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理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教学课件 朱景文 著 法理学(第四篇)1
- 格式:ppt
- 大小:827.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共中央党校张忠军法社会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一、专业的设置张忠军老师的法社会学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张老师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对于这方面造诣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这一个方向属于法学理论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张老师,张老师同时也是法经济学方向的导师。
二、考试的科目法学理论: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10法理学③310西方法律思想史。
复试加试科目:法政治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
三、导师介绍张忠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办公厅,职务:主任。
四、参考书目法学理论:1、《法理学》,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孙国华、朱景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西方法律思想史》,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谷春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法制史》,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中国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览》,曾宪义、郑定著,天津教育出版社。
《宪法》,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许崇德、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张正钊、李元起,人大出版社。
6、《刑法学》,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7、《民法学》,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商法总论》,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赵中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侵权行为法》,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
10、《刑事诉讼法学》,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程荣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加试参考书目同初试。
五、党校考博英语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一、法学理论朱景文:法理学,这本是基础二、法学综合考试曾宪义:中国法制史,三版许崇德:宪法,四版王利明:民法,四版王作富:刑法,四版江伟:民事诉讼法,四版陈卫东:刑事诉讼法,二版史际春:经济法,二版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版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三版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三版章尚锦、徐青森:国际私法,三版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四版法理学朱景文:法理学研究,人大朱景文:比较法总论,人大朱景文:比较法学专题研究,人大朱景文:法社会学,人大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人大,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法制史赵晓耕:《中国法制史原理与案例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赵晓耕:中国近代法制史专题研究,人大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叶秋华、王云霞:大陆法系研究,人大宪法与行政法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元起:中国宪法学专题研究,人大胡锦光:《行政法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法冯军、肖中华:刑法总论,人大谢望原、赫兴旺:刑法分论,人大高铭暄:刑法学原理(共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铭暄: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法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人大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人大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下),人大杨立新:债法总则研究,人大王利明:合同法研究(一、二),人大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人大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人大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法律商法范建:商法,高教赵中孚:商法总论,人大叶林:公司法研究,人大叶林:证券法,人大贾林青:保险法,人大王欣新:破产法,人大知识产权法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四版,人大2009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法律李琛: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北大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人大诉讼法江伟:民事诉讼法,四版,人大2008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人大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人大王新清等:刑事诉讼程序研究,人大何家弘、张卫平:简明证据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何家弘:证据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经济法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三版,人大2008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史际春:《企业和公司法》,人大王欣新:《公司法》,人大徐孟洲:《信托法》,法律徐孟洲:《税法》(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徐孟洲、孟雁北:《竞争法》,人大朱大旗:《金融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欣新:《破产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环境与资源法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版周珂:环境法学研究,人大周珂:生态环境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法邵沙平:国际法专题研究,人大朱文奇:国际条约法,人大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三版,人大2009郭寿康、韩立余:国际贸易法,人大赵秀文: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人大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章尚锦、徐青森:国际私法,三版,人大2007赵秀文:国际私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人大《法理学》,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孙国华、朱景文主编,人大出版社1999,11。
博联教育
专注于人大法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7,八年辅导经验
博联教育张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朱景文法理学第三版(人大法学考研必备教材)相
比第二版的区别
朱景文主编法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是人大法学考研复习法理学科目唯一参考教材,相比第二版而言,第三版教材主要是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以及《立法法》的最新规定对教材进行了修正。
这种修正具体体现有:
[博联教育]人大法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博联教育官方网站:张老师qq:2694251777
(1)修正了如下内容:执政党政策与法、法与政党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法的制定(主要是立法主体和立法体制)、法的渊源(主要是修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渊源)和法律监督(细节修订,理论未变)相关内容。
(2)新增了如下内容:在教材中直接增加党中央有关法律建设和发展的决议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思维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内容。
很多同学已经买了朱景文的第二版教材。
没有关系,博联教育人大法学考研资料,已经根据第三版教材进行了修正,请以讲义为准。
[博联教育]人大法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博联教育官方网站:张老师qq:2694251777
[博联教育]人大法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博联教育官方网站:张老师qq:2694251777。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框架和方法0.1 复习笔记一、法学和法理学1.法学的研究对象(1)法学是一门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法律现象不仅为法学所研究,而且也被许多其他社会科学所关注。
虽然,这些社会科学都关注法律现象,但是它们与法学的关注不同:①法学是把法律现象作为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而其他社会科学只是把法律现象作为它们研究的一部分内容;②法学对法律现象的关注是从法律的角度或合法性的角度研究法律现象,而其他社会科学对法律现象的关注则从自己学科的视角来研究法律现象的。
(3)法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几个层次:①以法律规则本身为中心的创制、适用和解释法律的方法、手段;②在法律规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法律原理、原则;③研究法的规律性。
2.法学发展的历史逻辑(1)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因此只有在社会出现了法律现象以后,法学才可能产生。
(2)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有关法律性质和作用的论述,也出现过不同的学派,但是这些有关法律性质和作用的观点只是他们的政治哲学的从属部分。
(3)在西方的历史上,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有许多关于法律的论述。
(4)法学发展的历史不仅是法学从整个社会科学中分离的历史,也是法学内部不同学科分化的历史,从古代混沌合一的法学中逐渐分化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一系列的部门法学。
(5)法学发展的历史逻辑不仅仅是分化,在当代也出现了综合的趋势。
①经济法学就是民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综合。
②在各个主要的传统部门法学中都出现了其他部门法学的渗透。
③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综合,出现了介于若干学科之间的新学科。
3.法学体系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法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着众多分支学科的法学体系。
这个体系如何构成既决定于客观发展,即各个分支学科的实际发展程度以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也决定于构建这个体系的学者的主观意见。
4.现有的法学学科划分(1)理论法学是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概念、思想和规律的学科,大体包括:①法理学;②法哲学;③法社会学;④实证法的理论(法实证论);⑤法经济学;⑥立法学;⑦法律解释学;⑧比较法总论;⑨法人类学;⑩法文化学等。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朱景文朱景文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新闻'>1979-198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法学硕士;1987-1988,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CLEEC,中美法学教育交流项目);1996-19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教授(Fulbright,美国富布赖特项目);1999.10-12,荷兰莱顿大学欧洲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1998-2008,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暑期班讲授“IntroductiontoChineseLaw","IntroductiontoChineseConstitution"2003-2008,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讲授“ChineseLegalCulture”课程2008.9,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讲授“IntroductiontoChineseLaw"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全球化、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1.中国法学会理事;2.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3.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
1.2008年《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2008年《法理学》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2006年《法社会学》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2006年《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5.2002年《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6.2002年《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2002年《法理学》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8.1997年《法理学》沈宗灵等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1996年《比较法导论》获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奖;10.1992年《法学基础理论》与孙国华等人获国家教委二等奖;1.著作2008,比较法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法社会学(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法理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比较法总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跨越国境的思考——法理学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法理学论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法理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法社会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比较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法理学教学参考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法理学(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法理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比较法,校阅,法律出版社;1996,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主编,检察出版社;1994,法理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4,现代西方法社会学,法律出版社;1992,比较法总论,检察出版社;1986,法的一般理论,翻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研究报告2007,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FinalReportforInstitutionalizingLegalTraininginChina(中国法律培训制度化研究报告),submittedtotheAsiaDevelopmentBank,byIDLI,ShenYuanyuan,ZhuJingwen1996,中国社会发展报告(1994-95),法制部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论文2009,DateanalysisofflowoflitigationintodifferentchannelsinChina,SocialScienceinChina,V ol.III,No.1 2008,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分析,法学研究(5)2008,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中国社会科学(3)2008,结社自由与结社自由的限制——序言,载周少青:《论中国接社权问题及其解决——一种法治化的路径》,法律出版社2008,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数据分析,光明日报,02-192008,中国法律发展的理论反思,合著,法学家(1)2008,法之执行的法学模式和社会学模式,法制日报,04-132008,从法治到善治的思考,法制日报,02-012008,公共场所禁烟能走多远?人民日报,04-232007,中国法律发展的趋势、问题与反思,合著,高翔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一种博弈——在人权和知识产权之间,《法制日报》11-182007,“酷儿”理论之思,《法制日报》9-232007,苏联的一个坏传统,《学习时报》07-102007,苏联学界的一个坏传统,《北京日报》06-182007,依法治国是否等于有法可依,《解放日报》04-232007,法律是一种规则政治,《法制日报》,07-152007,中心与边缘——法律发展的全球视角,《新视野》(1)2007,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行省制度,《法学杂志》(3)2007,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法制发展,合著,《法学家》(1)2007,《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序,载郭晓飞《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服务大局与“法学家的幻想”,《法学家》(6)2006,《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产权和人权》序,载郑万青:《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产权和人权》,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法理学与法史学》(10)2006,2005年法理学学术研究回顾,合著,《法学家》(1)2006,全球化与法治国家的历史演进,《学习与探索》(1)2005,《法律的政治分析》序,载胡水君:《法律的政治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一个比较法社会学视角》序,载冉井富:《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一个比较法社会学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关于立法发展趋势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6)2005,欧盟法对东亚的意义,《新视野》(1)2005,法律是一种规则政治,《学习与探索》(5)2005,2004年法理学学术研究回顾,合著,《法学家》(1)2004,l egaltransplantationinthejudicature:employingforeignlawinChina’sjudicialpractice,Socialsciencein China,Autume2004.2004,法治中的悖论,载夏勇等主编《法治与21世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载孙国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政治思想工作研究》(6)2004,国内司法中运用外国法的比较法思考,《法学》(1)2004,解决争端方式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新华文摘》(1)2004,划分世界的法律体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世界法律地图》评介,《法制日报》4月15日11版2004,2003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1)2003,我对全球化与主权的一点看法——代序言,载程琥:《全球化和国家主权——比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解决争端方式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2003,国际标准和中国法律改革,2003年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年会宣读,《法学家》(3)2003,法治和关系:是对立还是包容——从韦伯的经济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谈起,2002年香港亚洲法哲学大会宣读论文,《环球法律评论》2003/春季号2003,2002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1)2003,关于律师职业发展的几个问题,2002年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基地“法律职业共同体研讨会”宣读论文,载张文显等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言论自由及其界限,2002年爱尔兰中国-欧盟人权对话会议发言,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3年2月24日200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条铁则,《北京日报》2003年2月13日2002,“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法学家》(6)2002,2001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第1期2002,由前苏联法学界的一场争论谈起,《法学家茶座》(1)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全球化和中国法制的回应,《法制与社会发展》第4期;2001,欧盟法对法律全球化的意义,《法学》第12期2001,全球化和中国法制的回应,《金陵法律评论》第1期2001,从比较法、法社会学到比较法社会学,《环球法律评论》第1期;2001,中国共产党与比较法的发展,《法学家》第3期;2001,2000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第1期;2000,PublicParticipationinLaw-makinginthePRC,inJanMichielOtto,andothers,Law-Making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ague,Netherlands:KluwerLawInternational;2000,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法理学论丛》第2卷;2000,关于法理学向何处去的几点意见,《法学》2000年第1期;2000,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浙江社会科学》第1期;2000,欧盟法性质的法理学思考,《人大法律评论》2000卷第1辑;2000,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法制现代化研究》(第6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立法的公众参与,《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999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第1期;1999,世界与中国框架中的比较法,《新视野》第4期;1999,FormalizationandInformalizationofLaw:OntheStrategyofLegalDevelopmentinChina,《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二);1998,关于法律和全球化的几个问题,《法学》(3);1998,法律和全球化的理论启迪,《检察日报》7月20日第3版;1998,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合著,《比较法研究》(1);1996,法治是一个历史范畴,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法制建设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法学评论》增刊,1996,中国立法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1期;1996,中国法律适用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2期;1996,中国法律职业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3期;1996,中国法学教育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4期;1995,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评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国法学》(4);1995,法制发展的内在矛盾,《探索与争鸣》第7期;1995,关于法制和法治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5);1994,CommentonFunctionalComparison,1AsiaPacificLawReview;1994,关于法和法律意识的几个理论问题,合著,《中外法学》(6);1994,关于法律关系的概念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第3期;1993,从规范的比较到功能的比较,《法学家》第2期;1993,论布莱克的纯粹法社会学,《当代法学》第3-4期;1993,认真对待意识形态——批判法学对德沃金法学的批判,《外国法译评》(4);1993,法制建设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合著,《政治与法律》(1)1992,对“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之我见——兼论改革与法制不矛盾,合著,《法学》(11),1992,我国法制建设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社会科学报,11-191992,法制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政治与法律》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