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46
12《纪念白求恩》解读《纪念白求恩》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
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
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
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题诠释《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3.文章主旨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4.内容解读本文的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一论点有三个分论点: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1.以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2.以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3.以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相对比。
通过对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又显示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叙事简洁,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悼念文章,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这既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导语】《纪念⽩求恩》是⽑泽东在1939年12⽉21⽇为纪念⽩求恩写的悼念⽂章。
⽂章概述了⽩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民进⾏抗⽇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求恩同志学习。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九三九年⼗⼆⽉⼆⼗⼀⽇) ⽩求恩同志是加拿⼤共产党员,五⼗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战争,受加拿⼤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作,不幸以⾝殉职。
⼀个外国⼈,毫⽆利⼰的动机,把中国⼈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的解放⽃争,世界⾰命才能胜利。
⽩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条路线。
我们要和⼀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利的以及⼀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求恩同志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表现在他对⼯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对⼯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家,⾃⼰挑轻的。
⼀事当前,先替⾃⼰打算,然后再替别⼈打算。
出了⼀点⼒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吹,⽣怕⼈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民不是满腔热忱,⽽是冷冷清清,漠不关⼼,⿇⽊不仁。
这种⼈其实不是共产党员,⾄少不能算⼀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说到⽩求恩,没有⼀个不佩服,没有⼀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受过⽩求恩医⽣的治疗和亲眼看过⽩求恩医⽣的⼯作的,⽆不为之感动。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白求恩同志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白求恩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背景和英雄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知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同志的事迹,理解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敬仰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同志的事迹,理解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敬仰之情。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白求恩同志的事迹,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探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述白求恩同志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展示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和伟大精神。
2.资料:教师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关注学生的朗读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