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1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欧姆定律及应用》说课稿《欧姆定律及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抖书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应用》的课程。
2、教材分析本节课就是在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基础上,在学生自学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和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采用方法之后,它既合乎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重新认识规律,又维持了科学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做为一个关键的物理规律,充分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关键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就是分析化解电路问题的关键。
它就是电学的教学重点,也就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认知欧姆定律。
b、可以用欧姆定律排序电流、电压、电阻。
c、晓得串成、并联总电阻和分后电阻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自学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欧姆生平,培育学生细致精细、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精神;自学科学家奉献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唤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中学生重新认识事物的特点就是:已经开始从具体内容的形象思维向抽象化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思维还常与感性经验轻易二者联系,仍须要具体内容的形象去积极支持。
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四平市第十四中学赵晓波《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四平市第十四中学赵晓波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理念六方面向大家加以说明。
说课流程一、教材分析1.内容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提高其分析,总结、概括能力并在此成果基础上给出欧姆定律,进行“人体电流”的计算和对电阻串、并联的定性分析,从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概念、原理、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和规律后,才能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并获得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物是处在变化和发展中的,但在其变化和发展中一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便有规可循。
欧姆定律作为初中物理的规律性知识,教材的编写程序是从实际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电压,电阻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再进行理论概括、论证,然后把它们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这种思路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并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地位与作用:欧姆定律是整个初中电学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基本的电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节内容前承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是前面电学知识的聚焦和进一步深化巩固。
后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功、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并为高中阶段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做了铺垫。
同时欧姆定律对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及电工电子专业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能根据欧姆定律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欧姆定律》说课稿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的方式介绍欧姆定律,并在接下来的五个部分中详细阐述其原理和应用。
一、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1.1 电流的定义和符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量,用字母I表示。
1.2 电压的定义和符号: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具有的能量,用字母U表示。
1.3 电阻的定义和符号: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用字母R表示。
二、欧姆定律的表达式2.1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欧姆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U = I * 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2.2 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欧姆定律可以通过电子在导体中的运动来解释,电子在导体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形成电流。
2.3 欧姆定律的宏观解释:欧姆定律可以通过电路中的元件之间的电势差和电流来解释,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范围3.1 电阻的选择和计算:在电路设计中,根据欧姆定律可以选择合适的电阻值来实现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3.2 电路的安全性分析: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从而判断电路是否超过了元件的额定电流,保证电路的安全运行。
3.3 电路的故障排查:当电路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检测电阻是否正常工作,从而找出故障点。
四、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4.1 实验装置和步骤: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实验来验证欧姆定律,需要准备电源、导线、电阻和电流表。
4.2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通过改变电阻值和电压,记录电流的变化,并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4.3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五、欧姆定律的拓展应用5.1 欧姆定律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欧姆定律在电子设备中的电路设计、电源管理和电阻选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5.2 欧姆定律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欧姆定律在工程领域中的电路设计、电源管理和电阻选择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3《欧姆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理九年级上册中的第14章《电路与电流》,具体是14.3节《欧姆定律》。
1.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如何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计算验证欧姆定律;•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长导线、电池、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实验台。
3.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要求安排实验台,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4.1 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4.2 新课呈现(20分钟)4.2.1 引入欧姆定律•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
•解释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4.2.2 实验验证欧姆定律•在实验台上搭建电路,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值。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4.3 讲解和讨论(15分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
4.4 练习和巩固(10分钟)•配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
五、课堂讲评5.1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5.2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公式:U = I * R;•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古城初中孙林先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教学安排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掌握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纳入教学的,它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电学中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于通过复习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揭示欧姆定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欧姆定律,会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问题,进行电路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三、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各量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法、学法欧姆定律揭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各物理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体会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分析现象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法。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1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B: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欧姆生平,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和难点重点: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说学生1.学生结构本班有54名同学,男生28名,女生26名。
根据组内异质、组际平衡的原则分成九个小组,成员角色有组长、副组长、操作手、记录员、发言人等,成员轮流担当。
2.知识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能力基础经过几年的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的实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根据几年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1.在学生前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欧姆定律的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抖书九年级物理第12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内容。
它被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及伏安法、伏阻法测电阻之后,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欧姆定律作为反映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定律,对于欧姆定律的应用这一节,基于学生基础不很扎实,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分三节,第一节利用伏阻法测电阻,通过利用伏阻法的不同形式,让学生总结出测电阻关键要知道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根据R=U/I求得电阻;本节课通过只用一个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进一步对欧姆定律会灵活应用。
特别是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的电学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则通过习题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既是对欧姆定律的深入掌握,又是后期学习电功率的基础,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的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在本册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本班学生在初步学习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应用欧姆定律用伏安法、安阻法测电阻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利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电学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安阻法测电阻的多种形式,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1.会用一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测量未知导体的电阻.2.根据实验写出表达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安阻法测电阻的学习,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推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会用一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测量未知导体的电阻设计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4、教学难点:写出不同实验的数学表达式。
二、说教学法1、说教法在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细致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物理的教学特点及本班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实际情况,目的是用少量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应用如下教法:(1)分析法。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及上一节《探究电阻上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它的编排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它揭示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对它的理解与掌握,是今后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
因此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重点内容之一。
二、说学情分析1、学生行为特点:(1)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2)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动脑。
2、学生认知情况:(1)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概念已了解,但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仍缺乏理性认识。
(2)学生易用错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3)学生解答计算题能力有待提高。
课时安排: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情,把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学习欧姆定律并运用欧姆定律并进行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用欧姆定律分析电阻串联、并联后总电阻的大小。
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学会科学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感受欧姆得出欧姆定律的不易,学习科学家为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
难点: 1、应用物理定律解题的规范性;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在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细致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物理的教学特点,本人选了如下教法:( 1 )、分析法;(2)、讲授法;(3)、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在上述教学法的正确实施下,结合本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用了如下方法:自学法、概括归纳法、分析讨论法、练习法等。
《欧姆定律》说课稿(精选7篇)《欧姆定律》篇1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例楚都中学钟兆虎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主要是在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所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欧姆定律,即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会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定量计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会用欧姆定律定性分析电阻串联并联规律。
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为将来学习电能、电功律、电磁转换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时入高中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法,交变电流等内容作一个扎实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⑵能根据欧姆定律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⑶欧姆定律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解答电学的良好习惯。
⑵通过根据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并联电阻的规律。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能力。
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3、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欧姆生平以及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真理,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⑵通过试电笔使用的教学,增强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实施实施策略。
1、重点:⑴串联、并联电路中电阻规律的理解⑵欧姆定律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2、难点"串联、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3、实验策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涉及到的旧知识,试看通过理论,推导,对课本中的疑难之处做到心中有数。
《欧姆定律》说课稿核心素养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一、说教材1。
地位和作用:《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重点内容之一。
2。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3。
重点和难点重点: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说学生1.学生结构本班有54名同学,男生28名,女生26名。
根据组内异质、组际平衡的原则分成九个小组,成员角色有组长、副组长、操作手、记录员、发言人等,成员轮流担当。
2.知识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能力基础经过几年的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的实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根据几年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1。
在学生前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2。
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3.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
《欧姆定律及应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初中物理的()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首先,从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及章节的地位来说:《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它被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欧姆定律作为反映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是后期学习电功率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说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是电学的教学重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价值意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3、教学重点: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还是不能独立完成。
1、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精选3篇(一)尊敬的各位教师们,大家好!我是高中物理老师X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欧姆定律的物理说课。
首先,我将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是高中物理的一节基础课,通过教学,学生将掌握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欧姆定律的概念及公式、电流的测量和变化、电阻的计算和串联并联。
首先,我们来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及公式。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通过讲解公式及其物理意义,提高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然后,我们将介绍电流的测量和变化。
电流的测量可以通过电流表进行,学生需要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理解电流的测量单位安培的意义。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电阻对电流大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电阻下电流的变化情况。
最后,我们将引入电阻的计算和串联并联。
电阻的计算通过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学生需要掌握使用公式计算电阻的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规律。
针对上述教学内容,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首先,我将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
接着,我将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我还将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用动态图像和实验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最后,我将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和实验活动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而实验活动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规律,增强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欧姆定律说课稿(精选5篇)欧姆定律说课稿范文第1篇欧姆定律有效性反思电路设计滑动变阻器教材支配是通过试验探究来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
这样支配比较好,但实际同学动手参加率不高,同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不高,有点照本宣科,对欧姆定律不能真正实现探究的思想,如何转变你?欧姆定律(学校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这节课的特点是,非常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讨论的过程。
让同学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了解运用“掌握变量法”讨论多个变量关系的试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学问打下了基础。
教材支配是通过试验探究来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
这样支配比较好,但实际同学动手参加率不高,同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不高,有点照本宣科,对欧姆定律不能真正实现探究的思想。
究其缘由有三点:1.本试验是用欧姆定律来讨论欧姆定律由于同学还没学习欧姆定律很难理解为什么调整滑片的位置就能转变或保持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同学很难正确区分一段电路和整个电路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本试验中讨论AB这段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不简单将这段从整个电路中分别出来,更不会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在一个电路图中却要分次讨论两个试验规律先讨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后又更换电阻,讨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同学很难理解,更别说自己设计这个电路来探究其中规律了。
以上是同学探究试验和分析试验电路的障碍,如何来解决呢?在教学中笔者对试验教学做了适当的转变。
让同学自己分两步试验来设计电路探究规律:先激疑,后激智,引出正确的电路设计,再完成正确的试验操作。
第一步,讨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的设计是:保持电阻不变,用转变电池节数来转变电池两端的电压。
(由于同学很简单想到串联电池越多电压越大),于是我说,那你们就按你们的思路去探究,结果是能得出:电阻肯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却得不出:电阻肯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
《欧姆定律》说课1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电和磁一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自然科学》中重点内容之一。
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提出实验方案,通过做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第五册、第六册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以及为今后学习全电路欧姆定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欧姆定律这节课,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
所以,做好实验,利用数学方法正确得出二个实验结论,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是本节课重点。
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难点。
《欧姆定律》说课稿《欧姆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班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学问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平安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同学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同学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及熟识力气,确定以下目标:学问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洁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姆定律的熟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加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爱好。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把握变量法在试验争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依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阅历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同学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试验,突出物理学以试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留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同学经受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争论方法,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是留意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把握变量法,让同学在探究学习学问的过程中,领悟物理学争论的科学方法,培育同学的探究力气和制造性素养。
三、说学法同学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洁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学问的过程。
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同学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同学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确定的试验设计力气及操作力气。
《欧姆定律及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抖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被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欧姆定律作为反映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是后期学习电功率的基础,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价值意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
3、教学重点: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生
1、学生认识事物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的形象来支持。
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在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细致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物理的教学特点,本人选了如下教法:(1)分析法。
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因而本节课的电路分析中采用了本法。
(2)讲授法。
讲授法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极为重要,也是教学工作者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法之一。
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本法。
(3)启发式教学法。
从整个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组织者与指导者,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及时正确的启发引导,更能体现教师的角色功能与服务意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法。
总之,本节课所运用到的各种教学法,是结合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情况与教学设备,经过慎重分析、认真比较后选取得出,目的是用少量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没有生机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作用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
在上述教学法的正确实施下,结合本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用了如下方法:自学法、概括归纳法、分析讨论法、练习法等。
目的是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的学习模式。
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上。
四说教学设计
1、教学主线的设计
以往基于学生基础较差,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习惯分三节,第一节针对单个电阻或单个用电器引
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求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中间夹杂单位的换算以熟悉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第二节和第三节则分别以“欧姆定律的同一性”和“同时性”为主线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例题、习题设计习题课,通过习题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
结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在一开始使学生将欧姆定律纯公式化,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才能将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揉为一体,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主线是希望在把握好单个用电器等简单运用公式的练习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引导借助一定的典型例题使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过渡到欧姆定律的“同一性”和“同体性”上去,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站到一个较高的角度上去理解欧姆定律以及欧姆定律的公式,这样应该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训练题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会多次有意提到电阻是否会随着电流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问题,第1题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这个知识点,检测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欧姆定律
第2题的设计主要是从“同一性”这个出发点来检测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第3题其实主要还是针对“同一性”设计的,但还夹杂了对函数图象以及电路识别的考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第4题属于动态电路的题型,对历届学生都属于难点,是以“同时性”为出发点进行考察的,为了降低难度,本题的已知条件以及解题过程都采用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例题的原型,只是电路稍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3、作业设计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对“同一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下节课测小灯泡电阻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