纸黑字,每个字都看得特别清楚。
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人眼睛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人眼睛
C、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7.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
A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 .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 .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18、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不是必要的?( )
A .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 .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C .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 . 判断天平横粱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19、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了
10
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体积增大了91 B .体积增大了101 C .体积减小了101 D .体积减小了91 三、作图题(5分)
20、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1、有一束光沿AO 射入一个暗盒中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若要使反射光线从小孔B 射出,试画出此时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如图乙所示,ab 是光源S 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 。
S ′是光源S 在平面镜中的像。
请画出:光源S 的位置、ab 的入射光线和ab 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 18 分)
22.指出图中测量长方体长度的二种使用方法中的错
误。
(a)
(b)
23. 如右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状态;
在DE 段,锡处于_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内进行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是一次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的情况记录,请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玻璃杯和液体总质量/g 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
质量/g
被测液体的质量
/g
被测液体的体积
/cm3
液体密度
g/cm
3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cm;(2)如图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__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图1 图2 图3
(3)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 cm刻度线,则人眼在图中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________(“近
视”或远视镜)
四、计算题(9分)
26、一种超轻物质,取名“碳海绵”。
目前世界上最轻固体材料,这种物质每立方
厘米的质量为0.16毫克。
若航天飞机的总质量为2×106kg ,原来制造航天飞机的
材料密度大约为4×103kg/m3, 如果用碳海绵代替航天飞机的组成材料,则航天飞机质量为多少千克?
27为了判断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水/ml 量筒内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总/ml
790 200 350
(1)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3)若将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铅粉,则整个铁球受到的质量是多大?(ρ铁=7.9×103㎏/m3,ρ铅=11.3×103㎏/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