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6和7的解决问题.ppt
- 格式:ppt
- 大小:637.50 KB
- 文档页数:9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6和7)(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数、写数、认数。
2. 培养学生运用6和7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6和7的数的概念。
2. 运用数的概念进行加法、减法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数、写数、认数。
2. 教学难点:运用6和7进行加法、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故事、图片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6和7的数的概念(1)通过数数、写数、认数,让学生掌握6和7的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6和7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
3. 运用数的概念进行加法、减法运算(1)引导学生运用6和7进行加法运算,如:6 1=7,7 1=8等。
(2)引导学生运用6和7进行减法运算,如:7-1=6,6-1=5等。
4. 解决实际问题(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6和7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6和7的数的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6和7进行加法、减法运算的能力。
3. 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等。
《解决问题(6、7的加法)》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7的加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6、7的加法运算2.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7的加法运算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黑板3.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小黑板出示一道简单的加法题目,如:3 4 = 7,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6、7的加法运算。
2. 讲解新课(1)6的加法运算利用课件展示6的加法运算,如:6 1 = 7,6 2 = 8,……,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6加上一个数时,结果比原来的数多1。
(2)7的加法运算利用课件展示7的加法运算,如:7 1 = 8,7 2 = 9,……,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7加上一个数时,结果比原来的数多1。
3. 实践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的铅笔有6支,妈妈又给他买了3支,小明现在有多少支铅笔?让学生运用6、7的加法运算解决这些问题。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6、7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利用小黑板,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板书,如:6 1 = 7,7 1 = 8,……。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