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汇总).ppt
- 格式:ppt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18
水产养殖技术手册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 (3)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分类 (3)1.2 水产养殖的意义与发展概况 (4)1.3 水产养殖的基本条件与要求 (4)第2章养殖环境与设施 (4)2.1 养殖环境的调控 (4)2.1.1 水质调控 (5)2.1.2 水体循环与净化 (5)2.1.3 饲料与粪便管理 (5)2.2 养殖池塘的规划与建设 (5)2.2.1 池塘选址 (5)2.2.2 池塘设计与建设 (5)2.3 养殖设备与仪器 (5)2.3.1 增氧设备 (5)2.3.2 投喂设备 (6)2.3.3 监测设备 (6)2.3.4 其他设备 (6)第3章水产养殖种类的选择 (6)3.1 鱼类养殖种类及特点 (6)3.1.1 草鱼 (6)3.1.2 鲫鱼 (6)3.1.3 鲤鱼 (6)3.1.4 黄颡鱼 (6)3.2 虾类养殖种类及特点 (6)3.2.1 河虾 (7)3.2.2 南美白对虾 (7)3.2.3 罗氏沼虾 (7)3.3 蟹类养殖种类及特点 (7)3.3.1 中华绒螯蟹 (7)3.3.2 三疣梭子蟹 (7)3.3.3 锯缘青蟹 (7)第4章饲料与营养 (7)4.1 饲料的分类与成分 (7)4.1.1 天然饲料 (7)4.1.2 人工配合饲料 (8)4.2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8)4.2.1 营养性添加剂 (8)4.2.2 非营养性添加剂 (8)4.3 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 (8)4.3.1 营养需求 (8)4.3.2 饲料配方 (9)第5章养殖管理技术 (9)5.1 苗种放养技术 (9)5.1.1 苗种选择 (9)5.1.2 放养时间 (9)5.1.3 放养密度 (9)5.1.4 放养方法 (9)5.2 水质管理技术 (9)5.2.1 水质监测 (10)5.2.2 水质调控 (10)5.2.3 水质改善 (10)5.3 日常管理措施 (10)5.3.1 投喂管理 (10)5.3.2 水位管理 (10)5.3.3 病害防治 (10)5.3.4 巡查管理 (10)第6章病害防治技术 (10)6.1 病害发生的原因与分类 (10)6.1.1 疾病性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病害。
第二章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及控制养殖水域环境是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它是各种经济水生动植物产卵繁殖、生长育成、越冬、洄游所需的诸环境条件的统称。
其条件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生长和鱼产量高低,因此了解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彼此间关系,结合增养殖鱼类对水环境的生态要求,我们才能做到有效调节和控制,使之符合鱼类生长要求,实行健康养殖,防治病害,提高产量和有效保护鱼类资源(鱼儿离不开水,鱼水情深对鱼和水的关系作了深刻描述。
养鱼实际就是养水)。
A、增养殖水域:凡适宜水生经济动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统称为增养殖水域。
B、增养殖水域划分:海洋、淡水及咸淡水,或天然、人工及半人工等水域类型。
C、增养殖水域内涵:诸多环境条件的统称,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底质等环境,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矛盾的统一体----水域生态系统。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鱼类。
鱼与养殖水环境的关系。
水是构成鱼身体的主要成分,供鱼呼吸所需氧气,供给食物,容纳代谢物,信息传递介质,疾病传播媒体,治疗也需水实现。
体现3方面机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水体自净作用。
水域有各自特色。
所处地理环境及周围环境不同会影响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从而影响水质优劣。
水中化学物质组成成分的迁移又是自然界物质循环不可分割的部分,自身形态及环境,水质的形成过程影响水质的形成过程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这对我们充分了解各类水域特点,制定鱼类增养殖措施、水环境保护、控制和合理利用鱼类资源密切相关。
人与养殖水域关系。
当今世界人们生产生活对养殖水域影响越来越大。
人为因素已成为水质好坏一个重要因子。
第二节增、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一、河流(River)(一)水系和流域1、河流的形成河流:陆地上经常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河道:陆地上接纳、汇集和输送水流的路径和通道。
河槽(河床):容纳河水流动的低洼部分。
河谷:河床往上延伸的泥水部分洼地。
河流形成:水流本身的重力作用,不断切割和冲刷河床,加上沿途旁向侵蚀,使河床渐渐扩大,使最初的小沟变成小溪,再由小溪发展成小河,直到汪洋的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