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17
大班数学《7的组成》课件+教案+教具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7的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数字7进行数学运算,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7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7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卡片,讲解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加深对数字7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数字的分解和组合吗?”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7的组成》2. 内容:数字7的分解:7=1+6、7=2+5、7=3+4数字7的组合:71=6、72=5、73=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找出所有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
计算:7+3=?、74=?2. 答案: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如板书所示。
7+3=10、74=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掌握程度较好,但在拓展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数字的分解和组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大班数学《7的组成》课件+教案+教具图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7的组成,能熟练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的组合有多种可能,学生需要通过思考找出所有组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组合示例图、小物品(如小石子、扣子等)。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包含7个物品的袋子,问学生:“我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表示数字7呢?”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 例题讲解:通过数字卡片和组合示例图,讲解数字7的组成,如1和6、2和5、3和4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小物品,找出所有数字7的组合,并在黑板上展示。
5. 生活应用:讨论数字7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六、板书设计1. 《7的组成》2. 内容:数字7的组合: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生活应用示例: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出数字7的所有可能组合。
(2)请举例说明数字7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2)示例:购买一件价格为3元的商品,给售货员7元,售货员需要找回4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数字7组成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字的组合,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持续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组合开始,逐步找出所有可能。
7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的认识”中的“7的组成与分解”。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数字7的含义,掌握7的拆分与组合,以及运用7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7的拆分与组合,能熟练地将数字7拆分成两个数的和,以及将两个数组合成数字7。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的拆分与组合,以及运用7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数字7的拆分与组合,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挂图、计数器、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磁性白板、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7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出数字7。
2. 新课导入(1)讲解数字7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7。
(2)利用数字卡片,展示7的拆分与组合。
3.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字7的拆分,如:7可以拆分为1和6、2和5、3和4。
(2)讲解数字7的组合,如:1和6、2和5、3和4可以组合成7。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操作,拆分数字7,并在磁性白板上展示。
(2)让学生组合两个数字,使其结果为7,并在磁性白板上展示。
(2)拓展: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六、板书设计1. 数字7的含义2. 数字7的拆分与组合7 = 1 + 67 = 2 + 57 = 3 + 43. 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加减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7的拆分与组合掌握程度,以及对简单加减运算的运用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字7进行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如:7可以拆分成哪些两个数的和?这些两个数的和又有哪些有趣的性质?等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7的组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组成与分解》第二节《7的组成》。
详细内容包括: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理解7个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并能用数字表达;学会运用7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运用数字表达7个物品的分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7的分解与组成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7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数字卡片、物品模型。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果分享”活动,让学生将7个水果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发现7的组成。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字表达7的组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例题,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7的组成。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7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7的组成》2. 内容:7的分解:7 = 1 + 6、7 = 2 + 5、7 = 3 + 47的组成:1 + 6 = 7、2 + 5 = 7、3 + 4 = 7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数字表达7个水果的组成。
2. 答案:7 = 1 + 6、7 = 2 + 5、7 = 3 + 44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7的组成,但部分学生对7的分解与组成的灵活运用仍有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8的组成。
让学生尝试用7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置。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