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检查肝纤维化四项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一直以来依赖于肝活检病理诊断,这种创伤性检查具有许多明显不足,如具有创伤性、难以反复活检、有一定的并发症(1/3的患者有疼痛;0.3%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结肠和胆囊穿孔等;还有0.03%的死亡率)、病变在肝脏内不均匀、存在观察者自身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标本长度不够(长度<20mm和<10个汇管区)等易出现低估以及标本破碎及肝包膜下纤维化可造成假象。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无创的血清学指标来评估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包括常规生化、纤维化、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单项指标能足够敏感、准确地反应肝纤维化程度。
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位,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500万,加上慢性丙肝、脂肪肝、血吸虫病、免疫性肝病等,构成了庞大的潜在的肝纤维化患者群。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各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都可继发肝纤维化形成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肝纤维化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目前,病理学检测依然是肝纤维化检测的“金标准”,而影像学和血清学作为辅助诊断的项目。
虽然病理学检测的认可度最高,但是因为具有创伤性,并且技术难度和风险度都很高而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不能够监测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的发展对肝纤维化的诊治非常地有意义,但是存在分辨率普遍偏低的情况,这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诊治失去价值,从而使病人失去肝纤维化治疗的宝贵时间。
血清学检测则是对病理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测最有效的补充,不仅可以监测病人病情,而且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治疗非常有价值。
肝纤维化检测的血清学指标非常多,目前国内多采用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联合检测来诊断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A ,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2)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3)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4)反映肝细胞功能,肝脏纤维化形成和程度,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
5)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6)肝硬化时,有些病人HA却不升高,与其肝脏合成功能有关LN ,Laminin (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可诊断酒精肝是否存在门脉高压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CIII ,Procollagen 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
1)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2)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肝纤四项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
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HA,LN,CIV,PIIINP,)其主要参考值:(<120ng/ml,50-180ng/ml,30-140ng/ml,<18ng/ml)。
基本介绍1. PCIII (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肝纤维化指标四项肝纤维化是一种伴随多种慢性肝病的肝脏病变,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然过程。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肝病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是衡量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那么?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分别是:1.PC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容量与肝纤程度相同,并同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有很大关系。
Ⅲ型前胶原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没有特异性,另外器官纤维化时,Ⅲ型前胶原也上升。
连续PCⅢ上升的慢活肝,提示病情也许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Ⅲ型前胶原降至正常可预示病状舒缓,说明Ⅲ型前胶原不仅在肝脏纤维化初期诊断上有价值,肝纤维化四项在慢性肝病的预后断定上也有意义。
正常范围<18ng/mL。
2.IV-C(IV型胶原):为组成基底膜主要要素,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容量提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肝纤维化四项是肝纤的前期标志其中一个。
正常范围30-140ng/mL。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有很大关系,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显著提高,LN也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显著。
肝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50-180ng/mL。
4.HA(透明质酸酶):是基质成份其中一个,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正确灵敏地反应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脏细胞损伤情况,有认为本标准相对肝脏组织活检更可以完全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标准。
肝脏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120ng/mL。
上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临床达成共识的常用组合为:PCIII+PCIV+HA+LN,称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肝病专家提醒,乙肝患者必须要定期做检查,并及时做治疗,只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很好的阻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纤维化。
因此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水平及临床意义。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0例肝患者血清LN、PCⅢ、Ⅳ-C、HA水平,能反映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肝纤维化的诊断迄今仍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最为可靠,但由于肝穿活检系有创性检查,所以标本有局限性,难以常规用于随访和动态观察。
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这四项指标是反映肝纤维化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本组检测了150例慢性肝炎患者LN、PCⅢ、Ⅳ-C、HA水平,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15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100例,女50例,平均年龄28-64岁,其中慢性轻度肝炎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0岁;慢性中度肝炎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慢性重度肝炎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5-65岁;肝硬化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30-65岁。
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修订标准[1]。
对照组25例,为本院健康体检人员,男15例,女10例,年龄25-55岁。
1.2 仪器与试剂北京源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学发光仪与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
1.4统计学处理各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四项指标检测数据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4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情况见表1。
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随病情的加重以及病程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 PCⅢ、LN在慢性肝炎重度组升高明显,HA、Ⅳ-C在肝硬化组升高明显,慢性肝炎轻度组血清LN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ib4指数Fib4指数是一种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它是通过测量四个生化指标来计算得出的。
这四个指标分别是年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血小板计数。
Fib4指数越高,表示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
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的一种,它是由于肝细胞受到损伤后,会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导致肝脏组织中的纤维化程度增加。
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纤维化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Fib4指数的计算方法是:Fib4 = (年龄× AST) / (血小板计数× √ALT)。
根据不同的Fib4指数范围,可以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四个等级:F0-F1级表示无纤维化或轻度纤维化,F2级表示中度纤维化,F3级表示重度纤维化,F4级表示肝硬化。
Fib4指数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无创伤、低成本,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Fib4指数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肝病,也不能反映肝脏的局部纤维化程度。
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史等因素,综合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对于患有肝病的人群来说,定期检查Fib4指数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Fib4指数较高,说明肝纤维化程度较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减轻肝脏负担、改善生活习惯等。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的康复。
Fib4指数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伤、低成本的肝纤维化评估指标,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患有肝病的人群来说,定期检查Fib4指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肝脏的康复。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在各种表型慢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放射免疫性测定152例不同患者血清学ha、pc—ⅲ、ⅳ—c、ln水平。
并以健康人体标本62例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ha最为敏感并与病程发展呈正相关性且联合应用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
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各型肝病判断肝纤维化形成的程度及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维化;慢性肝病;血清学指标大部分慢性肝病都会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部分会导致肝癌。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肝硬化前期表现。
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可预防肝病进一步发展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临床上对能够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至今主要依靠肝活检,但因其为损伤性检查,患者多不愿接受。
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血清学受到关注。
本文对152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4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探讨与各型慢性肝病的关系以及肝纤维化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病人组共152例,为2001年1月~2010年2月送检的各型慢性肝病患者、年龄28—72岁,男87例、女65例,期中慢性乙肝52例,慢性丙肝15例,脂肪肝13例,肝硬化72例。
正常组健康人体血清标本62例。
1.2检测方法:受试者均为空腹采血,不能当日测定的标本及时分离血清,-20℃保存,3天内测定,应用elisa法,试剂使用上海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酶标仪是芬兰雷勃公司的mvltiscanⅲ(mk3)型酶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1.5统计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意义
李娜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3(000)02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 )、层黏蛋白(LN X 皿型前胶原(PCID )及IV型胶原(IV-C)指标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87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的透明质酸(HA )、层黏蛋白(LN \ DI型前胶原(PCEI )及IV型胶原(IV-C),同时以4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3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9例),肝硬化患者(37例),肝癌患者(8例)血清中透明质酸
(HA )、HI型前胶原
(PCm x层黏蛋白(LN )及IV型胶原(IV-C)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人,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
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 \层黏蛋白
(LN X in型前胶原(PCm)及IV型胶原(IV-C)指标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及慢性丙肝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V0.05 L结论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各项肝纤维化指标(HA、LN、PCHI及IV-C)检查,各项指标的在血清中的含量对于临床诊断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及病情发展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133-134)
[关键词]慢性肝病;血清检测;肝纤维化指标;诊断价值
【作者】李娜
【作者单位】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医院,山东新泰271219。
慢性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检查肝纤维化四项
肝病医生孙凤霞2015-01-09 10:46:47乙肝丙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有时候医生会建议检查肝纤维化四项,有的患者会非常不理解,会问医生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查过,而现在要查呢?在这里给大家当做一个简单介绍: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孙凤霞肝纤维化四项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四项指标,
1、血清透明质酸(HA)主要由肝内皮细胞摄取分解,少量小分子亦由肾小球滤过。
当肝,肾功能受损时,血清HA升高,且随病变加剧而呈升高趋势。
血清HA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转归。
2、层粘连蛋白(LN)也称为板层素。
属结构性糖蛋白,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
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基础。
血清LN水平常与Ⅳ型胶原、透明质酸等相平行,在肝纤维化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3、Ⅲ型前胶原(pcⅢ)是Ⅲ型前胶原前体,血清PCⅢ含量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反映出肝纤维合成情况。
4、Ⅳ型胶原(Ⅳ-C),血清Ⅳ-C被认为能很好地反映胶原的合成,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
以上四项指标和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炎症因素,当肝炎活动比较明显时,肝纤维化指标也会明显升高,所以肝纤维化四项在反应肝纤维化的程度及准确性方面还有欠缺。
目
前能够最准确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查是肝穿刺活检做病理检查,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
而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相对比较简单,采集静脉血即可。
根据结果,再综合其他检查可以粗略判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及其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般来说如果病史较长,且医生根据其他指标判断可能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时,会建议患者进行此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