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 格式:ppt
- 大小:5.89 MB
- 文档页数:15
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
古代学习中国,进行“大化改新”,为曰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你认为日本的这一次改革发展是学习借鉴了中国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A.秦朝B.西汉C.唐朝 D.宋朝3.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C.奴隶制民主政治治 D.种姓制度4.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6.日本“大化改新”是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中主要内容有()①班田收授法②租庸调制③废除世袭制度④培养武士阶层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④7.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A.幕府政治统治的建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D.天皇制度的建立8.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大和统一、大和兴起 B.大和统一、大化改新C.大和兴起、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明治维新9.关于日本大化改新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日本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B.完善了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国家的发展方向C.脱离了部落社会,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D.日本从此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二、问答题1.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9 CCBADBCDD二.问答题1.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见学生36页)一、日本国家的出现和大和统一日本1.国家出现:公元__1__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
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家最为强大。
2.统一:公元5世纪时,__大和__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为__大王__,后来改称__天皇__。
二、大化改新1.背景:(1)国内因素:①经济上,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__世袭大贵族__经济实力强大。
②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③推动力量:曾经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变革,建立“__法制完备__”的新国家。
(2)国外因素:日本周边,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的一些国家也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日本的皇室和的__天皇__制中央集权国家。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改革的局限性:(日本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形成)(1)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__国家__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建起自己的__庄园__。
(2)庄园主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争相蓄养武士,到10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__武士__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大化改新后的中日文化交流(1)教育: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__太学__,在地方设国学。
(2)宗教:佛教经中国、__朝鲜__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
(3)美术和文学: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4)建筑:710年,日本仿照唐都__长安__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1.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往来:(1)据史书记载,大约2200年前,中国的徐福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很多人认为他去的就是日本。
(2)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者到中国,中国皇帝赐使者印绶。
(3)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历社八上2-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②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
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日本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次改革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学习一、日本发展历程1.日本概况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一衣带水、一苇可航>>> 多媒体课件播放古代日本地图民族:大和民族国花:樱花国旗:日出之国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国服:和服国名:东瀛、东洋、扶桑>>>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本国旗国徽2.古代日本历程: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1世纪日本出现早期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落后于中国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
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本平成天皇明仁3.中日交往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
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1.日本大化改新效仿的是哪个国家?2.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是什么?【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
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日本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次改革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日本的兴起阅读教材P40第1段,思考:日本什么时候实现了统一?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答案提示:5世纪时大和国统一日本。
开始叫做大王,后来称为天皇。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1.结合教材P41的内容,思考:大化改新的内外背景是什么?答案提示:国内矛盾:经济上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政治上豪强贵族权倾朝野,皇权名存实亡。
国外影响: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的一些国家蒸蒸日上。
皇室和改革派都迫切希望改革。
2.结合教材P41的内容,思考:为了解决这些烦恼,天皇做了什么事情?答案提示:进行改革,俗称大化改新。
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内容见教材)。
3.结合教材P42的内容,思考:(1)大化改新有没有帮助天皇解决烦恼呢?答案提示:解决了烦恼。
(2)烦恼虽然解决了,但却存在着一个隐患。
这个忧患是什么?答案提示:武士阶层的出现。
【课堂小结】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该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革创新,与时俱进。
课题: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1课时)姓名:班级:时间:月日等级:一、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2.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3.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三、自主学习: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本州中部的国家最为强大。
世纪时它统一了日本,其最高统治者称为,后改称为。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
改革后不久,日本历史进入了时代。
10世纪后,日本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该阶层在以后日本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646年,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史称“”。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收归国有,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作为治国的基础。
四、课堂学习:(一)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1世纪 3世纪 5世纪 7世纪 10世纪(二)“大化改新”:1.背景分析:阅读教材P40第二、三、四段和P41第二段,分析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划在书本上)2.阅读教材P41最后一段,划出“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并说出以下材料分别属于哪方面的改革?1)材料一:“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官吏由国家任免,建立中央集权体制”;2)材料二:实行“颁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颁给农民,六年一颁;3)材料三: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4)材料四:土地属于国家;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3.分析“大化改新”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1)积极影响:2)局限性:(三)日本与中国的交流:阅读课文P41阅读卡和P42两则资料,回答问题:1.日本与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交流的?你的依据是什么?2.日本与中国在哪些领域存在着广泛的交流?请举例说明(划在书本上)3.日本人自觉地大量引进先进的文化,这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四)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五、课后反思:六、课后作业:。
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和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根据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日本的民族精神、“武士道”精神,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是哪个国家在服装、建筑、艺术等方面和我们国家的文化非常相似?(日本)师:到底是谁学习谁的文化呢?(日本)没错,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日本仿照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次重大改革就是什么改革呢?(大化改新)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日本的历史,了解日本的发展历程和大化改新。
(点题)(二)新授师:同学们,请看古代日本地图,回顾日本的位置。
(太平洋西岸,是一个岛国,亚洲的东部)师:再观察“日本”与中国的在地理上有何关系?(很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师:正因为中日两国位置很近,方便了两国的交流,中日之间自古就有交往。
请看P41的阅读卡说说中日之间自古就有交往的史实。
(2200年前徐福带童男童女如海求仙,认为去的就是日本;公元57年中国皇帝赐倭奴国使者印绶;公元1世纪后,中日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到了中国的大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
)师:看图2-10遣唐使航海路线图,当时日本派往唐朝使者的航海路线是多条还是一条?(多条)说明了什么?(次数很多)据史书记载达19次,中日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
日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同学们阅读书本第一段,说说日本的发展历程。
(板书)日本的发展历程1.______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