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程技术导论Chapter_1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54
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萧宏台译本摘要: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概述二、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三、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四、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五、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概述半导体制造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步骤,将半导体材料制成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集成电路和器件的过程。
半导体制造技术作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家电等领域,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人们主要通过手工操作和简单的设备进行半导体材料的加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半导体制造技术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艺也日趋精密。
从20 世纪中叶开始,半导体制造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尺寸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
三、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半导体制造技术对于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半导体制造技术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
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其次,半导体制造技术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半导体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半导体制造技术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在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的地位,往往能反映出这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四、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计算机处理器、内存等关键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通信:手机、无线通信基站等通信设备中,半导体器件占有重要地位。
3.家电:半导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如电视机、冰箱、空调等,使得这些产品更加智能化、节能化。
4.工业控制:半导体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医疗:半导体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如超声波、心电图等,提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图解半导体制程概论(1)电子技术资料 2007-08-14 20:50 阅读1155 评论6字号:大中小第一章半导体导论█半导体的物理特性及电气特性【半导体】具有处于如铜或铁等容易导电的【导体】、与如橡胶或玻璃等不导电的【绝缘体】中间的电阻系数、该电阻比会受到下列的因素而变化。
如:杂质的添加·温度光的照射·原子结合的缺陷1.█半导体的材料硅(Si)与锗(Ge)为众所周知的半导体材料.这些无素属于元素周期素中的第IV族,其最外壳(最外层的轨道)具有四个电子.半导体除以硅与锗的单一元素构成之处,也广泛使用两种以上之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硅、锗半导体(Si、Ge Semiconductor)单结晶的硅、其各个原子与所邻接的原子共价电子(共有结合、共有化)且排列得井井有条。
利用如此的单结晶,就可产生微观性的量子力学效果,而构成半导体器件。
●化合物半导体(Compound Semiconductor)除硅(Si)之外,第III族与第V族的元素化合物,或者与第IV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用于半导体材料。
例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砷)、AlGaAs(砷化镓铝)、GaN(氮化镓)SiC(碳化硅)SiGe(锗化硅)等均是由2个以上元素所构成的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与自由电子及空穴我们将第IV族(最外层轨道有四个电子)的元素(Si、Ge等),以及和第IV族等价的化合物(GaAs、GaN等),且掺杂极少杂质的半导体的结晶,称之为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
●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当温度十分低的时候,在其原子的最外侧的轨道上的电子(束缚电子(bound electrons)用于结合所邻接的原子,因此在本征半导体内几乎没有自由载子,所以本征半导体具有高电阻比。
●自由电子(free electrons)束缚电子若以热或光加以激发时就成为自由电子,其可在结晶内自由移动。
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
半导体制造技术是指利用诸如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外延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光刻技术、电抗沉积技术等复杂的生产工艺结构,以原材料(硅)作为基础,精细地编织出特定的晶体材料加工和芯片制造工艺的过程。
主要应用在半导体元件的制造和芯片封装等。
目前,半导体制造工艺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前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
前处理包括硅晶体生长、内层抗拉开口处理、外层处理、元件芯片封装、检测测试和组装。
主处理主要包括金属物理气相沉积、光刻、掩模、波峰焊、液相沉积和电抗沉积等。
后处理主要包括芯片封装、测试检测和组装工艺。
半导体制造技术是电子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精细的工艺结构操作、严格的工艺控制,以及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这些都是半导体制造技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半导体制造概论(完整流程详解)近几年來,随着电子科技、网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电子市场消费水平的提升,个人计算机、多媒体、工作站、网路、通信相关设备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带动整个世界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在台湾,半导体业更俨然成为维系国家经济动脉的一个主力。
基本上半导体制造为一垂直分工细密且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快速的成长也会带动其他外围产业的繁荣,下图所示为一典型的半导体产业体系架构。
在这个体系中,半导体制造,也就是一般所称的晶圆加工(Wafer fabrication),是资金与技术最为密集之处,伴随着晶圆加工的上游产业则包括产品设计(IC design)、晶圆制造(Wafer manufacture)、以及光罩(Photo mask)制造等,下游产业则更为庞大,其中包括一般所称半导体后段制程(Back-end processes)的IC 封装(Packaging)、测试(T esting)、包装(Assembly ),以及外围的导线架制造(Lead-frame manufacture )、連接器制造(Connector manufacture)、电路板制造(Board manufacture)等,此一结合紧密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今日台湾经济命脉之所系。
一、IC 设计(IC design)二、晶圆制造(Wafer manufacture)(一)长晶(CRYSTAL GROWTH)长晶是从硅砂中(二氧化硅)提煉成单晶硅,其制造过程是将硅石(Silica)或硅酸盐(Silicate)如同冶金一样,放入爐中熔解提煉,形成冶金级硅。
由于冶金级硅中尚含有杂质,因此,必须再用分馏及还原的方法将其纯化,形成电子级硅。
虽然电子级硅所含的硅的纯度很高,可达99.9999 99999 %,但是结晶方式还是很杂亂,又称为多晶硅,必须重排成单晶结构才可,因此再将电子级硅置入坩埚内加温融化,其系先将温度降低至一设定点,再以一块单晶硅为『晶种』,置入坩埚内,让融化的硅沾附在晶种上,再将晶种以边拉边旋转方式抽離坩埚,而沾附在晶种上的硅亦随之冷凝,形成与晶种相同排列的结晶。
EE143 General InformationInstructor : Prof. Nathan Cheung , Cory 513, 642-1615 ,Lecture Hours and Place: Tu &Th, 11am-12:30pm, Barrow 126Textbooks:1) Required EE143 Reader and lecturenotes2) Required R.C. Jaeger "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nics Fabricat “, 2 EditionndOffice Hours: Tue 1-2pm, Wed 1-3pm, and by appointment via e-mailHomework: Weekly homework assignments due on Thursdays. Grading: Midterm1 15%,Midterm2 15%, Final 30% ,Homework 10%, Lab 30% 5 Lab Sections(Tu 2-5pm,W 9-12am, W 2-5pm, Th 2-5pm, F 9-12am) to accommodate 70students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 BerkeleyLab Sign-up required for ALL studentsSign-up sheets will be posted outside Cory 218 after Tue 5pm (1/22) . You have to sign up before Friday 1/24, 12 noon. If you don’t, we assume you are no longer enrolled.Lab assignments will be posted before next Monday (1/27) If havea lab assignment by 1/27, you will be officially enrolled 1) Telebear enrolled students with lab sign up have highest priority2) Telebear wait-listed students with lab sign up have secon priority 3) Students with lab sign up only will have third priority • There will be no lab session the first week of class. • Mandatory Safety Orientation Lab Section the week of 1/28 You can show up at ANY of the lab session for the 2nd week.You have to pass a safety quiz the same day • EE143 Reader available at Copy Central on Euclid 1/27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 BerkeleyLectures, HW, Lab Manual, and News (check regularly)/~ee143/ Other Websites for EE143 Overview Device Physics/ Process Visualization – Highly recommended(Change the device parameters and watch the resultant space charge, energy bands , I-V , C-V etc)MEMS operation (Good collection of photos and /movies)/scripts/index.aspSIA Roadmap (Trend and Challenge)EE Basics (E40 course/http://www-material)/~ee40//TutProcessing Tour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orial/What is EE143 allabout?• MicrofabricationPrinciples• Hands-on Fabricationfor IC and MEMSandTesting of IC andMEMSDevices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EE143ChipLayout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After resist patterning onnitride/pad oxide ProcessSimulation* Topography and DopantDistributionAfter Local Oxidation After Poly-Si Gate Patterning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1∝m = 10 cm = 10 m = 1000nm-4 -6 0.13 ∝mState-of-the-art Mass Production ICn + n+ ~ 200TransistorsDiameter of human hair~50∝m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Scaling• More dies per wafer, lowercost• Higher-speed devices andcircuits Generation: 1.5µ1.0µ0.8µ0.6µ0.35µ0.25µIntel386™DXProcessorInte l486™DXProcessorPentium ®ProcessorPentiumII®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MOSFET works down to 18nm channel length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 BerkeleySIA roadmap / Memory and Logic Technology RequirementsYear of First ProductShipment1999 2001 2003 2006 2009 2012 180nm 150nm 130nm 100nm 70nm 50nmTechnology GenerationMin. Logic V dd (V)T ox Equivalent (nm) 1.8-1.53-41.5-1.22-31.5-1.22-31.2-0.91.5-2>50.9-0.6<1.5>50.6-0.5<1.0>5Equivalent MaximumE-field (MV/cm)5 5 5Nominal I @ 25o(∝A/∝m)(NMOS/PMOS)C 600/28036-72 600/28030-60600/28026-52600/28020-40600/28015-30600/28010-20onS/D ExtensionJunctionDepth, Nominal (nm)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Source: Intel Developer Forum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2002Example: PressureSensor BulkSiMicromachiningPyrexGlassSiSurfaceMicromachining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MEMSActuatorsGear Speed ReductionMovable Mirror Unit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Turbine engine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Commercial MEMSProducts• Optomechanical Displays–Texas Instruments’ Digital Micromirror Display(1996)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MEMS-ICIntegration(Sandia National Lab)• ME MS fabricated in 12 m-deep trench – Filled with SiO2 and planarized usingCMP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Silicon-COmpatible OPtoelectronics (SCOOP)Si-BASED WAVEGUIDES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 BerkeleyThe Brave NewWorld•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Nanotechnology/~dp10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Artificial Silicon Retina™(ASR)2mm, 1/1000” thick/index.h 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21 / 22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of Optical Materials 1D and 0D - -Organic LED Displayoptical mediumSi & Si-GeLow power electronicsOptical waveguides / Photonic crystalsOpto-MEMS MEMSIII-VSemiconductorPhotonics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 BerkeleyEE143 Lecture#122 / 22 Prof. Peidong Yang, UCB(i) Co-axial heterostructure nanowire (COHN); (ii) longitudinal heterostructure nanowire (LOHN).Carbon Sheath aroundGe Core Nanostructure ZnO nanowire array grownonsapphire substrate using VLS processProfessor Nathan Cheung, U.C. Berkeley EE143 Lecture#1。
图解半导体制程概论(1)第一章半导体导论█半导体的物理特性及电气特性【半导体】具有处于如铜或铁等容易导电的【导体】、与如橡胶或玻璃等不导电的【绝缘体】中间的电阻系数、该电阻比会受到下列的因素而变化。
如:杂质的添加·温度光的照射·原子结合的缺陷█半导体的材料硅(Si)与锗(Ge)为众所周知的半导体材料.这些无素属于元素周期素中的第IV族,其最外壳(最外层的轨道)具有四个电子.半导体除以硅与锗的单一元素构成之处,也广泛使用两种以上之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硅、锗半导体(Si、Ge Semiconductor)单结晶的硅、其各个原子与所邻接的原子共价电子(共有结合、共有化)且排列得井井有条。
利用如此的单结晶,就可产生微观性的量子力学效果,而构成半导体器件。
●化合物半导体(Compound Semiconductor)除硅(Si)之外,第III族与第V族的元素化合物,或者与第IV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用于半导体材料。
例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砷)、AlGaAs(砷化镓铝)、GaN(氮化镓)SiC(碳化硅)SiGe(锗化硅)等均是由2个以上元素所构成的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与自由电子及空穴我们将第IV族(最外层轨道有四个电子)的元素(Si、Ge等),以及和第IV族等价的化合物(GaAs、GaN等),且掺杂极少杂质的半导体的结晶,称之为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
●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onductor)当温度十分低的时候,在其原子的最外侧的轨道上的电子(束缚电子(bound electrons)用于结合所邻接的原子,因此在本征半导体内几乎没有自由载子,所以本征半导体具有高电阻比。
●自由电子(free electrons)束缚电子若以热或光加以激发时就成为自由电子,其可在结晶内自由移动。
●空穴(hole)在束缚电子成为自由电子后而缺少电子的地方,就有电子从邻接的Si原子移动过来,同时在邻接的Si原子新发生缺少电子的地方,就会有电子从其所邻接的Si原子移动过来。
第五章章前1至少列出三种重要的加热制程氧化,退火,沉积是三种重要的加热制程2说明直立式和水平式炉管的基本系统并列出直立式炉管的优点气体输送系统,制程炉管,控制系统,气体排放系统,装载系统。
LPCVD的话再加上真空系统优点:占地面积小,微粒污染较低,能够处理大量的晶圆,均匀性较佳,维修成本较低3.说明氧化制程氧化是最重要的制程之一,它是一种添加制程,把氧气加到硅晶圆上,在晶圆表面形成二氧化硅4.说明氧化前清洗的重要性氧化制程前的硅晶圆表面清洗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受到污染的表面会提供成核位置而形成二氧化硅多晶体层5.辨认干式氧化和湿式氧化制程及应用的差异性干式制程:闲置状态下通入净化氮气气体——闲置状态下通入制程氦气气体——在制程氮气流下把晶舟推入反映炉管——氮气氛围下升温——氮气分为下达到稳定温度——关闭氮气,通入氧气和氯化氢——关闭氧气,通入氮气,进行退火——氮气氛围下降温——氦气氛围下拉出晶舟——进行下一批操作湿式制程:闲置状态下通入净化氮气气体——闲置状态下通入制程氦气气体——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推入晶舟——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开始升温——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达到稳定温度——注入氧气并关掉氮气——稳定氧气气流——打开氢氧气流,并点燃——稳定氢气流——利用氧气和氢气进行蒸汽氧化反应——关闭氢气,通入氧气——关闭氧气,通入氮气——进行下一批操作湿式氧化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干式氧化的生长速率比湿式的低,但干式氧化生长的薄膜品质比湿式的好。
薄的氧化层如屏蔽氧化层,衬垫氧化层,栅极氧化层通常用干式氧化6.说明扩散处理扩散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因为分子受到热运动的驱动而使物质由浓度高的地方移向浓度低的地方7.说明为何离子注入可以可以取代扩散来对硅进行掺杂扩散无法单独控制掺杂物的浓度和接面深度,扩散是个等向过程。
离子注入能对掺杂物的浓度和掺杂物的分部提供较佳的控制8.举出至少三种高温沉积制程。
半导体制造概论(完整流程详解)近几年來,随着电子科技、网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电子市场消费水平的提升,个人计算机、多媒体、工作站、网路、通信相关设备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带动整个世界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在台湾,半导体业更俨然成为维系国家经济动脉的一个主力。
基本上半导体制造为一垂直分工细密且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快速的成长也会带动其他外围产业的繁荣,下图所示为一典型的半导体产业体系架构。
在这个体系中,半导体制造,也就是一般所称的晶圆加工(Wafer fabrication),是资金与技术最为密集之处,伴随着晶圆加工的上游产业则包括产品设计(IC design)、晶圆制造(Wafer manufacture)、以及光罩(Photo mask)制造等,下游产业则更为庞大,其中包括一般所称半导体后段制程(Back-end processes)的IC 封装(Packaging)、测试(T esting)、包装(Assembly ),以及外围的导线架制造(Lead-frame manufacture )、連接器制造(Connector manufacture)、电路板制造(Board manufacture)等,此一结合紧密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今日台湾经济命脉之所系。
一、IC 设计(IC design)二、晶圆制造(Wafer manufacture)(一)长晶(CRYSTAL GROWTH)长晶是从硅砂中(二氧化硅)提煉成单晶硅,其制造过程是将硅石(Silica)或硅酸盐(Silicate)如同冶金一样,放入爐中熔解提煉,形成冶金级硅。
由于冶金级硅中尚含有杂质,因此,必须再用分馏及还原的方法将其纯化,形成电子级硅。
虽然电子级硅所含的硅的纯度很高,可达99.9999 99999 %,但是结晶方式还是很杂亂,又称为多晶硅,必须重排成单晶结构才可,因此再将电子级硅置入坩埚内加温融化,其系先将温度降低至一设定点,再以一块单晶硅为『晶种』,置入坩埚内,让融化的硅沾附在晶种上,再将晶种以边拉边旋转方式抽離坩埚,而沾附在晶种上的硅亦随之冷凝,形成与晶种相同排列的结晶。
列出光刻工艺流程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光刻工艺流程解析在现代科技的微观世界中,半导体制造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光刻工艺是这一领域的核心步骤。
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萧宏台译本
《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是一本介绍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著作,由萧宏台翻译成中文。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材料等内容。
萧宏台的译本在学术界和工程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准确性和严谨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半导体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
这本书对于从事半导体制造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萧宏台译本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权威著作。
半导体制造导论..................................... 砖爲w/pr#................................................................................. 第五章早刖1至少列出三种重要的加热制程氧化,退火,沉积是三种重要的加热制程2说明直立式和水平式炉管的基本系统并列出直立式炉管的优点气体输送系统,制程炉管,控制系统,气体排放系统,装载系统。
LPCVD的话再加上真空系统优点:占地面积小,微粒污染较低,能够处理大量的晶圆,均匀性较佳,维修成本较低3?说明氧化制程氧化是最重要的制程之一,它是一种添加制程,把氧气加到硅晶圆上,在晶圆表面形成二氧化硅4?说明氧化前清洗的重要性氧化制程前的硅晶圆表面清洗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受到污染的表面会提供成核位置而形成二氧化硅多晶体层5?辨认干式氧化和湿式氧化制程及应用的差异性干式制程:闲置状态下通入净化氮气气体——闲置状态下通入制程氦气气体——在制程氮气流下把晶舟推入反映炉管一一氮气氛围下升温一一氮气分为下达到稳定温度一一关闭氮气,通入氧气和氯化氢——关闭氧气,通入氮气,进行退火——氮气氛围下降温——氦气氛围下拉出晶舟一一进行下一批操作湿式制程:闲置状态下通入净化氮气气体------ 闲置状态下通入制程氦气气体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一一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推入晶舟一一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开始升温一一通入氮气气流和大量氧气,达到稳定温度一一注入氧气并关掉氮气一一稳定氧气气流――打开氢氧气流,并点燃一一稳定氢气流一一利用氧气和氢气进行蒸汽氧化反应――关闭氢气,通入氧气一一关闭氧气,通入氮气一一进行下一批操作湿式氧化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干式氧化的生长速率比湿式的低,但干式氧化生长的薄膜品质比湿式的好。
薄的氧化层如屏蔽氧化层,衬垫氧化层,栅极氧化层通常用干式氧化6?说明扩散处理扩散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因为分子受到热运动的驱动而使物质由浓度高的地方移向浓度低的地方7?说明为何离子注入可以可以取代扩散来对硅进行掺杂扩散无法单独控制掺杂物的浓度和接面深度,扩散是个等向过程。