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课件团圆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交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难点:1. 帮助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2.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团圆》的图片或实体书籍。
2.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玩具或道具,如小鸟玩具、灯笼等。
3.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绘画或写字。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坐好,向他们展示绘本《团圆》的图片或实体书籍,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述:a. 向幼儿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b.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如“故事中的小鸟为什么离家出走?”,“元宵节为什么挂灯笼?”等。
3. 活动一:观察与想象a. 邀请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细节,如小鸟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等。
b.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角色,如小鸟回家的场景等。
4. 活动二:亲情交流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团圆的经历或感受,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b. 引导幼儿互相倾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经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等。
2. 评价幼儿在活动一中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如绘画作品的细节和创意。
3. 评价幼儿在活动二中的亲情交流能力,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倾听他人的感受。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分享自己与家人团圆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
2. 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与团圆主题相关的的手工艺品,如灯笼、家庭树等。
3.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或家庭,了解不同家庭团圆的方式和传统习俗。
幼儿园绘本故事推荐《团圆》含图片、PPT课件•绘本故事《团圆》简介•绘本内容解读•绘本艺术风格赏析目录•亲子共读方法与技巧分享•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探讨•家长心得交流与反馈收集01绘本故事《团圆》简介故事背景与主题故事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通过小女孩毛毛的视角,讲述了一家人在春节期间团聚的温馨故事。
主题团圆、家庭、亲情、传统文化。
作者及创作历程作者余丽琼,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创作多部获奖作品,如《安的种子》、《小石匠》等。
创作历程余丽琼在创作《团圆》时,深受自己童年经历和家庭氛围的启发,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传递出家庭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获奖情况与荣誉获奖情况《团圆》曾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等多项大奖。
荣誉该作品被誉为中国原创绘本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国内外读者和专家的喜爱和推崇。
同时,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受欢迎。
02绘本内容解读主要人物角色介绍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
毛毛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很少回家。
毛毛的母亲,温柔贤惠,对毛毛充满关爱。
毛毛的祖父母,慈祥善良,对毛毛疼爱有加。
毛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毛毛期待团圆爸爸回家过年欢度春节爸爸再次离家情节发展与高潮部分故事从毛毛期待爸爸回家过年开始,她想象着一家人团圆的场景,表现出对亲情的渴望。
春节期间,毛毛和家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晚等,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随着春节的到来,爸爸终于回家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毛毛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春节过后,爸爸不得不再次离家工作,毛毛虽然不舍,但她明白爸爸是为了家庭在努力。
通过毛毛期待爸爸回家过年的情节,传递了家庭团圆、和睦相处的价值观,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家庭团圆的重要性故事中提到了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春节习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毛毛对爸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孩子学会理解父母的付出和辛劳,培养感恩之心。
幼儿园绘本教案——《团圆》:生活情感之旅启蒙教育《团圆》:生活情感之旅启蒙教育【序言】幼儿园绘本教案,《团圆》,是一本贴近生活的绘本故事,它通过讲述家庭团圆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团圆》这本绘本的教育意义,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在情感与生活教育中得到启蒙。
【1. 故事梗概】《团圆》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爷爷奶奶团圆的故事。
爷爷奶奶过年来到小女孩家中,一家人举行了一个温暖的团圆活动。
在活动中,小女孩和爷爷奶奶之间产生了很多温馨的场景,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
【2. 生活情感之旅】从生活情感的角度来看,《团圆》不仅仅是一本绘本故事,更是一份生活情感之旅的启蒙教育。
在故事中,小女孩通过与爷爷奶奶的互动,学会了关爱、尊重和感恩的情感。
这些情感也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素养。
【2.1 关爱】故事中小女孩在陪伴爷爷奶奶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还主动为他们服务。
这种关怀体现了小女孩的关爱之情。
通过这一情节,幼儿可以学习到关心他人、照顾他人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
【2.2 尊重】在《团圆》中,小女孩对爷爷奶奶的尊重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主动为爷爷奶奶服务,并遵从他们的意愿。
这种尊重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幼儿品格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建立幼儿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2.3 感恩】在故事情节中,小女孩还表现出对爷爷奶奶的感恩之情。
她对爷爷奶奶的到来表示了兴奋和感激之情。
这种感恩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学会感激家庭成员和身边的人们,懂得生活中点滴的恩惠。
【3. 教育意义】绘本《团圆》所蕴含的生活情感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有助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它能够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意识,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团圆》这本绘本所包含的生活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情感渗透,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哲学。
幼儿园绘本阅读《团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
2. 认识绘本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情的认知和感受。
2. 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绘本简介《团圆》是一部描绘家庭亲情和团圆的绘本,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在不同城市工作,春节期间他们一起回家团聚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主要角色的认识和描述家庭亲情和团圆的重要性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法通过绘本图片的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故事情节和角色。
3.2 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3 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家庭团聚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向幼儿问好,介绍绘本《团圆》。
4.2 故事讲述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
4.3 故事理解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4.4 故事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亲情和团圆的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5.2 口语评价评价幼儿在故事理解和讨论中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5.3 情感评价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情感反应和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团圆》绘本,确保每组幼儿都有机会观看。
-准备相关家庭亲情和团圆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6.2 环境准备安排一个安静且舒适的阅读区域。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照明和适当的温度。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绘本共读与幼儿一起共读《团圆》绘本,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故事情节。
鼓励幼儿观察绘本插图,描述故事场景和角色。
7.2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关爱。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知,增强幼儿的社会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3. 家庭、亲情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关爱,培养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知。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团圆》及相关图片。
2.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 准备音乐、歌曲等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绘本《团圆》的封面,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3. 讨论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方式绘制一幅家庭团圆的画作。
5. 音乐活动:邀请幼儿欣赏与家庭团圆相关的音乐、歌曲,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关爱家人。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绘本《团圆》的故事,感受家庭的团圆幸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家庭团圆观念的表达。
3. 通过音乐活动的表现,观察幼儿对家庭温暖氛围的感受和反应。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阅读和讨论,增强家庭亲子关系。
2. 开展家庭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幼儿记录和分享家庭的团圆时刻。
3. 制作家庭手工艺品,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家庭合作的乐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反应,适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传递。
2. 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情的认知,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情的认知。
难点:1.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团圆》的相关材料,包括绘本、图片等。
2. 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材料。
3. 准备音乐、歌曲等相关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今天的绘本阅读活动。
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团圆》,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与表达: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家庭亲情,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4.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家庭团圆的场景。
5.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 延伸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增强家庭亲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价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家庭和亲情的表达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
2.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创作过程,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回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家庭观念。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团团圆圆》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团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画出团团圆圆的图案。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手工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情,让他们懂得团圆的珍贵。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团圆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团团圆圆的作品。
2.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颜色搭配,使作品更加美观。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圆形模具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团圆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团圆的场景。
4.2 新课讲解:教师示范如何画出团团圆圆的图案,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4.3 实践操作: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独立完成团团圆圆的绘画作品。
4.4 作品展示: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师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是否掌握了团圆的画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5.2 幼儿反馈:听取幼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评价幼儿对团圆概念的理解,绘画技巧的掌握以及作品的创意性。
6.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评价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创作能力;通过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6.3 评价指标:绘画技巧:线条流畅、颜色搭配和谐。
理解与应用:能够正确使用团圆的概念,独立完成作品。
创意性:作品内容丰富,有独特的想象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团圆主题的集体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家庭团圆的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7.2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创作一个团圆的场景,用照片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7.3 教学延伸:结合节日教育,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团圆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团圆》绘本教案:幼儿园版本文章标题:《团圆》绘本教案:幼儿园版本引言:团圆是一种珍贵而温暖的情感,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团圆的美好,我们选择了绘本《团圆》作为教学素材。
本教案旨在通过绘本的阅读和相关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团圆的含义,并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团圆》绘本教案的多个方面,帮助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团圆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亲情、友情的感知和体验。
3. 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
4. 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绘本《团圆》。
2. 幼儿园教室或阅览角落。
3. 一些相关的绘本图片和道具,如家庭成员的图片、拼图等。
4. 图画、颜料等绘画用具。
5. 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卡片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教室或阅览角落布置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和道具,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通过简单的问答交流幼儿对团圆的理解和感受。
2. 绘本阅读: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团圆》,并进行整本绘本的朗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节和角色的变化适时停顿,引导幼儿思考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认知:通过绘本情节的讨论,引导幼儿理解团圆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针对绘本中的情节设置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交流,例如:“为什么主人公一直期待团圆?”“你觉得团圆对家庭和朋友的关系有什么影响?”4. 角色理解:使用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卡片或图片,让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认识主人公和其他角色,并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
教师可以配合图片进行示范。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团圆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让他们画出自己和家人团聚的场景,或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团圆场景。
6.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设计一份小剧本。
幼儿园绘本教学:《团圆》教案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绘本教学:《团圆》教案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a. 学生能够通过绘本《团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的重要意义。
b. 学生能够理解团圆的含义,感知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c.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到团圆对人们的心灵所带来的温暖和幸福感。
2. 情感态度目标:a. 培养学生珍爱家庭、尊重长辈、关爱亲人的情感。
b.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友爱互助的品质。
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操作技能目标:a. 学生能够通过绘本画面和文字,理解故事情节,进行逻辑推理。
b.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情感表达和倾听。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播放关于团圆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团圆的向往和憧憬,引导学生对团圆的情感进行铺垫。
2. 绘本阅读通过教师朗读和学生齐读的方式,共同感受绘本《团圆》的魅力,带领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和家庭关系。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通过讨论的方式,共享对团圆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 扩展活动利用绘本中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或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并体验团圆带来的快乐与温馨。
5. 形成反馈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个人绘本绘画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再现和表达,巩固对团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手段1. 视听教具:团圆的视频素材2. 故事绘本《团圆》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教师角色扮演道具5. 家长参与四、教学建议1. 导入环节应该轻松活泼,吸引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到课堂的主题是团圆,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聚集在一起,观看团圆的视频,这样学生可以对“团圆”有一个直观感受。
2. 在绘本阅读环节中,教师应该调整好节奏,将自己置身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故事内容,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亲切生动地朗读故事,抓住孩子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