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形势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2013年世界军事形势盘点原题:动荡中保持和平竞争中维持合作——2013年世界军事形势盘点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动荡中保持了和平,竞争中维持了合作。
”中国军事专家这样评点2013年世界军事形势。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新俊、《世界军事年鉴》主编于海宽12月3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没有变化,但世界军事形势依然十分复杂多变,多种安全威胁交织出现。
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角逐深化发展,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高端军备武器、太空、网络竞赛等激烈上演,这些都对当前和未来国际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大国战略调整步伐加快自美国确定重返亚太战略后,其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指出,美军60%的军舰和本土外60%的空中力量将调整到亚太地区。
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如提高对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援助、强化美日同盟等。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加紧日本战略调整步伐,先是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继而扬言要击落中国巡航钓鱼岛的无人机。
他接连出访印度、俄罗斯、蒙古及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将强化外交关系的矛头直指中国。
世界大国间举行联合军演数量和规模今年都明显增加。
王新俊说,如美日举行的联合夺岛军演、美日澳“对抗北方-2013”联演、美韩“关键决心·鹞鹰”演习、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俄日“搜救演习”演练等。
据统计,今年,俄罗斯、日本举行的类似联合军演均在10次以上,而美国、印度举行各类训练演习达60余次。
“这些演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各自军队的训练作战水平,而且对强化战略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新俊说。
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今年以来,地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保持了高发态势。
据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年鉴》统计,2013年全球共发生有较大影响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9起。
“冲突的导火索主要是领土主权争议、部族种族和宗教利益争端。
”于海宽说,“虽然这些冲突并不具备全球性质,但它们对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2013当前国际形势分析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
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
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1.中日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对中国的钓鱼岛存有野心。
自二战后以来,在日本政府的纵容下,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已多次到中国的钓鱼岛上制造事端,企图制造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假象。
钓鱼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东北约102海里处,距中国福建、浙江沿岸174海里。
钓鱼岛列岛地处中国东海大陆架南侧边缘地带,其西北侧与台湾省处于同一地质构造,与日本的冲绳列岛、八重山群岛并无相同的地质联系。
每当中国渔政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几乎都会引发日本政府以及媒体的强烈关注。
日本的电视台多次播放了中国渔政船巡航钓鱼岛时的画面,并且都强调了“中国渔政船的先进性”。
日本《读卖新闻》还观察到了渔政310船上装备的武器,并认为“军用帐篷”包裹下的是“重型武器”。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则是闻风而动。
日本《时事周刊》于1990年12月1日发表题为《右翼建灯塔点燃的尖阁群岛问题》一文,披露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1978年就在钓鱼岛上建立灯塔,显示“日本主权”;1988年又开始修建新灯塔,而且“自设计阶段起便得到海上保安厅的指导”。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一)世界:美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夯实,欧日经济呈现波折恢复状态;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尤其巴西和南非经济发展前景堪忧2013年世界经济处在平稳复苏的过程中,主要发达市场需求未实现根本好转。
但从经济增长速度、失业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指标来看,发达经济体均传达了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尤其是美国复苏势头明显,欧盟和日本也处在波动恢复中。
新兴经济体受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尤其是巴西和南非,由于资本集中撤出导致国家出现了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发展前景困难重重。
1、发达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美国经济前景看好,日本和欧盟复苏进程缓慢图表1 2012-2013年三季度美日欧GDP走势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局(1)美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夯实,经济前景看好2013年三季度美国实际GDP按不变价环比折年率增长4.1%,较第二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经济复苏进一步夯实。
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来看,三季度个人消费和国内私人投资增长是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借助年底购物季的提振,消费表现十分抢眼,拉升美国经济提高了1.36个百分点,高于上一季的1.2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回暖,新房开工也在进一步增加,制造业持续扩张,第三季度国内私人投资增加拉升美国经济增长了2.56个百分点,高于前一季度的1.38个百分点。
此外,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和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由负转正,分别拉动了0.14和0.08个百分点。
2013年11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7.0%,再创近五来最低点,就业形势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
2013年11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1.2%,较10月份上升了0.2个百分点,而核心CPI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在1.7%的水平,表明在全球经济放缓形势下,美国通胀压力依然温和。
12月份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7%,虽与11月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2013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且已连续7个月位于50%临界点之上,显示经济复苏势头显著。
国际经济形势宏观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延续低速增长的态势,通过刺激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下降,世界经济依然脆弱。
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来说略微好些,亚太经济依然低速增长,欧元区自去年主要国家政权交接以来,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对欧元区影响依旧严峻,日本在安倍政府经济政策刺激小有点增长,但效果依然不好,新兴经济体增长依然承受巨大压力,增长缓慢,通胀压力大。
因此,世界经济将继续复苏,但复苏步伐依旧缓慢,经济基础依然脆弱,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
(一)美国虽然近段时间以来,美国经济中的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向好,但仍存在高失业、高负债、高赤字和低增长的“三高一低”问题,特别是产业空心化、基础设施老化、创新能力下降及产能步伐放缓等多重问题还阻碍美经济的复苏。
实体经济复苏缓慢,虽房地产强劲回暖,个人消费增加,经济复苏形势依然脆弱。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推出多项经济政策,并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维持0%~0.25%低利率,大量购买长期国债,加大经济刺激,改革税制,缩减政府债务和开支。
美元贬值对其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对一些大宗商品造成了影响。
(二)欧元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所缓解,但依然面对诸多挑战。
欧元区主要国家完成了政府换届选举,欧洲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欧债危机最坏的日子基本过去,但欧债危机的风险依然存在,稍有不慎将会再次扩大。
近期欧元区失业率依然处于高位,银行负债状况仍在恶化,除西班牙和意大利不良贷款率创新高外,其他各国银行资产负债表有待进一步修复,企业融资仍面临较大困难。
另一方面,欧元区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欧元虽波动不大,也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也将逐渐回升,加之欧央行货币政策也有利于刺激经济复苏,欧元区经济未来还是有可能逐步企稳回升,欧元区经济复苏任重而道远。
(三)亚太地区亚太地区除中国外增长乏力,虽然欧债危机对亚太影响有限,但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疲弱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同时还由于本地区许多经济体自身结构存在问题。
中国国际形势分析摘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013是国际形势多变的一年,中国将主要面对中美关系、钓鱼岛以及南海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中美关系、钓鱼岛问题、南海争议、印度、领土之争过去的三十年间,中美关系一直都是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的状况,对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事务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建立一种良好的、和平互助的双边关系,将对世界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现在的中国人一提起美国,总感到美国政府总在不断地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制造麻烦,总在不断地利用他们的优势扰乱中国的现实发展。
从现实来看,美国政府的角色确实不光彩,数十年来不断地对中国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指手划脚,而中国的内部曾几何时也存在大量的迎合这些言论的所谓的亲美派。
当一国的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层面就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的引导发展的思路,而这一过程更多的是需要时间的检验。
中国的经济发展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更多的借助了美国的技术应用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的会带来许多的美国意识,美国思想。
或许,正是美国意识与思想的大量传播才造就了现在的中国经济,当然,现在的许多的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也与美国的文化思想传播发展有关。
客观上看,中美之间没有领土争端和历史宿怨,两国民族个性比较接近,相互定位基本契合,而且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可以说中美关系是中国所有的对外大国关系中最为成熟的。
所以对其既不能过分乐观,也不必忧心忡忡。
归根结底,未来国际地位的竞争一方面取决于外交能力与技巧,但更主要是国力水平与管理能力的竞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正在不断加强。
如果中美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双方对全球形势的判断如果有共识,双方就应该对共识一起努力。
中美两国对未来的期待,还有认知的问题,比如互信的问题,就是对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有分歧没有关系,但双方可以进行协商。
进入2013年以来,军事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军事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军事博弈正逐渐成为全球各竞争领域中表现最为活跃的一面。
美俄军事战略对抗渐升温最近几个月,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对抗几乎达到了冷战后的最高峰。
在北约宣布向土耳其和叙利亚之间的边境地区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仅仅几个小时后,俄罗斯即宣布向叙利亚运送“伊斯坎德尔”战术地对地导弹,并紧急派遣3个舰队的主力舰只赴地中海东部海域巡弋。
一时间,冷战之后美俄之间最紧张的军事“对峙”出现了,人们都想知道美俄间的军事战略对抗缘何会发展到如此紧张程度?这种对抗是否会引发新形式的冷战?其实,美俄双方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美国自美西战争走向海外之后,一直在通过军事手段支撑其向着世界军事强国的顶峰逼近。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淘”出来两个军事强国,即美国和苏联。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锋,两国利用军事手段斗了近半个世纪,最后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至今,美国的超级地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实力可以挑战。
另一方面,虽然苏联解体了,但从苏联独立出来的俄罗斯却仍不能让美国小视。
独立初始,俄罗斯一厢情愿地倒向了西方,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生活在这种幻想之中。
直到后来,北约空袭南联盟“炸醒”了俄罗斯,俄罗斯从此步入强化军事实力之路。
虽然当前俄罗斯军力还比不上美国,但俄罗斯民族素有军事立国的传统。
随着军力的不断提高,俄罗斯逐渐恢复了在加勒比海的海空军演习、战略轰炸机的全球巡航等军事活动。
由此看见,俄罗斯追求世界军事强国的心迹已略显一斑。
目前看来,美俄两国都不会轻易放弃以军事战略支撑各自国家的世界军事大国地位。
在实现世界军事大国这一目标时,美俄两国在不同阶段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略有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各国实力的变化,美国认为其全球霸权地位正日益受到威胁。
2013年,世界军事安全领域维持了总体平稳的基本态势,国家间大规模军事冲突或局部战争等不可控事态并未出现,但影响世界军事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
中东问题、恐怖主义威胁等既有热点问题并未消退,局部动荡此伏彼起;大国间围绕战略“新边疆”的争夺日益激烈,战略博弈更趋常态;各主要军事强国加快推进军事转型,区域内军备竞赛有所抬头。
特别是中国周边已成为当今世界热点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朝核问题再度凸显,东海形势持续恶化,海洋安全形势变数陡增,安全风险有所增大。
一、地区局势缓和与动荡相互交织,中东仍是主要热点在大局稳定的背景下,中东乱局持续,地区冲突频发成为影响全球军事安全的主要因素。
同时,恐怖主义威胁、半岛局势走向以及战略“新边疆”争夺等对地区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一)埃及乱局再现,叙利亚危机有惊无险2013年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波澜不惊 热点依旧□ 孟祥青 方 珂/文进入2013年,埃及局势曾一度相对平静,但7月3日埃及军方废黜总统穆尔西,随即引发穆尔西支持者大规模示威游行及一系列连锁反应,穆尔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多次发生严重暴力冲突。
虽在埃及军政府的强力弹压下,总体局势可控,但局部地区冲突频发,并造成大量民众伤亡,仅8月14日针对穆尔西支持者示威的清场行动就有800余人死亡。
长期的冲突对立严重割裂了埃及社会,动荡和混乱短期内难以消除,大规模骚乱乃至武装冲突的风险增高。
年内,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继续交战,双方围绕阿勒颇和首都郊区等多个战略重地展开激烈争夺。
在冲突中,叙境内多次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仅8月份在大马士革郊区有超过1400人死于沙林毒气袭击。
此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以美为首西方国家军事干涉叙局势的可能性增大。
但由于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加之叙加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并同意消除化武,使叙利亚避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的军事打击。
但应看到,由于美、俄等境外势力已深度介入叙利亚局势,其走向更加波谲云诡。
目前叙国内军事冲突仍在持续,通过政治解决叙危机的希望愈发渺茫。
2013年全球经济贸易形势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转弱,进入2013年,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继续困扰全球贸易,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形势下,2013年全球贸易增长仍不乐观,特别是发达国家进口萎缩,拖累全球贸易增长。
一、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好转,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稳固,GDP连续9个季度增长;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日本刺激政策收到一定成效,增长信心得到提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经历艰难调整。
但世界经济仍处于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复苏阶段。
新兴经济体结构性调整滞后,资金流入减少,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达经济体仍面临高失业、高赤字困扰,增长后劲不足,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水平。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形势趋于改善,但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不容忽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4年1月21日)显示,201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0%,增速较2012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7%,分别回落0.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表1 2011-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单位:%注:2014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2011年数据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3年10月。
2012年、2013年、2014年数据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月。
二、2013年全球贸易总体形势2013年世界贸易不容乐观。
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将持续制约其进口能力;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困难增多,将对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威胁上升。
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只有1.2%,增速低于2012年的2%。
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量增长0.4%,进口量下降0.1%;发展中国家出口量下降0.2%,进口量增长1.1%。
2013年局势回顾和2014年局势战略分析2013年局势回顾和2014年局势战略分析(一)2013年回顾:2013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潮起潮落。
这一年,世界航船在长风狂涛间抵浪前行、乘风向远;这一年,涌浪、激浪、破浪,成为世界风云的最佳注解。
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波滚浪涌;IT 青年弄潮美国监听丑闻,“棱镜门”一石激浪千层,“信任海啸”惊醒梦中盟友;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复杂多变间,和平与发展的磅礴力量不断增强,但引发不稳定、不确定的暗流也依然涌动,世界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变革期。
潮起潮落的2013,砥砺前行,风浪相随。
这一年,叙利亚局势依然跌宕惊心。
炮火尚未平息,西方又屡把“化武”标签贴至报端,“开战之说”一度甚嚣尘上。
尽管“烽火”危机最终被“化武换和平”妙招缓解,但销毁化武之路依旧艰难漫长,必将考验各方耐心。
眼下,对话窗口再次打开,然而,叙政府、反对派针锋相对、异见难弥,第二次叙问题国际会议能否顺利召开亦未可知。
战火日炽、内战不止,百余万叙利亚难民何时才能重归故里、重获安宁?“剪不断,理还乱”的不止叙利亚。
今年,埃及的穆尔西被解除总统职务。
一个经济亟待振兴的国家,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呈现连绵失控暴力,“二次革命”已矣,埃及前路何在?目光由远及近。
进入2月,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实施第三次核试验,并接连采取强硬举措,象征半岛南北合作的开城工业园区遭遇“关门”和重启。
此后,美、韩、朝连续博弈角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半岛“解困”前路漫漫,充分信赖和持续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在东亚,还有人“兴风作浪”。
继炮制“岛争”戏码后,日本逆潮“右转”的势头愈演愈烈。
“侵略定义未定”、“中国威胁论”,坚持“献祭”的首相安倍晋三挑衅言语频出,对华“外交包围”攻势妄图搅动亚太格局,引人哂笑。
变迁天下,潮波汩汩。
风云人物不问出处,或惊涛破势,或盘转乾坤。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综述前言: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1、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但工业企业盈利状况仍未好转(1)201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
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2)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仍处于下行空间,但降幅有所减小。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集体企业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4%。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轻工业增长8.4%。
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
分产品看,上半年464种产品中有325种产品同比增长。
其中,发电量增长4.4%,粗钢增长7.4%,钢材增长10.2%,水泥增长9.7%,平板玻璃增长10.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0%,焦炭增长7.4%,硫酸(折100%)增长7.3%,烧碱(折100%)增长4.7%,化学纤维增长5.8%,乙烯增长4.6%,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6.4%,集成电路增长9.8%,汽车增长15.2%,其中轿车增长16.1%。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与上年同期持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3426亿元,同比增长4.8%。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0.68%。
2、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来看,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1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2013年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2013 年,世界经济缓慢曲折复苏。
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增强,但面临若干政策风险。
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但复苏态势不稳。
日本经济受政策刺激强劲反弹,长期内挑战仍存。
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面临的风险上升。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增强。
2013 年全年GDP 增长1.9%,其中前三季度增速逐季回升,第三季度实际GDP 增长率(环比折年率)达到4.1%,创2012 年一季度以来的新高。
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复苏,股指屡创历史新高,受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财富效应推动,个人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除5 月外,2013 年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制造业PMI 均位于50 荣枯线以上。
贸易赤字大幅收窄,全年贸易赤字4715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8%。
失业率从1 月的7.9%降至12 月的6.7%,创2008 年11 月以来的新低。
全年通胀水平持续处于低位。
12月18 日,美联储将2014 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9%-3.1%调整至2.8%-3.2%。
欧元区经济微弱复苏。
2013 年以来,欧债危机暂时进入相对平静期,欧元区经济再次进入复苏通道。
衡量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自4 月份以来逐步上行,12 月升至100,达到2011年8 月以来最高水平。
欧元区物价全年维持低位,12 月综合物价指数(HICP)同比仅增长0.8%。
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四季度以来欧元区失业率维持在12.0%的高位。
12 月5 日,欧央行将欧元区2013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值继续维持在-0.4%,将2014 年预测值从9 月的1.0%上调至1.5%。
日本经济强劲反弹后增速有所放缓。
受日元汇率大幅贬值和大规模财政刺激等因素影响,2013 年前两个季度日本经济增速大幅反弹,但第三季度增速明显回落,实际GDP 增长率(环比折年率)为1.1%。
6 月以来核心CPI 同比转为正值,12 月上升至1.3%,触及5 年来新高;就业市场平稳,全年失业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
2013年国际形势综述
【热点综述】
2013年的国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动荡,国际力量对比渐趋均势,呈现如下五大特点:
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减弱
2013年东西方差距缩小,从而加速了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在经历5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
当前发达和新兴两大经济体支撑世界,缺一不可。
西方国家一手遮天,一家说了算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
各大国加紧角逐,互相制约,斗而不破。
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2)争占国际道义制高点。
对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化学武器、核武器等涉及人类生死存亡的全球治理活动,各大国争相参与、提出方案、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3)各大国互存疑虑互有戒备,争相发展军力加以牵制。
(4)合作大于争斗。
当前,各大国都在加强合作,各种合作组织层出不穷。
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
美国领导力下降。
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美国的声音不再那么响亮,附和者渐少,反对者增多。
俄罗斯在崛起,
国际影响力在上升。
四、中东局势持续动荡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国乱象丛生、各政治派别争斗激烈、经济下滑、失业率高、社会治安恶化、民不聊生。
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
2013年,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成效显著。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
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