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学派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传播学流派】一、经验学派(传统学派)主要指以经验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侧重于传播效果的研究。
经验性研究方法指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1、两个重要特征:(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2)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2)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3、缺陷:(1)可量化、可观察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而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是无限的,况且人的精神和理性活动不能单纯靠经验材料加以说明;(2)目前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问卷调查、控制实验等程序和技术缺乏精确性和严谨性;(3)从个人或小群体处获得的经验材料在考察社会的微观方面具有一定效用,但不适合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和整体历史进程;(4)由于受到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的学术立场不可能做到纯客观。
4、代表人物和代表性研究: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
1926年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够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是宣传研究的经典著作。
(1)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明确提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过程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拉扎斯菲尔德(1)主张将传播媒介置于完整的社会环境中考察,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播媒介进行了研究,对当代大众传播的研究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欧洲批判学派的理论渊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1932年成立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w.阿多诺等。
这一学派从马克主义理论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现代西方文明。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社会研究所迁至美国。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最终对美国的社会研究形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战后又迁回法兰克福,成为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左翼运动的研究据点。
1)法兰克福学派基本学说的形成:1.批判实证主义,声称社会科学是一种虚伪意识2.批判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没有完全摆脱实证主义3.批判社会,因为社会具有引导个体对其状况采取虚假接受的态度的非理性因素在最近几十年中,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的思想影响逐渐暗淡。
随着早先一批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的退休和去世,批判理论的精神力量延伸开来,吸引不同国家的众多学者。
二.芝加哥学派20世纪起一二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移民,犯罪等一系列偏离常规的亚文化。
1)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建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体系2.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各种城市问题而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手段3.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一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的研究模型2)代表人物:1.杜威:实证主义倡导者,后出于愤怒离开芝加哥大学前往哥伦比亚任教2.帕克:最能代表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大众传播的第一个大学研究者3)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哥伦比亚学派为何兴起?1.它的博士生离开,到其他大学教书,造就了它的竞争者2.芝加哥社会学系的教师不和,偏离了学术工作3.社会领域本身发生了变化4.诸如M.韦伯等欧洲学者来到美国5.1935,职业社会学家的反叛结束了芝加哥学派对于主导性的社会杂志和专业协会总部的垄断控制三.哥伦比亚学派产生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施拉姆(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2.麦克卢汉3.梅罗维茨4.莱文森5.詹姆斯·凯瑞(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
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
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
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
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
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
哥伦比亚教派:推扎斯菲我德、莫顿、赫佐格、斯诺之阳早格格创做耶鲁教派:霍妇兰芝加哥教派(单独道)语用教教派法兰克祸教派:原俗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弗洛姆政事经济教派:默多克、斯稀赛、文森特、史麦马特推、赫我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僧文化钻研教派:霍我、莫利、费斯克意识形态教派:葛兰西、阿我皆塞女权主义教派:伍我妇英僧斯:传播偏偏背论麦克卢汉:媒介的蔓延论、媒介讯息论僧我波兹曼:媒介即隐喻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注:哥伦比亚教派:主要人物:体味教派推扎斯菲我德(好)、《群寡的采用》主要孝敬:主持伊里考察(好总统大选)、提出“两级传播表里”、“意睹收袖”、“采用性交战”、修议并树坐“真天考察法”.可定“子弹论”,启创“有限效验论”的保守;他认为绝大普遍广播电视节目及书籍刊皆以消遣为手段,对付大寡观赏本收制成了效率,受寡的仄衡审好火仄低沉,对付粗英文化而止是一种堕降.默顿(好)亦做“莫顿”与推扎斯菲我德共共提出功能瞅(结构功能主义).真量:社会职位给予功能;社会典型强制功能;动做反里功能的“麻醒效率”耶鲁教派:主要人物:霍妇兰(好):传播教耶鲁教派的核心人物,齐力于做风的产生战转化的钻研,他的“劝服表里”对付于劝服艺术战传播本收的钻研推动了传播教的生长.主要孝敬:一是吧情绪真验要收引进了传播教范围;两是他的钻研掀穿了传播效验产生的条件性战搀杂性,为承认早期“子弹论”效验瞅提供了要害依据.芝加哥教派:要害人物:库利:初级集体、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标记互动论(象征互动论)帕克:社会互动表里杜威:真用主义形而上教芝加哥教派认为传播是人类闭系的真量,近近超出简单的疑息传播战接流,传播创制战保护社会,探讨大寡媒介正在一个健康的民主制中的效率.芝加哥教派对付于传播表里与钻研的效率:1.它代表着社会科教正在好国的第一次繁枯,便那些要害的欧洲表里去道,特天是德国社会教家西梅我的表里去道,它起到了思维登陆面的效率.2.它使好公有闭社会问题的社会科教钻研有了热烈的体味主义目标.3.芝加哥教派的教者形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核心的人格社会化的表里观念体系.他们攻打对付于人类止为的曲观阐明,与而代之强调一种瞅面,即厥后被称为标记互动表里的瞅面.4.芝加哥教派构筑了厥后的以媒介效验为沉面的大寡传播钻研的模型.对付传播教的孝敬:使好国的社会科教钻研有了热烈的体味主义目标.。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一、本文概述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如何通过各种媒介在社会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其方法论的发展对于学科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包括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分析它们各自的理论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在传播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对这三个学派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视角,以推动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也期望通过对比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为传播学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传播环境。
二、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方法论中的一大流派,它主张以客观、量化和科学的方式来研究传播现象。
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其中,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对传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数据分析,能够揭示传播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普遍性原则。
在实证主义学派看来,传播学是一门可以通过实证方法加以研究的科学。
因此,他们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者通常会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实验法等,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等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证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通过对媒介内容的分析,他们揭示了媒介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受众行为的调查,他们了解了受众如何接收、理解和反应于传播信息;通过对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他们评估了不同传播策略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传播现象的认识,也为传播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过于强调量化研究和客观性可能导致对传播现象的片面理解。
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涉及到文化、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仅仅依靠量化数据可能无法全面揭示其本质。
传播学各学派传播学各学派⼀、经验学派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个能够⾃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物体。
经验学派在⽅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场,在⽅向上坚持实⽤主义的研究⽬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最早以建⽴模式的⽅法对⼈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2 )社会协调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1)两级传播个⼈不是与社会隔离的,⽽是与群体中的其他⼈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场和⼈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对媒介运动,有⼀类⼈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媒介的观点,⽽另⼀类⼈则主要依靠个⼈接触接受指导。
在⼤众传播的条件下,⼈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对⼤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影响。
(2)意见领袖(3)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传播学流派1、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形成和发展于20 世纪初~20 世纪30 年代,吸收了欧洲的社会学思想,被视为传播学形成的美国源流。
芝加哥学派将传播视为人类人类关系的本质,认为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1·代表人物及观点(1)约翰·杜威:认为社会是有机体,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强调传播对民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和民主不仅是由于传播而存在,而且它们就存在于传播中(这一思想对技术学派的伊尼斯有所启迪)。
(2)查尔斯·库利:提出两个著名观点,一是“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即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二是“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即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是人们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
(3)罗伯特·帕克:芝加哥学派的领袖。
帕克对传播进行定义,认为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他反对压抑和控制移民报刊,认为移民报刊有利于维护多元社会的稳定。
(4)乔治·赫伯特·米德:创立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通过象征符合意义而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出“主我客我”理论,认为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的社会过程而得到发展的。
2·影响(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繁荣,对一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起到登陆点的作用;(2)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赋予其一种应用和改良的影响;(3)对传播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实证化,奠定了实证主义取向的基本研究方法。
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始于20 世纪初,成长于20 世纪40-50 年代。
广义上,“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
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方法论)的主流传播学,他们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一、传播学者(一)三位欧洲大师: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说19世纪三位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间接地影响了20世纪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芝加哥学派中的社会学家为进化论所吸引;法兰克福学派将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法相结合;互动传播的帕洛阿尔托学派通过研究相关传播来反对弗洛伊德的内心理论;拉斯韦尔热衷于精神分析的思考;霍夫兰的说服研究则在弗洛伊德理论那里找到了间接的基础。
1、查理·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对于传播学者来说,《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是达尔文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领域。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科学思想和传播学产生的重要影响表现在:(1)它系统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又是传播学批评学派的主要思想来源;(2)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将库利、帕克等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引向了社会学领域;库利、帕克说芝加哥学派的领袖,帕克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著作直接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3)达尔文的理论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研究的开展;(4)进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都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
2、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
今天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如海德的平衡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一致理论、佩蒂和卡尔奥普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等。
这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的或不和谐的状态,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导致了个体行为的变化。
(2)霍夫兰所开创的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是从C·赫尔德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而赫尔德学习理论又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的研究产生了影响。
(3)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进行了批评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两大研究学派1、比较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之一,既代表一个方法论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观和传播观。
主张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更好的社会管理,因此又称管理学派。
特点:a.方法论:从科学实证的立场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来统计、分析传播现象,描述其面貌,解释其规律;b.传播观:持实用主义态度,着眼于解释传播活动的事实,进而把握其规律,改进传播机制,提高效率,使传播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焦点集中考察围观、个人层面的传播过程,尤以传播的说服效果为研究核心,建构以传播效果为重点的研究模型;c.社会观:坚持多元主义观点,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支配关系,强调社会是多元利益相互竞争、制衡的共同体。
批判学派:现代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之一,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发展起来的学派。
其中较有影响的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特点:a.方法论:主张从整体出发,以辩证分析法为主,透视传播活动的本质和外在联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是一味排斥实验调查和量化研究方法。
b.传播观:更多将传播与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着重考察传播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如传播与社会结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关系等等;着眼于价值判断,目的在探究传播活动的意义。
c.社会观:与经验学派最大分歧所在。
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对社会传播机构进行批判,不断反思,并将其作为变革的对象。
EG面对当下红火发展的网络传播现象:经验学派研究重点:网络信息传播如何更加迅速、便捷、有效;功效作用;信息如何“拉”出来;批判学派研究重点: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究竟有多少信息是有意义的,值得人们留意;网络信息对人的存在的价值,影响;新媒介的出现给民族、国家发展带来的影响。
2、文化研究/批判学派:包罗广泛,从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从葛兰西的“霸权”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从法国结构主义的传媒符号分析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传媒文化解剖;从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到詹明信的“资本文化逻辑”。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莫顿、赫佐格、斯诺耶鲁学派:霍夫兰芝加哥学派(单独说)语用学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弗洛姆政治经济学派:默多克、斯密赛、文森特、史麦兹、阿芒·马特赫尔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尼文化研究学派:霍尔、莫利、费斯克意识形态学派:葛兰西、阿尔都塞女权主义学派:伍尔夫英尼斯:传播偏向论麦克卢汉:媒介的延伸论、媒介讯息论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经验学派注:哥伦比亚学派:主要人物:拉扎斯菲尔德(美)、《人民的选择》主要贡献:主持伊里调查(美总统大选)、提出“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
否定“子弹论”,开创“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下降,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默顿(美)亦作“莫顿”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
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耶鲁学派:主要人物: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主要贡献:一是吧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芝加哥学派:重要人物: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象征互动论)帕克:社会互动理论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传播学各学派一、经验学派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
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2 )社会协调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1)两级传播个人不是与社会隔离的,而是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而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大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无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立场和人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媒介运动,有一类人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自媒介的观点,而另一类人则主要依靠个人接触接受指导。
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人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大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
(2)意见领袖(3)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本文将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主义学派。
通过深入探讨各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争议,以期为未来传播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最早出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等。
该学派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传播效果进行定量和可证实的研究。
他们传播活动中的受众行为、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强调以客观、中立和经验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和实验是该学派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数据来源方面,实证主义学派注重利用大型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表明,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显著的。
例如,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媒介依存理论”,阐述了大众媒介对公众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该学派过于强调客观性和量化研究,忽视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短期效果上,而忽视了长期效果和深层次的影响。
诠释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是传播文本的意义和理解,以及传播过程中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舒尔茨、霍顿等。
诠释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深入理解传播文本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心理意义,来揭示传播效果的本质。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注重从受众的角度理解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内容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诠释主义学派更倾向于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观察等。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例如,舒尔茨和霍顿在《大众传播:意义的纠结》一书中提出“意义的纠结”理论,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认知的干扰和误导。
(一)名词解释5个20分,4分。
(二)简答题3个24分,8分。
(三)论述题2个26分,13分。
(四)分析题30分一、学科历史(一)学术源流。
社会学家德-齐美尔,法-塔尔德(群体事件-无意识模仿/从众心理),美-杜威。
(二)四大奠基人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致力于宣传研究。
传播学贡献:(1)提出5W要素论,奠定了传播理论知识体系(2)第一次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Ppt:监视协调,协调社会各部分,文化传承。
提出社会传播概念。
2.社会心理学家卢因。
研究群体社会学(p20场论与群体动力论),贡献守门人理论(作用是放大或屏障消息)(针对群体传播)守门人理论。
守门理论的创立者是卢因,用来指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4-32)在大众传播中,守门人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为: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信息评价者、赞赏者),导向功能(传播者传播信息会按守门人的喜好进行),桥梁功能(是传者和受者的中间地带和交接点)。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哥伦比亚社会学派,贡献二级传播理论(针对人际传播)与意见领袖(针对人际传播,也有放大或屏障信息的作用)。
ppt有限效果理论“二级传播理论”:即讯息和影响先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舆论领袖,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的的并受社会基层舆论领袖的影响而削弱。
该理论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中的众多因素也推动了传播学的研究,特别是传播过程的研究。
新的“多级传播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
“大众传播→意见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
”比大众传播更具说服力,经过意见领袖加工过的信息针对性更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相信。
“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自己加工过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
大众传播信息并非直接流向大众,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具有改变和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
其特点:在社交场合较为活跃;与其受影响者处于统一团体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信息。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莫顿、赫佐格、斯诺
耶鲁学派:霍夫兰
芝加哥学派(单独说)
语用学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弗洛姆
政治经济学派:默多克、斯密赛、文森特、史麦兹、阿芒·马特拉、
赫尔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尼
文化研究学派:霍尔、莫利、费斯克
意识形态学派:葛兰西、阿尔都塞
女权主义学派:伍尔夫
英尼斯:传播偏向论
麦克卢汉:媒介的延伸论、媒介讯息论
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
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经验学派
注:
哥伦比亚学派:
主要人物:
拉扎斯菲尔德(美)、《人民的选择》
主要贡献:主持伊里调查(美总统大选)、提出“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
否定“子弹论”,开创“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下降,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默顿(美)亦作“莫顿”
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
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耶鲁学派:
主要人物:
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主要贡献:一是吧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
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芝加哥学派:
重要人物:
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
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象征互动论)
帕克:社会互动理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