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框架中的窗口
- 格式:ppt
- 大小:54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章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第一节框架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本设计用分层法计算内力,具体步骤如下:①计算各杆件的固端弯矩②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③弯矩分配④调幅并绘弯矩图⑤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剪力和轴力并绘图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单位:KN·m) 表6.1弯矩图恒载作用下梁固端弯矩计算统计表6.2(二)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假定结构无侧移,计算时采用力矩分配法,其计算要点是:①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
②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
③计算梁、柱线刚度。
对于柱,假定分层后中间各层柱柱端固定与实际不符,因而,除底层外,上层柱各层线刚度均乘以0.9修正。
有现浇楼面的梁,宜考虑楼板的作用。
每侧可取板厚的6倍作为楼板的有效作用宽度。
设计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一边有楼板:I=1.5Ir两边有楼板:I=2.0Ir④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结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
所有上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3,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2。
⑤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
⑥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
(1)计算梁、柱相对线刚度图6.1 修正后梁柱相对线刚度(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结构三层=5.37÷(5.37+1.18)=0.820①梁μB3C3μ=5.37÷(5.37+3.52+1.18)=0.533C3B3=3.52÷(5.37+3.52+1.18)=0.350μC3D3=3.52÷(3.52+1.18)=0.749μD3C3=1.18÷(5.37+1.18)=0.180②柱μB3B2=1.18÷(5.37+3.52+1.18)=0.117μC3C2=1.18÷(3.52+1.18)=0.251μD3D2结构二层①梁μ=5.37÷(1.18+1.18+5.37)=0.695B2C2=5.37÷(1.18+1.18+5.37+3.52)=0.477μC2B2μ=3.52÷(1.18+1.18+5.37+3.52)=0.313 C2D2=3.52÷(1.18+1.18+3.52)=0.5986 μD2C2=1.18÷(1.18+1.18+5.37)=0.1525②柱μB2B3μ=1.18÷(1.18+1.18+5.37)=0.1525B2B1=1.18÷(1.18+1.18+5.37+3.52)=0.105 μC2C3μ=1.18÷(1.18+1.18+5.37+3.52)=0.105 C2C1=1.18÷(1.18+1.18+3.52)=0.2007 μD2D3μ=1.18÷(1.18+1.18+3.52)=0.2007D2D1结构一层=5.37÷(1.18+1+5.37)=0.711①梁μB1C1=5.37÷(1.18+1+5.37+3.52)=0.485 μC1B1=3.52÷(1.18+1+5.37+3.52)=0.318 μC1D1=3.52÷(1.18+1+3.52)=0.618μD1C1=1.18÷(1.18+1+5.37)=0.156②柱μB1B2=1÷(1.18+1+5.37)=0.133μB1B0=1.18÷(1.18+1+5.37+3.52)=0.107μC1C2=1÷(1.18+1+5.37+3.52)=0.090μC1C0μ=1.18÷(1.18+1+3.52)=0.207D1D2μ=1÷(1.18+1+3.52)=0.175D1D0(三)分层法算恒载作用下弯矩恒载作用下结构三层弯矩分配表6.3B C D上柱偏心弯矩分配系数0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分配14.650 -13.883 226.915 20.861 -251.346 84.509 -112.810 二次分配14.512 -14.512 228.818 21.278 -250.096 105.707 -105.707恒载作用下结构二层弯矩分配表6.40.768 12.717 -28.301↑↑↑B C D偏心弯矩分配系数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分配 6.931 4.431 -4.607 308.811 46.295 47.232 -385.113 169.804 -113.072 -92.837二次分配 5.901 3.401 -9.302 300.595 44.486 45.423 -390.504 191.416 -105.826 -85.591恒载作用下结构一层弯矩分配表6.52.127 9.081 -7.935↑↑↑B C D偏心弯矩分配系数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二次7.030 5.338 -12.368 267.469 35.352 22.097 -324.919 357.349 -46.247 -15.172 -295.930图6.2 弯矩再分配后恒载作用下弯矩图(KN·m)(四)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配筋数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竖向内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
第六章使用框架、层和时间轴本章要点:●框架的概念●使用框架设置网页布局●层的概念●创建层●使用时间轴一、使用框架(P90 6.2 使用框架)(一)、使用框架如果多个网页拥有相同的导航区,只是内容有所不同,则可以使用框架来设计网页布局,这样浏览者在查看不同内容时,无需每次都下载整个页面,而可以保持导航部分不变,只下载网页中需要更新的内容即可,从而极大提高网页的下载速度。
这类网页称为框架页,其最典型的应用时各大论坛的设计。
1、框架的概念框架页面通过框架将网页分成多个独立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可以单独显示不同的页面,每个区域可以独立翻滚。
(1)框架网页的结构框架由框架和框架集组成,框架就是网页中被分隔开的各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网页,这些网页共同组成了框架集。
框架集实际上也是一个网页文件,用于定义框架的结构、数量、尺寸等属性。
框架集又被称为父框架,框架被称为子框架,将某个页面划分为若干框架时,既可独立地操作各个框架,创建新文件,也可为框架指定自己制作好的文档。
选择【查看】-【可视化助理】-【框架边框】命令可以显示或隐藏框架边界。
(2)框架网页的功能——导航(3)框架结构的优点●浏览者无需为每个页面重新加载与导航相关的图形,可以大大提高网页的下载效率●每个框架都有自己的滚动条,浏览者可以独立滚动这些框架2、创建框架网页文档(1)在【新建文档】对话框中创建文件-新建-示例中的页-框架集-选择所需框架结构在【框架标签辅助功能属性】对话框中为每一个框架指定一个标题(2)在【布局】插入栏中创建插入-布局-框架-可选13种预定于框架(3)手动创建框架网页查看-可视化助理-框架边框,显示框架边框,选中所需分隔的框架,按ALT键同时,光标移至框架边框上,显示为双箭头时,即可将一个框架拆分为两个框架。
(二)、编辑框架1、框架的基本操作(1)创建嵌套框架打开一个框架网页,将光标移至要创建嵌套框架集的框架中,选择【插入记录】-【HTML】-【框架】-选择某种嵌套框架集(2)删除框架光标移至需要删除的框架边缘,显示为双箭头时,将鼠标朝向框架外继续拖拽至边框消失即删除该框架(3)选择框架和框架集【窗口】-【框架】,显示框架面板,在框架面板中选择所需框架。
第6章框架一、什么是框架?一个框架就是一个区域,可以单独打开一个HTML文档。
多个框架就把浏览器窗口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显示不同的HTML文档。
多个框架就组成一个框架集。
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框架。
事实上这样的一个结构是由三个网页文件组成的。
首先外部的框架集是一个文件,图中我们用index.htm命名。
框架中左边命名为L,指向的是一个网页A.htm。
右边命名为R,指向的是一个网页B.htm。
<frameset cols="80,*" ><frame src="a.html" name="L" id="L" /><frame src="b.html" name="R" id="R" /></frameset><noframes><body></body></noframes>二、框架的基本操作1、建立框架两种方法:A1、单击菜单“新建”- “文件”,打开“新建文档”对话框,做如下选择,点击“确定”。
2、打开要插入框架的页面。
单击“布局”插入栏中的“框架”按钮右侧的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需要的框架类型。
B新建页-示例的页-框架集可以实现例子:新建一个左右结构的框架页面2、保存框架和框架集1).保存框架:鼠标置于要保存的框架,选择“文件/保存框架”命令2).保存框架集:选择要保存的框架集,选择“文件/保存框架页”或者“文件/框架集另存为”命令。
3).保存全部:这时是保存整个框架结构,保存的时候虚线笼罩的就是你现在保存的框架。
3、编辑框架页1. 选择框架页,并进行编辑。
保存框架三、实例:网页书知识点:1、框架的作用1.做网页的布局,将网页分成不同的部分2.简化网页的编写:网页之间相同的内容只需要编写一次3.加快网页的浏览:每次网页只更新那个变化的框架内容2、设置框架和框架集的属性1)框架集选中框架集:鼠标单击框架的边框,虚线显示的部分就是选中的框架集设置框架集属性:边框,边框宽度,边框颜色行:值,单位(像素,百分比,相对)2)框架选中框架:框架面板中单击要设置的框架或者按住【alt】键,在框架窗口内单击设置框架属性:框架名称,源文件,边框,滚动,不能调整大小边框颜色,边界宽度,边界高度。
第六章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6.1 计算方法和荷载传递路线1. 计算方法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力矩分配法,因为框架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又属于奇数跨,故在对称轴上梁的截面只有竖向位移(沿对称轴方向)没有转角。
对称截面可取为滑动端。
弯矩二次分配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即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并以两次分配为限。
(取一榀横向框架)2. 荷载传递路线2700对于边跨板,为7.2 m×4.5m,由于7.2/4.5<3.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对于中跨板,为 4.5m×2. 7m,由于 4.5/2.7 〈3.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6.2 竖向荷载计算5.2.1 A-B(C-D) 轴间框架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1. 屋面板传载恒载: 5.0 ×4.5/2 ×(1-2 ×0.312+0.313) ×2=18.85kN/m活载:0.5 ×4.5/2 ×(1-2 ×0.312+0.313) ×2=1.89kN/m2.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3.99 ×4.5/2 ×(1-2 × 0.31 2+0.31 3) ×2=15.08kN/m活载: 2.0 ×4.5/2 ×(1-2 ×0.312+0.313) ×2=7.56kN/m3. 梁自重: 5.46 kN/mA-B(C-D)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5.46 kN/m+18.85 kN/m=24.31 kN/m 活载=板传荷载=1.89 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5.46 kN/m+15.08 kN/m=20.54 kN/m 活载=板传荷载=7.56 kN/m5.2.2 B-C 轴间框架梁1. 屋面板传载恒载: 5.0 ×2.4/2 ×5/8 ×2=8.44kN/m活载:0.5 ×2.7/2 ×5/8 ×2=0.84kN/m2.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3.99 ×2.7/2 ×5/8 ×2=6.73kN/m活载: 2.0 ×2.7/2 ×5/8 ×2=4.22kN/m3. 梁自重: 3.9kN/mB-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9 kN/m+8.44kN/m=12.34kN/m 活载=板传荷载=0.84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9 kN/m+6.73kN/m=10.63kN/m 活载=板传荷载=4.22kN/m6.3 框架计算简图g=24.31KN/m g=12.34KN/m g=24.31KN/m(q=1.89KN/m)2700框架计算简图6.4. 梁固端弯矩梁端弯矩以绕杆端顺时针为正,反之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