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髋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7.31 KB
- 文档页数:2
骨科案例分析一、男,23岁,从高处坠落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四肢不能活动。
查体:颈部压痛,四肢感觉、运动、反射均消失,高热(T40.01℃)。
X线提示:C4骨折,合并脱位。
1、导致病人呼吸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应如何搬运病人?3、该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哪些?二、患者,男,62岁,因“摔伤致右髋部肿胀活动受限2小时”于急诊平车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痛苦貌,测T36.1,p72次/分,R20次/分BP120/84mmhg,左髋部肿胀,叩痛明显,活动受限,右下肢外旋缩短畸形,左下肢末梢血运感觉正常,患者疼痛剧烈,医嘱予曲马0.1mg静滴后疼痛缓解。
X线提示;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胫骨结节牵引,5日后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1、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有哪些?2、骨牵引的护理要点?3、人工髋关节术后护理要点有哪些?三、患者,男50岁,因“摔伤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一小时’与16:00平车入病房,神志清,精神萎,痛苦貌,测BP120/80㎜Hg P80次/分R18次/分T36℃腰背部肿胀、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正常,感觉正常,予平卧硬板床,完善术前准备于即日入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保留导尿、预防感染、止血等治疗。
1、患者目前存在哪些护理问题?2、翻身时应注意哪些?3、如何判断肌力?四、患者,男。
35岁,因“摔伤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一小时入院”,神志清,精神萎,痛苦貌,查体:T 36.5 P 78次/分R 18次/分BP 135/80mmHg,左肩部肿胀,压痛,方肩畸形,上举、外展受限,左上肢末梢血运好,手指活动好,诉感觉无麻木。
完善相关检查,在颈丛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请说出该患者的医疗诊断?2、请说出该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3、请说出该患者的相关的护理措施?骨科答案一、答:1、因的脊髓损伤的病人,可因膈肌及肋间肌同时麻痹发生自主呼吸消失及窒息,呼吸肌功能完全丧失2、搬运:保持患者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
临床医学论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患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中,大多数患者均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但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会发生关节脱位的并发症,本文主要探讨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原因,以及分析了其护理对策。
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xx年4月至20xx年10月期间,共接收5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在4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10.5)岁,其中有28例患者属于股骨胫骨折,14例患者属于股骨头坏死,8例患者属于骨性关节炎;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分析,关节脱位的例数和原因,以及护理对策。
1.2 护理方法1.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向患者讲解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嘱咐患者和患者家属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基本情况,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人员还应继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1.2.2 术前准备护理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的一周均戒烟酒,停止服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同时给予常规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检查和患者外展肌肌力的检测,然后开始进行每日2次或3次,每次5分钟至10分钟之间的臀中肌、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以及一系列的辅助检查[1]。
在手术前的3天开始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和皮肤清洁的注意事项;在手术前的一晚所有患者均给予清洁灌肠和预防感染的措施,并针对患者的肌力训练和身体状况进行会诊,综合意见后评估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给出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
最后在手术当天的早晨,所有患者均禁止饮食和饮水,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服用术前所需的药物,以及留置导尿管等。
1.2.3 术后的护理当患者麻醉完全消失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的锻炼,从而促进患者静脉血液的回流,防止患者出现血栓的现象。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并找出对应的护理策略。
方法:将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对策,实验组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脱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比较多样,因此要提升患者认知,加强护理防范措施,减少术后脱位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原因;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在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以及对机体关节功能影响较大的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
术后早期脱位对于患者预后和康复不利,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的打击[1]。
而临床研究显示,有效、准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情况的发生。
本次就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并且找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0-84岁,平均年龄为(60.1±8.4)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2,年龄为42-85岁,平均年龄为(61.8±7.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1.2.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分析①患者有慢性病史或者手术史都会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身体机能比较差,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肌张力比较小,同时其关节稳定因素被破坏,关节周围软组织会松懈;②手术入路选择和假体安放位置不当,手术入路包括3种,分别为前、外、后外侧,一般来说,前侧入路发生脱位的可能性比较大,后外侧入路造成后脱位的几率比较大,这与假体的安放的脱位以及前倾角都有较大的关系,前倾角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造成脱位;③在手术时对体位控制不严格或者搬运不当都会造成脱位发生,一般来说患者情绪躁动时进行搬运会提升脱位几率的发生;④缺乏护理知识也会造成脱位情况的发生,很多患者在出院以后并没有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导致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例诊治及护理
过程的体会
1.诊断:首先进行临床检查,确定患者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做出诊断。
2.治疗: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复位后选择关节融合术来保持关节位置,以避免再次发生脱位。
3.护理:针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重点要做的是正确使用手术后的夹板,定期检查夹板的固定情况,确保夹板的正常使用,以避免夹板移位或脱落,有效控制夹板的旋转和屈伸力,以便尽快恢复活动能力。
另外,要注意做好关节活动的康复治疗,关节的活动量要逐步增加,强化肌肉群的锻炼,以期达到尽快恢复活动能力的目的。
体会: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畸形,患者及家属都需要非常耐心,并且需要正确的护理方式。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给予正确的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病例:右髋关节后脱位
[病例摘要]
主诉:男性,40岁,右髋外伤后疼痛,不能活动4小时。
病史:因乘公共汽车,患者将左下肢搭于右下肢上,突遇急刹车,右膝顶撞于前座椅背上,即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遂被送诊。
患者身体素健,无特殊疾病,无特殊嗜好。
体格检查:全身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情况:使患者仰卧位,右下肢短缩,右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各项活动均受限。
腹股沟部关节空虚,髋骨后大转子上移,股骨头隆起。
右膝踝及足部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可,右下肢感觉正常。
[分析]
〔1〕右膝顶撞损伤〔提示:股骨头正对关节囊薄弱部位〕〔2〕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提示:损伤部位〕。
〔3〕患者髋关节各项活动均受限,下肢短缩,右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提示:特定姿势——由于髂腰肌、股内侧肌群牵拉而呈现的特定体位〕。
〔3〕腹股沟部关节空虚,髋骨后大转子上移,股骨头隆起,右下肢短缩〔提示:骨性结构移位,明确脱位〕。
〔4〕右膝踝及足部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可,右下肢感觉正常〔提示:未合并损伤神经,估计为单纯脱位〕。
[结论]
对以上病症分析后,可认为该患者髋关节脱臼〔后脱位〕;未见合并神经损伤。
临床应配合辅助检查再确诊。
【涉及知识点】
髋关节周围骨性结构、关节囊特点;运动关节的肌;关节毗邻的重要神经、重要神经的分布。
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
方法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髋臼周围组织松解复位。
结果 56例髋关节脱位患者,其中25例复位成功,优良率87.5%。
结论患髋复位准确、可靠,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髋关节日后发育正常。
【关键词】髋关节髋臼先天性脱位手术由于髋关节骨性结构极为稳固,又有坚强的韧带及肌肉保护,因此髋关节脱位在大关节脱位中仅占第四位[1]。
多发生于青壮年,常由挤压伤、车祸及塌方等强大暴力造成。
收集2009年1月-2009年12月髋关节脱位患者5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髋关节脱位患者56例病人,男34例,女22例;年龄8~79岁,前脱位6例,后脱位50例,X线照片检查均为单纯性脱位,未合并骨折,患肢其他部位无骨折,无骨质疏松。
伤后复位时间4~24 h。
1.2 诊断外伤后患髋疼痛,明显肿胀,髋关节功能障碍。
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患侧膝关节亦轻度屈曲,常置于健侧膝上部呈“粘膝征”阳性。
患肢较健侧短缩,股骨大粗隆向后上凸出,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联线后上方可触及股骨头[2]。
X线片显示股骨头位于髋臼的外上方, Shenton线中断,并可显示有无合并骨折。
1.3治疗方法1.3.1 髋关节后脱位根据严重外伤史、典型临床表现以及X线片即可诊断。
治疗主要是复位及固定。
复位须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常用复位方法有Allis、Bigelow和Stimson氏法。
①Allis氏法:患者仰卧,患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一手持患者髁部,一手肘关节屈曲钩住腘窝,沿股骨干长轴向上牵引,同时下压小腿和外旋髋关节。
②Bigelow和Stimson氏法:复位时,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握住患肢髁部,另一手托住腘窝,在牵引下屈髋、屈膝、内收和内旋髋关节;后外展、外旋、伸直髋关节。
右髋则相反。
③切开复位内固定:当手法复位失败、合并骨折等时,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复位后持续皮牵引于伸直、外展30°位固定3~4周。
髋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一、引言本病是一种严重损伤,因为髋关节结构稳固,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脱位。
在脱位的同时软组织损伤亦较严重,且常合并其它部位或多发损伤。
因此患者多为活动很强的青壮年。
一般分为前,后及中心脱位3种类型。
脱位后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髂骨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之前者为前脱位。
脱位于该线之后者为后脱位,股骨头被挤向中线,冲破髋臼而进入骨盆者为中心脱位。
三种类型中以后脱位最为常见,这种损伤应按急诊处理,复位越早效果越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髋关节后脱位较前位常见,多为高能量创伤暴力所致。
受伤时髋关节处于屈髋屈膝位,受到来自前方的暴力,如此时髋关节处于中立位或外展位,常造成单纯后脱位。
如处于轻度内收位往往合并髋臼后上缘骨折。
2.髋关节前脱位较少见。
当膝关节受到外展暴力冲击时,股骨大转子与髂骨相碰,或股骨颈顶在髋臼前缘上,均构成力的支点。
若外展暴力继续作用,股骨头可冲破前下方关节囊而发生前脱位。
脱位后股骨头位于闭孔处者,称闭孔脱位;股骨头位于耻骨处者,称耻骨脱位。
三、临床表现外伤后患髋肿痛,活动受限。
其中:后脱位,患髋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
前脱位,患髋伸直外展外旋畸形。
中心脱位,患肢短缩畸形,髋活动受限。
四、检查方法1、X线检查:X线平片是诊断髋部脱位,骨折的最基本方法,大部分的髋关节脱位X 线片都能正确显示,但是,髋关节结构复杂,前后结构重叠,虽然大多数髋部骨折X线片均能确定骨折的有无,但难以显示骨折的确切程度,确切部位,移位的确切方向以及与关节囊的关系,且股骨头向后半脱位,髋臼后缘骨折,关节内小的骨折碎片,臼顶骨折,髋臼或股骨头小的撕脱骨折等X 线平片均易漏诊。
2、常规CT:常规CT 对大多数的髋关节脱位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较X 线片其优势在于能清楚的显示脱位的方向与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清晰准确地显示髋关节内是否有碎骨片的存在,这一点直接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如果嵌入的关节内碎骨片不能及时发现与清除,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病例分析一甑关节脱位病人的
护理病案分析
甑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男性司机李某,36岁,车祸伤后左髅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5小时。
1.5小时前驾车行驶中两车相撞受伤,伤后左髓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查体:左下肢短缩,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大转子高于Nelaton线,臀部可触及向后上突出移位的股骨头,未见反常活动,未触及骨擦感。
辅助检查:双侧甑关节正位片示:左侧甑关节空虚,股骨头向后脱位于散臼上缘。
1根据李某的临床表现及病史可考虑的诊断是什么?
分析:患者的诊断为:左侧甑关节后脱位。
因为:(1)典型的受伤机制:有明显的暴力外伤史。
(2)有明显的疼痛,甑关节活动受限。
(3)典型的右下肢畸形表现:患肢缩短,甑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大转子高于Nelaton线。
臀部可触及向后上突出移位的股骨头。
(4)X线:左侧散关节空虚,股骨头向后脱位于散臼上缘。
2根据李某的诊断,医护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分析:应立即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术,因为髓关节脱位后,由于甑部周围肌群的力量非常强大,在疼痛的情况下肌肉收缩使复位很难成功,而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松弛使复位容易成功且减轻患者的痛苦。
复位最好在24小时内,超过24小时后复位比较困难,且由于关节囊损伤后影响到股骨头的血供,容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复位成功后行患肢的皮牵引,并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
3入院后护士监测了李某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患肢的循环?你认为在病情监测中是否存在疏漏?为什么?
分析:髓关节后脱位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膝关节的屈肌、小腿和足部全部肌肉均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外侧及足部全部感觉消失。
因此针对此患者还应观察左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
4李某行手法复位成功后,局部疼痛减轻,为了保持患者的卧位舒适,可否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半靠位?为什么?
分析:不可。
髓关节脱位复位成功后,为了防止再次脱位,让关节囊得到充分的修复,一般固定2.3周,期间应用皮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患肢,保持患肢于伸直、外展位,防止散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禁止病人坐起。
5复位成功3周后,李某的患肢疼痛消失,主被动活动恢复正常,遂要求下到练习行走,你认为可否应允他的要求?
分析:不可。
对于髓关节脱位的患者复位成功后需要卧床休息4周,前 3 周患肢通过皮牵引或穿丁字鞋保持伸直、外展位,固定期间可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患肢距小腿关节的活动及其他未固定关节的活动。
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
4周后,去除皮牵引,指导病人扶双拐下地活动。
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以免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因受压而变形。
3个月后,经X线或MRI检查证实股骨头血液供应良好后,方可尝试去拐练习行走。
因此甑关节脱位复位成功后的固定时间、肢体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相对比肩关节和肘关节要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