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人体的呼吸教案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6
《呼吸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了解呼吸系统各结构的功能
③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探究交流,落实知识点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关注环境,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呼吸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2.教学难点
肺泡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等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40分钟)。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怎样?
(3)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小结:
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阅读信息库中呼吸运动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第2节人体的呼吸
一、感受呼吸
二、呼吸运动
课内主要练习1.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依次是()
A口腔、气管、支气管 B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C口腔、喉 D口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2.右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
,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3.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4.呼吸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最终到达( )
A肺 B血液 C组织细胞 D心脏
课后练习《同步练习》
教学
反思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宜兴市实验中学生物学科初一第一学期教案宜兴市实验中学生物学科初一第一学期教案课题:人体的呼吸(1)执笔:李仁贵审稿:朱江一、预习学案【预习内容】第六章第2节:人体的呼吸(P114~118)【预习要求】1.快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本节知识结构。
2.尝试完成以下自测练习,如有疑难问题可与同学作适当交流。
3.了解人体在进行呼吸运动时,各个器官的相应变化。
【预习自测】1.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讨论交流P115的两个讨论题。
二、课堂训练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其中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组成。
2.呼吸运动包括和两个过程。
3.人体的呼吸肌主要包括肌和肌。
4.呼吸道的特殊结构保证了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和。
5.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气管B.肺C.支气管D.呼吸道6.气体从外界进入肺的路线是A.鼻腔→支气管→气管→肺泡B.鼻腔→咽→气管→支气管→肺泡C.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D.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7.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A.口腔B.咽C.喉D.食道8.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A.使人漂亮B.有利于预热空气C.有利于清洁空气D.使嗅觉更灵敏9.为什么不能边吃饭边说笑,主要的原因是?A.形象不文明B.避免牙齿咬着舌头C.避免食物进入气管D.会影响食物的消化10.当膈肌收缩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B.膈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缩小C.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D.膈顶部下降,胸廓前后径不变11.为什么在对溺水的人进行人工呼吸前先要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课题:人体的呼吸(2)执笔:李仁贵审稿:朱江一、预习学案【预习内容】第六章第2节:人体的呼吸(P118~122)肺泡的结构(P116)【预习要求】1.快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本节知识结构。
2.尝试完成以下自测练习,如有疑难问题可与同学作适当交流。
3.在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知晓气体在人体内交换的过程途径和原因【预习自测】1.说出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别。
第2节人体的呼吸
一、设计思路
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
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
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
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六章能量与呼吸第二节人体的呼吸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对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但是呼吸系统究竟有哪些,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却比较少。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1.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1.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在模拟呼吸运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呼吸的关系。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进一步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以及人体如何完成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2)初步掌握人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生发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难点: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法,讨论法盆载天竺葵、黑纸片,酒精灯。
1时作业布置完成实验册。
板书设计6.2人体的呼吸一、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人体的呼吸运动1、胸廓的组成: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
2、呼吸运动的原理:呼吸状态肋骨位置变化膈的位置变化胸廓容积气体进出肺情况吸气上升下降扩大进入呼气下降上升缩小排出1.教师制作模型,不如发动全班同学进行制作。
2.角色扮演可以用来复习小结。
人体的呼吸
word
教后小记:
本节内容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对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道人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二是通过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各器官发生的疾病,大体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
但是呼吸器官究竟有哪些,这些器官对吸入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却比较少。
学生在了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通过测定肺活量,了解加强体育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11 / 11。
课时安排:2课时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人体的呼吸》教案苏科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感知、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
素养,在学习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呼吸运动模型、新鲜的哺乳动物的肺或肺的干制标本、玻璃钟罩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视频录象或动画,如潜水员潜水作业前检查呼吸器具和氧气瓶、运动员剧烈运动时的急促呼吸、婴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等。
2、计算:学生自测自己一分钟内的呼吸次数,计算每天气体进出身体的次数。
(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氧气是如何到达人体内部的?在身体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解决问题: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
1、观察: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以及人体胸腔剖面图(多媒体展示),新鲜的哺乳动物的肺或肺
的干制标本。
2、阅读信息库中关于胸廓的文字。
3、讨论:
A.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说明理由。
B.胸廓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4、表达交流:
A.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B.胸廓的组成: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
(二)呼吸运动:
1、情景体验:感受呼吸运动中胸廓的变化以及进出身体的气体变化。
学生一只手放在胸部下侧,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吸气和呼气,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鼻孔前面的气体有了什么变化,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A.在吸气和呼气时鼻孔前面的气体有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B.在吸气和呼气时,你感受到胸廓的起伏了吗?是什么力量使胸廓运动的?
3、作出假设:教师做曲肘、深肘动作,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
的收缩和舒张。
4、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1)、学生观察书本“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观察呼吸运动的媒体动画、演示呼吸运动模型。
(2)、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A.呼吸运动时,主要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
B.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胸廓容积
发生了什么变化?
C.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5、继续探究: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
(1)、模拟实验:学生用模型模拟膈的运动
(2)、学生思考、讨论
A.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B.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C.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6、得出结论: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7、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确定是否安排这一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来证明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
提示: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气压的变化与容器容积的变化成反比。
三、目标检测: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1、对照动画,讲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填表
呼吸状态
肋骨位置
变化情况膈的位置
变化情况
胸廓容积
的大小
气体进出
肺的情况
吸气
呼气
3、学生阅读信息库中“呼吸运动”有关内容,检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四、拓展应用:
1、教师展示学生广播操、人工呼吸等图片
2、学生讨论、交流
A.演示广播操中有利于锻炼呼吸肌的动作,谈谈体育锻炼对增强人体呼吸功能的好处。
B.你知道怎样作人工呼吸吗?用学到的知识给同学们讲一讲人工呼吸的道理。
第2节人体的呼吸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进一步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测定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并初步学会将计算出的实验数据绘成直方图并分析其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了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通过测定肺活量,了解加强体育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方法:实验、自学、讲述、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重点: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扩散作用原理,解释肺泡里和组织里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相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一、体验设疑引入带领学生体验一次呼吸运动,让学
生猜想,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和
二氧化碳含量有没有变化?
学生体验吸气和呼气
过程,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回顾
已学呼吸作用概念,
植物呼吸气体含量
变化。
二、探究分析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变化1、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二氧
化碳气体含量是否发生变化的实
验”
多媒体投出问题:
①甲试管中,注射器注入的是什么
气体?在此代表什么?
②实验后,甲、乙两试管中,澄清
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可
以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演示“探究氧气含量是否
变化实验”。
多媒体投出问题:
①甲、乙两瓶中燃烧的蜡烛发生了
什么变化?
②这种变化说明吸入和呼出气体
中氧气的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两个实验,
1、学生在课前参与方
案设计的基础上,分
组合作完成“探究二
氧化碳气体含量是否
变化”的实验。
思考回答提出的问
题。
2、学生观察老师演示
实验现象,回答提出
的问题。
组织引导学生分析
得出实验结论。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通过提出“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到什么程度?”指导学生读表。
3、学生讨论,共同得
出实验结论。
4、学生阅读人体吸
入、呼出气体成分含
量比较表,观看空气
含量变化示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
吸入、呼出气体中二
氧化碳、氧气含量变
化程度和空气成分。
三、人体内部气体交换的过程过渡:“气体含量发生了变化,说
明气体在我们身体内发生了交换,
气体为什么能够交换呢?”
1、通过喷空气清洁剂,让学生体
验气体扩散过程,指导学生阅读扩
散原理,多媒体动态展示气体扩散
过程。
2、“气体在哪些场所进行交换
呢?”指导学生学会看图找出交换
场所。
①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113第3小
节和补充知识。
②要求学生组内交流阅读看图获
得的知识,尝试运用扩散原理解释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并把在阅
读中遇到的问题写在表中。
③教师在组间巡视、指导。
④根据学生回答,逐步解决“气体
交换的场所”、“气体如何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运用原
理解释气体交换过程等问题”。
(多
媒体投出相应图)
⑤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中生成的问
题。
1、学生体验、阅读、
观看
2、学生自主合作学
习,质疑。
①组内交流获得知
识,提出困惑。
②派代表回答主动获
得的知识。
③师生共同解决生成
性问题。
1、通过体验、阅读、
观看理解气体扩散
的原理。
2、、知道人体内气体
交换两个场所。
3、初步学会运用原
理解释人体内气体
交换过程。
四、人体呼吸全过程多媒体演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学生观看多媒体演
示,感知呼吸全过程
全面领会呼吸的全
过程。
五、总结新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媒学生讨论回顾谈收获巩固所学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