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57
中医对湿疹的解释湿疹在中医学上被称为湿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由于体内湿气郁滞、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是中医对湿疹的解释及相关治疗方法:1. 湿疹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与体内湿邪的侵袭有关。
湿邪是一种具有阴寒、粘滞、沉滞特性的病邪,容易附着于人体的皮肤,导致湿疹的形成。
2. 湿疹的症状表现:湿疹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疱、渗出、结痂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糜烂、溃疡、糠秕样脱屑等。
3. 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湿疹主要以调理体内湿气为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止痒等功效的中药,例如黄连、黄芩、苦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清除体内湿邪,改善湿疹症状。
-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湿疹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饮食调理对治疗湿疹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多食用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小豆、山药等。
- 穴位按摩: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湿疹与体内经络的阻滞有关。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理体内湿气,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例如,可以按摩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等穴位。
- 中药熏洗:中医中药熏洗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
将中药煎煮后,用药液进行湿敷、湿疹部位的熏蒸,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4. 湿疹的预防与调理:中医强调湿疹的预防与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潮湿环境:湿疹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下恶化,因此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保持身体干燥。
- 注意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健康食品。
-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 心理调节:情绪波动、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加重湿疹症状,因此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对湿疹的解释包括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多种方法来改善湿疹症状。
湿疹的名词解释湿疹,也被称为湿疹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红肿、瘙痒、干燥、糜烂、结痂和渗液。
湿疹通常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且往往在儿童时期发作。
湿疹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以及环境因素诱发的致敏源有关。
尽管湿疹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湿疹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异常和皮肤屏障损伤相关。
湿疹的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很大。
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红肿、瘙痒和糜烂等。
湿疹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度的局部发红和瘙痒到重度的皮肤溃疡和感染。
患者还经常经历循环的发作和缓解期,且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寒冷干燥的环境、过敏原和压力。
湿疹有多种类型,包括特应性湿疹、接触性湿疹和足癣。
其中,特应性湿疹是最常见和最典型的类型。
特应性湿疹通常首次出现在儿童期,可能与家族中其他过敏性疾病存在关联。
其症状包括红肿、潮红、干燥、瘙痒和结痂等。
接触性湿疹是由接触外源刺激物引起的炎症反应,例如化学物质、金属或植物。
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湿疹类型,主要出现在足部,症状包括瘙痒、糜烂和脱屑。
治疗湿疹的方法多样,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
药物治疗的选项包括局部激素、抗组胺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局部激素是湿疹治疗的常用药物,可减轻症状和炎症。
然而,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因此应遵循医嘱使用。
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瘙痒感,免疫抑制剂常用于严重病例。
除药物治疗外,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保湿和防晒等日常护理也是重要的。
总的来说,湿疹是一种以慢性皮肤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多样化。
通过充分了解湿疹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湿疹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介绍湿疹的症状湿疹,也被称为湿疹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发疹和渗出等症状。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湿疹的症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湿疹。
1. 瘙痒湿疹的最主要症状之一就是瘙痒。
患者往往会有强烈的瘙痒感,尤其是在晚间或夜间更加明显。
瘙痒使患者难以入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些患者由于剧烈的瘙痒而不由自主地搔抓患处,导致皮肤破损,容易引起二次感染。
2. 红肿和皮疹湿疹患者的皮肤常常出现红肿和皮疹。
红肿可以出现在湿疹病灶的周围,也可以波及到其他部位。
皮疹可能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如斑块、丘疹或表浸润。
皮疹的颜色可能会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为红色或粉红色,有时伴有水泡和结痂。
3. 渗出物湿疹病灶往往会有渗出物的产生。
渗出物可能是透明的、黄色的或乳白色的,具体的颜色与患者的体液成分有关。
当渗出物干燥后,会形成结痂。
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渗液和渗出物的黏稠度增加。
4. 干燥和脱皮湿疹患者的皮肤可能会表现出异常的干燥和脱皮。
皮肤的干燥使得湿疹病灶更容易出现皮损,而脱皮则是湿疹病灶自愈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干燥和脱皮的程度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只有轻微的干燥和脱皮,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明显的脱屑现象。
5. 溃疡和皮肤感染在严重的湿疹病例中,由于患者不断搔抓患处,皮肤可能会破损并形成溃疡。
溃疡可以让患者感到疼痛,并可能导致皮肤感染。
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症状,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6. 其他症状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湿疹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局部的皮肤肿胀、发热、皮肤干燥和疲劳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湿疹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湿疹的主要症状包括瘙痒、红肿和皮疹、渗出物、干燥和脱皮以及溃疡和皮肤感染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湿疹的关键是保持皮肤清洁、保湿和远离刺激物等。
同时,建议患者积极改变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症状并可能导致二次感染。
湿疹名词解释
湿疹(Eczema)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症状主要是出现起泡、瘙痒、干燥、灼热等皮肤异常。
湿疹可分为慢性湿疹和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肤色变暗,皮肤发痒、干燥、灼热,有可破溃性糊状脓疱;急性湿疹则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加上大量泡沫,紧接着出现溃烂性溃疡。
湿疹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有遗传性、环境因素、免疫疾病、病毒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
若未及时积极治疗,湿疹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折磨,甚至使病情加重,出现局部的脱皮和疼痛,严重的情况下会伴有热潮红、慢性乏力、食欲不佳等症状。
治疗湿疹有许多方法,但是应根据具体湿疹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生活习惯改变。
药物疗法:很多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湿疹,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湿疹,仅能暂时减轻症状,而且可能会导致副作用。
生活习惯改变:此外,应注意注意湿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尽量穿透气的衣服,减少关节活动,多饮水,尽量减少外界刺激,尽量保持稳定情绪,及时就医,以及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等。
湿疹病发后,情绪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全身健康。
对此,可以通过进行健康的心理活动,如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不紧张,不担心,通过理性认知,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情绪等,从而增强抵抗力,减少湿疹的发病率。
总之,湿疹本身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其严重影响着病患的身心健康,如果遭受湿疹困扰,应及早求诊就医,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及时进行治疗,重视精神状态的维护,坚持长期治疗,积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达到改善湿疹患者的身心健康的目的。
湿疹的常见类别及其症状引言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干燥和破裂。
湿疹可以影响任何年龄群体,但儿童和青少年是最常见的患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湿疹的常见类别及其症状,以增进对此疾病的理解。
一、湿疹的常见类型湿疹是一个广义的术语,用来描述多种不同类型的皮肤炎症。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湿疹类型:1. 非特异性湿疹非特异性湿疹,也称为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最常见的湿疹类型之一。
它通常在儿童期开始,并会持续到成年。
AD的症状包括发红、肿胀、水肿、渗出和瘙痒。
患者可能会出现疱疹、红斑和结痂。
2. 接触性湿疹接触性湿疹是由于皮肤接触到特定物质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这种湿疹通常发生在相应物质接触的部位,如手部、面部和下肢。
典型的症状包括红斑、水泡、丘疹、糜烂和溃疡。
3. 非典型湿疹非典型湿疹是指不符合传统湿疹模式的湿疹类型。
它可能是由药物过敏、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或其他内外源性因素引起。
非典型湿疹的症状可以因病因而异,但通常包括红斑、瘙痒、渗出和结痂。
二、湿疹的症状不同类型的湿疹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但有一些通用的症状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湿疹症状:1. 皮肤发红和肿胀湿疹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变红并出现肿胀。
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血液流量增加。
2. 瘙痒瘙痒是湿疹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会感觉到强烈的皮肤痒感,这可能会导致刮破皮肤,增加感染的风险。
3. 干燥和破裂湿疹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变得干燥,容易破裂。
这是由于皮肤失去保湿能力,导致水分流失。
4. 水泡和结痂在某些湿疹类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水泡和结痂。
水泡是由于皮肤表面积聚了过多的液体而形成的泡状物。
结痂是由于皮肤炎症和潮湿导致的外部皮层坚实化。
5. 粗糙和脱屑的皮肤湿疹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变得粗糙和脱屑。
这是由于湿疹导致皮肤细胞正常更新和排列的紊乱。
6. 渗出湿疹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渗出物,这是由于炎症过程中血液或其他体液经皮肤表面排出。
湿疹一、简述湿疹是一种包括瘙痒、红斑、脱屑、丘疱疹和苔藓化等多样性皮疹的皮肤炎症反应,常反复发作。
病因极为复杂,发病常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患者多具有受遗传因子支配的特定素质。
相当于中医“湿疮”范畴。
本病按皮损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二、诊断要点1.急性湿疹发病迅速,以密集的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或渗出为主,搔抓形成糜烂面,皮损中央为重,外周较轻,边界不甚清晰,合并感染时可有脓疱,瘙痒剧烈。
2.亚急性湿疹皮损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少有丘疱疹、水疱和糜烂,有明显痒感。
3.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脱屑、色素沉着及苔藓化,边界较清,少数皮损可产生皲裂,瘙痒。
4.根据病史和反复发作的过程。
5.皮疹的多型性、对称性。
三、治疗(一)内服方药1.湿热浸淫型:相当于急性湿疹。
发病急、变化快。
皮肤潮红、灼热,剧烈瘙痒。
皮疹经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为主。
伴有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土茯苓、苦参、千里光、白藓皮、掉毛草、赤芍、蜈蚣等)2.脾虚湿蕴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
发病缓慢,或急性发作缓解后。
皮肤淡红或淡褐色,局部水肿、渗出较多;或糜烂疮面基本干燥,间有少量丘疱疹、小水疱,有少量渗出,皮肤瘙痒略缓解,有抓痕、鳞屑。
口不渴或渴不思饮,大便不爽或溏软,纳呆身倦。
舌质胖淡有齿痕,舌苔白厚,脉象滑或沉缓。
治法:健脾化湿,佐经清热。
方药:三仁化湿汤加减(杏仁、波扣、通草、滑石、法夏、厚朴、淡竹叶、苡仁、生地、丹皮、掉毛草、蜈蚣等)3.血虚风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
病程日久或反复发作,局部皮损肥厚、粗糙、皲裂,显著苔藓化,颜色呈褐色或黑褐色。
伴有剧烈瘙痒和抓痕、血痂、脱屑,身倦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淡,舌苔白或少,脉象沉细或沉缓。
治法:养血润燥,疏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生口芪、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防风、荆芥、千里光、掉毛草、刺蒺藜、白藓皮、制首乌、乌梢蛇等)(二)外用方法1.中药煎水外洗:急性期渗出多,炎症明显时,以消炎止痒为主(白头翁、龙胆草、苦参、仙鹤草);亚急性期,渗出不多时,以润肤止痒为主(藿香、香薷、茵陈、透骨草);慢性期皮疹干燥肥厚,以润肤止痒加祛风止痒及活血之品如桃仁、杏仁、莪术、三棱等。
湿疹名词解释湿疹(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瘙痒、发痒、肿胀、疼痛等症状。
湿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它可以分为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荨麻疹(Urticaria)和过敏性湿疹(Atopic Dermatitis)等不同类型。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一种皮肤炎症,它是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性刺激引起的。
接触皮肤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有香料、皮革染料、防腐剂、肥皂和清洗剂等,物理性刺激有热和冷、湿和干、光等。
接触性皮炎可以出现在皮肤上的任何地方,临床表征为皮肤发红、发痒、疼痛、肿胀及溃烂。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急性发病的皮肤病,多由过敏症引起,可以见到皮肤上红色的斑点,斑点较大,连带着酒窝一样的皱纹,表面有水泡或水滴,斑点内发痒特别厉害,一般会伴有发热、发冷、头痛等全身症状。
过敏性湿疹(Atopic Dermatitis)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可发作性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发病率占有常见皮肤病的1/3左右。
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糜烂、脱屑等,一般出现在脸颊,头部,腋窝,胸部,腰部等部位,长期未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重度湿疹。
湿疹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多种疗法,包括:采用药物或外用剂调节免疫影响;外用抗菌药物和抗炎药物防止皮肤感染;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通过抑制水肿和炎症;采用物理冷疗法减少痕痒;还可采用药物,如抗原特异性血清,以预防湿疹的发作和恶化。
以上就是湿疹一词的解释,总结一下,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分为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和过敏性湿疹等不同类型,治疗也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包括使用药物或外用剂调节免疫影响,外用抗菌药物和抗炎药物防止皮肤感染,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采用物理冷疗法减少痕痒,以及采用抗原特异性血清预防湿疹的发作和恶化等。
湿疹是一种炎症皮肤病,它可能会引起若干不良影响,比如皮肤瘙痒,发热,头痛等,严重者会出现皮肤溃烂、炎症、脱屑、抵抗力下降等。
中医对湿疹的解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瘙痒等症状,甚至会有出血、糜烂等情况发生。
对于中医而言,湿疹属于气血瘀滞或湿热停滞所致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上,湿疹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湿邪的侵袭和脾胃功能失调。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对湿疹进行解释。
一、湿邪侵袭是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湿邪属于中医传统五行理论中的水性物质,有滋润之势。
但是,如果积聚过多,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以及脾胃功能的发挥。
由于湿邪入侵人体会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从而导致水分代谢失调、又引起气血的产生,使气血瘀滞。
湿邪进入人体表面时,会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类型。
当人体受凉、暴饮暴食、环境潮湿等情况时,容易引发外湿,表现为皮肤潮湿、出汗、皮肤发痒等症状。
而内湿则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如暴食过多、拒绝运动等。
长期存在的内湿不仅会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还会对脾胃功能造成影响,造成气血的瘀滞,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二、脾胃功能失调是湿疹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中医理论上,脾胃被视为人体的“中枢”,是人体气血的生成和代谢的基础。
当脾胃功能紊乱时,会造成水液不行、肌肤失养,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脾胃功能不佳的原因可能是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
而此时,脾胃不能及时消化和运输食物和水分,从而形成湿邪,导致湿疹的发生。
三、为什么用中药治疗湿疹?湿疹是一种外部病症,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中医治疗湿疹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
中药配方是由具有不同功效的药物组成的复方,经过科学配置而成的,因此其疗效相较单一的中药更加强大。
中药可通过口服、外用、泡浴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
中药调理气血,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调理运化等效果,可帮助病人排出湿邪,清除瘀血,加速湿疹的愈合。
四、中医祛湿的治疗方案1、湿热消毒法从中医理论上来看,湿热是湿疹的第一主因。
湿热以湿气和热气组成,中医理解上属于一种外邪。
因此,治疗湿疹时应选用湿热消毒法。
湿热消毒法的主要药材有黄连、苦参、金银花等,此类药材能够清热解毒、消除湿热邪气。
湿疹的表现一、湿疹的表现(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
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
自觉剧烈瘙痒。
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
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
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
自觉瘙痒剧烈。
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
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二、艾叶煮水能治湿疹吗?艾叶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对于艾叶煮水治疗湿疹的方法,有些人会产生疑问。
湿疹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对于这种疾病来说也是比较难缠的一种,所以很多的人们就会提出疑问艾叶煮水能治疗湿疹吗?专家讲,艾叶煮水治疗湿疹的办法是可行的,因为艾叶是具有抵制细菌的作用,它还能够起到抗病毒的效果。
在以前的时候,人们还常把艾叶作用预防瘟疫的方法。
所以说艾叶对于皮肤方面的疾病也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
1、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2、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现正是艾草上市的时候,艾草可做艾糍点心,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
3、抗菌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
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
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但所增强的程度不如动物获得免疫性时那样显著。
豚鼠网状内皮系细胞的吞噬机能与内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当肝、脾受到疾病的损害时,吞噬机能即下降。
湿疹1.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2.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3.病因复杂,本病的发生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微生物等)、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
另外,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遗传因素(如过敏素质)等和本病发生也密切相关。
4.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本病的发病机制与各种外因、内因相互作用有关,某些患者可能由迟发型变态反应介导。
湿疹的处理流程病历摘要女性,18岁。
躯干四肢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和针帽至黄豆大小的丘疹伴瘙痒,搔抓后破溃流水。
未到医院诊治,仅自行购药外用(具体不详),治疗后皮疹渐增多,延及全身,瘙痒无减轻,遂来就诊。
既往体检,无其他系统疾病。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特殊。
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屈侧可见对称分布的片状红斑、针帽至黄豆大小的丘疹,部分表皮抓痕,少许渗液;部分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
【问题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思路1:女性,18岁;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有渗出;以屈侧明显,伴有剧烈瘙痒。
思路2:以多形性皮疹为表现,有渗出及伴剧烈瘙痒的皮肤病临床常见的疾病为湿疹。
急性湿疹应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急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某外界物质后发病,皮疹与接触部位一致。
典型皮损边界清楚,轻者可见红斑、丘疹,重者可有水疱、大疱、渗液及结痂。
慢性湿疹应与慢性单纯性苔藓鉴别: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皮肤苔藓样变,肥厚斑块,瘙痒明显,发病与慢性搔抓或摩擦有关。
手足湿疹应与手足癣鉴别:手足癣,发生在指趾、掌跖部位的复发性水疱、角化脱屑性损害,伴有瘙痒,真菌镜检阳性。
湿疹---中医世家第⼆节 湿疹(Eczema)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献有数⼗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病因及发病机理】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
变态反应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湿疹可能发⽣在⽪肤的⼀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本病常常发⽣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
凡有此素质的⼈,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物中蛋⽩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及⽻⽑、肠道中寄⽣⾍,感染灶等的作⽤较正常⼈容易发⽣过敏反应。
有的甚⾄连⽇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
此外,湿疹的发⽣,有时还可能同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定的关系,⼀⾔以蔽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种因素共同相互作⽤所致的。
诚然,临床上也可见到,由于坚持锻炼⾝体或环境改变,使湿疹病损⾃然消退⽽获痊愈。
还必须指出,湿疹易复发,原因何在?有⼈解释为这是患者敏感性增⾼以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之缘故。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在全⾝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全⾝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病变处,于同⼀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耐受性的不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易并发细菌感染,从⽽引发⽑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肤病。
关于湿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瘙痒、红肿、起泡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湿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湿疹的症状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会出现起泡、渗液、结痂等症状。
具体症状分为以下几种:1. 明显瘙痒:湿疹患者常感到皮肤瘙痒难忍,尤其是夜间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瘙痒感更为明显。
2. 皮肤红肿:湿疹的患处皮肤常常出现红肿,有时还伴有局部温热感。
3. 液体渗出:湿疹严重时,患处皮肤可能会出现液体渗出的情况,形成水疱。
4. 结痂:水疱破裂后,液体干燥,形成结痂,触摸患处皮肤会有粗糙感。
二、湿疹的治疗方法湿疹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两种。
1. 外用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可以缓解湿疹的痒痛和红肿,但需谨慎使用,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变薄。
(2)维生素D类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减轻湿疹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皮肤状况。
(3)抗组胺类药物:使用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感。
(4)保湿剂:定期使用保湿剂有助于保护皮肤,并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症状。
2. 内服药物治疗(1)抗过敏药:内服抗过敏药物有助于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感。
(2)抗生素:如果湿疹受到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
(3)抗炎药:一些抗炎药物可以减轻湿疹引起的炎症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剂进行清洁,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过度摩擦。
2. 避免刺激因素: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湿疹发作的刺激因素,如化学品、粉尘、花粉等。
3. 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宜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4. 调节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情绪激动等因素的刺激。
总之,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因素,并按医生建议正确使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