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呼吸 - 复习课
- 格式:pptx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6
《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机理2、认同吸烟有害健康二、复习过程考点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识图要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________和肺。
(2)呼吸道组成作用鼻鼻毛可清洁空气;黏膜分泌黏液可清洁、湿润空气;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空气咽食物与气体共同的通道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气管、支气管气管中的C型软骨环保证了气流畅通;黏液可清洁、湿润空气;能产生痰(3)肺:是________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特别提醒】咽部气管在前,食道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都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2.呼吸系统的功能:从空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3.空气(或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 ________→支气管→ ________。
考点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________和 ________两个过程。
2. 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实验(人教七下P46)(1)实验装置注: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2)实验总结:吸气和呼气过程【识图要点】3. 呼气与吸气的曲线图(1)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曲线图【识图要点】①AB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入肺,表示吸气过程。
②BC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出肺,表示呼气过程。
③B、C点表示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其中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2)不同状态的呼吸情况曲线图【识图要点】①曲线A状态呼吸频率慢,呼吸深度小;曲线B状态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大。
②曲线A反映的是平静状态,如:睡眠、散步、静坐等;曲线B反映的是运动状态,如游泳、跑步等。
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________。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课)备课人牟旭成时间2013.10.2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会测量胸围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说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4.说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5.理解呼吸的全过程。
6.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7.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整合教材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点、难点,并通过深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3.关注大气污染等热点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寻求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1.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及过程。
4.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5.理解呼吸的全过程。
6.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学会抽样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原理及过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呼吸全过程的内涵。
4.抽样计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形成关心自身健康、关注环境污染的良好习惯,维护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教师强调本章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复习整合的积极主动性。
导学提纲:你能正确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吗?快动手试试吧!包括鼻、、(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还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呼吸系统的组成喉、和得、、)肺:是进行的场所。
其组成单位是肺泡。
肺泡壁由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
膈肌吸气←肺内气压于大气压←胸廓容积←肺与外界的肋间肌气体交换膈肌人呼气←肺内气压于大气压←胸廓容积←体肋间肌的原理:气体的作用。
2023人体的呼吸复习课件必用PPT•呼吸系统概述•鼻腔与喉•气管与支气管目录•肺与呼吸•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保健01呼吸系统概述1 2 3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滤清、加湿和温暖进入的气体、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等作用。
鼻腔喉是呼吸系统的通道,连接鼻腔和气管,具有调节呼吸和吞咽的功能。
喉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主干道,将外界的氧气传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和支气管03调节呼吸节律呼吸系统可以自主调节呼吸节律,使呼吸运动与身体需求相适应。
01吸入氧气通过呼吸运动将外界氧气吸入体内,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
02排出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运动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酸碱平衡。
通过吸气和呼气完成气体交换的过程,吸气时氧气进入体内,呼气时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吸气和呼气自主呼吸是指人体在无意识状态下所进行的呼吸运动,由呼吸中枢控制。
自主呼吸呼吸节律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基本生理现象,指呼吸运动的周期性变化。
呼吸节律呼吸系统的运行机制02鼻腔与喉1鼻腔的结构与功能23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由左右两个鼻腔组成,可分别通气。
鼻腔内表面覆盖有黏膜,可分泌黏液,具有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进入肺部。
喉是呼吸道的狭窄部分,由软骨、肌肉和黏膜构成。
喉的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等。
喉的肌肉包括声带肌、杓状肌和环杓状肌等,可控制声带的位置和紧张度。
喉的结构与功能03在呼吸过程中,鼻腔和喉相互协作,共同维持呼吸过程的正常进行。
鼻腔与喉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01鼻腔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加湿和调温进入肺部的空气,同时通过嗅觉受体感受气味分子。
02喉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呼吸通道的畅通,保证肺部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
03气管与支气管气管由C形软骨环和膜性结构构成,上端与喉相连,下端与支气管相连。
气管具有保护功能,能够防止吞咽时气管被压闭。
气管的结构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门。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提高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2. 复习呼吸道的功能,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
3. 复习肺的功能,包括肺泡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4. 复习人体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5. 复习呼吸运动的原理,包括胸廓的运动和呼吸肌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运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复习和思考呼吸系统的问题。
2. 采用图示和模型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采用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呼吸系统的图示和模型。
2. 准备人体呼吸过程的演示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结合图示和模型进行讲解。
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人体呼吸的过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系统的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设计1. 绘制呼吸系统的结构图,并标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总结人体呼吸的过程,并简要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
《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3. 了解呼吸运动的产生和调节。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3. 呼吸运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及意义。
4. 呼吸调节:呼吸中枢、呼吸频率、潮气量的调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的意义。
2. 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呼吸运动的产生和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呼吸运动的产生调节。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如运动时的呼吸变化。
5. 小组讨论:讨论呼吸系统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呼吸系统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气体交换原理和呼吸运动调节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呼吸系统的临床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和实验。
3. 开展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呼吸系统的手抄报。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气体交换原理和呼吸运动调节的讲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