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故事方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6
罗大伦:小青龙汤祛疼除哮,才能生龙活虎,主治外寒里饮证话说早年间,有一位姓李的人,三十岁左右,身体略有发福,平素便有痰饮症状。
有一天,因受凉感冒了,咳嗽喘促根本停不下来,不能平卧,睡觉必须靠着墙,而且精神不佳,有胸腹满闷、食欲不佳的症状。
由于长时间喘咳,他痛苦万分,于是经别人介绍找到了张锡纯,希望能够治好自己的病。
当时还年轻的张锡纯仔细观察了患者,发现内外并无热证,于是开了几服散风祛痰的方剂。
但是一连几日都没有效果,张锡纯很是苦恼。
这时他想起来一位高人,遂前往请教了一番。
高人果然是高人,诊察后说:“这个病很容易治,是小青龙汤原证。
”张锡纯心下释然,当即回去开了此药。
患者一服过后就不喘了,共三服基本就痊愈了。
这件事给了张锡纯很大的影响,从此他认真学习伤寒方面的知识,最后成了一代名医(此医案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个小青龙汤到底是何方神圣,不着急,咱们先来看看这个人到底得了什么病。
此人得的是哮喘,说哮喘可能不太准确,准确地说应该叫哮病。
哮病是一种表现为发作性痰鸣、气喘的疾病,发作时主要以喉咙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至不能平卧为主。
虽说以上呼吸道的症状为主,但这是一种涉及肺、脾、肾的疾病,主要跟痰饮有关。
此病与西医中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类似,属于痰饮病的“伏饮证”。
那么什么是“伏饮”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三者统领运化津液的能力减弱,导致津液聚集堵塞,日久天长,形成痰饮。
但是,此痰饮与平时我们遇到的痰饮并不一样,这种病理产物有时会如炸弹一样,潜伏在身体各个部位,中医上叫“夙根”。
当夙根遇到刺激,例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刺激或者大病过后身体虚弱,这颗定时炸弹就被引爆了,夙根此时就会发作,外在表现就是哮病。
中医将哮病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脏腑虚哮”,本篇讲的小青龙汤对应的是“冷哮”,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哮病。
冷哮和其他几种证型一样,先决条件是体内有夙根。
治郁方罗大伦一例:突然呕吐的,有头晕到无法站立的,有失眠到每天睡两个小时的(其中以崔永元为代表),等现象的。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叫小柴胡汤。
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我通常的熬药方法是: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二例:男。
口苦、咽干、头晕、想呕、胸闷、容易发脾气,他几乎全部或多或少都有点。
开了小柴胡汤,就是这个分量,加了龙骨和牡蛎,好像没有加别的什么药,开了三副。
三例:一女性,也是失眠得无以复加,几乎每晚就是两个小时,痛苦得不得了,整日昏沉。
但是,当时找我看病是因为呕吐,说自己经常呕吐。
这些症状归纳起来,有:口苦、咽喉干、目眩(就是头晕啊)、往来寒热(就是忽冷忽热啊,这个症状其实不多)、胸胁苦满(其实多数是胸闷啊)、默默不欲饮食(就是胃口不大好啊)、心烦、有呕吐的感觉、耳聋目赤等。
给她开了小柴胡汤,也是加了龙骨和牡蛎,五副。
吃完了五副以后,她就已经可以睡足八个小时了。
同时,所有的症状都不见了。
男,六月底的天,他冷得穿两件衣服,两条裤子,食欲严重减退,整夜无法睡觉,曾有两次在凌晨三点的时候觉得自己熬不过去了,打一二零急救电话。
我当时辩证为吴茱萸汤证,其实吴茱萸汤很简单,就是吴茱萸和党参两味药,加上生姜和大枣,服用三副后,症状基本缓解。
服用了三副吴茱萸汤后,我和他通了电话,他说症状基本消失,但手指尖仍然凉,于是我开了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也是个温通的方子,三副以后,症状全部消失。
男,慢性腹泻,很多年了,总是不好,稍微一喝酒就腹泻,很痛苦。
张仲景早就想出了办法,他认为,这种长期的腹泻是寒热错杂之病,是既有寒,又有热,是介于阴阳之间的一个病,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寒或者热的思路来治疗它,要寒热并调,于是,他就给出了一个方子:乌梅丸。
他说,乌梅丸“又主久利”,这个“久利”,就是长期的腹泻。
在用这个方子治疗慢性腹泻的时候,核心的药物是:寒的药物:黄连六克、黄柏六克,热的药物是:制附子六克、炮姜六克、艾叶三克,然后收敛的药物是:乌梅九克。
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神医这样看病》之吴鞠通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神医这样看病》之吴鞠通罗大伦老师这样形容吴鞠通====妙手回春的温病大家。
讲述之前,罗大伦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80年,著名画家王雪涛,陈旧性肺炎住进北京友谊医院,病情十分严重。
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指示,要按照国宝级待遇重点抢救。
但是治疗到腊月二十八,越来越重,已经昏迷25天,且出现心力衰竭。
西医已经竭尽全力,没有任何效果。
血压高压200,低压几乎为零。
心率150。
痰液查出霉菌。
有人提出找中医(没到最后,中医成了救命草!)。
于是,温病大家赵绍琴在腊月三十被请到。
诊完之后,提笔开方,行透热转气之法。
大年初二,赵老再次被请到医院,一进门,王雪涛正冲自己乐,口中连连致谢。
原来服药之后,很快苏醒,后来痊愈。
这位赵绍琴大家,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温病学家。
吴鞠通就是在温病学术方面占据重要一席的大家。
吴鞠通习医源自父亲病故,打击很大,“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言立天地间”。
于是在守灵期间,就找来伤寒杂病论。
读到张仲景世人“外逐荣势,内亡身命”,幡然醒悟,“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
一位温病大家由此诞生,温病理论由此完善。
一、酒客温病===大承气汤1793年7月9日,患者60岁,喜酒。
染瘟疫,医生按照伤寒治疗,解表发汗,结果津液消亡,加重。
开始尿血,一次半盆。
脸色大赤,舌苔老黄,中间黑色,嘴唇干裂。
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减枳实、朴硝,加丹皮犀角。
第二日,尿血止,舌上津液始多。
方:焦白芍四钱犀角四钱麦冬四钱丹皮五钱银花五钱生地五钱生甘草五钱天门冬两钱。
服七日,中间略有加减。
7月17日,能喝粥。
方:复脉汤(炙甘草汤)去人参,加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这就是温病著名的三甲复脉汤。
后在方中加入海参两条、鲍鱼片五钱。
痊愈二、温病===玉女煎孕妇,七月。
瘟疫,前医误为伤寒,发汗,加重。
再用苦寒之龙胆草、芦荟,加重。
无力倚于床上,烦躁。
脾阴不足罗大伦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脾阴不足----罗大伦现在,我发现脾阴不足的孩子非常的多。
我觉得这与吃肉多有关,必须荤素搭配,必须多吃青菜,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会引起脾阴不足。
中医认为脾非常的重要,是人体后天之本,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需要脾来运化吸收的。
如果脾胃虚弱,对人体的影响则很大。
要补脾的话,就要分出阴阳来。
因为脾是有阴、阳的。
我们今天说说脾阴吧,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脾阴,实际上这是明代名医缪希雍所倡导的内容,但是我发现,孩子恰恰是脾阴不足的多,正因为大家都不了解这个内容,所以对一些病总是搞不好。
为什么现在孩子脾阴不足的多呢我的观点是:因为现在伤阴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吃的好多肉类都是带激素,因为动物吃的饲料里面就已经添加了激素。
激素进入人体后,因为激素的东西都是阳性、热性的性质。
长期食用,脾阴就伤了。
我遇到过很多脾阴虚的孩子,都是常年吃肉。
那么,我们该怎么判断孩子是脾阴虚呢?脾阴虚的小孩一般有什么样的情况呢?嘴唇鲜红,因为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这种孩子的嘴唇往往是鲜红鲜红的,舌头伸出来也是红的,舌苔非常的薄,或者干脆没有舌苔。
这种孩子往往下眼袋比较明显,而且眼袋微微发红。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眼睑与脾相应,中医管眼睑叫“肉轮”,一般水肿的患者,脾虚不能控制水湿,往往出现眼睑水肿。
而脾阴不足之人,我的观察,眼袋不但大,而且往往发红,尤其是孩子比较明显。
然后晚上睡觉容易盗汗,手脚心热。
饭后容易肚子胀。
这种孩子特别爱动,特别容易发火,脾气不好,容易哭闹,因为心里烦躁。
很多孩子几乎没有静的时候。
你让他静下来,你就觉得他像火一样,不断的在燃烧,非常容易发火。
另外,脾阴虚的孩子大便会特别干燥,还会口干舌燥。
脾阴虚,会引起孩子的很多疾病,比如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咽喉肿痛,这是因为上焦有热的缘故,还有很多疾病都有脾阴不足的影子,甚至连自闭症的孩子,很多都是脾阴不足的。
罗大伦教授的跌打损伤,骨头受伤方
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家传的小方子。
如果有跌打损伤,尤其是骨头受伤了,比如说老年朋友一下不留神滑倒了,骨折了,就用这个方子。
这是我母亲传给我的,因为我们家是世代中医,我的外祖父就是中医,他们一直用这个食疗的方子,怎么用呢?
就是拿三七粉10克(这是每天的量)和鸡腿骨一起熬汤。
鸡腿骨,我们老家那边叫鸡骨棒,就是鸡腿那个骨头把肉剔掉,光剩那个骨头,当然,可以稍微带一点点肉,我们买的时候,尽量把肉都切掉就行了,或者肉给其他人做菜吃。
这个鸡骨拿来以后呢,拿刀背把整个鸡骨砸裂、砸开了,然后放入10克三七粉,一起熬汤,可以放入一点盐和佐料。
这个汤非常好喝,我自己就喝过,味道是微微带点苦,然尔非常鲜,每天喝这个汤。
喝了三七骨头汤,骨骼愈合的速度会非常快,人疼痛感非常小,效果非常好。
反正我们家朋友亲戚、周围邻居有人问,一定给这个方子。
曾经有人做过分析,好像是三七能够把鸡腿中的一些有效成分给溶出来,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其实里面最起作用的,就是三七的化瘀的功能。
罗大伦:三仁汤,怯暑湿最灵验的方子!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老是写感冒?难道你只会治疗感冒?是啊,为什么我老是写感冒呢?这源于我在学医之初的切身经历。
我的老家在东北,天气冷,每到流感季节,整个城市估计会有几十万人患感冒,走在商场里,鼻子声重的人随处可见,医院打点滴的地方要排队等候。
当时看到流感肆虐,我很着急,于是找了一位着名的《伤寒论》专家,希望能研究流感给政府提供资讯,结果老专家笑笑,不置可否。
最没面子的是,我自己感冒的时候也很迷惑,一感冒,我就拿着教科书开始分析,自己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结果等到感冒好了,也没分析出来。
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感冒啊,人类医学史上最霸道的敌人就是感冒了。
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后,我觉得,医学工作者首先要知道如何治疗感冒,这是第一步功课,然后才有资格去治疗其他的疾病。
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些外来的疾病的呢?传统的中医认为,世界上有六种邪气,叫风、寒、暑、湿、燥、火,其中风、寒、湿偏重于阴,暑、燥、火偏重于阳。
这些邪气侵入人体,就会致病,包括感冒。
这六种邪气我们称它为六淫,意思是,这六种东西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叫六气,但如果过分了(淫是过分的意思),就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调,人体阴阳一失调,病邪就来了,因此,只要我们控制住这六淫,使身体正常运转,那疾病就会离开我们。
然而,这六种邪气并不是单一地向人体发动进攻,它们常常会狼狈为奸,结伴而行,比如风和湿结合在人体内形成风湿;比如风和寒结合在人体内形成风寒;比如寒和湿结合形成寒湿……这里我们主要来讲一下,湿和暑结合在体内形成的暑湿。
一遇到又闷又热又湿的天气,体内往往就会有暑湿,此时一感冒,便会形成暑湿感冒。
这种感冒与一般的感冒不同。
一般的感冒只是热或寒一种,暑湿感冒除了热之外,还有一个湿。
怎么来对付这种感冒呢?我选择三仁汤。
三仁汤,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这“三仁”,加上半夏、竹叶、厚朴、通草这几味药。
如果舌苔黄,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黄芬、黄连,三五克就可以了。
罗大伦故事方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
再此向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有的是缺钙。
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
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
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
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
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
一般四五服即可。
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
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
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
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1)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
(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2)脉象:脉细数。
脉缓者勿用。
去除水湿神奇方——经方五苓散的故事(罗大伦博士)去除水湿——经方五苓散的故事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据她丈夫说,她每天要拿着暖瓶,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这个病她找了很多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当时我和大家一起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但是当时我对舌诊还毫不精通(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当时理解不深),心中感觉奇怪后,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对大家分析:当然,口渴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结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为主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然后,这位妇女抓了药,就走了。
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每天喝几暖瓶的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力不够,于是,又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我傻眼了,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后来听说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诉她,到北京找名医吧。
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这么多年,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还没有什么把握,就开出了方子,这是自己学问不深,并因此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农村妇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来,自己读书多了,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
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每天要两暖瓶的水,但是还是口渴。
罗大伦:《神医这样看病》(徐灵胎卷)(1)公元1772年腊月初一。
京城大雪。
城中百姓都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气氛中。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带着两个仆人,踏着厚厚的积雪,悄然来到了北京。
老人显得很虚弱,但却不掩其神采。
他们找了处旅店住下,然后休息。
两天后,老人把儿子和几个朋友请到自己的房间,对他们说:“此次奉诏进京前,我已经知道自己命数已尽,但忠义二字不可违,故不惜残命,冒死进京,非常不幸的是,现在我估计可能无法等到再面见皇上了,就把各位找来,与各位告别吧。
”大家很诧异,但老人的态度却平和,与往日没有什么区别。
接着,他与大家从容议论阴阳生死出入之理,又写了自己的墓前对联:“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
至夜,老人谈笑而逝,享年八十岁。
乾隆皇帝知道后,很是惋惜,拨给了老人的儿子路费,让他扶老人灵柩回江南安葬。
这位老人就是清朝著名医学家——徐灵胎。
这位徐灵胎同志是个中医历史上比较搞怪的人,此人完全自学成才,对中医基本全是自己看书看会的,水平还很高,对当时的医生基本上三个字儿——瞧不起!但是我翻遍了他的书,想给他总结出了学术思想来,感觉非常困难,此人属于杂家的,哪一流派的东西都用。
最为可气的是,他除了搞中医之外还什么都搞,五花八门的都会,而且还都水平颇高,能把人的鼻子气歪——一辈子专业搞中医的人还没他厉害呢。
这位徐同志最擅长的一件事情是跟帖,就是别人写了什么中医书,他拿来,一段一段地跟帖,冷嘲热讽,搞得当时的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在网上发帖子了,但是,他跟帖的水平非常的高,跟帖跟出了巨大的成绩,当时中医的很多不良风气都被他的跟帖给骂回去了。
现在出版的清代著名中医大家叶天士的一个长贴《临证指南医案》就是和徐同志的跟帖一起出版的。
估计叶老地下有灵会很后悔发这个帖子。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对中医学有什么贡献呢?乾隆皇帝为什么两次召他进京呢?下面,让我们从头来讲述徐灵胎的故事吧。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年),这位后来的天才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读书人家,他的祖父当年曾举博学鸿词,授翰林检讨,后来曾参与纂修明史,在官场混了四年以后,觉得自己实在不是擅长阿谀奉承,于是称病回家,癸未岁,康熙皇帝南巡,两次下诏书让他返职,但是他都因老病推托了,他是清朝初年一位很有名的辞章家,诗画俱佳。
罗大伦博士治肩周炎泡脚方
我治好了自己的肩周炎,你知道怎么治吗?很简单!
满怀冰雪
8天前
初秋,几场雨下来,天气渐渐凉了!可我贪凉,吃冷饮,穿吊带裙。
所以右边肩周炎发作了!那种疼法简直令我怀疑人生!由于我的手不能举起,所以我不能梳头,不能穿套头的衣服,勉强能穿开衫。
更不能做家务了!
怎么办呢?我深信中医,平时就喜欢看中医的文章。
书籍,这个病,一定是中医方法才能医治!我忍住疼痛,翻找着看过的中医书籍,呵!记起来了!罗大伦博士有一个方子,介绍几种草药,一种是伸筋草,其作用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治: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还有一种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透骨草辛温,能通达四肢阳气。
这个方子的配伍是这样的: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苍术2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每天熬水泡脚。
肩周炎,其实就是寒、湿进入肩膀,使得关节肌肉粘连,治疗方法就是应该舒筋活血,祛风除湿。
于是,我用罗博士给的方子,每天晚上泡脚40分钟,
同时,我叫家人给我拔罐,在痛点,使劲拔,很疼,但是有一种疼并舒服的感觉。
就这样,每天都有好转,一周后,我的肩周炎就痊愈了。
你有肩周炎的话,试试这个方法,很简单,很有效!。
罗大伦:女性调阴阳的秘方:阴阳双补汤罗大伦:女性调阴阳的秘方:阴阳双补汤女性阴阳不调,脸上就会长斑中医有很多养生方法,有中药、推拿、针灸、食疗等,不管采用什么手段,其目的都在于调理身体内的阴阳,只要阴阳平衡了,疾病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很多中医师给人看病时,不说看病,只说调理,这是很有道理的。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中医的调理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其实,调理是从根本上解决身体的问题,《黄帝内经》说“治病必求于本”,本是什么?本就是阴阳。
我就拿女性朋友常患的黄褐斑为例来说一下吧。
北京电视台的同事介绍了一位女性朋友,说要找我调理脸部疾患。
这是位非常美丽的女性,但美中不足的是,她的眼睛外侧有两大片颜色很深的黄褐斑。
她说自己生活无忧无虑,一切都很好,工作轻松,也非常富裕,但就是这个黄褐斑让她觉得很烦恼,她曾经去美容院处理过,花费数万,当时似乎效果不错,过后却依然不见好转。
我给她打了个比方,说局部治疗就好比是树叶黄了,我们不去找树根的问题,却往树叶上涂抹绿色,这样的做法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黄褐斑其实是她身体内阴阳失调的表现,因为女性的身体就像月亮一样,月亮一个月经历一次圆缺,女性的气血一个月出现一次盈亏。
气为阳,血为阴,女性的气血随身体阴阳的消长而盈亏。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情绪抑郁等),女性的气血紊乱了,不能跟随阴阳消长的节奏,那么就会出现气滞血淤,淤血一旦停留在身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便会出现疾病,如果停留在脸上,则会形成各种斑类物质,这就是黄褐斑出现的原因。
西医治疗黄褐斑是从表面入手,一般采用剥脱、激素和激光等方法治疗,这种方法见效很快,但停用后问题又会反复,不能除根,而且还有很大的副作用。
那么,我们中医怎么办呢?中医是要从根本上入手,调理她身体内的阴阳,只要阴阳平衡了,黄褐斑自然就会消失了。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通常把女性的一个月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四个阶段来治疗,这次,我把她的一个月分成了三个阶段:月经过后是一个阶段,我开了个养阴的药膳方子;月经前是一个阶段,我在前面方子的基础上,加上了些养阳的药物;然后是月经期,我开了活血化淤的方子。
调理心脏“偷停”的炙甘草汤(罗大伦)这两天忙碌而又充实着,周末和王鸿谟老师、程凯博士去了外地一个油田,做个一次公益活动,周一回来后上班,然后给朋友调理身体,脑子不停地在转。
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没有坐地铁,因为轮不上座位,就坐了公共汽车,结果夜色中在车上昏沉睡去,直到家门口,蓦然惊醒,才及时下车,这才发现自己的本能还是可以的,如果不在家门口醒,就直接被拉到廊坊了。
然后夜色中找地儿吃口饭,在一个快餐店门口,一个迎面走过的姑娘冲我嫣然一笑,然后擦肩而过。
我知道,这位八成是把我当做哪个熟人了,估计过去后她还会想:哪个饭局上见过这个人呢?还有一次,我在过马路的时候,刚过到一半,有位朋友迎面而来,也过到一半,突然看见我了,在马路中间一把攥住我的胳膊:“罗博士,您看我这是什么病?”两旁车辆呼啸而过,我心想: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这很容易让我们俩都进医院啊。
本来不想再谈药方了,怕大家乱用。
但是,既然有很多朋友问炙甘草汤的事儿,我还是讲述一下吧,大家记住一定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就可以了。
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是我使用的最早的经方了。
当时,我刚开始学习中医,很用功,结果非常的劳累,加上还有其他的事儿,就搞得自己患了一种病,叫早搏,我当时的心脏跳动六七下的时候,就要停止一下,感觉自己的胸中空了一下,或者是心脏空转了一下,很恐怖,甚至有的时候还有濒临死亡的感觉,简直是惶惶不可终日。
那个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我心里想,如果我的宝贝心脏,连着给我停几下,我是不是就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了?有几次,我心中突然偷停,只好蹲坐在路边,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想:可能要和大家告别了吧?没敢告诉父母,于是开始了治疗过程,去了我们那里的最好的医院,一家大型西医医院,心内科的主任给我治疗的,当时查了很多,包括用了很多设备,就是不知道是怎么引起的,最后,这个主任对我说:就按照心肌炎来治疗吧,虽然心肌酶谱都正常的,但是有的人心肌炎过后,心肌酶谱也查不出来什么了,就按照这个治疗吧?这话让我很狐疑,什么叫“就按照心肌炎来治疗”呢?但是也没有办法,就按照她说的来治疗吧,于是,开了点什么调整神经的药,结果服用毫无效果,治疗了检查,检查了治疗,大约几个星期过去了,毫无效果。
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
再此向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有的是缺钙。
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
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
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
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
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
一般四五服即可。
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
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
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
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1)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
(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2)脉象:脉细数。
脉缓者勿用。
(3)全身症状: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
罗大伦:治疗痔疮的祖传秘方
我们家以前是祖传的中医肛肠科,有一个治疗痔疮的秘方——蚯蚓治痔疮。
对于单纯的内痔或者外痔、混合痔,用蚯蚓来治很有效。
大家可以去药店买黄芪9~12克,地龙粉6克。
用黄芪煮水冲服地龙粉。
或单用地龙五十克,让药店给研成粉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用六颗,早晚各一次。
还可以将地龙磨粉,跟两倍于药物体积的瘦猪肉馅儿搅拌,不要放佐料,包成饺子,蒸熟,每次吃七至十个,一日两次。
可以蘸佐料吃,味道虽然怪些,但是效果不错。
连吃四五天,就可以达到收缩痔疮的效果。
小柴胡汤罗大伦罗大伦博士阴和阳之间:谈郁(1)(2009-06-1222:52:04)前面我和大家聊过了,现代人的压力特别的大,结果出现了无数病症,很奇怪的病症,怎么调理都很难见效,让人伤透了脑筋,比如我前面讲过的,有突然呕吐的,有头晕到无法站立的,有失眠到每天睡两个小时的(其中以崔永元为代表),等待。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来调理呢?这,要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谈起。
这个方子,叫小柴胡汤。
我先把小柴胡汤的方子给大家写一遍,这个分量不是原文的分量,是我通常使用的分量: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我通常的熬药方法是: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这个方子原来的分量比我开的要大一些,熬药方法是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滓,再煎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
但是,我经过实践,认为五碗水熬剩两碗比较方便,就这样用下来了。
大家会奇怪,我开的方子的量这么小,能治病吗?其实,我就用这个方子加减,治好过无数的奇怪的病症,这说明药物的分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药物的配比,只要配比得当,那么就是可以治病的,分量只不过影响了治疗的速度,比如应该一天痊愈的,您分量用小了,只不过是一天半才好而已啊。
我还是用例子来和大家说这个方子吧。
有位女士,是个上市公司的高层,有一次我给她诊脉,诊完后,她认为我说得准确,很惊奇,但是自己先没有调理,而是要求我给他的丈夫调理,为什么呢?因为她的丈夫让她很是发愁,什么情况呢?就是失眠,整夜的失眠,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最后甚至无法上班了。
我听完了叙述,说:“这可能是西医说的抑郁症吧?”她说:“对啊!怎么样,你会治疗抑郁症吗?”我问她:“西医都怎么治疗了?”她告诉我说曾经治疗过很长的时间了,时好时坏,没有什么大的改善,但是精神科医师已经很满意了,还拿他做成功的例子呢。
我当时听完了,也很犹豫,因为我哪里会治疗抑郁症啊?于是说:那见个面吧,我只能给他调理一下身体了,不一定会针对抑郁症来治疗。
罗大伦治便秘案
前些天,有友人问我,说他这些天便秘,有二十来天了,我就告诉他,用麻仁润肠丸,他服后,说:怎么吃就泻一次,不吃就恢复原状?我突然想到:秋燥伤肺,肺与大肠相表里。
此时润肠不如润肺,于是开养阴清肺丸,一次服二丸,三小时后,便通。
继以养血滋润之品善后。
按:秋天的时候天气变冷,人的津液收敛,所以会燥,而外界气候也变得干燥。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肺,燥邪容易伤肺,燥分温燥和凉燥,温燥会用一些滋润的药物调理。
此时便秘,可用下病上治的办法,养阴润肺,肺气得降之后,大便自通。
前面这个患者当时告诉我近日口咽干燥,所以给了我线索。
养阴清肺丸
成份: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川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方解:本方由8味药组成,由增液汤加味而来。
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灼于肺所致的一系列病证。
治宜养阴清肺,利咽止咳。
方以增液汤之地黄、玄参、麦冬为主药,以滋阴润燥。
其中生地、玄参又可凉血,玄参还可解毒利咽。
白芍敛阴泄热,丹皮凉血消肿,川贝母清肺润燥化痰,共为本方辅药。
少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药解毒。
诸药配伍,清滋并施,金水相生,共奏养阴清肺、清利咽喉之功。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
罗大伦博士:话说张锡纯使用生石膏在我的《这才是中医》书中,我写了张锡纯的生平和故事,但是因为篇幅所限,有很多资料没有收录进书中,今天和大家聊聊这本书之外的,没有收录的故事吧,比如,民国中医大师张锡纯使用生石膏的故事。
故事一: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了,这是邪气入里化热了),舌苔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为什么张锡纯那么一位大碗,自己的孩子也折腾了四五天都没效果呢?原来,是因为小孩子小,不愿意服药,逼着他服药,他很快就呕吐不止。
这搞得老张也是没了办法。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张锡纯想来想去,怎么办?看此时的症候,应该使用生石膏,但是历来医家都说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小孩子用上能行吗?在这个时期,张锡纯对生石膏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心里也是犯嘀咕。
想来想去,张锡纯觉得“有是证则用是药”,这是中医的一个名句,意思是: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这个证候,就应该使用对证的药物,即使有的恶时候乍看上去,这个药很是威猛霸道,但是也应该用。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于是就用了生石膏一两煎汤,趁着温热,给孩子分三次慢慢服用了下去,结果病情就开始好转了,张锡纯一看,有门!于是,又用了生石膏二两,熬汤,还是慢慢地喝下去,结果病情开始继续好转。
张锡纯这回胆子就大了,于是,这次他用了生石膏三两,熬汤,给孩子喝了下去。
结果,这个病立刻就痊愈了。
(病遂痊愈)那么,一个小孩子,一天之内,用了生石膏六两,这个量可够大的了,孩子的身体被凉到了吗?张锡纯体会,这次病好以后,孩子的饮食有加,没有任何脾田SSZ l tt l宀冃受寒N象。
难道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吗?为什么孩子没有被寒到呢?张锡纯再翻看《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石膏“微寒”,张锡纯于是恍然大悟,原来生石膏不是大寒之药啊。
张锡纯自己说:“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
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
”张锡纯最有心得的一味药,就是这个生石膏了,他在本草中写的最多的就是这味药,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对生石膏的体会,还是从自己儿子身上获得的。
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
再此向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有的是缺钙。
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
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
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
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
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
一般四五服即可。
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
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
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
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1)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
(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2)脉象:脉细数。
脉缓者勿用。
(3)全身症状: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
盗汗自汗。
(4)应用:经常熬夜者。
用脑过度者,房事过度者皆可用六味地黄丸调理。
部分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粉刺患者也可用,同时加野菊花、枇杷叶各10g泡水代茶饮。
8、黄元御治疗鼻炎方:桔梗元参汤,用于鼻塞、流清涕等症状。
桔梗9g。
元参9g。
杏仁9g。
橘皮9g,半夏9g。
茯苓9g,甘草6g,生姜9g。
小儿用量减半。
如流黄涕,体内有热,用五味石膏汤。
如果鼻塞特别严重。
说话声音不清楚,是因体内湿气过重。
再加上寒湿淤滞,具体症状还有全身表现,如舌苔白腻。
四肢肿胀,胸脘痞闷。
此时可用苓泽姜苏汤。
茯苓9g。
泽泻9g。
生姜9g。
杏仁9g。
甘草6g,橘皮9g,苏叶9g。
注:泽泻不可久服。
如果寒邪深入,出现总是打喷嚏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则需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子治疗。
外用药:芙蓉叶研末。
放到鼻子里或口罩夹层中。
9、黄元御治疗齁喘(哮喘)方:苏叶、杏仁、橘皮、半夏、茯苓、干姜各三钱,甘草、砂仁各二钱。
10、感冒的同时引起咽喉炎症。
可加入薄荷、射干。
11、痛经外治法:川椒、公丁香研粉。
放入肚脐内。
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可以缓解。
12、皮肤湿疹外洗:川椒熬水外洗。
13、便秘可通过降肺气来治疗,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杏仁露+麻子仁丸14、产后尿潴留治法:提壶揭盖法枇杷叶15g。
苏叶15g。
熬水5分钟此二味药开肺气,肺为水之上源。
15、赵绍琴治疗肾小球肾炎方(凉血活血)防风6g。
荆芥6g。
炒槐花9g,生地榆9g。
丹参9g。
茜草9g,芦根9g,白茅根9g。
杜仲15g,小蓟15g。
生黄芪15g,焦三仙各9g,水红花子9g 16、产后恶露不尽。
腹痛发暖。
傅青主生化汤。
温经化瘀,治疗产后淤血停滞。
当归25g。
川芎9g,桃仁6g,干姜2g。
炙甘草2g先到这里。
待续。
打字怪累人的,怎么就没人顶呢?17、张景岳胃关煎治疗脾肾虚寒导致的泄泻有的人闹肚子,一见凉就闹,早晨吹到冷风。
喝了凉啤酒等一定会泻。
可以用这个方子熟地、炒山药、炒白扁豆、炙甘草、焦干姜、吴茱萸、白术18、右归丸补肾阳对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化)、骨质疏松等症均有效。
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也有效。
罗大伦认为。
右归丸"通"的力量不够。
有些人"虚不受补",服药后会出现腰痛等症。
可用桑枝10g,丝瓜络10g熬水送服药丸。
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
待续19、下气汤黄元御原方《四圣心源。
卷四》甘草6g半夏9g茯苓9g杏仁9g(泡,去皮尖)贝母6g(去心)五味子6g芍药6g橘皮6g治疗气滞在胸膈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
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粉甘草6g法半夏9g云茯苓9g炒杏仁9g炒杭芍12g广橘红9g粉丹皮9g制首乌20g变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
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灼之剂。
方义: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
治在脾胃。
助其升降。
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
以助扶正抑邪。
杭芍、丹皮、首乌。
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渗入渗出气分、清理肺气。
化痰降逆。
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
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
肺降而气不滞。
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
本帖最后由中医新人于2009-11-16 19:45编辑20、麻瑞亭治心悸咳喘方:茯苓12g。
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
制首乌12g,广橘红9g,杏仁9g,法半夏9g。
广郁金9g。
苏泽兰30g,柏子仁9g,北沙参12g。
砂仁6g。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脾湿肝郁、胆胃上逆。
肺失降敛。
心阳浮动。
宗气不固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
平胆疏肝,清肺理气,降逆安神。
21、吃空调致膝关节受凉外洗: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桂枝10g水煎。
药汁泡脚,也可用热毛巾蘸汁敷22、体内严寒气重。
四肢发意气消沉。
夜里容易失眠(1)白天多晒太阳。
晒晒背部(2)冬天可适量喝放了姜丝的黄酒(3)平时可以多用两手扶后腰,意念两腰有两团烈火。
半小时即可。
(4)睡前泡热水脚。
上床后。
两手枕在妖后,意念有地下之气穿手心进入两肾,想一下即可,时间15分钟。
23、治疗慢性咽炎方:张景岳《镇阴煎》熟地60g,牛膝6g,炙甘草3g。
泽泻5g。
肉桂3g(研末冲服)、制附子6g。
如有水湿,可以加茯苓15g。
一般三剂可愈主治:肾阴虚导致的肾水不足类的慢性咽炎。
所谓水浅不能养龙,因此肾中的阳气无所依托(中医认为阴阳是互报在一起的),则飞跃于上。
导致了喉咙处的症状。
这种症状。
如果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是越治越重。
多少年都不会好。
镇阴煎主要是补足肾水。
同时房子里还用了一点补阳的药物。
起到引火下行的目的,使得肾经之火重新来回到自己的地方。
傅青主的"引火汤"同理可治疗咽喉部的此类症状。
24、复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25、孕妇感冒如果只是发冷。
切几片葱白。
泡开水。
出点汗就可以,或者少用一点苏叶也可以如果咽痛,痰黄,有感染了。
要用连翘、金银花泡水喝。
各6g,也可以放渗透6g板蓝根。
解毒作用更强。
26、带状疱疹外治法地榆50g,紫草25g。
车前子30g,研成细末。
然后用鸡蛋清调成泥。
每次涂抹在患处。
用纱布包扎。
每天换药。
27、少白头治疗二至丸,还有坚持吃黑豆。
28、肝气不疏导致的闭经用傅青主的益经汤熟地30g,白术30g,山药15g。
当回15g,白芍9g,生枣仁9g。
丹皮6g。
沙参9g,柴胡3g。
杜仲3g人参6g 29、甲状腺结节方法:疏肝气、泻肝火。
但是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慎用海藻、昆布等药,因为可能会使症状更加严重。
30、面瘫刚开始阶段用药物控制。
疏风活血:当回27g,天麻15g,升麻15g。
细辛5g,研成粉末。
每次服用3g。
一日三次。
然后针灸治疗。
31、苦夏化湿:煮饭时可放一把薏苡仁;喝绿豆汤、杏仁露;方药:三仁汤夏天不要喝太多意气消沉饮。
不要过分开空调。
32、感冒外寒阶段1、葱白、生姜煮水喝,不要久熬2、紫苏泡水喝里暖阶段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丸双花15g,连翘15g,防风6g。
荆芥3g,竹叶6g,白僵蚕10g(捣),公英10g。
射干6g。
苏叶6g(后下)。
如果咳嗽、痰黄可加上浙贝母。
罗大伦认为。
感冒没有单纯的热证。
在里热的同时。
一定有不同程度的外寒,一定要配合解表,否则效果不好。
如果发高烧,可以再方子里加入生石膏30g。
如果身体不壮实。
可以加渗透党参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