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白山人参传说的人民性_王博凡
- 格式:pdf
- 大小:88.67 KB
- 文档页数:3
传递人参文化弘扬参乡美誉度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9期文王博凡吴井东4月12日,2017年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在抚松镇北山生态公园隆重举行!抚松县领导王中钺、王红英、周洁、孙建明,县人大、政协、县文广新局、人参产业发展中心等相关同志参加活动,并与社会各界群众共同观看了抚松镇文艺团体、县山里红演艺公司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
这些节目极富长白山地域风情,展示了抚松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随后,各界群众带着心中的美好愿望前往山顶把头祠开展祭拜活动。
在“人参之乡”抚松,山神老把头节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民俗节日,主要是纪念挖参、放山的老把头,以传递源远流长的人参文化。
长白山民俗丰富多彩,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老把头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始终得到长白山区域劳动人民的推崇。
“三月十六,山神之寿。
祭祀山神,把头保佑。
放山快当,棒槌拿够。
风调雨顺,年丰人寿”的民谣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老把头孙良作为一个神话与现实交构的传奇人物,用大爱无私、不畏艰险、忠义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人性的光辉形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把头文化成为了长白山民俗的经典文化,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据文献记载,抚松的手工业者、参业业户、猎手、木帮及其他行业的社会劳动人民均拜孙良为始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抚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俗发展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把老把头文化融入到“抚松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扬光大。
抚松县在原有民间群众祭拜的基础上引入更多文化元素,多角度地展现老把头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原其民俗节日的本色,以文化的方式带动人参产业的腾飞。
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旅游卫视、凤凰卫视、吉林电视台等媒体都报道过抚松县老把头祭拜活动,特别是孙良后人参加人参文化年的报道,曾引起广泛关注。
据了解,2017年老把头节祭拜活动本着简朴、自办的形式,当天,活动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北岗镇同步举行,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了解老把头文化,以此促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名城的建设,弘扬参乡美誉度。
长白山人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长白山人参的传说故事:人参姑娘传说很久以前,长白山里的一片山坡上,住着一个人参姑娘和她的一群弟弟。
这里山青水秀,草木繁茂,人参姑娘和弟弟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年春天,冰雪消融,有一伙挖参人来到这里,搭起窝棚住下,准备在这片山坡上寻找人参可是他们一连干了几天,连一片人参叶子都没见到,大伙儿都有点泄气。
领头的老汉外号“山里通”,他对大伙儿说这里山青水秀,草木放光,一定有大人参,让大家别泄气,大伙儿又安下心来在这片山坡上仔细搜寻。
这几天,人参姑娘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担惊受怕。
这天夜里,人参姑娘和弟弟们商量,让弟弟们都搬到别的山坡去住,自己在这儿看家,等挖参人走了后再去接他们回家。
弟弟们怕姐姐被挖参人抓住,便要求姐姐和大家一起走。
人参姑嫁说自己一天能跑九个山头,挖参人捉不住,让弟弟们放心,他们正商量着,这时,挖参人中有个青年人名叫进宝,出来解溲。
他听到山坡上有人说话,心想半夜里还有谁在山坡上呢?他悄悄走到附近,一看是个大姑娘和几个小男孩在商量事情。
他一不留神,脚下踩着的枯树枝发出“哗啦”一声响,忽然,姑娘和小男孩都不见了。
进宝回到窝棚,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对山里通说了。
山里通心里明白这是遇到人参姑娘了。
他仔细问明地点,第二天一早就让进宝带着大伙儿直奔那里而去。
大家找了半天什么都没发现。
这时,突然听到山里通大叫一声“棒槌”(长白山里人对人参的一种叫法),大伙儿到跟前一看,什么都没有。
山里通告诉大伙,刚才找到一棵人参,顶着两个红亮红亮的参籽,一喊就不见了。
这就是一天能跑九个山头的人参姑娘。
大家一听来了劲,忙让山里通带着去追人参姑娘。
山里通带着人一连追了八个山头,每个山头都有人看见过那个人参姑娘,但哪个山头也是一喊就不见了。
只有进宝没有看见。
日头眼看要下山了,大伙儿有点泄劲了,只有进宝不服气,让大伙儿再追一个山头。
人参姑娘一口气跑了九个山头,累得直喘气。
她找到一根被风刮倒的树木,就躲到树木底下,心想只要太阳下山,挖参人就找不到自己了。
人参与人类的关系人参的人性文化, 即人参所具有的像人的本性文化。
当人从自然界脱离出来, 第一次把头伸到自然界之上来看世界, 并且能够制造和使用符号信息起, 就成了万物之灵。
这万物之灵的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逐渐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同时又改造着自然, 为人类服务, 使人类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不断走向文明。
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时候,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认识了人参这种神奇的植物, 逐渐开始利用她、研究她、改造她, 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这块神州大地是人参的发祥地, 更是人参的宗主国。
千百年来, 人参这种神奇的植物, 随着祖国的医药起源和发展, 世世代代同中华民族一起繁衍与兴衰, 同炎黄子孙相互携手息息相关。
以其对人体具有独特的医药疗效和滋补强化抗衰老之功效, 由中国进入亚洲逐渐走向了世界, 被世人公认为??东北之宝,百草之王??, ??中药之王??。
人参用事实和史实证明了她是延年益寿之佳品, 是人类滋补保健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人参发展过程中, 许多化学家、药理学家、医学家、生理学家, 潜心探索, 辛勤地研究人参的奥妙, 使人参的作用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
我认为, 人参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医药和保健方面, 已经深入到了人参艺术, 人生哲学方面。
为什么呢? 因为人参的神奇还在于她的人性化4000年, 我认为人参是不会说话的人, 就是要把人参看成是人。
人参的人性文化就是人参具有的人性。
我是参乡之子, 参农的儿子, 我就是长白山人参的代言人。
人参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密切了4000多年, 而且,人参越来受到人类的重视, 越来越得到更多的世人喜爱。
这不仅是人参在医疗和保健方面的神奇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人参具有人性,人参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甚至超过了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 何以见得?一、从人参的称谓看1、人参的异名, 可谓极其繁多。
<神农本草曰>: 一名人衔, 一名鬼盖。
吴氏本草曰:一名土精, 一名神草, 一名黄参, 一名血参, 一名久微, 一名玉精。
长白山人参故事的文化价值及保护传承策略长白山人参故事的文化价值及保护传承策略杨晶石,董伟,蔺佳影,陈衍峰摘要:长白山人参故事分布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伦理道德价值和生态和谐价值。
对长白山人参故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价值进行挖掘分析,通过建立长白山人参故事保护传承中心、构建长白山人参故事特色资源库、建设长白山人参故事网站、利用超星学习通推广长白山人参故事、开展以长白山人参故事为核心的乡土教育等方式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有利于发扬我国的人参文化精神,淋漓尽致展现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长白山人参故事;非遗价值;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20)05-0041-07DOI :10.13877/22-1284.2020.05.007收稿日期:2020-01-19基金项目:吉林省文化厅2018年度科研课题“长白山人参故事收集、整理与研究”(WK2018B112)作者简介:杨晶石,女,吉林榆树人,通化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民俗学;董伟,蔺佳影,陈衍峰,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通化134002)长白山人参故事是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流传在东北地区与人参相关的民间故事的统称。
长白山区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千里长白、万里林海中从事挖参、采参等劳动,他们生活中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都有人参故事的存在,因此长白山人参故事蕴藏量极为丰富而有特色,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尤其是长白山麓特有的文化现象,是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在老一辈民俗学家的倡导下,民间故事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逐渐重视起来。
1957年,吉林省抚松县委宣传部率先号召全县各界人士搜集整理人参故事,总计收录了上千个明清时期在长白山区流传的人参故事。
随后,长白山区其他各州市陆续掀起了搜集整理人参故事的浪潮,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多个版本的人参故事书和小人书等。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长白山的人参是非常出名的。
那你知道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长白山人参的由来长白山原来没有人参,更没有参姑娘,参娃娃和人参鸟。
什么时候才有的呢?话说来就长了。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太行山有个尤寡妇,替财主管着四十多亩地。
尤寡妇心狠如豺狼,手毒如蛇蝎,她和管家明来暗去不知坑害了多少穷人。
这年,尤寡妇雇了个老实巴交的长工,名叫何老大。
他老婆下世后,撇下两个孩子。
女儿八岁,叫小姑娘,儿子六岁,叫娃子。
何老大天天在山上打柴,种地。
早晨顶着月亮走,晚上披着星星回。
小姑娘和娃子推磨、拉碾、抬水、抱柴。
稍一怠慢,就遭毒打。
姐弟俩身上的旧伤不愈新伤又来。
这天早晨,尤寡妇指着一口袋苞米对小姑娘吩咐道:“天黑前要推完,不然,柞树条和你说话。
”吩咐完,她下山和管家玩乐去了。
小姑娘和娃子的年龄加一块儿才十四岁,怎么能推完一大口袋苞米?姐弟俩推了没有多会儿,娃子就晕倒在磨道上。
小姑娘眼前一黑也倒在磨道上,磕破了脸,磕掉两颗门牙。
疼得“爹呀,爹呀”地喊叫。
喊声惊醒了娃子,他见姐姐满脸是血,扑到姐姐怀里大哭起来。
姐弟俩凄惨的哭喊声,惊动了屋后大柞树下的两棵人参,它们摆动了几下枝叶,变成年龄与小姑娘和娃子相仿的一男一女,男孩白胖胖,水灵灵,戴着红兜肚,扎着钻天髻;女孩穿着红袄绿裤,扎着一对抓髻,也是眉清目秀。
男孩说:“是谁在哭?”女孩听了听,说:“又是那两个苦命的孩子。
”“我们去看看吧。
”“要小心,别让坏女人看见。
”他们来到磨房,男孩扶起娃子,女孩扶起小姑娘,他俩在他们身上摸摸这,吹吹那,没多会儿,小姑娘的嘴不流血了,娃子也精神了。
男孩子领着小姑娘和娃子在炕上玩,女孩自己抱着磨棍推起磨来。
她推得风快,没用半个时辰就把粮食全推完了。
他们玩到太阳落山,两个孩子才走了。
尤寡妇回来见苞米全推完了,心里好生奇怪。
她明知道就是两个大人也推不完的。
于是她抓起挂在门后专打小姑娘和娃子的柞树条子,瞪着凶狠狠的眼睛,逼问两个孩子。
吉林长白山人参作者:全鹏程图片提供:白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鲍阳 王枭智编辑:李洺雨巍巍长白山,滔滔三江水,长白山自古就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一座休眠火山,山中著名的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发源地、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东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时期定为圣地。
长白山终年冰雪覆盖,被誉为“亚洲东部的净土”。
这里保留着东北最为纯净的生态环境,这里传承着6000万年前的珍稀人参,她拥有上天恩赐的天地灵气,是自然赐予人类至高无上的瑰宝。
【地理环境】长白山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是一座复合式盾状休眠火山,属典型的火山地貌,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海拔落差近 2000米,是东北亚大陆的最高山系。
长白山雄浑、博大,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原始森林、云雾和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展现出长白山“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的特色。
人参是长白山孕育的天然瑰宝之一,它生长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是东北三宝之首。
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它怕热、怕旱、怕晒,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润凉爽,多生长在长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里。
长白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风大而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全年多云雾,自下而上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
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降水量超过1400毫米,是中国东北降水量最为丰沛的地区之一。
长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地带属于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这里冬季长而寒冷,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左右,降水量700~800毫米,这个气候带完全符合人参的生长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参的功效,吉林省委、省政府利用长白山特有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环境,在完整保存人参功用价值的基础上,将人参产业规模化发展。
破译人参故事里的山参价格张雯虹(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通化#134002)众所周知:人称大山参时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0。
宝是抽象名词,并无具象,是极为珍贵的物品,佛教与道教称神奇之物。
既然如此,人们得到八两以上的大山参,就不能按重量多少计价,只要买方承受得起,卖方要多少钱都行。
但在人参故事里的交易活动中是富有情趣的。
卖方不知买方能给多少钱,急得抓耳挠腮,时而立、时而坐、时而卧、时而起,甚至躺在炕上辗转反侧,买方据此动作给出价格成交。
我留心媒体发现两条含有数据的消息,可作两个计价公式:一条是1985年8月5日5城市晚报6上发表的5万贯家产知多少6:/古时铜钱一般用绳子穿着的,每1000枚为一贯。
用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纸制通行-宝钫.面额为-壹贯.。
当时,一贯等于铜线1000枚或白银50克(1两)或黄金12.5克(1/4两)。
0最后一句话很重要,由此得出公式A:白银50克=黄金12.5克另一条含有数据的消息,在1999年11月30日5工商时报6上:/国内一直实行指令性价格,自1949年9月15日公布黄金的收购价为每小两(31.25克)95元人民币后,33年间不曾变动,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1992年后虽然7次调升收购价格, 1989年1月达到每小两1200至1500元(每克148元)人民币,以当时汇率计算仍然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这里有3个数字可供我们运算,为了简便起见,仅以1989年1月的最高的黄金收购价格做为公式B:每小两为1500元(每克148元)昔年的老秤1斤为16两,有趣的是每1小两恰好等同英美度量衡(金衡和药衡)的1盎司(ounce),而人参故事里的银两也是按小两计价的。
由于每个元宝为50两~60两,仅以银元宝的最低重量做为公式C=50两。
现将上述3个公式再加上银锭、银票、银元等钱币知识,人参故事中的山参价格之谜即可揭晓。
还是让我们用人参故事具体说明吧。
5红顶瓜皮帽6(赵文臣整理)里的老石到船厂(今吉林市)一家山货庄卖人参。
传递人参文化弘扬参乡美誉度——2017年抚松长白山山神老
把头节祭拜活动隆重举行
王博凡;吴井东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17(000)009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王博凡;吴井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8年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工作会议在抚松县召开 [J],
2.参果正红映参乡——第32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见闻 [J], 张庆强;孙丹;何绍东
3.首届长白山人参文化节——抚松长白山开秤节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参乡采风活动纪实 [J], 吉林日报
4.庆佳节参乡放异彩办盛会抚松展英姿——吉林国际人参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 [J], 王博凡
5.庆佳节参乡放异彩办盛会抚松展英姿——吉林国际人参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 [J], 王博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白山挖人参的故事
长白山挖人参的故事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著名山脉,因其丰富的人参资源而闻名于世。
人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长生不老的功效,因此在几百年前,就被广泛地种植和采挖。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李成的年轻人。
李成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对人参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偷偷溜进长白山深处,去寻找那些被人遗忘的野人参。
一天,李成在山里迷路了,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洞穴。
洞穴里有很多野人参,他看到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采摘。
但是,洞穴里非常昏暗,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这时,他看到了一只小熊,便想将它当作工具。
小熊非常聪明,它很快就学会了如何采摘野人参。
李成跟着小熊一起采摘,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熟练。
有一天,李成采摘了几根野人参后,感到非常疲倦,于是他把野人参放在山洞里,打算休息一下。
可是,他一觉醒来却发现野人参不见了!他非常着急,四处寻找,最终发现野人参被一只熊偷走了。
李成非常生气,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寻找,最终找到了熊的巢穴。
熊看到李成,非常惊恐,它知道自己被偷了人参,于是向李成逃跑。
李成追上了熊,将熊打败了,并追回了野人参。
从此以后,李成成为了长白山地区的一位英雄。
他的传说在当地人之间流传了很长时间,人们都非常尊敬他,并将他视为长白山人参的守护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白山地区的人参资源非常重要,但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这些资源,不要随意采摘和挖掘,而是应该合理利用,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
【随想】长白山人参文化长白山人参文化是关东大地的一朵奇葩,早在1987年,抚松参乡的文化工作者就提出了“人参文化” 的学术理念。
长白山人参文化的美学意境,有其源远流长的民俗基础和飘然优雅的精神魅力。
人参文化是遥远的东北采集劳作的意识反映,是智慧、勇气与敏锐道德的健康合成,是美神、爱神与生命之神的浪漫体现,是长白山生态之旅的最为浓厚的人性冲动。
在走进长白山的生态旅游活动中,人参文化就是长白山生态美的一个最优雅的符码。
长白山人参娉娉袅袅、娴静秀丽于长白山原生态大背景之中。
气候宜人,土地肥美的大荒森林环境适宜长白山人参的生长。
每年的农历七、八月间,若红玛瑙一样的长白山人参浆果开始鲜艳起来——当年的挖人参将这个时节叫做“赶红榔头市”、“赶红头”。
由于人参昂贵的价格与神奇的济世之功,无论是达官贵人亦或黎民百姓,对之都产生了神秘崇拜和浪漫冥想。
参乡的劳动人民是长白山人参文化最生动的艺术家,他们在惬意里,在闲暇时,将自己的情怀注入在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中。
人参文化的浪漫精神表现与唯美修辞,是在长白山遥远的历史氛围中传递而来的“爱的艺术”,呈现出朦胧与含蓄的美学意境与深沉悠远的道德哲理。
长白山人参所赋予的人性之美,使得参乡的劳动者溢发着一股激情,一脉冲动,这是非常珍贵的长白山人的品格所在。
长白山人参文化是关东的一枝奇葩:“在他们之中存在着长足的进步,存在着一切主题、暗示和机遇。
”长白山人参文化“具有中庸之道的冷静气质,非常敏锐于环境的《易经》般意识流——这是大东北的智慧所在。
长白山人参文化,无论是文学表现、美术表现或舞蹈、音乐等诸色的艺术表现,都体现出了甚为生动的感性冥想与基本的理性精神,赋予了一脉道德力量与智慧之美。
“人参老把头”是闯关东采参情节的厚道的山林之神;“人参姑娘”是山林之中健康可爱的生命之神与美神;“人参娃娃”是吉祥友爱之神,是灵机与韵律之神。
长白山人参文化是神农本草文化,是灵性昂扬,神鋫铄的波动式儒雅文化。
抚松人参在“一带一路”启航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9期文王博凡吴井东人参,在人类史上故称百草之王,百善无一害。
关于人参的传说,以正义和善良的主题在美丽壮观的长白山原始森林里,神秘而悠久地流传。
如果说人参是长白山的魂,那么作为人参之乡的抚松人一直默默传承并笃行,“崇文厚德,尚义重信,合生共荣,知新求进”16字为抚松精神的直接解读。
如今,辛勤诚朴的抚松人以人参的名义,从一带一路起航。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迅速膨胀,在空虚的精神理念中急切地寻找回归。
沉寂已久的长白山原始森林里开始了喧哗。
不能不说长白山作为曾经的王朝圣山终于在本世纪被揭开了面纱。
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的物质富裕,同时带动了抚松人参之乡人参产品踏上了经济贸易的舞台。
多变的时代让长白山人参变换了几次容颜,从野生的原始魅力改变颜值,人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欲求,却在物质欲求中遗失了人参在人类历史上的位置。
一旦作为商品交易,很有可能失去了原本的珍贵。
然而尽管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商界氛围,作为笃信“崇文厚德,尚义重信,合生共荣,知新求进”抚松人终于幡然大悟,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迅速吹响集结号。
以抚松精神为行商原则,踏上人参产业发展之旅,且行且珍惜。
不久前,本刊编者在“抚松人参产业发展近况座谈会”上看到了中国人参之乡的宏图未来。
抚松人参产业,来自保护、监管、种植、研发、提取等行业的相关单位云集于此并纷纷发声,继承人参文化的本质,由远古到今朝,为人类匠心营造精致营养,奉献健康,以抚松精神,人参文化的底蕴作为旗舰引领,打造一艘中国人参产业的航母,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一带一路起航,驶向人类大健康的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人参生产大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中以吉林省为主,全省人参产量约为全国总量的85%。
近年来,中国人参产业势能巨大,从2003年的4500吨至2015年7000吨,人参需求量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预计到2020年市场对人参的需求量将达到10000吨以上。
放山人亲身讲述长白山采参的诡异经历:百草之王书接上回:盗行憋宝牵羊民间秘术:八臂哪吒作者:舞马长枪望着地上倒出来的那一堆东西,感觉像是油布片差不多,一片一片的,都有巴掌般大小,仿佛是被虫蛀烂了,上面分布了很多密集的蜂窝眼。
白术走近后看了半天,没认出是什么东西来,挑眼眉看了看徐青山。
徐青山用木棍扒拉了一阵,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伸手掏出打火机便点着了一片。
没想到这种烂布片刚沾到火苗,立即就腾起一层青蓝色的火苗,好像是用油脂浸过一样,烧得很旺,同时冒出一股子黄烟来,伴着皮肉烧焦的味道。
徐青山咧了咧嘴,啐了口唾沫,告诉白术,这玩意儿不是别的,应该就是先前看到那些女尸被剥下的肚皮,是人皮!“什么?人皮?”看着眼前这堆颜色像是羊皮纸似的人皮,白术惊恐地张大了嘴,显然不敢相信这就是人皮,而且人参竟然会和人皮放在一起!徐青山点了点头,告诉白术,先前他就有些迷糊,想不明白在这深山老林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具死尸,而且又都是年轻的女人,肚皮又都被剥了下去。
今日一见,困惑迎刃而解。
这些人皮和人参都在这阴木神府里,足可以断定,外面那些死尸都是当年布下这分水刺时被杀死的牺牲品,杀了那么多人,只是为了取得这些纯阴之体的人皮,然后以阴养阴,用人皮为肥料去滋养人参,催发龙穴,也不知道那些人是在哪里听说的这些旁门左道,实在是惨绝人寰,也只有那些心术不正的风水先生才干得出来。
他以前听老羊倌提到过,早先女真萨满教中曾经有种巫术,就是用尸体养参,把这种参称为“肉参”。
据说肉参一根就价值千金,可以起死人,肉白骨,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但是因为这种方法实在是没有人性,尽管在民风彪悍的女真族内,也是人人所不齿,所以后来严令禁行。
但是一直都有些心术不正的人暗中培育,也可以说是屡禁不止。
眼前这种用女人肚皮养参的方法,明显是加过改良升级的,具体还有什么作用,也是不得而知。
过去的人,不能以常理度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白术听说那棵参王竟然是棵“肉参”,是用这些死人皮养大的,难免有些紧张,下意识地往旁边躲了躲,指着这棵人参问徐青山怎么办。
长白山人参传奇大东北,神山圣水,山藏宝,水生金,野蕴奇珍,什么样的宝物没有呢?可是缕析条分,疏剔筛选,没有哪一种宝物比得人参的神奇!长白山人参文化,曲折而隐秘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然伦理的山林式范本,那些山规,那些禁忌,都是一种诠释与注解,作了今天科学自然伦理观的史诗性开篇。
东北三宝,首推人参;而人参之奇,又几至成谜。
大东北,神山圣水,山藏宝,水生金,野蕴奇珍,什么样的宝物没有呢?可是缕析条分,疏剔筛选,没有哪一种宝物比得人参的神奇!其药用价值不必说了,李时珍已在《本草纲目》中备细说明。
长白山里,人们惊异的是人参的另一份神秘。
人参有神草、鬼盖、人衔、土精、地精、血参、玉精等别名,李时珍曾对其一一注解。
长白山中,采参人更喜叫其“棒槌”或“草仙”。
叫“棒槌”是因为粗粗看去,外形确与浣女的棒槌相仿;叫其“草仙”,是因采参人发现:人参有王者之风,其生长之地,近身处不长杂草,即使被采参人“请”走,其地在百年内也不生任何植物。
而周边的小草在白天总是侧倾向外,似为了让其更好享受日光之浴;日落后,却又齐齐地向人参一侧拱伏,一派拜揖护侍之姿。
人参由此又被誉为“百草之王”。
在漫长的时间堆垒之下,长白山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采参习俗。
相沿相袭,而成山规。
习俗必遵,山规必行。
入山采参,不得说“挖”,必要说“请参”说“抬宝”,以示对草仙的诚敬和爱重。
进山之前,需跪拜天地以求吉祥;入山后要搭建老爷府,跪拜山神求得护佑;发现人参,必跪拜老把头以示感谢;交易开秤亦要跪,移栽幼参到园圃,也要跪栽跪侍弄……进山路上,要依次而行,老把头在先,二把头跟随,边棍第三……雏儿把式(少年)在后。
人数去时为单,三、五、七、九不等,以求归采时为双,因为请得的人参也是“人”呢!路上不得多言,看山花野果,不可随意说好,说即得采,且不许卸载扔掉。
说话亦有规矩,碰到老虎,须称“山神爷”,遇见蛇,不可叫“长虫”,要恭称“钱串子”“金镏子”。
歇息称“拿堆儿”,吃饭、睡觉、取火分别叫“拿饭”“拿觉”“拿火”……寻参的索拨棍不能用来打一切生灵草木,不能扒皮;歇时立于身旁,睡时立于窝棚门口,放山归来,要留在山上。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长白山的人参是非常出名的。
那你知道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长白山人参的由来长白山原来没有人参,更没有参姑娘,参娃娃和人参鸟。
什么时候才有的呢?话说来就长了。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太行山有个尤寡妇,替财主管着四十多亩地。
尤寡妇心狠如豺狼,手毒如蛇蝎,她和管家明来暗去不知坑害了多少穷人。
这年,尤寡妇雇了个老实巴交的长工,名叫何老大。
他老婆下世后,撇下两个孩子。
女儿八岁,叫小姑娘,儿子六岁,叫娃子。
何老大天天在山上打柴,种地。
早晨顶着月亮走,晚上披着星星回。
小姑娘和娃子推磨、拉碾、抬水、抱柴。
稍一怠慢,就遭毒打。
姐弟俩身上的旧伤不愈新伤又来。
这天早晨,尤寡妇指着一口袋苞米对小姑娘吩咐道:“天黑前要推完,不然,柞树条和你说话。
”吩咐完,她下山和管家玩乐去了。
小姑娘和娃子的年龄加一块儿才十四岁,怎么能推完一大口袋苞米?姐弟俩推了没有多会儿,娃子就晕倒在磨道上。
小姑娘眼前一黑也倒在磨道上,磕破了脸,磕掉两颗门牙。
疼得“爹呀,爹呀”地喊叫。
喊声惊醒了娃子,他见姐姐满脸是血,扑到姐姐怀里大哭起来。
姐弟俩凄惨的哭喊声,惊动了屋后大柞树下的两棵人参,它们摆动了几下枝叶,变成年龄与小姑娘和娃子相仿的一男一女,男孩白胖胖,水灵灵,戴着红兜肚,扎着钻天髻;女孩穿着红袄绿裤,扎着一对抓髻,也是眉清目秀。
男孩说:“是谁在哭?”女孩听了听,说:“又是那两个苦命的孩子。
”“我们去看看吧。
”“要小心,别让坏女人看见。
”他们来到磨房,男孩扶起娃子,女孩扶起小姑娘,他俩在他们身上摸摸这,吹吹那,没多会儿,小姑娘的嘴不流血了,娃子也精神了。
男孩子领着小姑娘和娃子在炕上玩,女孩自己抱着磨棍推起磨来。
她推得风快,没用半个时辰就把粮食全推完了。
他们玩到太阳落山,两个孩子才走了。
尤寡妇回来见苞米全推完了,心里好生奇怪。
她明知道就是两个大人也推不完的。
于是她抓起挂在门后专打小姑娘和娃子的柞树条子,瞪着凶狠狠的眼睛,逼问两个孩子。
长白山民间传说故事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
那你知道长白山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长白山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白山民间传说故事:白云峰传说从前,长白山下住着一户王姓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二人。
老娘年迈,儿子王生不辞辛苦的赡养娘亲。
有一年,娘突然得病,为给娘治病,虽然手中无钱,他也东借西凑,请大夫诊治,只要把娘的病治好,拉饥荒他都认可,可大夫请了好几个,偏方用了不少,娘的病仍未减轻。
这时有位白发老人告诉他:“孩子,要治好你娘的病就得到长白山最高峰上去采药治病哟。
不过上长白山最高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哟,山高路险,悬崖难攀不说,就是那山上的狼虫虎豹这一关都难过呀。
上山讨药,凶多吉少,弄不好,小命就得扔到山上,难哟。
”王生是个孝子,说:“只要能给娘治好病,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心甘情愿,没有娘,哪有我,为了娘,自己豁出去了。
”娘听说儿子为她上山采药,怕出危险,百般阻拦。
王生怕娘担心,就说:“听娘话,不去了。
”他瞒着娘说到别的地方抓药。
把娘托付给邻居,他拿着猎枪,背着干粮就向长白山的最高峰进发了。
王生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狼虫虎豹,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长白山最高峰下。
他攀悬崖,登峭壁,爬陡坡,手划破了,脚磨坏了,鲜血滴在岩石上,他全然不顾,包扎包扎继续向上攀登。
终于在一天太阳出来的时候,他爬上最高峰的山顶。
举目远眺,茫茫林海,松涛滚滚,绿浪翻滚,涛涛白河,曲曲弯弯,银链一般,那明镜般的天池,幽静的躺在脚下,他脚踏峰巅,头顶云天,犹如步入仙境一般。
他无心欣赏白山美景,一心为娘采药,举目一看,山上到处是又白又亮的石片,心想,这就是白发老人说的能治娘病的好药吧,于是他就包了一些回到家中。
长白山民间传说故事:王池的传说王池位于长白山西南坡距离天池二十五华里的地方,是长白山“七十二龙潭”之一,池水清澈见底,无望宛若一轮皎月,镶嵌在林海之中,素有“王池笑月”之美誉。
传说,努尔哈赤乳名小罕子,从小家里很穷,听说长白山老林子里有人参,很值钱,为了活命,他想上山挖参,可是他从来没有放过山,更别说见过人参了,于是就想搭个伴一起进山。
长白山人参的传说之善恶终有报长白山地区是满清鞑子的龙脉所在,所以有三百年的封山之实。
如此一来,更给野生人参以广大的生存环境和清静的庇佑场所,使得东北人参扬名天下,成为东北三宝之首。
人参娃娃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有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两个人参精的故事:一、冬天的长白山天寒地冻。
长白山下长白县的老王头喝着闷酒,原来是老王头的老婆子生病了,老王头没钱给老婆子看病,心里正犯愁,再加上老王头无儿无女,想来也是可怜,看着老婆子一天天病下去,心里难受就喝起了闷酒。
这时候,来了一个穿着红肚兜,扎着冲天辫的小孩,大约四五岁,这个小孩一走进来,就十分老道的说道,一个人喝酒也不叫上我。
老王头早就听说过,东北出怪事,而且这天寒地冻的,哪家小孩会穿一个红肚兜,这都不合乎常理。
老王头就看着小孩坐在炕上,倒了一杯酒就往嘴里送,这让老王头更加确定,这孩子必定不是人。
不过当时老王头喝了酒,也不害怕,而且对方还是一个小娃娃,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两人就开始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老王头把他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故事讲给小孩听,小孩听得津津有味,道,真是羡慕你啊,可以到处走南闯北。
老王头一乐就说了,这有什么,以后有时间,我也带你出去闯闯。
哪知小孩摇了摇头,道,我是离不开这里的。
当时老王头不知其意,不过也没有在意,就听小孩讲了大山里的一些奇闻怪事,以及以前那些年,土匪蛋子和日本人的故事,让老王头更加确定小孩不是人。
这一老一小,反倒成了忘年交,小孩也是三天两头过来,老王头倒也乐意,可是接下来,老王头开始愁眉苦脸起来,小孩就问,你我都是朋友了,有什么话不能对我说,无奈之下,老王头就说了老婆子的事,说老婆子没有两天好活了。
小孩一听,拿着一缕头发递给老王头说,把这东西给你老婆吃了,吃了就好了,小孩说完就走了,等到小孩走后,老王头一看,原来头发竟然变成了根须,这不正是人参吗。
民间都说了,千年须,万年根,看来那个小孩就是千年的人参精,老王头可是开心了,给老婆服下,老婆的病当真好了。
赓续古朴习俗传承核心价值--长白山采参习俗谱系传承研究
之一
王博凡;龚振东;苗增娟
【期刊名称】《人参研究》
【年(卷),期】2022(34)2
【摘要】长白山采参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采参群体日渐萎缩,习俗趋向简化,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一脉相传,不断趋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王博凡;龚振东;苗增娟
【作者单位】长白山日报社;抚松县人参博物馆;抚松县互联网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
【相关文献】
1.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与孔子的生态德行观
2.长白山人参故事与采参习俗中所体现的道家生态观
3.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视域中的“长白山采参习俗”
4.没落与传承:长白山采参习俗的深度调研——基于兴参镇自兴村张氏放山家族的个案分析
5.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天津食品集团组织开展"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题宣讲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长白山人参传说的人民性王博凡(吉林省抚松县委宣传部#吉林抚松#134500)摘要:长白山人参传说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的思想、感情、愿望,具有丰富的人民性。
关键词:长白山;人参传说;幻想、愿望;采参人;人民性长白山人参传说,是我国东北人参王国采参人征服自然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民群众与自然斗争过程的思想、感情、梦想和愿望,具有丰富的人民性。
人民性的概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学者们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注意研究欧洲民间文学的发展。
在俄国,对人民性作过详尽论述的是别林斯基。
他强调了人民性的重要,并指出它可以使文学持久和永恒。
列宁的两种文化论,为过去文艺的人民性的概念,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成为我们论述人民性概念的前提条件。
作家文学的人民性与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有所不同。
民间文学人民性的含义主要是:人民创作和欣赏的人民自己的文艺,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
人民性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实现是直接的,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就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阶级性和进步性,比作家文学更直接更丰富也更强烈,因此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是直接人民性。
加里宁说:/人民艺术,是最高级、最有才能、最有天才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人民所铭记,人民所保存,并且是人民世代相传的。
你们要了解,没有价值的艺术是不可能在民间保存下来的。
0长白山人参传说是广大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有价值的优秀的人民文学遗产之一。
它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传递着生产斗争和反压迫斗争的经验、智慧和勇气培育着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先,长白山人参传说反映了与广大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试以5人参姑娘6一书为例,作具体阐述。
1长白山人参传说深刻反映了自然灾害带给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图景。
在长白山人参传说中,许多劳动人民都是闯关东到长白山来谋生的。
他们背井离乡,生活非常悲惨。
5王红挖参6里的王红是河北人,家乡先后遭了旱灾、蝗灾、水灾,老母掺死,无奈他闯关东活命。
他看到冻死的、俄死的,叫野猪咬死的,不知有多少。
穷人的命不值钱啊。
在老把头的帮助下,他有幸挖到大货卖钱回到了家乡。
没想到家乡又是大旱,"庄稼苗干得一触就着,庄稼人吃草根树皮,卖儿卖女,逃荒上吊"。
王红拿出钱,帮助大家度过难关。
由此可见,在自然灾害面前,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王红慷慨解囊帮助乡人度过难关,表达了劳动人民/有难同当0的思想感情。
2长白山人参传说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地主的罪恶,直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团结友爱,对恶势力的忧愤、反抗和搏斗,塑造了人民的英雄形象。
这是长白山人参传说最突出的部分。
上文提到的王红拿出钱,帮助大家度过难关,纯属个人的仗义疏财之举,而5三兄弟与人参王6则直接表现了人民对贪官地主的抗争。
他们团结友爱,力大无穷,张成和妻子赵氏很穷,因为贪官太贪,财主太狠,苛捐杂税太多,赵氏一胎生了三个儿子,财主李大绝户也想霸占,就设计害死了张成,踢死了赵氏,抢走了孩子。
三个孩子又被人参王救走并抚养长大,分别去学了一身武艺。
老大刀枪不入,老二火烧不焦,老三肚皮包海。
他们回去报仇,利用模样相同的优势,分别过了刀斩、火烧、水淹三关,最后肚皮包海淹死了县官、李大绝户和狗腿子们。
故事的幻想成分很浓,反映出剥削阶级的残酷狠毒,更表现了劳动人民46人参研究RENS H ENYAN JI U2008年第2期勇敢、团结的高贵品质和他们的强烈的爱憎和理想愿望。
恩格斯说:/民间故事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0我们看到长白山人参传说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剥削者,彻底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激发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启发着受压迫人民的觉悟,鼓舞着他们的斗争精神,它体现了人民的利益,表现人民的世界观,具有丰富的人民性,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3对美好、真挚、忠贞爱情的追求。
5牛倌和三丫6里的牛倌,从小靠乡亲们养大,救下了被老虎叼跑的人参姑娘三丫,并与之成婚。
黑风洞的毒蛇精想要霸占三丫,竟然吐毒计到江水里,使人喝了生病,又造谣离间。
三丫为救乡民牺牲了参籽,回到了黑风洞口。
牛倌在老把头的帮助下杀死了毒蛇。
他想带三丫回家,三丫说:/我是苗宝参,你可以把我卖了,能换不少钱,你有钱还愁娶不上媳妇吗?0牛倌难过地说:/三丫,我要是为了钱,就不会舍死忘生来找你了。
0三丫说:/你真心想和我团圆,还得等60年以后,我再生出人参籽来,才能变成人参姑娘,不过那时你已经老了。
0牛倌说:/那我就守在这儿。
等我临死时见你一面,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0最后在老把头的帮助下,三丫又变成了人参姑娘和牛倌生活在一起。
从这篇人参传说里,我们可以发现,牛倌和三丫不仅有舍己为人、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而且在爱情上忠贞不逾,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情爱观,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
4生动地表现了采参人的勤劳勇敢,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朴素的阶级观念。
5黄狗参6里的李顺和王柱是姑表兄弟,王柱勤快老实厚道,李顺懒惰,自私贪婪。
两人放山时,王柱挖到了山参,而李顺却被黄狗参撵到烂泥塘里淹死了。
它表现出采参人对善良、勤劳、尊敬老人等品质的赞赏,对自私懒惰、贪得无厌的鞭挞,具有朴素的阶级观念和劳动观念。
长白山人参传说是采参人自己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0(鲁迅语),在他们认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需要表达时,就直接把它们诉之于人参传说的艺术形式之中。
5长白山人参传说的人民性表现在用当时先进的艺术思想观察现实,用当时进步的思想来评价生活、说明问题。
劳动人民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就必然地具有一种前进的要求和力量,同时也反映到民间文学中,使人民性表现得更强烈。
长白山人参传说,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直接表现采参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就主体上看,它的主要方向始终是健康的、进步的,反映了现实本质和历史前进的趋向。
5.1长白山人参传说反映的思想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高尔基说:/口头创作的一切思想都有唯物的思想的极其鲜明的标志,而这种唯物的思想是劳动过程和古代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现象所必然激发起来的。
这些标志以故事和神话的方式传给了我们。
0先民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末期,在采集、狩猎、畜牧、农耕的劳动过程和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中所激发起来的唯物的思想以故事或神话的方式传给了我们。
在5骑鹿挖参6里讲的是儿子上关东山挖人参孝敬老娘的。
铁柱救了被猎人追逐的鹿,鹿驮着他从一个石砬子跳到另一个石砬子上,终于挖到了一苗大山参。
这是幻想,是愿望,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它的基础是现实主义。
它不同于妄想,那是唯心的,所以我们说,长白山人参传说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表现出丰富的人民性。
5.2长白山人参传说又以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的。
我们看到,他们将斗争矛头指系向封建国家机器,表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民英雄主义。
上文提到的5三兄弟和人参王6是齐心协力斗贪官、地主,类似的还有5小三和二甲子6,表现出/人心齐,泰山移0的群策群力的精神,歌颂了采参人那种嫉恶如仇、舍己为人、互相帮助、主持主义的种种美德。
不仅在社会发展和道德评价上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在价值取向上,长白山人参传说也是如此。
如上文提到的5黄狗参6,它表现了对私欲的深刻揭露,把私有制带给人们最恶劣、最凶残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5.3长白山人参传说还洋溢着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47王博凡:论长白山人参传说的人民性精神。
/口头文学是与悲观主义完全绝缘的。
0解放生产力的豪迈理想促使采参人创造了毛驴参、米参、龙参、灯参的奇迹。
拧劲参的创造,更表现了人民对于未来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突破了现实生活的困境,表现了采参人对幸福的追求,不仅肯定了他们的生活权利,而且还增强了对自由力量的确信,是人民性在长白山人参传说中又一直接而突出的表现。
6长白山人参传说的人民性表现在采参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独创风格。
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
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深厚的根基。
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
0也就是说,人民性在艺术形式方面要适合人民群众的艺术情趣、审美要求。
长白山人参传说在艺术形式和独创风格上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一是它在塑造众多的/人参精0形象的同时,又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二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这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就是彼时彼地社会和人生的缩影。
/人参精0的形象,恰似传统故事中的神仙、智者、精灵、大力士和能工巧匠,除了极少数系反面人物以外,绝大多数都心地善良。
这说明它和传统故事在艺术表现上有相同之处,或者说它较多地借鉴了传统艺术的艺术风格,而它独到之处就在于着力刻画各种各样的/人参精0的形象。
不仅有人参娃娃、人参姑娘,还有人参老头和老太太,它们都是由人参幻化而成的,又那么富有个性,栩栩欲生,活灵活现,使人觉得可亲可敬,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以具有独特疗效的人参作依凭,大胆展开幻想,紧紧结合人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努力表现人民的希冀、幻想和追求,并在奇异瑰丽的艺术形象中使这种愿望得以实现,因而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长白山人参传说基本上都是按照现实生活的面貌进行概括的,集中叙述一件事,情节比较单纯,结构短小完整,使人听了就难以忘怀。
5棒槌鸟6里的山宝上山砍柴,帮助一只小鸟包扎断腿。
小鸟感恩送来棒槌,治好了山宝的病。
山宝娘让山宝送去一罐米,棒槌鸟回赠一罐参籽,长出一片人参。
财主独眼龙,使它吃了棒槌变成了石头。
长白山人参传说类似的情节太多,如上文的5黄狗参6也是这样,好人因为善良有善报,坏人因为作恶有恶报。
长白山人参传说就是这样在短小的篇幅里,以动人的情节,表达了采参人的爱憎,给人以教育和审美,为人民喜闻乐见,口热耳相传,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长白山人参传说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刚健清新,同时又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的口语和深刻的思想、鲜活的形象,达到雅俗共赏。
从文学史来看,伟大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往往是是注意向民间文学学习的结果。
长白山人参传说是口耳相传的,形象特别鲜活,听一回就像钉子一样,一下子就打入听众的脑海,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长白山人参传说的语言,经过反复锤炼,既通俗易懂,又深刻形象,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感情,成为人民语言艺术的精华。
5棒槌鸟6里的对话,既鲜活又琅琅上口。
小鸟被包扎后:/小山宝,你真好,我的伤口你治好。
我要送你几样宝,任你要来任你挑。
0而独眼龙蛮横霸道,他捏住小鸟的脖子哈哈大笑道:/小鸟小鸟,别飞别跑,折断你腿,我再包好。
你伤痊愈,为我效劳。
我要最大最大的人参,吃了长生不老。
0走时对倒木说:/倒木啊倒木,你别装糊涂。
大坛子放在此处,你给我看住。
你小鸟来献宝,你小心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