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 格式:pptx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2
全国导基第一章中国历史与文化概述(10%)1、中国古代历史从夏朝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为止。
2、公元前771年为东西周分邻。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平王东迁”3、前841年,西周暴动,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定此年为“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正式纪年的开始4、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从平王东迁(前770)到前476年,为春秋;前475到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为战国。
5、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代;唐亡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为五代。
6、契丹人建辽,女真人建金、党项人建西夏。
7、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2000多年封建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
8、甲骨主要是龟腹甲、牛胛骨。
甲骨用于卜辞。
现在15万片,是中国最早的文献记录。
9、甲骨文到金文后,汉字形声化已大势所趋。
10、司马迁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促进了编年体的创作。
11、孔子整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多以四言为主,语言质朴。
屈原楚辞,代表作有《离骚》等。
楚辞特点是句子长短不限,灵活自由,适宜抒情。
12、词是诗歌的又一种创作形式,是北宋时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前期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等。
欧阳修成就最大;中期成就最大的是苏轼;后期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等。
南宋爱国词人以辛弃疾和李清照最著名。
13、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中国的第一部小说集,属于描写鬼怪神异的志怪小说。
南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具小说性质,但故事情节极简略。
14、秦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证明中国的雕塑艺术并非从印度传入。
第一章前言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请翻开它,一起去作历史的旅行。
莎士比亚说:“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回顾中外历史长河中,那些值得我们去铭记的人与事,你会看到,历史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
本书编者出于对东西方历史的喜爱,经过长时间努力,精心编写出这部《你必须知道的500个中国历史常识》。
本书内容全面,知识密集,能让你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很多的历史知识,是快节奏社会里人们需要的优秀历史读物。
青少年关于历史人物的好奇提问,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也许下一次的朋友聚会中,你也可以侃侃而谈书中的历史故事,出出风头。
当知识的海绵沾染上自满的恶习时,永远挤不出智慧的水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智者的心得。
每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无不好学懂史。
本书内文以精练简明的语言将中国历史熔为一炉。
书中内容时间跨度数千年,从我国远古时期讲到民国时期。
两大部分都是以历史的发展为经、重大历史事件为纬,编织出中国历史的简明读本。
其中每一则历史故事都短小精悍且独立成篇,呈现最精彩最重要的史实。
这是一本浓缩了古今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典。
它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地讲述了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超强的参考性与指导性。
愿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轻松自如地获取历史文化知识带来快捷方式,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了解历史,它记录着人类过去的成功与缺失,蕴藏着真知与卓见,也预示人类的未来。
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一、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庸》都是从《礼记》中独立出来的);“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二、儒家十三经“十三经”是在南宋时期最终确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经”包含《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三、天干地支“天干”用于天文历法,将天干地支搭配后,用于记年、月、日、时刻,循环周期为60年,称一甲子。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流派的总称,其中流传广泛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等五、八卦始见于《周易》,每一卦代表一种自然物质,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六、三皇五帝“三皇”和“五帝”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秦始皇时期并称为皇帝“三皇”:庖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七、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儒家礼教中重要的道德标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五伦八德“五伦”是儒家所标榜的五种人与人之间最为基本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道德规范。
分别是: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九、家谱家谱又称族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袭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
十、六艺六艺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的《诗》、《书》、《礼》、《易》、《春秋》、《乐》;其二,古代儒家所推崇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第一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简史1、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出现时间地点北京人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蓝田人80万年前陕西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山顶洞人1-2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附近2、新石器时代中国文明起源: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文化区、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黄河流域文化:仰韶文化(彩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zhu)文化。
3、古代神话传说反映上古文明(1)“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伏羲、女娲、神农天皇、地皇、人皇。
(2)“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会,五帝反应的是父系。
4、夏的建立:禹是夏朝最后一位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启杀伯益改禅让制为世袭制。
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我国奴隶社会始自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春秋时期结束,共经过1500~1600年。
我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起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之久。
5、夏朝开始采用干支纪年法,并出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
夏最后一个国君是夏桀。
夏桀兵败,死于南巢(安徽寿县)、共传13代,16王。
6、商: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器。
曾多次迁都,自亳迁嚣,自嚣迁相、自相迁耿,自耿迁庇,自庇迁奄,自奄迁殷。
武丁时期达到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商的农业发达,已经用多种谷物酿酒,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
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7、周: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下是周族首领“后稷”,负责管理农事。
西周都镐京(西安),东周都洛邑(洛阳)。
实行分封制、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引发共和行政(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为共和元年,是公元841年。
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8、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第11、12节课教学目标:1. 掌握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基本内容2. 了解年、月、日、辰及记录方法3.了解四时、节气及生肖及姓、氏、名字、号的初步知识教学内容:1.、掌握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基本内容2、年、月、日、辰及记录方法3、四时、节气及生肖及姓、氏、名字、号的初步知识教学重点: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基本内容,须掌握教学难点:二十四节气歌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想当官吗?想当多大的官?在古代,通过了什么样的考试才具备做官的资格?一、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一)年地球绕太阳公转运行一周为一年。
古人测得365.25日为一个太阳年。
以干支纪始于汉朝。
如黄巾军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纪年还有用帝号和皇帝年号的方法。
如“成王三年”、“万历十五年”等(二)月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期的时间为29.53日,叫一个月。
一年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朔”:每月的第一日“望”:每月十五日“上弦”:初七、初八“下弦”:二十二或二十三日(三)日古代以一昼夜为一日纪日用干支在商代就实行了。
(四)、辰古代用12地支来记录每天的时辰。
一日为12个时辰,每2小时为一个时辰,与现在的时间对应如下:二、四时、节气(一)、四时也称“四季”。
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可称为孟春、仲春、季春。
四、五、六月为夏,亦有孟、仲、季之称。
秋、冬同理。
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月为冬(二)、二十四节气它根据季节的变化,将一年分为24个节,也称“气”或“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生肖也称十二属相。
起源于战国时期,以十二地支12种动物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四、科举制度1、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1、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聚落及其文化,古代传说及“三皇五帝”。
半坡氏族:5、6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弓箭。
原始农业有了发展,开始有原始畜牧业。
会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并使用陶器,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
以经营原始农业为主,使用的石器为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河姆渡氏族: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
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建造木结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三皇五帝:《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唐尧、虞舜为五帝。
2、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传子启夏王朝;夏商周历史更替及文化发展。
3、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4、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时期朝代更替,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科技文化进步。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5、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2、中国古代绘画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书法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1、楹联常识2、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3、中国的古塔2、中国的古桥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3、皇家园林——颐和园2、江南园林——拙政园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的名茶1、中国的四大菜系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的文房四宝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蒙古族3、藏族2、满族1、汉族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2、花岗岩名山1、钙华景观4、京杭大运河3、丹霞地貌名山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2、澳门4、英国6、德国5、法国1、香港3、台湾参考资料1、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书目:《史记》、四大名著、《丝绸之路》文章: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记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南宋》、《本草中国》、《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大汉帝国》2、第二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书目:《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3、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故宫100》、《世界遗产在中国》、《法门寺地宫》4、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书目:陈从周《说园》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5、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味道云南》6、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书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纪录片:《台北故宫》、《了不起的匠人》、《中国文房四宝》7、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纪录片:《穿在身上的中国》8、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隐秘中国》、《大黄山》、《长江》、《塔里木河》、《这里是西藏》、《第三极》9、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书目:《菊与刀》纪录片:《走遍世界》、《鸟瞰世界》10、第十章、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书目:《邓小平时代》、《苦难辉煌》纪录片:《大国崛起》、《辉煌中国》、《忘不了邓小平》。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是( )A.谥号B. 庙号C. 年号D. 徽号2、公元2010年是干支纪年法的( )年,是12生肖纪年的( )年。
A.甲子年虎年B.壬丑年龙年C. 丙辰年鸡年D. 庚寅年虎年3、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在( )。
A.1840__1949年B.1840__1919年C.1919__1949年D.1878___1980年4、中国阴历的每月第一天、十五和最后一天分别称为( )。
A.望、晦、朔B. 望、朔、晦C.朔、望、晦D. 朔、晦、望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6、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是()人。
A.唐代B.西汉C.东晋D.东汉7、宋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赵匡胤C.刘备D.康熙8、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是()A.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B.1919年的五四运动C.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9、中国画属于东方绘画体系,民族特色鲜明,其中最为发达,艺术成就最高的是()A.花鸟画B.人物画C.工笔画D.山水画10、下列属于大祀的是( )A.先农B.先蚕C.太岁D.太庙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称谓中属于唐代的有( )A.书圣B.画圣C.草圣D.医圣2、关于中国历史表述正确的有(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B.国文字可考的时间最早是商代。
C.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代D.汉武帝时期,西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文景之治B.楚汉战争C.黄巾军起义D.八王之乱4、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有(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庙号始于商代,内容多是颂词。
B.庙号中多出现祖宗的字句C.皇帝之称始于商代,D.年号是纪年之用6、关于清朝的正确选项有( )A.八旗制度B.科举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C.地方机构分为省,道,府,县四级D.红楼梦诞生在这一时期7、关于戏剧的发展,正确说法的是( )A.汉代出现百戏B.唐代出现参军戏C.四大徽班进京是为乾隆祝寿D.昆曲的代表作是《十五贯》、《游圆惊梦》8、关于文学表述正确的( )A.杜甫生活在唐代被称为诗圣B.元代的文学体载是散曲和杂剧C.明清时期诞生了小说这种体载D.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9、李白作品有( )A.《蜀道难》B.《望庐山瀑布》C.《新婚别》D.《北征》10、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形神兼备、以形写神B.虚实结合,浓淡相宜C.诗、书、画、印结合D.立意在先,构图灵活三、简答题1、请说出我国封建社会王朝更替的顺序.2、简述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和代表人物。
第6、7、8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科技方面的成就。
2. 熟悉并掌握古代文学、书画、对外交往、医学等方面的成就教学内容:1.、中国四大发明。
2、中国历史发展的科技方面的成就教学重点:熟悉每个历史阶段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区分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意义、对后世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国家的四大发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科技成就早于外国?一、文字:1、中国汉字的最早萌芽:半坡遗址的刻划符号;2、公元前16世纪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文字:殷商的甲骨文。
二、文学: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时期孔子编订;2、楚辞:战国中晚期文艺方面的新成就,它是运用了楚国的方言、声调,创造性地写出富有地方性、民间性风格的长篇韵文和诗歌。
屈原是楚辞体诗歌的杰出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等;3、汉代著名文学体裁:赋(代表作有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乐府(俗称古体诗,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行》等);4、唐代著名文学体裁:格律诗(俗称今体诗)、传奇(即小说);5、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词,代表人物有:李煜、苏轼、欧阳修、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6、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散曲、杂剧;7、《三国演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明代,罗贯中;8、《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代,施耐庵(江苏兴化施家桥人)9、《西游记》: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明代,吴承恩;10、《金瓶梅》: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明代,兰陵笑笑生;11、《红楼梦》: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清代,曹雪芹;12、《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清代,蒲松龄;13、“诗仙”:李白;“诗圣”:杜甫;14、“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艺术方面的代表人物有: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郭沫若(《屈原》等)、茅盾(《子夜》、《林家铺子》等)、巴金(《家》、《春》、《秋》等)、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曹禺(《日出》、《雷雨》等)等;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有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等)、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三、学术思想1、“儒家”:春秋,孔丘创,著有《论语》;代表人物:战国时的孟轲,著有《孟子》,后世分别尊为“圣人”和“亚圣”,以及战国时的荀况,著有《荀子》;2、“道家”:春秋,李耳创,著有《老子》(即《道德经》),李耳又名李聃;代表人物:战国时的庄周,著有《庄子》(道教又称《南华真经》);3、“兵家”:春秋,孙武创,著有《孙子兵法》;代表人物:战国时的孙膑,著有《孙膑兵法》;4、“墨家”:战国,墨翟创,著有《墨子》;5、“法家”:战国,韩非子为代表,著有《韩非子》;6、“刑名家”:惠施、公孙龙;7、“阴阳家”:邹衍;8、“纵横家”:苏秦、张仪;9、“农家”:许行。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章皇帝与皇权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尧、舜(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
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三)皇帝的由来: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
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四)皇帝的饮食起居1、宫室、山陵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
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
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
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
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