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与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实验报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实验器材:pH试纸、玻璃棒、滴定管、标准酸碱溶液等。
3.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
b. 了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技巧。
c.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d.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实验原理,提出实验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2.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数据处理: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5.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6. 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实验报告,进行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讲评。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3. 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
4.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2. 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数据处理、分析及结论。
3.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pH试纸、玻璃棒、滴定管、标准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指导书:提供实验步骤、操作要点等信息。
3. 实验报告模板:为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参考。
七、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确保实验器材齐全。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错误。
3.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其科学素养。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一、实验名称:_______二、实验目的: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_______(实验目的);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此处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原理图等)四、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_______(列出实验所需仪器)2. 药品:_______(列出实验所需药品及规格)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_______(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药品的配置等)2. 实验操作:1)_______(实验步骤一)2)_______(实验步骤二)3)_______(实验步骤三)...n)_______(实验步骤n)3. 实验观察:_______(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六、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表:(在此表格中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反应物、生成物、温度、时间等)2. 数据处理:_______(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比较等)七、结果讨论:1. 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现象)2. 实验误差分析:_______(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3. 实验结论:_______(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______2. 实验操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_______3. 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_______以下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示例:实验名称: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固体溶解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可以了解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温度计、烧杯、搅拌棒、漏斗、滤纸、称量纸、天平、滴管等;2. 药品:氯化钠、蒸馏水等。
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酒精灯2. 学习玻璃仪的洗涤3. 学习加热的方法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毛刷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量筒实验步骤 :一.酒精灯的方法1. 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分层的情况。
2. 取下一根火柴根,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 1-2秒后取出,观察?3. 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二.给物质加热1.取三支试管各加 3ML 的水。
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和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CM 处加热2.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蕊处加热;3.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到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
结论:三 .1. 用 10ML 量筒量取 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四.玻璃仪器的洗涤1. 先将废液倒入拽定的容器内,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
如有残留物就用刷子转动或上下移动刷, 不能用力过猛。
2. 洗过的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石灰水小刀水实验步骤 :一.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闻一下气味,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水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二. 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三. 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结论:我们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滴管、石灰水、玻璃管、火柴玻璃片实验步骤 :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满水 , 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 , 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 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 将玻璃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内 , 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 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教案讲授先将沙浴开了。
总结实验报告,对不合格的要求重新写。
复习分析天平的使用,称量方法,有那几种?一、实验目的:1.了解结晶水合物中结水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学习研钵、干燥器等仪器的使用和沙浴加热、恒重等基本操作。
二、原理很多离子型的盐类从水溶液中析出时,常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或称水合水)。
结晶水与盐类结合得比较牢固,但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可以脱去结晶水的一部分或全部。
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按下列反应逐步脱水:无水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
问题:无水硫酸铜什么颜色? 蓝色表明有什么?因此对于经过加热能脱去结晶水,又不会发生分解的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的测定,通常是把一定量的结晶水合物(不含附水)置于已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加热至较高温度(以不超过被测定物质的分解温度为限)脱水,然后把坩埚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取出用分析天平称量。
由结晶水合物经高温加热后的失重值可算出该结晶水合物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以及每物质的量的该盐所含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从而可确定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
由于压力不同、粒度不同、升温速率不同,有时可以得到不同的脱水温度及脱水过程。
∵1mol 1mol n mol∴4242()():1:n ()()m CuSO m H O M CuSO M H O =∴ 4224242444()()160()160[()()]n ()()18()18()M C u S O m H O m H O m C u S O x H O m C u S O M H Om C u S O m C u S O m C u S O ⨯⨯∙-===⨯⨯三、基本操作:1. 分析天平的使用484242299424222184242CuSO 5H O CuSO 3H O + 2H O CuSO 3H O CuSO H O + 2H OCuSO H O CuSO + H O−−−→−−−→−−−→℃℃℃4242n n CuSO H O CuSO H O∆∙−−→+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1、小苗的诞生(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二)过程与办法1、能从研究成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2、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干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报告讨论的成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实验渗水比赛)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能与其它同窗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重要差别。
2、能对实验成果产生因素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办法1、能对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2、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二)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状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二)进行新课1、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它同窗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2、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在幼儿园体育课堂中,蹦床实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全面锻炼身体,提高整体协调能力,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你提供的主题,深入探讨幼儿园体育课堂蹦床实验教案设计与实验报告,并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
我们来了解一下蹦床在幼儿体育课堂中的意义。
蹦床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能,还可以培养他们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针对这一点,我建议在教案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快乐。
在实验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以“蹦床实验活动”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活动,包括动物跳跃、亲子蹦床比赛等,引导幼儿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学习。
在实验报告中,我们可以对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将观察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实验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幼儿在蹦床实验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指导后续教学工作。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我建议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序号标注,对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重点描述,并根据观察结果展开深入讨论,引导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实验活动的意义和特点。
结合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体育课堂蹦床实验教案设计与实验报告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勇敢、自信和合作能力。
通过本次深入的探讨和撰写,我相信你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幼儿园体育课堂蹦床实验教案设计与实验报告这一主题。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期待你对此主题的进一步探究。
蹦床在幼儿园体育课堂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在幼儿园体育课堂中,蹦床实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一次有益补充,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实验名称:力的平衡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能够运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砝码、滑轮组等。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桌上,并调零。
2. 在弹簧测力计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砝码,并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3. 分别再悬挂不同数量的砝码,记录下每次的示数。
4. 移动滑轮组,改变悬挂重物的位置,再次记录示数。
实验反思:
1. 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学生在记录数据时要及时标记每次实验所加的质量,避免混淆。
3.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力的平衡原理。
实验教案:光学实验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确定物体在凸透镜前后的像的位置。
实验材料:凸透镜、物体、屏幕、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凸透镜的焦点前放置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屏幕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屏幕上的像的位置变化。
4. 改变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凸透镜的放置位置和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果。
2. 学生要能够观察和记录下物体和像的位置,并据此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能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够解释成像原理。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中和反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酸和碱反应会产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对中性的物质和水。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试管架、PH试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剂。
实验步骤:
1.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滴蓝色石蕊试剂。
3. 用PH试纸检测两支试管的PH值,并记录结果。
4. 将两支试管倒在一起,观察并记录中和后的颜色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
试管1(醋酸):
试管2(氢氧化钠溶液):
PH值:
中和后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
根据PH值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可以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结论。
实验结论: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醋酸和氢氧化钠通过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实验结果表明中和反应的确发生,并生成了相对中性的物质。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还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了中和反应的结论。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更多的探究和发现。
最新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教案在本次的科学实验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目的: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测定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3.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 活体水培植物(如绿萝)- 光照强度可调节的光源- 光合作用测定仪器(如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温度计- 计时器- 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首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依赖反应和光合磷酸化。
2. 将水培植物置于光照强度可调节的光源下,并确保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保持恒定。
3. 使用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测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效率,记录数据。
4. 分别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如低、中、高),每种强度下让植物光照一定时间(如30分钟),并记录光合作用的速率。
5. 通过对比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6.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以直观展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讨论:- 分析为什么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 讨论在自然界中,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如何适应。
- 探讨光合作用效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该能够得出结论: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会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但超过某一阈值后,效率的提升将不再明显,甚至可能因为光抑制现象而下降。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植物生理和优化作物生长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项目实验三教学方案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12-5-22一、实验目的1、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2、掌握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任务结合所学专业,从中学教材中选择1节或1课的内容,设计一个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教案,内容包括:课例名称、学科年级、教学环境、内容-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利用)、教学活动过程流程图、形成性评价的设计等。
三、实验环境教育科学实验与技能训练中心(信息楼304室)四、实验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原理五、实验步骤参看《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与评价标准》P241页六、实验结果实验完成后,总结实验体会。
并提交一份多媒体教学方案七、思考题(请回答下面的题目)1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答:根据我所选的课文《再别康桥》,集合了以下几点的教学设计基本流程规律:1话题导入;2背景知识介绍;3学生阅读课文;4整体理解课文中心思想;5整体赏析课文意境;6分段赏析课文;7布置作业。
2 选择媒体的依据是什么?答:一般使用PPT,因为它是个集合多媒体展示功能的“黑板”,学生不仅可以直接看到很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介绍,还可以听到课文朗读、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够满足课堂内容充分展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它易于操作,呈现方式快捷明了,是授课的最佳媒体。
3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其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新课程背景和理念下界定的。
其实原始的新课程评价的诞生是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斯克里芬提出来的,他当时提出来是用于教材改革,对教材的形成性评价,后来把知识原理运用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进行的评价。
《纯碱的性质》实验报告
【学习目标】
1.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2.了解常见盐的溶解性。
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4. 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5. 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碳酸钠性质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盐类的性质。
实验仪器:试管、药匙、试管架、试管刷、废液缸
实验药品:碳酸钠固体、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
实验用品:火柴、纸片、鸡蛋壳。
温馨提示:
1. 进实验室后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 固体垃圾要扔入小桶,废液倒入废液缸。
3. 实验完毕后,要洗涤整理仪器并清理实验台。
【探究过程】
一、纯碱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
分析以上三个方程式,思考并讨论:可用
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co3。
【拓展实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请你利用实验台上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来鉴别鸡
蛋壳中含有co3。
2-2-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反应的方程式为:【知识小结】
1.由以上探究实验,归纳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①②
③④
2.碳酸钠是盐,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规律,推测盐类具有哪些性质?
①②
③
二、盐的分类与盐的溶解性
1.caco3、cacl2、na2co3、nacl、na2so4、bacl2、baco3都叫盐,其中caco3、na2co3、baco3
中酸根离子都是碳酸根一般叫碳酸盐,na2co3、nacl、na2so4金属离子都是钠离子,一般叫
钠盐。
不同的盐溶解性不同,看课本89页附录ⅱ了解常见盐的溶解性
2. 盐的溶解性
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阅读课本22页“多识一点”,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 ( )
a.洗涤用的纯碱 b.食盐
c.医疗上钡餐透视用的硫酸钡( baso4)
d.食用蔗糖(c12h22o11)
2.鱼胆弄破后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水
b.食盐
c.纯碱
d.食醋
3.为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放入水中,看是否溶解
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
《纯碱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2.了解常见盐的溶解性。
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4.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等基本操作。
5.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复分解反应本质原因。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碳酸钠性质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盐类的性质。
实验仪器:试管、药匙、试管架、试管刷、废液缸、废物桶
实验药品:碳酸钠固体、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
实验用品:火柴、纸片、鸡蛋壳
温馨提示:
1.进实验室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固体垃圾扔入小桶,废液倒入废液缸。
3.实验完毕,洗涤整理仪器,清理实验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清点仪器、药品。
导入: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先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
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一、探究纯碱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屏幕展示:实验报告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实验一】的实验步骤。
教师:演示化学基本操作,强调规范性。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口头展示填写情况。
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予以评价、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2.化学性质
(1)屏幕展示:实验报告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实验二】【实验三】的实验步骤。
完成碳酸钠与盐酸、硫酸反应的实验,观察现象,对比后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展示填写情况。
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予以评价、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活动: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硫酸、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归纳碳酸根的检验方法。
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予以评价、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屏幕展示:【拓展实验】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展示实验方案及填写情况。
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予以评价、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2)屏幕展示:实验报告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实验四】的实验步骤。
完成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展示填写情况。
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予以评价、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拓展延伸: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就是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这是用廉价原料制取新物质的典型代表。
(3)屏幕展示:实验报告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实验五】的实验步骤。
完成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展示填写情况。
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予以评价、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拓展:这是碳酸根的性质,工业上用该反应来精制食盐。
学生活动:归纳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并展示。
教师:予以评价,得出正确结论。
拓展:碳酸钠是盐,由它的化学性质可以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
屏幕展示: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了解盐的分类,阅读课后附录ⅱ了解常见盐的溶解性。
屏幕展示:常见盐的溶解性。
学生活动:阅读22页“多识一点”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屏幕展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纯碱的性质》
莘县莘城中学
精选文档王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